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领养如何帮助我理解上帝的爱

 

作者:Leah S

翻译:奇奇

 

我在中国的一个公共场所被发现时只有几天大,随后被送往了孤儿院。

在我九个月大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养父母。我的母亲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我时,我裹着厚厚的衣服,因为孤儿院没有暖气。她说收养我是上帝回应了他们长达15年的祷告。

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未多想我的领养问题,因为我的父母很敞开和我聊这个事情,并完全接纳我。经过一段时间在非营利领域的工作和志愿服务后,我找到了一份在领养机构的工作。加入该组织后,我听到了更多其他被收养者的故事,这促使我更加反思自己被收养的人生经历。

领养给了我三份礼物:

1.被领养给了我新的、稳固的身份
通常,被领养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身份和与父母的关系。在从尼日利亚回家后,我朋友的养女不断地吃东西,担心有一天会没有食物可吃。其他父母也反映说,被领养的孩子常常会通过不羁的行为来测试界限,不确定他们的新生活安排是否是永久的。

尽管我从未怀疑与养父母的关系(因为我在还是婴儿时就被领养),但听到的其他领养故事让我意识到领养可能会导致身份危机,以及一个人需要时间来稳定和接受他们的新身份。

我也曾为自己的身份挣扎多年,常常感到自己无处归属,这让我思考这些感受是否因为我曾被遗弃和收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危机主要是因为我在错误的地方寻找认可。许多不同的环境——朋友圈、学校文化、工作情况——在我成长过程中都影响并定义了我的身份。

最终,我的第二次被收养的经历——接受基督为救主,成为上帝的孩子——使我找到了在基督里的身份和安全感。

罗马书8章14-15节说:“因为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所领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在大学通过受洗重新确认我的信仰后,我知道在基督里的身份使我能够抵挡世俗的影响,让我不被世界对我价值的错误评价所左右。

2.领养让我感恩于上帝对我的完全了解

领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有与生父母分离的创伤。

就我而言,这也意味着我是与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且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养父母一起长大的。我对书籍和学业的兴趣与我父亲的农业背景以及他对与机械有关的户外工作的热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记得坐在常青藤大学的申请表前非常迷茫,而我身边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养父母,我当时真希望能有一个人指导我一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理想化了基因的关联性,认为那是我所缺失的一部分。但自从成为基督徒后,我开始理解有一位创造我肺腑并在母腹中奇妙地造我的父亲意味着什么(诗篇139篇13-14节)。祂以我所是的方式造了我,因此唯有祂才能真正了解我。

知道上帝是我的供应者和力量使我在没有榜样可以指引我的领域感到不那么孤单和缺乏支持。我不再向他人寻求那种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的归属感和引导。

3.领养帮助我理解无条件的爱

我们的许多关系(例如工作、生意,甚至是友谊)往往是基于交易或预期的相互回报,而不是爱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选择爱一个毫无回报的小孩是多么具有变革性。

在领养我时,我的父母承诺爱护和保护我,并在法律上承担起了对我的责任。

即便在我拒绝和反叛他们的阶段,他们也始终坚定、充满耐心和为我祷告。他们没有对我有任何期待,无论是我该追求什么职业,还是我是否应该在他们老年时住得近一些以照顾他们,而只是鼓励我遵循上帝为我生命所定的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反映了上帝的恒常性,以及真正的契约之爱是由施与爱的那方所选择的,而不是基于接受一方的优点。

领养总是始于失丧,但领养本身并不是那个问题。它是对破碎环境的不完美却美好的解决方案。

上帝利用领养所引发的许多问题(例如,我是谁?我属于哪里?谁了解我?)让我看到祂是我的供应者。祂还借助我的养父母通过具体的、日常的爱来让我感受到祂的爱,并让我看到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和凡事忍耐的意义(哥林多前书 13章4-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成年后容易被忘记的3个儿时幸福

 

作者: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Eric

 

我是有两个孩子的新手妈妈——在去年十二月,我和丈夫迎来了我们健谈、爱笑的小儿子,我们还有一个五岁的,长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的女儿。

令人惊奇的是,与孩子(无论是你自己的、家人的、还是朋友的孩子)的互动总能提醒你,他们看待世界的奇妙方式——在我们“长大”之前也曾这样看待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毕业、工作、租房或按揭买房、经历复杂的友谊以及伴随长大而经历的令人讨厌的情感(如失望、沮丧和心碎)。

今天,我想要按一下暂停键,来看看我们儿时曾经历过的三件幸福的事情,也许大多数人可能已经忘记,但无论你身在何处,我都希望能激励你。

1.主动接近他人,不怕被拒绝

我女儿喜欢去操场玩。一到操场,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次看到她时她总会带回一两个朋友。有一次,她主动提出参加一个新朋友的家庭午餐。我不得不去找她解释,“他们可能只买了够他们一家人吃的饭,而且你已经吃过了。”

镜头切换到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在参加任何有许多陌生人的活动之前,我都会明显感到焦虑,并试图做好心理建设,害怕会尴尬。

在许多方面,怕遭到拒绝似乎是成年人的标配。我们可能有过被青少年时期的刺耳言语伤害过的经历,那时候同龄人非常乐意告诉我们哪里不合群。

所以我很佩服我女儿如何与人相处而不怕被拒绝。我喜欢她这种态度,在处理各种情况时,不去担心自己是否不够好和是否能应对。

但是,当担心被拒绝成为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尽管我们非常希望有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我想解决被拒绝恐惧的最好方法是有目标地、持续地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

据说,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不会喜欢你。有些人我们似乎永远不会与之有共鸣,因为人是不可能在百分之百的时间里被百分之百的人喜欢的。

有一次我迷上了一个男孩,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希望他能注意到我,然后我告诉了他我的感受。

随后,他告诉我,他并不喜欢我。他喜欢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她更漂亮。

在那个阶段,我很不自信。但我也意识到,继续沿着这种自我厌恶的轨道走下去,对我来说将是危险的结局。

这段令人心碎的经历恰逢学年假期结束,所以我把这段时间用于学习圣经并重新训练我看问题的视角。

当我害怕被拒绝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大卫王。我无法想象他不仅被拒绝,还被亲近的人攻击所感受到的痛苦。他的许多悲伤都记录在诗篇中(诗篇41篇9-10节,55篇12-14节,16-18节)。

就像大卫一样,当我们被别人唾弃时,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我们更在乎的那位,祂对我们的看法胜过其他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感到受伤,而是说上帝与我们一起来面对,并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们记住,上帝爱我们(以弗所书3章18节)所以我们可以让祂的爱,而不是人们的拒绝,成为我们去靠近他人的起点(和安全网)。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放弃被拒绝的预设,我们会经历多么丰盛的生命——记住我们已经完全被上帝接纳了——像我女儿接近操场那样去面对生活,准备好并渴望与任何想与我们接触的人发生连接。

2. 带着惊奇感来面对生活

前几天,琪琪和我花了很多时间观察云。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空中飘着一排排不同的云彩。有些看起来像蓬松滑稽的大家伙,而另一些则是长长的一缕。

“为什么它们都不一样,妈妈?”女儿问道,我隐约知道这与海拔高度和其他因素有关,为了更确切些,我们用谷歌搜索并查看了照片,琪琪看了大为惊叹。

后来,我惊讶于我是多么容易地低着头在生活中蹒跚而行,而错过了每日生活中的奇迹。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生活在拥有高楼大厦、宽阔道路、光和噪音污染的城市。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一些东西吸引着——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上的广告、高速公路边上的广告牌、我们的手机和摆在我们面前的其他东西。

对你来说,退一小步但却意义重大,这样你就可以把目光投向天堂,这一小步会是怎样的呢?看看上帝所创造的美并培养一种惊奇感。

我喜欢耶稣在路加福音 12章22-28节中鼓励祂的门徒思想空中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花——祂实际上是在说,看看大自然中的一切,请不要忧虑。

就像琪琪一样,她经常停下来盯着某样东西(一只虫子、一朵花、一根羽毛),我也一直在努力有意识地思考上帝的创造,培养对造物主的敬畏感。

可能会是在不戴耳机的情况下在街区里散步,听鸟儿的声音,树叶在树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者去趟海边,让海的声音和景色成为你关注的焦点,我就被提醒,虽然我的困难很大,但有更伟大的上帝在照顾我。

3.慢下来做事

“为什么总是匆匆忙忙?”有一天,琪琪问我,当时我们刚走出学校,只跟认识的人快快打了声招呼,就把她的东西扔进后备箱,然后冲出了学校的停车场。

我知道答案。我的宝宝要睡觉或吃饭,或者都有,学校的停车场从下午三点开始会变得拥挤不堪,高速公路也变得更加拥堵,我只想回家,以免孩子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人都因为交通而在车里大喊大叫。

作为成年人,我们喜欢效率。我们知道一天只有固定数量的时间,从起床、上班、做完所有事情到睡觉前拿出一点时间放松。因此,我们计算出所有变量,以确保事情是有效率的,这样我们才能生存。

但有时我们太匆忙了,我们可能会错过慢下来与他人联络的机会和祝福。

就我而言,我其实可以在学校给小儿子喂食,然后让他在婴儿车里睡个午觉,而琪琪则可以在操场上玩耍,我能和那些在放学后留在学校的父母交流。我知道我这样做的时候,事情总体上是积极的,我们进行了美妙的对话并建立了友谊。

前几天我在广播中听到,孩子们只有在16岁左右才能真正理解“未来”的概念。在此之前,未来就是很久之后。就像我女儿一直在问她的生日什么时候才到,却不知道“五个月”究竟有多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认为自己知道未来,并试图通过尽可能消除变量使未来可控。但也许有时我们是否需要对未来少一点“掌控”?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很忙碌,但我的女儿和儿子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并提醒我,生活不是完成那些任务清单,也不是在支付抵押贷款和做家务中不停奔波。

生活是不断经历的过程,是为上帝的荣耀而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果我能飞到地球的另一方

 

作者: 东尼叔叔

 

“ 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 ,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马太福音18章19节)

今日突然接到家人来电, 知道香港的姐姐患上急病, 已扩散到骨骼,连走动也很困难。从小到大, 姐姐舆我的关系很密切,无所不谈,大家都很懂对方。  当时, 我完全接受不来 ,只是不断告诉自己 “这不是真的”, 一定是有些地方搞错了 !   姐姐的年纪不大,平日很注意健康饮食,为何这样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呢 !

下一步 ,我该怎么办呢 ?

我立刻上航空公司的网页, 查看订机票的情况。 然而,我亦顾虑自己的健康 ,因身体近期 出现一些问题,医院还需安排 一个重要的检查 !   致电医生后,他提议我先耐心做妥检测,始考虑出行。

等待的时候,我又可以做什么呢 ?

我内心有很多疑问,想尝试找出答案,毕竟事情发生真的太突然 !  我的情绪,亦曾经十分波动,但我知道自己必须平静下来祷告。因为来到天父面前,就是来到一个找着希望泉源的地方 ! “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耶利米书29章12节)

我的情绪,上帝何尝不知道呢 ?

有一天,我翻看圣经, 看到《马太福音 》里耶稣医治瘫子的故事:耶稣对瘫子说 :” 起来 !  收拾你的担架回家去吧。”那人立刻站起来,回家去了。”(马太福音9章6至7节)。

其实,当时瘫子有四位朋友, 因为人多,他们不能走到耶稣面前,可是他们没有放弃或赌气,他们 “合力” 抬着床走到屋顶上。 排除万难,将房顶拆开,再把瘫子连同床褥 带到耶稣面前 。这四人没有被环境和困难所难到, 因为他们的目光和希望”完全放在耶稣身上 !”

上帝如何带领我的心思意念  ?

等待的时候,我不再被环境和困难所限制,反而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 首先,我开始积极向有类似病患的朋友,打听一些可行的治疗方法。此外, 我配合香港家人的需求,搜罗了 一些合适姐姐病情的餐单。最后,家人们齐心合力预备营养补充餐,帮助姐姐提升食欲和能量、改善患病后的肌肉流失。

我亦把握机会,联络患病的姐姐,聆听她的需要,邀请她一起祷告。除此之外,亦邀请教会和朋友代祷,因来到天父面前的祷告,是没有虚耗的! “ 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 ,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马太福音18章19节)

我相信, 只要我们齐心合力, 姐姐必能更认识上帝,她必看见来自天父不一样的希望和奇妙大能 !

“如果”可以变成事实吗 ?

现在我仍未有答案 !

然而, 上帝没有让相信祂的人 孤单难受, 祂借着圣经的说话 ,提醒我的目光不应局限在环境和困难本身。反而,焦点应专注在上帝身上。因上帝必在逆境中,打开我的视野,看到更多 不可能中的可能,并愿意不断探索和跟从祂的带领  !

盼望姐姐在人生的低谷,亦能探索到上帝的慈爱和荣美。在远方的我,仍可舆家人同心合力 、带姐姐到主耶稣面前,使她得到合适的医冶和平安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福杯与苦酒——面对不信的亲人,我的盼望何在?

 

作者:清晨

有声播读:佳音

 

 

这是一个滑向死亡的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消逝,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败的花,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越是珍贵的,所爱的,我们就越是难以接受离别。有些人匆匆经过我们,失去他们就像荷叶上不痛不痒划过一滴水珠,有些人呢,深深编织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经纬之中,那些失去是刻骨铭心的,几乎自己的灵魂也被狠狠撕裂,随着逝者没入死荫。那时的眼泪,是多么沉重,那是灵魂的决堤,生命的哀鸣。

关于失去的故事太多了,多得让人心悸,又让人麻木。数不清的过来人,将自己的故事在泪水里浸过,铺在纸上,多少年的风干沉淀过后,触目仍是刺痛。死亡在大地上游行,叫嚣着:我是你们的宿命!但人心天生会滋生愚昧,死亡太常见,以至于我们不以为可怖,反习以为常。死亡虽近,但前头也还有几十年的日子,既然无能为力,何必自寻烦恼,不如吃喝快乐吧,等到死亡忽然来敲门的那一天再痛哭便是了!

可是死亡既不是无药可救的,也不是忽然来临的。

我们所信的真理安慰我们的心,告诉我们,基督来过,祂必再来,那时死人都必复活,对于信的人,今生的分别,不过是暂时的煎熬忍耐。但是我们的真理也将真相直白地告诉我们,那不信的人,要承受上帝的忿怒和永恒的死亡。一方面,我们不像外邦人对死亡绝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像他们可以粉饰死亡。他们常常幻想失去的人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或是一厢情愿相信他们生活在天堂,借此聊以自慰,我们却不能如此自欺欺人。如果我们爱的人不信福音,走入了死亡,那沉重的真相就压在我们心头,这大概是最绝望的失去吧。我们明知道一条活路,一条死路,却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爱的人走了死路。

上帝要我们喜乐,但是我若不忧心我家人的归宿,只顾着欢欢喜喜享受我自己的永生,看起来是满有喜乐,我自己却知道,这里面有我冷漠自私的罪名。

而且我想我有时候是过于“喜乐”了,时常忘记堕落与救赎,死亡和审判才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反而本末倒置,满心满眼只有我自己今生的生活。我若忧愁,多半是因为生活遇到了什么麻烦,我若喜乐,也是因为我的生活顺遂。我把上帝的救恩故事缩小,小到只有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这么大,小到只看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为灵魂的得救喜乐,也不为灵魂的失丧忧愁。这种“喜乐”,不过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信仰。

我为我那不信的家人真正担忧过吗?有的,但是我的爱不足。我每天都要在祷告时提到他们的名字,切切地求上帝怜悯他们,领他们认识真理。我的父亲,不善表达,有时倔强又固执,和他的交流总是被他用父亲的权威草草作结收尾,拒绝真诚深入的交流,不肯表达他自己,也不愿继续听我说;我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死亡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尤其紧迫,但是也正因为他们年老,他们的思想也尤其固化,外公还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他们格外挂心;还有我的弟弟,正在人生成长塑造的关键期,我多希望他能在年少的时候就认识上帝,不要随从世界的潮流,能够一生走在正道上,但是也正因为他年轻,他的心幼稚也叛逆,曾和他进行的几次交流都无功而返。

但是我的努力却仅止于此,我似乎也只有在每晚祷告时提到他们,在平常更多的时候,明明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便捷,我却也不和他们多交流,也不联系关心他们,甚至也很少想到他们。若说我爱他们,唉,这是多么肤浅的爱呀。距离我这么近的灵魂正摇摇欲坠,我却几乎熟视无睹,只为我自己的生活琐事牵肠挂肚,我的喜乐忧愁都很少与他们相关,很少与上帝的国度相关,若说我有信仰,唉,这是多么肤浅的信仰啊。

我知道,我曾经也是像他们一样的人,闭目塞听,像那黑暗不愿接受光,但是上帝还是敲开了我的心门,去除了我的石心,给我一颗肉心,让我可以认识祂、爱祂,也更好地认识人、爱人。如今,上帝既叫我重生,给我这样崭新的生命,我的心就不能再和曾经一样只想着自己,对我所爱的人坚硬如石。而那真实的爱不是夸夸其谈出来的,而是用火把点燃火把,生命点燃生命。上帝垂听我的祷告,但我也需要行动,也许我正是祂用来挽救他人的管道。

我的性格是不爱交流,但这也许正是我应该付代价的地方,比如说此时此刻就拿起手机关心家人的生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向他们分享上帝恩典的灌溉。毕竟,我怎么能口口声声提到爱,却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愿付出代价作出爱的行动呢。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紧迫,容不得我掉以轻心。

但是,如果最后那不可挽回的失去还是发生了呢?我想大卫是有智慧的人,他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撒下12:22-23)

若果真如此,我只好祷告,切切地求主给我信心,让我像大卫一样能得宽慰,又能像约伯那样宣告: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上帝是掌管万有的上帝,祂有权掌管人的生命,而祂也是满有慈爱的上帝,祂虽在高天之上,却绝不会轻看渺小人类的悲痛和眼泪。基督曾饮了死亡和被弃的苦杯,我们的哀伤祂都切身地懂得。没有人比祂更懂得爱,没有人比祂更深地体会过与所爱隔绝的黑暗和痛苦。祂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给人灵魂,教会人爱,可是因为罪,我们也会因为爱而哭泣,我们流的泪,祂都看到,都理解,都收纳。我们的上帝在天上垂看,与我们一同等待。看哪,那给我们的应许是怎样的: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是的,我相信,那一切的眼泪中也包括我为亲人的失丧而流的泪,上帝的奥秘是难测的,祂的应许却是信实的,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得安慰,但却相信我一定会得满足的安慰,那时我们必要从心底里发出感恩和赞美:天地万物的主,感谢你,你的意思原是好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沉痛的失去,就是灵魂的失丧,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信心,我不知道还能靠什么活着,除非上帝的话语托住我,我就难以得平安和喜乐。今生是需要忍耐等候的,但仍是有盼望的。也许,如果不是我的亲人朋友的悖逆,我便不懂得以上帝的怜悯为怀,不懂祂为灵魂失丧而感到的心痛,又哪里会懂得传福音的急迫。

死亡不是无可救药的,那福音已经赐给我们;死亡也不是忽然来临的,它是在很多年里一点点逼近,一步步蚕食,多少人正在被它蚕食,可是还没到最后,还可以回转。上帝用肉心换了我的石心让我这坐在黑暗里的人,也看到福音光明的照耀。我便没有理由麻木淡漠,推卸责任,却要在我爱的人中间,不信的人中间作光作盐,作福音的使者;神有至高的权柄和完全的智慧慈爱,我就相信,祂必要救我离开因爱而生的忧伤困苦,最终我会明白,无论是失去还是得着,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安慰。虽然这酒在我口中发苦,但我手中的杯仍是上帝赐我的福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