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如果有人催你结婚,至少得先告诉你这些

bride-groom-845728_960_720

作者:Yong Xin,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Melody,加拿大

编者的话:婚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头疼的功课。似乎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催婚、逼婚压力。对于这些,作为基督徒的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怎样的恋爱观是主希望我们持有的呢?什么时候才是进入恋爱和婚姻的合适时间呢?如何才能找到合主心意的另一半呢?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学习!

我在教会认识一位弟兄,他是家里的独生子,30多岁了还是单身。每次他回家时,父母都会催他找女朋友,亲戚也因为担心他找不到老婆,所以常常介绍女生给他认识。压力所逼之下,他常常去认识女生就是希望能够赶快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而这也造成了他只随便找女朋友但却没有认真去了解和经营恋爱关系。

不要惊动爱情

因为年龄到了,所以就要赶快谈恋爱或进入婚姻了吗?

圣经雅歌2章7节如此说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 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 等他自己情愿 。”至少这节唯美的圣经经文向我们展示:恋爱是需要等候的,不能急。

但是,耐心等候的功课真的很不容易。我和我男朋友决定在一起之前花了9个月来认识彼此和确定关系。那段时间的我们学习等候上帝的时间,不急着进入恋爱。同时,也趁那几个月来了解彼此的性格,让我们更有心理淮备去踏入恋爱的关系。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也面对过试探。每当看到身边的情侣很甜蜜时,偶尔也会闪过想要快点在一起的念头。但是我们却选择从朋友开始,做彼此的属灵伙伴,让上帝在我们的关系中掌权。当我们越来越认识上帝后,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最后才变成情侣。

先学会享受上帝的爱,再品尝恋爱的滋味

恋爱总是给人一种它很甜蜜的感觉。当看到情侣交往甜蜜时,单身的弟兄姐妹可能会羡慕,并且渴望自己也能够被爱,以及和另一半一起享受恋爱的滋味。有些人因为这样所以随便进入恋爱关系,以为能够从另一半得到被爱的滋味。有些人甚至认为谈恋爱就是找个人享受甜蜜感觉,不爱了就分手再找另一个。但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一时的激情,更不是一种游戏之爱,而是进入上帝所赐的美好婚姻的预备过程。

因为世上并没有完美的爱,唯有上帝的爱才是完全。耶和华在耶利米书31章3节说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爱是从上帝而来,上帝的爱高过一切。“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诗篇34篇8节)

所以,当我们在追求美好的爱与被爱时,先学会享受每天在生活里被上帝的爱环绕,让自己不要因为缺爱而贸然地进入一段关系。当我们先享受上帝的爱,就会明白世上的爱未必能够长久,但上帝的爱是唯一永恒不变的。当我们无法在感情上被满足时,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上帝的爱,这种爱能够使人满足喜乐,是我们喜乐的泉源,是在任何一段情感关系中无法经历到的。

预备自己

在我还没有进入恋爱之前,我和我男朋友曾一起去找属灵长辈咨询关于恋爱需要注意的事情,长辈的建议和提醒让我们有心理淮备去预备自己恋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恋爱时不要尝试去改变对方”。这句话一直提醒我在恋爱这段期间不是一味去改变我的伴侣,而是更多地学习去包容接纳对方。

真正的恋爱值得等待,但等待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在还未进入恋爱关系之前,我们应当要有充分的祷告、交托、寻求,预备自己成为合乎上帝心意、适合进入恋爱关系的人。因为恋爱是指向婚姻的,而婚姻是一辈子的承诺。所以我们才需要谨慎地考虑和祷告,确定自己确实淮备好,才能抗得起这责任与承诺。

所以让我们好好地在恋爱之前预备自己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为什么我喜欢“被爱”的感觉?(有声中文

作者: 思恩,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对我而言,“爱”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当中,有上帝的爱,家人的爱,朋友的爱和情侣之间的爱。

我从小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长大。父母对我的爱从来都不欠缺,他们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所以,对于家人,我比较不会追求他们的“爱”。

在朋友圈中,我却是一个很容易对我身边较好的朋友吃醋的人。每当我发现我的好朋友对别的朋友更好,更关心时,我心中会有莫名的失望感。当朋友们在一些聚会中不小心忘了约我时,我也会感到难过,觉得他们不爱我,觉得好像被抛下。我发现在无形中,我渴望能够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第一位,也很希望自己能够被珍惜,被爱。而每当对于某些朋友有一些期望时,就肯定要等待着以失望收场。也许是自己的期许比较高,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我的生命偶尔都在为了寻找朋友的“爱”而变得不喜乐。

对于单身的我,我也渴望能够有一个爱我的另一半。难过时,总会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伴侣可以鼓励,安慰,扶持我。虽然,我不会很努力地寻找这样一个人,但是心中会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能够花时间与我相处。

我的心向往着有人能够爱我,能够在乎我的感受。但我却从来没有对自己有同样的期许。我没有发现当自己拥有那种渴望时,我更应该了解身边的人是否也需要这种照顾和爱,并去对身边的人付出爱,怜悯别人的软弱和难过。

于是,当我再渴望“被爱”时,我给自己提出了几个挑战和问题:

 

1.上帝的爱难道不够吗?不能满足我想要“被爱”的感觉?

 “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4章9-10 节)对于耶稣基督这样的一个大祭司所给的爱,我真的忘了吗?祂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做了挽回祭,我才能够得以被称义。上帝的爱难道填不满我的心,还是我完全没有真正地思考与接收这个事实呢?追求另一半的爱,追求朋友的爱肯定填不满我心中的空虚感,因为他们也是人,也是需要被爱,被关心的。只有上帝的爱是完全的。我已经被爱了,而且也被一个完全的爱爱着,所以,我不需要有气没力只想着被爱,而应该学习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当想到这里时,我的心也瞬间感到满满的感谢。

 

2.当我在追求朋友对我的爱时,我是否是在寻找一个错误的身份?

朋友一时不小心的忽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当我不是朋友心中的第一位时,我真的需要那么的在乎和介意吗?我给了自己思考的时间。我的身份是上帝的孩子,而不是“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那个人”。罗马书8章16-17节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做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 当我的身份有所不同时,我的追求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不应该追求朋友的“爱”,而应该渴望上帝的爱。所以,每当我忘了自己的身份时,我应该提醒自己,让自己学习适应和习惯自己的身份。

 

3.我渴望“被爱”的感觉,是不是因为我想要被肯定?是不是我的不安全感又作祟了?

也许从小我的安全感就不够多,因为我常常认为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讨别人的喜欢。所以,我想要拥有被爱的肯定。当朋友爱我时,当有另一半的爱戴时,我觉得我就得到了肯定。罗马书8章38-39节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因此,我的自卑感,我的不安全感,我的害怕都是不能叫我与上帝的爱隔绝的!而这无法隔绝的上帝的爱是从主基督耶稣里来的,而不是从朋友,家人,伴侣身上换来的。

当我专心回答我自己心里所问的问题时,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因为我知道我不再需要这么向往“被爱”的感觉,我已拥有了最美的爱。虽然,我可能未来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想法,但是我要学着提醒自己和改变自己的想法!上帝的话我们也许都已经知道和明白,接下来就只在于我们是否把祂的话活出来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一封信:写给未来即将步入婚姻的自己(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小盒,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致:即将步入婚姻的自己

我相信爱哭的你肯定被求婚的举动感动得一塌糊涂。那些你早就想象了无数次的喜帖设计、婚戒的款式、婚礼的布置等等终于要成真了。然而这封信不是要再提醒你如何一步一步地预备走进教堂,完成婚礼仪式,而是一支预防针,预防被求婚的你被浪漫的幻想蒙蔽双眼,以致不能面对真实婚姻生活所带了的种种“意想不到”。

 

1.不要为着婚礼上的“不顺心”郁闷太久

“人心多有计谋,唯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言19章21节)。无论你和他有没有顺利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举行婚礼:温馨的教堂婚礼仪式和精心安排的外国自驾游;无论婚礼过程是不是完全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只要能够让家人好友们见证神所设立的神圣婚姻,就不要太介意细节。尊主心意为先。

 

2.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一想到未来必须融入男方家庭,你就是否开始感到紧张与不安?担心自己会融入不了而表现不好;害怕对方家人不能够像自己家人般完全接纳自己。

你的害怕大多数是来自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评论你。我真的很希望这时候的你不会再为了在他人面前保持完美形象(不发脾气、温柔贤淑又做事能力强等)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不希望你再像小时候的自己,为了得到长辈们的认同与赞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来不断地追求卓越。因为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如何看你。你要明白,上帝已经完全接纳了你,祂看你为至宝。因着上帝的全然接纳,你也要学着接纳你自己。“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上帝”(罗马书15章7节)。

 

3.不要觉得谈钱伤感情

婚姻,是两家人的联盟,更是两个人各自价值观、生活观、人生观的结合。我会比较担心你和他在金钱观上有矛盾。因为你总是努力地学习财物管理方面的知识,就为了能早日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但是,我希望此刻的你,在花钱方面不再处处只想到自己。

多少夫妻不合甚至离婚都是因为没有一起商量如何使用彼此的金钱、在日常花费及投资方面不够透明、没有一致的理财目标等。我鼓励你继续坚持每一天都记录财务支出以及做财务规划,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应该要好好管理。只是请不要单方面地把自己的一套强加在他身上。适合你的,未必适合他。记得总要好好沟通,开放式地商量以致达成共识,学习箴言31章的才德妇人:以敬畏耶和华为中心,夫妻以彼此为荣,为家庭带来最大益处。

 

4.婚姻就是学会舍己

结了婚之后,生活就不再和以前一样。婚姻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冒险,只不过,你不再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而是与你的另一半一同面对。婚姻之所以称为神圣的契约,是因为神圣的上帝当了“见证人”。两个罪人得以相爱并且结合,本是蒙了上帝的恩典。在婚姻生活中应当相信“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章12节)。身为罪人的我们总会有过错,但是我们要用来自上帝的爱彼此饶恕和包容。若想要活出婚姻的美好,就不能再去效法偶像剧的泡沫式甜蜜攻势,也不是要去逼对方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是让自己成为基督的样式,学会舍己和顺服,如基督服事人一般地彼此服事。

最后,亲爱的自己,祝你新婚愉快。

以马内利,

2018年的自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六种方法让你的人际关系更进一步 (有声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美国

翻译:詹启圣,台湾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在我和家人刚移居海外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生活使得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困难许多。在那样的情形下我深刻地感受到我需要朋友。真正的朋友——那种能够跟我一起坐在后门露台看着孩子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并彼此倾诉心里话的人。我需要在我丈夫罹患疟疾时能够有人在场陪伴我、在我无法出席祖父丧礼时能够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

上帝知道我们需要那种因着爱而介入彼此生活的友谊。耶稣自己也是这样爱我们的。祂放弃了自己作为上帝的身份来到混乱肮脏的人世间。祂离开天上的宝座,降生在卑微的马槽,经历了从小婴儿到青少年再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然后祂一肩背负起我们的重担(腓立比书2章5-8节)。“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章16节)。这是否是我们的友谊应该有的样子?我们也要为朋友舍命。

不论你走到哪里,朋友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要得到能为彼此舍命的友谊,我必须从头开始经营我的友情。我觉得下面的几点对于增进我的友谊非常有帮助:

 

1.询问有意义的问题并且乐于分享

虽然我也承认这有时候听起来有点俗,但我最喜欢的问题是“你(心)里面最近怎么样?”这其实是我询问“你还好吗?”的方式,而且我问的其实是你的内在怎么样,心里有没有什么纠结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只想成为倾听的那一方;成为别人的知己和帮助对方的人。但朋友间的爱不会让我们只是单向的给予。在圣经里,彼得不得不让耶稣洗他的脚(约翰福音13章8-10节),而耶稣也让一个女子用昂贵的香膏膏祂的脚,然后用她的头发擦干(马太福音26章7-11节)。

当我感觉自己变成总是在给予的一方时,我就会直截了当地跟朋友说:嗨!我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时总有点失衡,当别人问我的事情时我总是会有点放不开。所以请你帮助我,如果你发现我又退缩了,请继续追问我。

 

2.询问对方你该如何为他们祷告

为他人祷告是一种最亲密爱的表现形式。我们为着朋友最深切的需求、恐惧和担忧而迫切祷告。我愿意跟我的朋友一起踏进祷告的属灵摔跤场(就如同雅各与上帝角力一样),为了朋友及他们所爱的人代祷。我希望我们至少能够询问:“你现在想向上帝求什么?当下你心中最纠结的事情是什么?目前你心中最担忧的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的朋友可能会软弱到无法为自己祷告的地步。他们可能太害怕,或觉得自己已经远离上帝。他们心中可能有太多懊悔和担忧,压着他们无法祷告。亦或许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口祷告。在这样的时刻,身为朋友的我们可以为他们代求。

你是否认识一些人是没有太多人会替他们代祷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试着打电话给他们,了解他们的近况;或者发个信息或电子邮件给他们,附上圣经经文或你的几句话,让他们知道你正在为他们祷告。

 

3.说出实情

以弗所书4章25节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这段简明的文字让我很纠结。现实生活中,我并不是常常像对待自己的肢体一般地对待我的朋友,跟他们的沟通也不是完全透明。

我并非是虚假——不是故意要说谎话的那种——但出于“善意”或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我不见得总是会坦白一切。我没有办法总是对朋友直言不讳。我想我的爱可能还是不够多,所以我才不能这么勇敢。

举例来说,如果我的一个朋友犯了淫乱的罪,我或许应该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我应该告诉你一件你可能已经知道的事情,你的罪正在毁灭你。我觉得你应该思考寻求一个更忠诚更长久的感情关系。找一个真正珍视你、你也能珍视对方的人。”

坦白说,如果我对一位朋友的信任不够时,当我有所保留时,我可以感受得到两人之间的这种状态。我们的友情只有在我们双方都愿意继续更近一步的情况下才能够持续成长。

 

4.敞开自己

敞开自己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安全感。首先是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上。我发现我自己的谦卑程度与我对他人的敞开程度成正比。谦卑表示:我很软弱,我是个罪人。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但上帝仍然爱我,爱我这样的罪人,上帝的爱给了我敞开自己和面对可能被拒绝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无法敞开自己可能来自于不信任对方。但更多的时候是出于自我保护——担心如果别人知道我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拒绝跟我做朋友。坦白说我过去经常会等着别人来找我,以检验他们对我的关心(现在偶尔还是会这样)。但知道上帝一直都爱着我这个事实让我有勇气在他人面前展现我的软弱。在上帝面前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帮助我了解自己在哪方面需要别人的扶持(加拉太书6章2节);让我意识到我不应该一个人面对(创世记2章18节);所以我不可以对上帝安排在我身边帮助我的人说:“我用不着你!”(哥林多前书12章21节)。

耶稣是自居软弱的最佳典范。祂降卑自己成为一个寿命有限的人类;祂被羞辱被刺透,赤身露体地死在十字架上。还有可能比这更软弱么!但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对任何人都毫无保留的展现自己最深处的伤痛。毕竟,耶稣也拥有祂的核心朋友圈——最亲近的三位门徒,然后是十二门徒,再扩大到七十二位学生,然后是跟随祂的群众。然而友谊的深度会与我们愿意敞开的程度及亲密度成正比。而耶稣的要求——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正是我一辈子要去追求的标准。

 

5.锲而不舍

我当然不是说让你成为一名“死缠烂打的跟踪者”,而是有一种顾虑他人的益处,不求自己益处的态度(腓立比书2章4节)。

现今的社会似乎并不鼓励人们有那种真正紧密的联结——因为要深入地发展关系需要我们花时间精力并且做好会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和不便利的准备。很感恩现在有社交媒体,让我们还可以跟高中同学保持联系。但同时我们也可能有580位网上所谓的朋友,他们自以为透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状态更新,就能够了解我们的情况。

但如果我们想要友谊更深入,就必须愿意锲而不舍地付出。当然,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我们向他人表达关心的途径。因为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了对方的状态,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去爱他们了。但重点是我必须愿意主动行动,在我的日程中列注更多的人,而不是活动。并愿意跳出自我的圈子为对方付出。

 

6.积极地饶恕

我们经常逃避饶恕这个话题,不是吗?我们很容易就会去指责对方,并硬着心,最后造成友谊的疏远。饶恕与我们的天性全然相悖。我发觉自己非常容易因为朋友小小的冒犯而发怒——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朋友不够用心,不够了解我心里的想法,我觉得明明显而易见啊,我都已经表现的够明显了啊(这不就是为什么我需要朋友吗?)!或者朋友没有以好的态度回应我。

友谊教会我学习在面对我认为的冒犯时回报以祝福,并学习放开心胸去爱。为了得到朋友们的饶恕和谅解,我必须对他们说一句:“我很抱歉”。我非常喜欢美国著名牧师及学者利贡.邓肯(Ligon Duncan)的看法,他告诉了我很多人际关系中的道理:“人是不会失去爱的,他们失去的是悔改及饶恕。”

毕竟,我们的情感发展是基于我们在不完美的人际关系中发展和接受恩典的能力。

许多概念都起始于一个很普通、也许让你想都想不到的品质:谦卑。谦卑让我们紧紧握住爱,也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的激励。

希望在今年之中,你的人际关系可以更进一步,你和你的朋友能够如同耶稣爱我们一样地彼此相爱。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