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专访|蔡颂辉牧师:搞艺术的就该去读神学

2014-12-23 07.56.09

采访者&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你喜不喜欢看漫画呢?如果要说现在最著名的漫画,你可能会先想到海贼王、超级英雄系列等。但有这么一个人,透过自身的绘画天赋,为上帝画出一幅又一幅的信仰漫画。

来自马来西亚的蔡颂辉牧师(Andrew Chai)是一名宣教士。不过,除了这个身份以外,他还有一个较广为人知的身份,即福音漫画的作者。他的漫画在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区都广受欢迎。虽然他的漫画并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紧张刺激的情节,但蔡牧师透过他独特的幽默方式,简单明了却又富有深意地将一个又一个的圣经真理画出来,给现在许多的基督徒带去提醒。

20150716Bible-1

从小蔡牧师的爱好就是看漫画、画漫画。曾经也梦想过要当一名漫画家。17岁信主后,因希望能借由漫画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上帝,于是便开始画一些福音漫画。后来因着上帝的呼召,他进入了全职侍奉,成为宣教士。期间也因忙碌于到各国宣教而停下了画画。直至2007年,因着受政治漫画的启发,再次执笔,画下现在这种形式的福音漫画。

如何获得源源不断新鲜的创作灵感

从2007年到现在的10年间里,蔡牧师不断推出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紧的信仰漫画。当蔡牧师被问到如何保持创作的热情与灵感时,蔡牧师表示,其主要灵感来源是来自于上帝的话语。因为常常需要到处去讲道,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上帝的话语,归纳出讲道的信息。而一般每篇信息都有好几个重点可以画成漫画。加上蔡牧师本身有学习解经,因此在这些研究上帝话语的过程当中,领受到上帝的信息,自然地就得到了启发。同时,这也是蔡牧师的热忱来源。蔡牧师补充道:“上帝的话语是很丰富的,当你不断地深入发掘,从上帝的话语中有新的发现时,这会激发起你的热忱,使你巴不得跟他人分享。” 这个热忱不只是在画画上,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讲道。

IMG_1277_HZP (1)

除此之外,蔡牧师说,起初他是有灵感才画,没灵感就不画。但后来他发现若只是靠感觉的话,产量会很少。因此,蔡牧师在画漫画上虽无任何的截稿压力,但他仍会自我要求一周至少要有两三幅作品出炉。如今蔡牧师每周都会将漫画发布在脸书上,到目前为止,其脸书已有7万多名粉丝。除了将创作的漫画发布在脸书以外,蔡牧师也时常在讲道时搭配着漫画来讲。有时是放在投影片上,有时是配合讲道内容现场画。他说,有漫画的好处就是可以透过画面去激发或帮助听众更好地去思考和记忆重点。

创作时的挑战

虽然蔡牧师每周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作品,但其实他偶尔也会有画不出来的情况。这画不出来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没有信息或主题,不知道要画些什么;二是有主题,但找不到一个适合的画面给表达出来。蔡牧师说,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他便会需要去上网看一些不同的圣经名言来刺激一下自己,好让自己可以得到一个主题可以画出来。而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好解决,因为已经有主题了,无论怎么样还是勉强可以画出来,只是可能会不太满意而已。

20170524Faith

除了自身的挑战之外,蔡牧师也会遇到一些外来的挑战。虽然福音漫画带给人们圣经教导的真理,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正面的反应也占大多数,但蔡牧师表示,脸书是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其中仍会有不赞同的留言在。有些是纯恶意批评的,并不是真的想要知道真理。所以对于这类的留言,他会选择无视,除非对方太过分了才会删除。而有些则是理性的交流,虽然不赞同,但会举出自己的立场和证据,问问题等。这种情况下,他便会尝试跟对方交流。“但我觉得这是好的!”蔡牧师如此说到。因他认为漫画只是漫画,不是一篇信息或论文,它不可能像文字一样可以把事情表达地很清楚,只能突出一个重点和思考而已。所以有时候创作者期待传达的信息,领受的人不一定可以直接领受到。因此,蔡牧师说,当他看到这些留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漫画会给别人带来这类的思想,令他得以有机会反思到是否自己创作时考虑地不够周全,或者是画的漫画无法表达地那么周全,进而下一次创作时会尝试从多一点的角度去表达地更全面,尽量将这种情况减到最低。

来自监狱的信

然而也有不少让蔡牧师感到备受鼓励的读者回馈。大约5年前,牧师就曾收到一封来自砂劳越监狱的死囚寄来的信。这名读者信上分享说因为看了蔡牧师的书,觉得很感动,很得造就,并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后来打听之下,蔡牧师才发现该名读者是他牧者的亲戚,所以便也安排了一个机会去探望他。蔡牧师表示这是他最印象深刻,觉得最特别的一次。

WeChat Image_20170821145916

“上帝的带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蔡牧师说,起初他只是因为兴趣,想使用自己的恩赐来传达上帝的信息。然而网路世界的传播速度很快,不只读者变多,也越来越多传道人会跟他索取漫画用在不同的事工上。这让他看见上帝的工作远远超过我们能想像的。

未来展望

对于创作福音漫画的未来展望,蔡牧师表示说他会继续创作,但目前没有其他更多的发展计划,而是会专心于他的本职——传道人的事工上。但他也指出,因为发现教会有恩赐的人很多,但大部分的人可能没有机会,或不知道怎么发挥。因此他的目标是期望藉着他的漫画能够启发到更多的年轻基督徒起来做这类的事情。让他们看到原来侍奉主是可以很多元化的。所以当有机构或教会请蔡牧师去讲课时,他也很乐意去教。

年轻人要勇于尝试

蔡牧师表示,如果我们想用自身的恩赐来服侍上帝的话,我们就要不断地有新的尝试,勇敢地踏出去。在过程当中,或许有时会失败,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兴趣,是为上帝而做的,就不要怕,用那股热忱勇敢去做。到时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效果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然而他也同时强调,除了要勇于去行以外,重要的是还要受装备。因为他认为现在基督信仰的艺术创作方面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很有创意但没有神学,另一个就是很有神学但没有创意。也就是说有些具备很深的神学知识的人,可能在传讲上帝的话语时不够有创意,以致无法引起人的兴趣。但那些可以引起人兴趣的,比如会创作诗歌等等,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些作品却不太有内涵,内容都太表面。可若要读神学的人去学艺术,这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艺术方面的天赋是因人而异。但是搞艺术的人,就应当去接受神学上的装备,以致他们对真理的了解可以更深入一些,把上帝的话语更深、更丰富地表达出来。

20141027Proper Path-1

最后,他也提出,基督教信仰要在这些艺术的创作上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话,就一定要更有组织,更有策略地进行,其中包括教会必须来大力支持这些年轻人去做这些事。因为艺术的创作若要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就一定要量产,要量产就得花很多时间专心在创作上。若教会期望年轻人能起来用不同的方式去侍奉主,就必须支持这些人,无论是在金钱上的支持,还是其他方面的。让他们能够放心且专心地去创作。虽然不知道这样的理想能否成功,但若有朝一日,能把这些富有才华人组织起来,不同的恩赐结合在一起,相信就能产生更多不同形式的基督教艺术创作。

*文中照片和漫画由蔡牧师提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再见,假象!

香港现实版《冰雪奇缘》姐妹花,妹妹重病却给全家人带来祝福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12

口述:Cora Cheung,香港
整理:奇奇,中国
文中图片由Cora提供

出生于香港的 Cora和Dara两姐妹,感情十分亲密,像极了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里的姐妹俩Elsa和Anna。姐姐Cora十分疼爱妹妹Dara,且对她百般照顾,眼里总是流露出对妹妹的爱。而Dara亦非常依赖和爱姐姐。她们本来与一般家庭的姐妹无异,然而没想到,如同电影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患难,给这姐妹俩、这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转变。

幸福的家庭

小时候,Cora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里。父母十分疼爱她,常常抽空陪伴她之余,还跟她一起玩游戏。在得知自己将要有一个小妹妹时,Cora更是感到非常开心。她说:“那时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好幸福的孩子,每天都特别期待。”妹妹Dara出生以后,家里的气氛更加欢乐,她俩更是形影不离。Cora照顾着妹妹,带她玩耍,唱歌给妹妹听……等,只盼望着Dara能快点长大,这样她们就可以一起去上学了。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20

*Dara出生后

妹妹重病然而这样的幸福在Dara一岁半时戛然而止。这一天Dara忽然病了,于是父母赶紧把她送去医院。经过诊断后,却被告知Dara得的是急性脑炎。昏迷了两天后,Dara终于醒来,却又很快地再度陷入昏迷。这一昏迷,竟是好几个月。当时的医生说, Dara这种情况很可能永远醒不过来,或者变成植物人。Cora 说,那时父母每天在医院照顾妹妹,情况却不见好转。他们一度绝望地以为将要失去自己的小女儿了。当时Cora只有6岁,她回忆道在那段期间,父母一直没让自己去医院看望妹妹,也没有告诉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因此,她以为妹妹只是一般的发烧。但自从妹妹去了医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Cora都没能再见到妹妹。也是从那天起,家里的气氛发生了180度的改变,笑声像是被什么抽走了一样忽然消失了,整个家里弥漫着忧愁。见妹妹没有回家,妈妈也一直不在家里,更加上多次看见父亲默默流泪,Cora感到害怕极了,也才意识到一定是出了大事。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26

*姐姐妹妹的开心时光
有名无实的基督徒Cora的爸爸虽然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基督徒家庭,但是除了形式上的餐前祷告和墙上挂的十字架之外,他们和非信徒并无两样。他们不参加周日聚会,也不读经祷告,只是将Cora送去上一个基督徒幼儿园。不仅如此,Cora的爸爸还相信风水,家里也有放置和风水相关的摆设。在Dara住院期间,一个牧师来医院探访,提醒了父母重新回到基督的信仰,于是他们跟着那位牧师祷告,并开始带着Cora一起参加教会聚会。Cora说她记得当时爸妈会带她一起跪着为妹妹祷告,并且每周日都会参加两堂聚会,早上是中文堂,晚上则是另一个教会的英文聚会。爸爸也丢掉了家里所有和风水有关的摆设和物件。他们似乎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履行基督徒的责任,女儿才会这样,因此想要补偿。“当然,我现在知道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Cora说:“只是当时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恐慌。但正是这种恐慌和震惊带领我们一家人重新回到基督里。”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31

*Cora与康复中的Dara一起玩耍

奇迹发生在持续地祷告了一段时间后,Dara奇迹般地从昏迷中醒来,不久后也终于能出院回家了。为此,一家人简直高兴极了! 时隔那么久再次见到妹妹,Cora别提多开心了!但是令她困惑的是妹妹似乎变了。之前和她形影不离的妹妹似乎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她试着跟Dara说话,但她却没有任何回应。原来由于脑炎的影响,Dara的很多能力都退回到小婴儿的水平。“那段日子实在是难熬!一家人要重新开始教她很多事情,包括站立、行走、说话,甚至吞咽……“Cora 说。但也就在这段时间,家人开始带着姐妹俩一起去教会,每周都会参加不同的教会活动。但上帝要在这一家人里做的工还远非如此!祂开始在各个方面恢复这个家庭,成为祂喜悦的一家人。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36*Dara在短宣中

医生曾说Dara能从昏迷中醒来已经是很大的奇迹了,但要恢复语言能力更是难以想像的事。“但是上帝是良善的!现在Dara不仅可以正常交流,还特别喜欢表达。有时候还能跟我们开个玩笑!还有许多医生说不可能做到的事儿她都做到了!因为我们祈求,上帝就给我们。在祂没有难成的事!”Cora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充满了喜悦。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41*姐妹俩在游泳

不止如此,现在的Dara还能勇敢地挑战很多运动项目,尤其喜欢游泳,她甚至还学会了攀岩。“看着她能做到这一切,我觉得简直太不可思议了!”Cora说道,“她是上帝给我们最大的祝福!我为她感到无比骄傲!”化了妆的祝福虽然Dara的思维停留在小孩子的水平,但这反而成为了一家人的祝福。在遇到困难时,她会毫不迟疑地寻求上帝的帮助,而且她也充满了怜悯的心,从来不会记恨人,反而是记住别人的好。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49

*姐妹俩一起画画

“妹妹的话也经常提醒着我们要带着一颗像小孩子一样的心来到上帝面前。比如她会说:‘我肚子痛,我们来为此祷告吧!’她真的让我们看到孩子般的信仰是什么样的。那就是没有任何疑虑地完全信靠。因为Dara,我们一家人学会了更加信靠上帝。”Cora说。现在Cora一家人的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更加懂得相互照顾,生活甚至比Dara生病之前的时光来得更幸福。因着Dara的缘故,一家人也都回到了基督里,每个人都有了完全崭新的生命。发生在这个家庭里的事,看似是苦难,却成了上帝化了妆的祝福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59*一家人一起旅行

最后,Cora也说:“我相信Dara的病不是偶然。上帝用这一切把我们一家人带回到基督里,更棒的是祂用奇迹般的方式医治了Dara。虽然在很多方面她还是无法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但也恰恰是这样,让我们学会了要更加倚靠上帝!“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章28节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825

 

文章部分内容根据Cora为其教会所录制视频整理而成,视频采访链接:

https://www.islandecc.hk/blog/share-your-story-cora-and-dara-cheun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他不但成为了一名说唱歌手,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服饰潮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16

作者:Tam,新加坡
翻译:湘颖,中国
封面与文中照片拍摄:Blake Wisz,美国
歌曲:《Take on the world》由George Moss提供

George Moss完全了解明明不敢兴趣,还不得不坐着听完一场讲道是怎样一种感受。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一点促使他开始全职服侍。如今,George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福音说唱歌手。

George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个,他在大急流城(美国地名)中西部一个被人称为“圣经地带”的区域长大。小时候的George并不喜欢去教堂,但家里不准他不去。为了逃避在每个礼拜日都得和祖母坐着参加完整个漫长的礼拜,15岁的George只有一个选择——加入一个由六名青年组成的说唱团体。

“我认为在教堂说唱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事。”如今已经34岁的George说。“但我姐姐不断地鼓励我加入他们。因为我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于是我开始跟他们一起练习。”

当发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时他终于打消了最初的疑虑和厌恶。他说:“最初我是被迫留在那里,然后慢慢发现我确实有一点儿天赋”。“而且一旦我开始从观众那里得到正面的回应,想要继续唱下去的热情就更大。”由于George不得不写和唱跟福音有关的歌曲,这也促使他去更多地了解上帝,并使得他与上帝的关系更加亲密。“在那个团队里做音乐是我的转折点。那时我的信仰才真正成为了我自己的。”George承认。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3
就当George同时在音乐和灵命上有所成长时,他和两个朋友开始在其他教会表演节目。一天晚上,在一个教会表演结束后,一个青年牧师递给George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很漂亮的感谢卡,令他吃惊的是,还有一张75美元的支票。这是他第一次做着喜欢的事同时还得到了报酬。“当时我才16岁,所以75美元对我来说是一大笔钱。在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身边长大,钱总是很紧张”他说。“所以,当我第一次做着就算没有酬劳我也乐意去做的事竟然还得到报酬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业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为基督而说唱

 发行了多个唱片后,在2002年,George 第一次和同在大急流城的艺术家Michael Fugitt开始在美国基督教音乐舞台上表演。这个嘻哈二人组合“UN1ON”的首张EP发行后就开了一次全国巡演。但在几周巡回演出后,George意识到他需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开始在当地的基督教电台工作。

他的电台节目在当地广受欢迎,他在六年后发行了个人单曲,还带来了2008年的专辑《All or Nothing》,其中《Whoa》和《Transparent》是主打单曲。2012年,在跟像说唱歌手KJ-52这样的基督教音乐大腕们巡演过之后,这个本地的广播名人发布了另一张专辑《It’s Time》。

今年早些时候,George又发布了一首融合了流行电音和说唱音乐的特色新单曲《Take On The World》。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增加证明了上帝是如何使用他的音乐触及更多人的,超过三万人关注了他的Facebook,Twitter上他有近13万的粉丝。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7
以建立在基督教原则上的歌词为标准,George的歌曲探讨了如试探、信仰,和正义的愤怒等问题。在不让歌词过于宗教化的同时他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比喻和众所周知的经文。

在他2015年发行的单曲《Set It Off》中,他采取了大胆的方式来挑战现状,歌词中谈到了基督徒的虚伪,他打破了传统,用音乐讲述这个残酷的事实。George说这个单曲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意识到自己对耶稣的认识远不及对“教会”的认识那么多。

这也是他对于美国教会中“粉丝”文化的回应。他观察到基督徒们追随某个牧师教导,某个作家,甚至是某个基督徒艺术家的热情远远超过跟随耶稣的热情。“如果我们真的想去爱人,就要明白爱不会总伴着彩虹和阳光。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会告诉他真相,而有时真相会很伤人。”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儿子的George说。

在音乐界度过了近15年,George描述自己的经历时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每天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时,他会外出为2万名狂热的粉丝进行巡回表演,有些时候,他在青年团契的表演只吸引到两名听众。

“有那么几个星期,我以为我将改变整个世界,然而有些日子,我却想放弃……我几乎经历了所有可以想象的事,但是到最后,金钱,名利,成功,甚至失败和背叛都不能成为我的驱动力。”George说。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1

为基督而穿

他的热情不仅仅只表达在音乐上,这个说唱艺术家也是“OXEN”服装品牌的创始人。

在发现粉丝们会留意他平时所穿的衣着后,George冒出了要在穿着上展现耶稣的想法(他想要在一切事上荣耀主,不止是在音乐和生活上)。于是潮牌“OXEN”诞生了。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4

*照片由OXEN官网提供

“那时我都是在商场买那些我觉得很酷的衣服。但当看到我的粉丝真的会因为我穿某个牌子的衣服而去买同款时,我开始更加留意我买的是哪些牌子。”他说。

有一天,他注意到一个他经常购买的品牌推出了一个新的T恤系列,而T恤上的图案是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子,这让George很受打击,他忽然意识到购买并穿着这个品牌意味着他是在支持这个公司和它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告诉我的歌迷们,我赞同这个品牌描绘女性的方式。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要更加注意我穿的是什么。”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9

*照片由OXEN官网提供

当他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展现他信仰的品牌时,George决定创建一个自己的品牌。“我取名叫‘OXEN’(公牛),是基于马太福音11章29节耶稣所说的’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我想要大家在看到这个牌子时就记起要‘负耶稣的轭’。”

为了“负轭”和与他人分享他的信仰,George走遍整个美国,在学校、教堂和节日活动中演讲,影响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和年轻人。

音乐的创作、服装的推出和粉丝们都是组成George服侍的元素,他明白一切的成功和动机都要以一件事为中心,那就是为基督培养门徒。他说:“多年来,我都把自己看做是一位传福音者,而依靠其他人来做门徒培训的工作。但后来我意识到,所有信徒都有责任去做门徒培训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2

George扩大了他的服装品牌,并开始建立“OXEN”事工团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起步。这个事工将包括在线培训视频课程、圣经学习课程,目的是教育和装备信徒们去培训门徒。

“我意识到牛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带着轭工作的。在它们带轭之前,必须接受训练。它们需要花时间学习主人的命令,理解主人的意志。只有在被训练之后,它们才能真正进入田地完成主人交代的工作。”George说。

在经历了音乐界和生活上的起起落落之后,George希望对那些对做基督教音乐感兴趣的人说“保持你们对基督的热情而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因为我们太容易投入到创作关于耶稣的音乐中而事实上自己根本没有在跟从耶稣。”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7

针对雅米的问题: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George回答说:“因为我想激励世界各地的人们活出爱和理解,并顺服上帝的话语。”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_ER_5347_s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Area A

*餐厅内部

走进这家餐厅,百合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法式格局加上温暖的灯光让餐厅更显典雅,也富有异国情调。餐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布置,漂亮的灯饰,精致的餐具,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在这里进餐的人可以很放松地去享受。前菜法国鸭肉和主餐焗荷兰牛仔柳相当美味,最后配上一份梳乎厘更甚完美。如果你是一个喜爱法式浪漫的人,那么不妨将La Parole列入你必去的餐厅列表之一。

1H

*焗荷兰牛仔柳

WechatIMG52

*超好吃的梳乎厘

La Parole是间位于香港上环柏廷坊的法国餐厅。看似一般的法国餐厅,背后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存在。La Parole的老板——黄氏夫妇常年将餐厅的所有收入,扣除开支后,全数捐给他们创办的另一个非营利志愿机构——庭恩儿童中心(Benji’s Centre)。黄家宁与其太太黄何淑英在2004年于香港首创提供单一语言治疗服务的庭恩儿童中心。主要是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患有语言障碍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能在6岁前这段黄金治疗期得到治疗,至今已经帮助近3000名孩童。此中心设定70%学额为免收费,30%收取低于市价一半的费用。然而现在则约9成以上的家庭是免收费接受治疗。

Picture1

*黄氏夫妇

治疗中心的成立

黄氏夫妇原本各有自己的生意,因唯一的儿子黄庭恩患有唐氏综合症,从小在学习上有较多的困难。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夫妇俩发现语言治疗是很重要的,而6岁前是接受治疗的黄金时间。如果错过了黄金时间,则会学得较慢,越迟会说话,会让孩子越没信心。后来,儿子黄庭恩在年幼时因意外逝世。太太黄何淑英说,儿子去世时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当时的她有很多的不明白,为何上帝有这样的安排,跟着她感受到上帝给予的平安和看见一些引证,使深信这事发生必有上帝的容许和祂的心意,于是他们夫妇问上帝,“祢究竟想我们怎么服侍祢?祢想要我们的生命如何荣耀祢?”因着儿子的缘故,夫妇俩非常熟悉儿童特殊训练的相关事宜以及了解到香港在这方面治疗资源的缺乏。这让他们意识到香港还有很多特殊儿童需要帮助,于是便有了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想法。

2

*庭恩儿童中心

然而成立以及维持一个语言治疗中心需要十分庞大的开销。因此,夫妇俩决定在成立语言治疗中心前先做生意赚取资金,后来这些生意也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社会企业(Confiserie Benji Limited)。

为了实现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事,黄氏夫妇于2002年开始了社会企业,用本来筹备要用来作儿子治疗费的钱做起巧克力代理和餐饮业,而La Parole就是其中一间餐厅。淑英说,这些计划的开始都是经过跟上帝祷告寻求,并确定后才做的,因此她从未为此担心过,心里有十分的平安。她深信着圣经以赛亚书说的,“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祢。”La parole是法语,语言的意思。在法语的圣经中,La parole意思是上帝的话。淑英表示,他们做的一切是跟着上帝的话去做,只要走在上帝的旨意里便已足够。她也说,之所以选择做餐饮业是因为这样同时也可以提供许多失业人士就业的机会。

La Parole Shop Front

*La parole餐厅

上帝时刻的带领与安慰

经营语言治疗中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但淑英却说一路上总是能够看到上帝的带领和安慰。每当看到很多小朋友因为他们的帮助,在性格上变得开朗,肯开口说话,学习能力变得进步许多时,她都会感到备受鼓励,觉得再辛苦也要做下去。在过去1年,由于香港经济较差,社企的生意大不如前,中心的筹款也不理想。因此,治疗中心的委员会做出了辞掉部分中心社工的决定,将经费集中在核心言语治疗服务上。为了这问题淑英失眠了好几个晚上。她很难过,担心被辞退的社工接受不了,也担心会引起中心的动荡,心里很不平安。后来她实在睡不着了,半夜起来祷告,求上帝给她心里有平安,好让她翌日有智慧去通知同事离职这件事。她跟上帝说,“我不知道可以再做些什么了,所以我把这件事交托给祢,我很辛苦,我要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预备回中心时,淑英接到私人助理的电话通知,得知有位热心捐款人捐80万给中心作家长关顾服务的赞助。这位捐款人是她餐厅一位熟客,后成为好朋友,一路以来非常支持中心的服务。中心从未收过这么大的一笔捐款,正好解决了面对的困难。

3

*庭恩儿童中心内

除了财务上的挑战之外,令淑英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个家长曾写了一封信给她。信上写着「致庭恩的信」。信中提到许多家长很感谢庭恩,因为他很多小朋友才有机会得到这服务,让他们能在黑暗和绝望中看到希望。最后信中还说,「你(庭恩)不要担心你的父母,因为我们会很关心他们,你放心在天父上帝那里继续享受就行啦!」当淑英看了那封信,她感动得哭了,觉得自己被上帝安慰了。一直以来,她都以为他们(治疗中心)是个施与者,给这些有需要的家庭治疗服务,而这些孩童和家庭是接受者,是被同情,被帮助的。但因着这封信淑英才发现,其实这些接受者也是帮助者,让她从这些家庭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富足。淑英说,“你问我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怕不怕,我可以说我不怕,我觉得因为上帝知道我们会担心,会害怕,所以总是常常在我们身边放下见证,给我们安慰和鼓励。让我看到了祂真的是在使用我们,使用这个治疗中心在帮助许多家庭和孩童。祂是个满有恩典,又真又活的上帝!

黄氏夫妇俩除了给予特殊孩童治疗服务之外,常常也会跟他们的家庭分享福音,一起祷告,以上帝的爱来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真实,也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所以有很多孩童的家长,也在这十几年来信了主,进而一家归主。

4

*庭恩儿童中心

最大的功课是「忍耐」

成立语言治疗中心这么多年了,淑英说她在当中学到最大的功课是忍耐。要给予特殊孩童语言治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每天对着这些有特殊需要小朋友,尤其有自闭症倾向加过度活跃的,都需要付出多点爱心和耐性。淑英说,「有时我去探望这些小孩子,几个小时下来,结束时简直累瘫了,从而可以想像他们的父母每天在精神和体力的付出及其辛劳。」没人可以保证孩子在接受治疗后一定会很快有所改善,有时候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有时这可能导致他们会面对学校的投诉、劝喻退学、或被同学欺负等问题,加上他们身处穷困当中,每天要经历的困难更多。因为看到家长的艰难,以及自身的体会,淑英知道要帮助这些人得要学习有一个温柔,忍耐和恩慈的心与家长同行,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接纳。“另外社企也不是每天都有好生意。虽然偶尔也会担心,但我还是要忍耐,且继续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计划。那在这个等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预备好自己,求上帝监察我们,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再继续做好一点。”

5

*庭恩儿童中心孩子的日常学习

未来期望

现在淑英希望社会企业的生意可以日益增长,好让她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前来中心接受治疗的孩童。同时,也要给社会企业的同事多一些训练,让他们有所成长,建立一个坚固的团队,这样才可以让这个语言治疗中心的计划走的更长远。

当上帝开了一道门给你,不要视而不见 

最后,淑英表示,我们很多不同的恩赐是从上帝而来的,我们要认识我们的恩赐,同时也不要浪费这祂给我们的祝福。当你有一颗愿意侍奉的心,有时上帝便会使用一些特别的人和事物,在你面前打开一个门,让你看见祂要你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跟上帝不够亲密,可能就听不见上帝的声音,无法看到门内的景象。

“我曾经也想过要等一下,准备好了再去开门。”淑英说到,“但上帝却对我说,你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急切需要,你还在等甚么?”因为看见上帝很爱这群特殊孩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就跟爱我们一样,所以淑英也就跟着上帝的话去做了。她鼓励道,当我们一路事奉的时候,上帝是会赐下很大的福乐给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可以服事上帝和这群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我很满足,也有很大的平安与喜乐。”

所以,当上帝给了你一个恩赐,又给了你使用它的机会时,你会怎么做呢?

*文中照片由La Parole餐厅提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