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HUI:32岁,直面死亡


作者:Janice Tai,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编者的话:Andrew弟兄在上周六(8月31日)晚上已被主接回天家。 

32岁的Andrew估计还能活两到三个月。

因为无法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一个月前他最新的放射治疗方案也停了。自此,淋巴瘤生长迅速,几乎扩散到他每一个重要器官,并压迫着重要的血管。
 
尽管医生预计他只剩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神志清晰的时间,Andrew依然热情地抽出时间在医院接受了采访,然后才出院回家,接受临终关怀。
 
他说:“我想鼓励人们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依然相信上帝。”
 

晴天霹雳

对自己的病情,Andrew一开始的看法不是这样的。去年6月份接到诊断结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后来经过好几个月的挣扎,他的内心才逐渐平复,并最终能接受这个结果。
 
一天晚上,Andrew因为发高烧去了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给他做检查时发现了他身上的肿瘤。X光显示他胸部上方有个还在生长的肿瘤,进一步的活检确定了他患有1期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然而,医生们相信他的状况并不算复杂,甚至告诉他,在他这个阶段,90%的患者都能被治愈。
 
所以Andrew寄希望于这90%的概率和医学,把接下来几个月的治疗当作给自己“放个假”,也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康复。
 
然而他却属于那10%。六周期的R-EPOCH化疗对他丝毫没有帮助。于是,医生们决定使用更强的化疗——RICE疗法。这一次,他们说成功率大约70%到80%。
 
四个疗程后,却发现Andrew属于那20%到30%治疗失败的情况。接下来,他接受了被认为适合99%患者的免疫疗法。然而,由于对该疗法出现严重的副作用,Andrew被列为1%的不适合这种治疗的病人。
 
“上帝给我的信息再直接不过了,不是吗?”Andrew笑了笑,眼睛里闪着光,直言不讳地说。
 
他补充道:“我曾对医学抱有信心,但当我的信心落空时,上帝让我看到,我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眼光,完全依靠祂。”
 

为什么?

 
尽管Andrew从小就笃信上帝,也是教会的乐手和领袖,积极参与服侍,但在今年年初面对这场疾病,他和上帝还是摔了一番跤。
 
为什么是我?
Andrew不是那种随意饮食和生活不节制的人。
 
这位年轻的银行经理从不抽烟喝酒。而且,他每周五天午餐坚持吃沙拉,下班后还经常去健身房。
 
为什么是现在?
 
他有一肚子的委屈向上帝发泄。“我的梦想只实现了10%,我原以为祢会更多地使用我。我在教会里服事20年,祢要我就这么离开吗?这就是祢要世界看到祢爱祢仆人的方式吗?”
 
因着对上帝的愤怒和失望,Andrew也开始排斥其他基督徒。
 
“他们为我祷告,宣告我得医治,因为他们相信主借着祂的鞭伤,担当了我的痛苦 (以赛亚书53章5节)。但我不仅没有痊愈,而且病情不断恶化,这让我无法接受。觉得所有的盼望都是虚假的。所以我呵斥他们,把他们拒之门外。”Andrew说。
 
“在我看来,如果上帝医治我,就是说世界上还有我未完成的任务;如果我没有痊愈,就意味着我该回天家了,所以无论怎样看这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Andrew的挣扎和绝望也源于癌症带来的巨大痛苦。
 
他不得不忍受恶心、虚弱、脱发带来的痛苦,剧烈的呕吐发作时,胃里的东西甚至会直接喷射到墙上。
 
猛烈的咳嗽让他在床上蜷成一团,而每当看到母亲在床边哭泣时,他都会心碎。
 

                                                   2018年12月Andrew和妈妈在济州岛。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旅行。

转折点

然而,当Andrew对上帝的看法转变时,他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平安和对死亡的接纳。
 
“我一直认为祂对我生命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他凭己意而为,如果他不施恩,我们就没有权利要求。我认为祂的主权是公正、至高和强大的。” Andrew说。
 
“但后来我明白,祂是透过爱来彰显祂的主权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好事,但祂是良善的,祂的主权体现在祂如何领我走过生命中的风暴。”Andrew补充道。
 

                                                                        2019年4月,Andrew和家人合照,侄女Naomi也在
以弗所书3章 17-18节帮助Andrew有这样的看见。经文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对上帝的爱和主权的信任,驱散了他曾经对死亡的恐惧。
 
Andrew在St. Matthew’s教会聚会,他说:“我现在丝毫不怕死。当我最后一次闭上眼睛时,我会和祂在一起,这比乘飞机时相信自己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还要可信”。
 
“这是我紧抓不放的真理。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如果上帝或耶稣不存在,我会自杀,因为那样的话我活着没有任何盼望,生命也没有意义。”
 
他也非常感恩自己有一个教会大家庭。在他生病期间,教会的家人们为他禁食祷告并和他一起哀哭。很多家人还自发给他送吃的,或载他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

                                                              Andrew和他的人声合唱团,在一次进社区活动合唱期间
 

老我死去

Andrew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并在教会长大,但他真正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是在他16岁那年。
 
有一天,他在参加一个青少年基督徒的主日崇拜时,《祢为我而来》这首歌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他:
没什么你可做 能使祂更爱你
无一你做过的 能让祂门关闭
 
这些歌词触动了Andrew的心,因为他之前努力做好事或在教堂服事,想以此为自己赎罪。
 
这首歌的歌词让Andrew得释放,让他明白上帝对他的爱是不需要他做什么来赢得的。这也给他带来盼望,因为尽管他有过犯,上帝却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不过之后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他的专业是传播和传媒学,但毕业后,他进入了银行业,因为那里的收入更高。尽管对数字不感兴趣,但他把钱看得比成就感更重要,因为他喜欢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美食,也想资助教会的传教工作。
 
因此,为了事业上的提升,Andrew常常每天工作12小时。在生病前他坐上了私人银行经理的位子。
 
但他在16岁时学到的东西从未完全离开他。Andrew说,当他坚信上帝完全接纳并爱他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会感到平安。这样的平安也在帮助他面对这场更大的信仰之战——那就是面对死亡。

                                                          Andrew和朋友们在泰国Banchang帮助建造一个儿童收容所
 

信而得福

Andrew说,除了有平安和知道死后会与主耶稣相会之外,他的信仰也能减轻他目前的痛苦。
 
Andrew说: “我晚上会因为疼痛向上帝呼求,我发现当我定睛于上帝时,疼痛就会减轻,之后也能睡得很沉。”Andrew的信仰也使他能够从疾病中看到祝福,比如可以知道自己离世的时间,并且能不受痛苦地离开。
“因此我可以为死亡做准备,说我需要说的话,做我需要做的事”。
 
“止痛药和姑息治疗能让我舒适地、带着微笑离开。”Andrew说。
 
最近,他可以敞开和父母谈论一些话题,比如他走了之后父母要做什么以及他们将如何使用他的房间等。
 
Andrew说:“能够进行这样的对话是一种祝福,对于父母来说也有个了结。”他正在准备一个“告别盒”,里面装上他给亲人和朋友们的告别词。
 
“我不赞成举行悲伤的葬礼。我希望我的葬礼是开心的,也想趁我还在的时候,多花时间和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多聚聚,感谢和肯定他们,并一起享受美食”。Andrew说。他素来喜欢烹饪,并曾为教会募款做过各种小吃,如椰子酱、辣椒酱、月饼等。
  
如今,他不再多去想死亡,而是专注一些当下想做的事,比如喝骨头汤等。
 
他还有一个未圆之梦是和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为民工或有需要的人设立一个施粥所。
 
他谈到:“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想我唯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去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因为那样我就可以更多地改善他人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太清楚。毕竟是过去每个时光塑造了今天的我”。
 

最后的愿望

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重新联络以前认识的人,比如失联的中小学朋友。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和他并不亲近的人身上时,Andrew说,他想要让他们认识和拥有从基督而来的平安。
 
“无论他们是忙于工作还是在面对自己的各种问题,我都想与他们分享这种平安。这样,当他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就可以拥有这份金钱、辛劳、人际关系、健康或财富都无法换来的平安。”Andrew说。
 
“在我走后,我不想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已故的人,而是一个在天堂迎接他们,渴望与他们再次相见的人。”
8月16日Andrew在他的Facebook上面发了这段文字:

我最亲爱的朋友、家人和所有有幸相识的你们:

上帝赐予了我美好的32年。我很感恩能够认识你们每一个人。有你们在我的生命中,我甚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和幸福感。

我的人生之旅很短,大概只剩两个月,我就要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了。

癌细胞已扩撒到我身体中所有的主要器官,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经过一年痛苦、漫长的抗癌斗争,我已经精疲力尽,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虽然我的战袍已残破不堪,但我内心依然平安。如同早晨太阳必然会升起,我人生的目的地也在翘首等待我。

发这段文字是让我爱的你们知道,我非常感谢你们。我祷告,即便我要去往人生的下一站,你的记忆中,仍然会留下我与你共度的时光,因我所行的善事记念我,也恳请你饶恕我曾对你的亏负。

记念我曾经和你并肩作战,如果我曾伤害了你,也求你原谅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2年很短,但在永恒的海洋中,一百岁也只是尘埃一粒。

死亡只是通往永恒家园的一扇门。那里将不再有痛苦、磨难、泪水,而是永永远远都是平安。我的主会在天堂张开双臂迎接我,我也希望能和你们每一个人(在你们走到人生终了时)再次相聚。我将以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你们,聆听你们生命中精彩的故事。

去体验我无法体验的人生吧。愿你每一天都充满喜乐、平安和超越死亡的永恒的盼望。

我祝福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每个人,愿主赐你平安、任何事都无法夺走的喜乐、健康、爱、兴盛的生命、并满有力量和恩慈良善。愿你们可以面带微笑地度过每一天,知道天上至少有个人在看着你。

衷心感谢你们让我度过了一个男孩所能拥有的最好人生。

Andrew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七夕特辑| 或许孤单却不孤独

 

我最讨厌过情人节之类的节日…..因为它们总是会提醒我自己还孤身一人。

我等候,祷告,预备… 可是为什么我的爱情还没有来?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约翰一书的经文: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原来我深深渴望的真挚长久至死不渝的爱,我一直都拥有啊。

虽然这个情人节,我还是孤身一人,但我知道我不孤独,因为祂与我同在❤️。

 

*特别鸣谢图片原创作者Eve

如果你也有艺术创作的恩赐,欢迎你投稿给雅米:submit@ya-mi.org

让你的作品成为更多人的祝福吧~

 

*此作品由雅米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山上的城

陈群钰:身体的眼睛虽看不见,心里的眼睛却得看见

采访:雪伦,马来西亚

整理:何怡君,台湾

“这个世界,无人比祢更疼我,

喔主,当我寂寞孤单,祢来寻找我;

为我罪过,忍受痛苦折磨,祢依旧用温柔来陪伴我。 ”

《无人比祢更疼我》一曲唱出了我们与耶稣的亲密关系。这首诗歌是由一位来自台湾的姐妹——陈群钰创作。群钰从小就很有“声音”方面的恩赐。能言善道的她,常在团体担任领导角色,国小担任毕业生代表致词,家里还栽培她学钢琴,使她能自弹自唱、自创歌曲。

目前的群钰在学园传道会、和平教会服事,她清亮爽朗的声音,在许多人的生命低谷中鼓励了他们。作为上帝的仆人,她长年在祷告、敬拜和诗歌创作上摆上自己。然而这样一位热心虔诚的姐妹,背后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对于她这样一名后天的视障者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最大的患难是眼睛看不见,然而她却说并非如此。

 

被忽视的眼疾

群钰从小眼睛就不好,每逢换季时眼睛总会过敏。三十年前的台湾,医药体系尚不健全,再加上她以为自己患上的只是普通的眼疾,因此没有去看医生,仅靠买药房的药水减缓眼睛的不适。

然而当她准备考高中时,眼睛的不适状况愈加严重,甚至时常会令她头痛。直到有一次她在学习的当下感到眼睛难受,于是眨了一下眼睛,睁开后眼前竟然一片漆黑。一瞬间她以为有人关了灯,后来才发现是眼疾恶化而导致的短期失明。被吓坏了的群钰赶快去就医检查,后来也被医生确诊为青光眼,医生说她当时的视神经已开始萎缩了。

虽然当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到,但群钰天生是个乐观派,之后她便跟着家人接受各种治疗,如中医、西医、针灸、拜拜、算命样样都去尝试。情况稍稍好转一些后,她就不再特别为眼睛的事情忧虑。正是这段时期,有人给她传了福音,上过基督教幼稚园的她很自然地接受了耶稣,可心里却把耶稣当做另一个神明敬拜,想着兴许祂可以医治自己的眼疾。

发现深处的问题

但没想到的是,眼睛的情况并不如期待那样好起来,而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情况持续恶化。群钰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在一次手术中,她的右眼彻底失去视力,之后的五年中左眼的视力也慢慢退化。在失去视力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过去所不认识的自己,在乐观的面具之下,她忧伤、害怕,心里满是恐惧。

虽然当时的她已在学园传道会做传道事工,但属灵的光景并非很好。她在机构的事工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大家看来她是个很活泼又有爱心的同工,但这些都只是表象。虽然群钰长期以来都活在基督教里面,可对上帝却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她认为只要把服事做好,上帝就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医治她。可是她期待的医治时刻却迟迟没有临到,即使她期间接受了一次眼角膜手术,最终却仍旧没有好转。她的内心也因此充满负面的声音,长期以来的视力障碍让她变得自卑又自义,甚至对上帝有很大的不满,然而这一切都被隐藏在她“眼睛看不见”的面具之下。她的眼疾使得人们更加宽容和鼓励她,久而久之,她开始变得十分掌控,想要透过外在的抓取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但虚假终究会被现实戳破,这些被隐藏的问题在她完全失去视力之后终于显现出来。她隐藏的刺最终影响到了她的服事和人际关系。

 

瓶颈和冲突

就在群钰在学园传道会同工了10年之后,她遇到了服事的瓶颈期。纵使她很努力地去做,却收不到曾经的果效。她的同事也因着她的掌控欲和情绪等问题渐渐疏远她。长期以来累积的问题终于在一次事件中爆发了。

在一次服事中她认识了一位很有才华的基督徒弟兄,并渐渐喜欢上对方。于是性格主动的群钰大胆地去追求弟兄,怎知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她理所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她的眼睛问题,但对方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说:“我没有选择跟你在一起,不是因为你的眼睛,而是因为你的个性。”

这次的事情令她再也无法装做没事,伤心难过的群钰去找同事一起祷告。在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挣扎时,同事忽然说:“你讲的这些是什么话?这根本就不是善良的群钰会讲出来的话?你到底是谁?”这一席话吓坏了群钰,甚至以为自己被魔鬼辖制。可也因此,她开始反思自己里面的罪,她的掌控、嫉妒、怨恨、报复心…..

 

心灵的“失明”被医治

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身旁的同事建议她暂停服事,处理内在的生命问题。要面子的群钰很怕停止服事,但在挣扎了一番后,终于还是决定放下。当时的她觉得压力很大,她要面对的是比眼睛看不见还要困难的难题——心灵的“失明”。她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眼睛失明的生活,而心灵的“失明”却只能透过上帝的话语来医治。

“因着我们听信谎言,和被自己的情绪牵制,我们里面没有真理,导致了心灵的“失明”。”群钰说道。

因此群钰开始很认真地对待读经这件事,每天的大量读经和祷告,圣经中真理的亮光便一点一滴地进入到她心里,她心里的眼睛慢慢被打开,如同约翰福音第8章第32节所言:“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她也开始认识到,过去她虽然可以固定的灵修祷告和服事,却都是她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掌控,想要自己去抓取上帝的话语和祝福。

在这一年的大量读经期间,她去找曾经做过精神科医师的教会牧师交谈,牧师的话也点醒了她:“其实被鬼附反而比较好解决,我们只需要奉耶稣的名把它赶走。但生命的问题却需要自己花时间去面对和成长。”这段话提醒了群钰,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自己生命的破口。若不让上帝补起我们生命的破口,就会一直被困在我们的问题里面。

在自己大量的读经以及跟着灵修导师的指导默想经文的这两年时间,她终于发现了自己信仰的是谁。在过去的15年里,她一直相信的都是自己。她对上帝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和完美的想法,当上帝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去做时,她就会开始对上帝生气。这样的情绪与她外在的服事是完全倒错的,因此她不能够向上帝表现真实的情感,一直被困在宗教里面。但上帝从没放弃过群钰,在祂的带领下,群钰终于可以慢慢开始真实地活在上帝面前,表达她的难过甚至是气愤。与此同时,她渐渐与上帝建立起了真实的关系。那个时候,她才发现原来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可以那么美妙。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主对她的医治,破碎,更新…..她真正邀请上帝做她生命的主,不论眼疾得不得医治,她都选择与事实共存,并数算上帝在她生活所行的恩典。

 

从“基督教徒”到真正被救赎

这段时间,她有机会接受了第二次眼角膜手术。在住院期间,她忽然被圣灵提醒,想到眼角膜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上帝已经给了她三次生命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地活,好好利用上帝给她的机会和时间。从那次之后,她开始有负担去服事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青年人。这些年的成长让她也不再执着于自己过去对成功以及影响力的看法。她说,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我们的职位多高或能够影响多少人,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影响他人,陪伴他们一起经历上帝。

如今,43岁的陈群钰在教会带领小组、辅导青年人,并不时受邀到不同的团体中分享见证,陪伴许多人走过高山低谷。

她深知心灵的眼睛看不见,比身体的眼睛看不见更辛苦,她亦深深知道那些活在宗教里面的人多么痛苦。所以她要把握每一个机会,把人领回到上帝的面前。

最后,当她被问及最想要对年轻基督徒说的一句话时,群钰说:Let God be God. (让上帝来做主。)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

致敬我们这代人的骄傲与榜样——李宗伟

作者:淑环,马来西亚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在餐厅的电视屏幕前,人人屏息静气,专注地盯着那决胜的一球,心情紧张无比。随着羽球过网落下,全场爆出了如雷的掌声和欢呼声,脸上难抑激动和兴奋之情!

那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晚,也是李宗伟和林丹的第37次交手。在苦战了三局之后,李宗伟分别以21-15、11-21、20-22的成绩,先败后胜,成功晋级2016年奥运羽毛球男单决赛。这次的胜利,震动了整个马来西亚。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马团队离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只有一步之遥,李宗伟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感染了全国人民,使每个人看见坚持梦想的力量。

过去的两届奥运会,李宗伟同样晋级至羽毛球男单的决赛圈,可惜与金牌无缘,连续两次都输给林丹。在获取参与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比赛资格的前两年,他卷入了药检风波,因遭禁赛而使世界排名一度跌至第180位。尽管不被看好,但禁赛期满后,李宗伟毅然奋起直追,成功重回世界第一,令所有人大跌眼镜。毕竟当时的他已33岁,而羽毛球运动员因为体能的问题,多在30岁前选择退役,即使没有退役,表现也会逐渐走下坡。那年的奥运会,虽然李宗伟依旧和金牌插肩而过,但他与林丹那场世纪性的对决,深深烙印在每个马来西亚人的心中,不分年龄和族群,更为此深感骄傲。

我并不是个标准的羽毛球迷,对李宗伟的了解也不多,但他屡败屡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报章的报导中得知,李宗伟自17岁加入国家队后,迄今参与了超过800场的国内外赛事。他透过参加不同大大小小的比赛,不断提升打球技巧和实力,逐步登上羽坛世界第一的宝座,甚至曾高居榜首长达350周。

在外人眼中看似风光的成就,是李宗伟以不懈的努力、无尽的血汗、艰苦的训练所换取而来的。就算发现自己患上鼻癌,他也勇敢地接受治疗,并期许出战2020年的奥运会。无奈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只能沉重地宣布挂拍引退,光荣结束19年的羽球生涯。

“对运动员来说,不放弃是最重要的,因为若不放弃终有成功的一天。”这是李宗伟在宣布退役的记者会上,给予后辈的谏言。

我相信这句话不单适用于运动员,也是对所有为生活奋斗努力的人很好的提醒。在圣经里,上帝同样借着保罗鼓励我们:“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章13-14节)

人在世上生活,必然会遇见许多的困难、挫折、苦痛,甚或失败,然而这些都不应当是我们前行的阻力,而是动力。当我们定睛在目标之上,跨越了一个个的障碍,最终将会得到极大的荣耀和奖赏,生命也得以塑造和改变。但相较起世界所给的荣誉与好处,作为基督徒,我们更需专注在上帝预备的奖赏,因为那是极其宝贵且具永恒价值的。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背负着重要的使命及目标,上帝给予我们不同的特色和才能来造福社会,还有服事祂。除了成为运动员,立志向最高荣誉迈进,为国家带来荣耀,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强项,在各自的岗位上忠心以赴,贡献己力,让所处的家庭、教会、社区和国家因此蒙福。同时,我们应当随时做好准备,遵行耶稣所吩咐的大诫命(马太福音22章37-40节)与大使命(马太福音28章18-20节),坚持不懈攻克己身,顺服真理,领人到上帝的面前。耶稣基督就是我们人生的标杆,我们都需要靠着圣灵的引导,带着永不言弃的信念,不断努力面前,完成上帝托付我们的使命。

感谢拿督李宗伟,成为我们这代马来西亚人引以为傲的榜样。愿我们都能学习他那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为教会、社群与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荣耀上帝的名。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