诗篇灵修80|求祢使我们回转

读经:诗篇80篇

亚萨的诗,交与伶长。调用为证的百合花。

1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祢留心听!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祢发出光来!

2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前面,施展祢的大能,来救我们。

3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回转”或作“复兴”),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4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祢向祢百姓的祷告发怒,要到几时呢?

5祢以眼泪当食物给他们吃,又多量出眼泪给他们喝。

6祢使邻邦因我们纷争,我们的仇敌彼此戏笑。

7万军之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8祢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

9祢在这树跟前预备了地方,它就深深扎根,爬满了地。

10它的影子遮满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树。

11它发出枝子,长到大海;发出蔓子,延到大河。

12祢为何拆毁这树的篱笆,任凭一切过路的人摘取?

13林中出来的野猪把它糟踏;野地的走兽拿它当食物。

14万军之上帝啊,求祢回转,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

15保护祢右手所栽的和祢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

16这树已经被火焚烧,被刀砍伐;他们因祢脸上的怒容就灭亡了。

17愿祢的手扶持祢右边的人,就是祢为自己所坚固的人子。

18这样,我们便不退后离开祢;求祢救活我们,我们就要求告祢的名。

19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求你使我们回转

 

作者:Reed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诗篇80篇的作者是亚萨,他是犹大国的一位诗人。他之所以写下这首诗篇,很可能和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帝国掳走那一历史事件有关。相关的记述在《列王纪下》18章9-12节。这一事件必定震动了以色列的近邻——南边的犹大国。对亚萨而言,这没有什么值得幸灾乐祸的。虽然此前南北两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但是他的视野早跨越了地上的政治版图。透过上帝的心意,亚萨明白以色列和犹大本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以色列遭难所带来的苦痛,就如犹大失去手足一般剧烈难忍。与此同时,这次北国遇难,又何尝不是一次振聋发聩的警告呢?亚萨知道,犹大若不回转,也必要如此灭亡。

 

“回转”这个词在诗篇80篇总共出现了四次,四次都落在了副歌的片段里。副歌的内容大体一致。有些微变化的,也可看作是 “万军之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3节)的变体。借助副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给这首诗篇划分段落。顺着副歌,我们也可以试着去思想”回转“这个被反复强调的主题。

 

诗篇1-3节,诗人呼求耶和华带来拯救。诗人知道自己呼求的对象是谁。他不是哪一位刚好路过的绿林好汉,也不是有点权力在手的地方官员,乃是“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1节),是“坐在二基路伯上”(1节)的那一位。诗人不是一上来就述说自己的惨状,他首先认清了自己到底在和谁说话——一位牧人,更是一位宇宙级别的君王。诗人可能想起了许多代代相传的故事,从约瑟被差遣进埃及,到后来以色列已然成为了大族,在出埃及的路上,上帝就在会幕中显明与以色列人同在。这些事都足以证明诗人所认定那一位没有一点虚假。他呼求带来拯救的对象是上帝。问题是以色列人究竟为什么陷入了死亡的境地,以至需要解救?《列王纪下》18章12节的解释可作为参考,“都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他们 上帝的话,违背他的约,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吩咐他们所当守的。”

 

但诗篇第4节所揭示的答案,更令人警醒。当以色列人自以为在向真神敬拜的时候,反倒是他们口中的祷告引来了耶和华的震怒(4节)。这和北国的开国君主耶罗波安建造金牛犊的事件如出一撤。口头的属灵话语和外在的敬虔行为都无法拯救我们摆脱上帝的烈怒。若没有真正回转,我们最终都只会陷入类似4-6节所描述的那种悲惨的境况当中。

 

诗篇8-18的前几节,诗人非常巧妙地借助葡萄树为喻体,将耶和华上帝从前带领以色列出埃及入迦南的历史娓娓道来(8-11节)。整个画面和谐而美丽。然而,诗人的笔锋一转,就道尽了现今以色列所经受的毁灭。没有篱笆的保护,被走兽践踏,被火焚烧,被刀砍伐,最可怕的是被上帝脸上的怒容惊吓(12-13节,16节)。诗篇8-18的后几节,诗人就来到上帝的面前,迫切地呼求祂的怜悯和拯救。这最后一句话——“求祢救活我们,我们就要求告祢的名”(18)——读起来似乎逻辑不通。到底是先求告上帝,才能被救活呢?还是救活以后,才能求告上帝呢?

 

让我们看向诗篇80篇的副歌,就能发现事情的真相。我们并不熟悉“求祢使我们回转”的讲法。回转怎么是上帝的工作呢?回转难道不是我们能自主选择的吗?(这里的“回转“有多重含义,既有“带来复兴”的意思,又有“归回上帝“的意思。这篇文章侧重第二种解释。)不,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在回转这件事上,我们无能为力。和北国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罪恶的本性正把我们推向更深的罪恶。我们可以努力摆正自己的理性认知,可以强迫自己祷告到被膨胀的情感充满,可以立志顺服以致在各样行为上接近完全。但是谁能改变我们的心呢?原来,承认我们无法回转,这才是我们能够在心灵深处真正回转的大前提。让上帝拿掉我们心里的刚硬,救活我们,我们就要求告他的名。

 

让我们一起祷告:

我们的父,我们从前也是毫无盼望的人,是野葡萄树上的枝子,如今却得以接在基督耶稣的葡萄树上,生长发旺。圣灵已经做了更新的工作,但我们活在世上,就仍有不完全。求你继续翻转我们的全人,破除我们内里隐秘处的刚硬,叫我们更深地回转归向你。感谢你藉着诗篇80篇叫我们更多地知道自己的不能,我们就因此更多地看到你的恩典。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反思问题:

  1. 你是否切身地经历过,回转本质上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上帝恩典的作为?
  2. 诗人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名的认识。在你祷告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赞美?其次,你是否果真相信他就是你口里所赞美的那样?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诗篇灵修79 | 在绝望之地我仍要呼求上帝的名

读经:《诗篇》79篇

1 上帝啊,外邦人进入祢的产业,污秽祢的圣殿,使耶路撒冷变成荒堆,
2 把祢仆人的尸首交于天空的飞鸟为食,把祢圣民的肉交于地上的野兽,
3 在耶路撒冷周围流他们的血如水,无人葬埋。
4 我们成为邻国的羞辱,成为我们四围人的嗤笑讥刺。
5 耶和华啊,这到几时呢?祢要动怒到永远吗?祢的愤恨要如火焚烧吗?
6 愿祢将祢的愤怒倒在那不认识祢的外邦,和那不求告祢名的国度,
7 因为他们吞了雅各,把他的住处变为荒场。
8 求祢不要记念我们先祖的罪孽,向我们追讨。愿祢的慈悲快迎着我们,因为我们落到极卑微的地步!
9 拯救我们的上帝啊,求祢因祢名的荣耀帮助我们,为祢名的缘故搭救我们,赦免我们的罪。
10 为何容外邦人说:“他们的上帝在哪里呢?”愿祢使外邦人知道祢在我们眼前,申祢仆人流血的冤。
11 愿被囚之人的叹息达到祢面前,愿祢按祢的大能力存留那些将要死的人。
12 主啊,愿祢将我们邻邦所羞辱祢的羞辱加七倍归到他们身上。
13 这样,祢的民,祢草场的羊,要称谢祢直到永远,要述说赞美祢的话直到万代。

 

在绝望之地我仍要呼求上帝的名

 

作者:奇奇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最近网络上都在关注和讨论网名沙白的女生去瑞士接受安乐死的事件。从沙白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并且过着丰富多彩的一生。她会说多国语言,弹一手好的钢琴,去过40多个国家,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极限运动和生活方式。然而她20岁确诊了红斑狼疮,因着无法接受传统激素治疗带来的增重和浮肿等副作用选择了另一种没有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式,病情稳定5年之后又复发恶化,导致肾衰竭不得不靠每周2-3次的透析维持生命,极其痛苦,所以沙白决定去瑞士接受协助自杀。

网络上的声音呈现两边倒的趋势。一部分人觉得沙白是英雄,生之绚烂,为了自由,不愿苟活,勇敢面对和选择死亡。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她极其自私,为了外在形象不遵医嘱接受治疗,也丝毫不在乎父母的感受。

在看沙白的一些视频时,虽然她在视频中似乎很冷静,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但我让然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悲哀的事情。我分明看到她沉着冷静的表面下隐藏的绝望和不舍。若是有盼望,有谁会主动选择死亡吗?一边是热爱的生活的样子——想要有健康和美好的身材,有对生活各样选择和尝试的可能。一边是难以忍受的病痛,身体的衰残和看不到尽头的治疗…..

诗篇79篇就是一首绝望中写的诗。本诗的背景是主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犹大亡国、百姓被掳(列王记下25章9节)。当时发生了2-4节所描述的这些可怕的场景——横尸遍野,无人埋葬,耶路撒冷成为了荒堆。在如此绝望的境地中,诗人却没有放弃。并转而去呼求上帝(5-7)。诗人知道并非是因为上帝的无能和无情才致使他们遭遇这样的事情,而是因着他们自己的罪和悖逆。耶路撒冷遭遇的一切,正是上帝的愤怒和管教。历史的经验让诗人很清楚,当百姓顺服上帝的时候,耶路撒冷就得兴旺;当百姓悖逆上帝的时候,耶路撒冷就会蒙羞。另一方面看,看似上帝“任由”的管教,乃是出于爱,是为了让以色列民回转。

虽然我们无法套用这个说法在现在的信徒身上,不能简单的判断遭遇苦难就是悖逆和罪的结果,但在遭遇自己力不能胜的困境时,我们应当像诗人那样去仰望呼求上帝,知道在任何环境中,祂仍然是掌管一切的那位。并相信,一切的环境都是于我们的生命有益的。

在8-10节中,诗人知道自己不配蒙恩,所以只能向上帝认罪,求上帝为了祂自己的名和荣耀而搭救、赦免百姓。虽然落到了“极卑微的地步”(8节),但诗人还是盼望上帝能为祂自己的名和荣耀发热心(9节),也为祂的百姓发热心(8、11节)。因为诗人知道自己所信靠的是谁,他知道这位上帝不但是公义、圣洁的造物主,也是慈爱、信实的大牧者。这也是诗人没有完全落入绝望而选择自毁的原因。当我们把眼目向上看,注视在上帝和永恒之上时,就能够有力量在绝境和看似无边的痛苦中依然为祂的名得荣耀而称谢和赞美(13节),在极大的痛苦中,还能在祷告中以赞美结束。如今的我们更有理由赞美和感谢祂,因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因着爱我们,背负了我们一切的罪,并让我们披戴祂的义,给了我们更新和真自由的生命。

我不禁想,如果沙白能够真正认识这位上帝,并且把盼望放在祂的身上,又会做出怎样不同的选择呢?

 

让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你是我们慈爱信实的牧者,不向我们永远发怒,给我们救赎和盼望。求你帮助我们,在困境中能够仰望你并从你支取力量去面对一切的绝望。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问题反思:

1.你此刻面对的困境是什么?这首诗给了你怎样不同的看法?

2.认识上帝让你对盼望有了怎样不同的认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雅米信仰问答专栏:叩!叩!请问一下……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万圣夜?

童话系列:回不了家的巨人

 

作者:一勤

 

他是一个流浪的巨人,流浪在城市边缘的树林中。他之所以流浪,因为总在长大,这让他很苦恼。他本来是个教授,有很大的书房,因为越长越大,书房也进不去了。直到进不去家门,和妻子也没法相处了。有家也回不了,只能四处流浪。

每当他出现,树林中总是闹一阵慌乱。比如有一只小兔子,正在吃草,扭头看见了他,吓得赶紧逃,使劲儿一蹿,一头撞在跟前的树上,晕了过去;还有一只麻雀冷不丁扭头看见他,直接吓晕在树上,结果摔在树底下,脚肿了好几天……这类事不胜枚举。所以他在小动物中很不受欢迎,迎接他的总是扔来的果子,打在他的身上、头上。他开始不在意,后来呲牙咧嘴地吓他们,小动物们又是一阵惊叫,东飞西蹿地逃散。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象群经过,想到大象是树林中最大的动物,也许能帮他,于是去请教。大象们倒是不怕他,大象族长也愿意跟他聊聊。巨人比大象族长还要高出一个肩膀,那天傍晚他和大象族长一起走在小河边,说着话。

几只小象挤在树丛中悄悄地打量,议论着:

“是那个大块头!他怎么来了?”

“他是要进攻我们吗?”

“看样子不像,像是要加入我们。”

“啊?加入我们?首领可别同意了,他长得太丑了!”

“哈哈……”

巨人和大象族长停了下来,站在河边,一直望着夕阳,好像还在说着什么。后来巨人走了,小象们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忽然有些可怜他,倒想收留他了。

巨人和大象族长聊了很多,大多是关于家庭,说到他总是在长大时,大象族长跟他说,得找出症结来。巨人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他本以为这次能得到帮助,却依然没有,离开时确实有些落寞。

巨人打听到树林中有一个长颈鹿医生,想到他脖子那么长,也许能体会他的痛苦,于是想找他看看。结果那长颈鹿医生远远地看见他,就一通跑,好像只要慢半步,就会被抓住煮进锅里似的。

这也没办法,关于他的流言太多了。大多是从小动物中传出来的,也越来越离谱,把他说成是树林中的恐怖猎人,跑起来地动山摇,在他十步之内,连个蚂蚱都甭想逃出他的手掌心。巨人于是托大象族长替他先去打声招呼,长颈鹿医生才勉强同意,不过也得保持十步开外的距离。

巨人就诊那天,又是轰动树林的一件大事,小动物们藏在枝叶间密密麻麻的一大堆。先是巨人出现在约定的大槐树旁,然后大象族长陪同长颈鹿医生来了,小动物们瞬间都紧张起来,在枝叶后窸窸窣窣地说着话。

长颈鹿医生带了一个长长的听诊器,由大象族长用长鼻子拿着听诊器一头,依长颈鹿医生指示的,在巨人身上上下左右地移动着。长颈鹿医生专心地听着,听了好半天,脑筋转动着,他的脖子都快拧成麻花了,也没想出个究竟来。

最后大象族长陪巨人走了,长颈鹿医生一屁股坐在地上,扭曲的脖子上还挂着听诊器,自言自语说:“这可奇了怪了。”

小动物们静静地看着,好一会儿没人离开。

虽然这次巨人没能得到医治,不过大家不再怕他了,关于他的流言也越来越少,甚至有胆大的松鼠,都跟他交上了朋友。

有一天,巨人来到树林边的一个村庄外,在一个空地上有几个小孩在做游戏。他站在一棵树后,扒开枝叶看着。他们在演一个电影的桥段,一开始好好的,后来在谁扮演耶稣上起了争执。因为接下来的一幕耶稣要被杀了,他们谁都不愿意演。几个小孩争执来争执去,最后巨人忍不住说,“我可以演啊。”

他们听见了,回头望着,这才看见了头伸进枝叶里的巨人。

巨人还以为他们会吓跑,却没有,一个小孩高声说:“这就是那个巨人啊,哈哈,他真的好高啊。”

小孩们围了过来。巨人见他们不怕他,于是走了出来,小孩们围在他身旁,有的两个一起搬他的脚,有的在他腿上爬上爬下,笑着闹着。

闹了好一会儿,巨人说:“你们不是还要演话剧吗?”

“是啊,你真的要演耶稣吗?”

“可以啊。”

“那好吧,重新开始。”

巨人于是和小孩们一起做起了游戏,演到耶稣钉十字架时,巨人蹒跚地走几步,伸起两个胳膊靠在一棵大树上,有的小孩兵丁在树下假装钉他的脚,有的爬到树上假装钉他的手,孩子们忍不住一直笑场。

他们一直玩到太阳快要下山,听到叫他们回家吃饭的声音,都跑走了。树林的空地上只剩了巨人一个,他靠在树上,望着天边的夕阳,想及耶稣的受难,忽然很感动。

他想到在信仰里的一个疑惑。

“什么疑惑?”夕阳似在问他。

“我一直认为我能信耶稣,是因为我肯寻求,肯思考。”

夕阳静静地听着。

“我太自大了,即使在主面前依然很自大。”

阳光闪烁着,天际一边潮红。

“是因为骄傲啊。”他想着自己的亏欠。

巨人望着天边,泪水浸湿了眼。

打那天,巨人开始变小了。他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那些小动物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他们成了朋友。

渐渐的,巨人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一个阳光洒进树林的清晨,他决定回家了。那天他向大家道别,已经走出很远,大象族长和小动物们还在树林边,朝他挥着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