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公开“放弃信仰”的Joshua 和Marty:我也曾和你们一样

作者:Nelle Lim,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亲爱的Joshua和Marty,

 
我看到了你们几周之内先后发出的文字,我只能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你们发出这样的声明。我知道,你们告诉公众的只是你们复杂而痛苦的故事里冰山一角而已。因为没有谁会因着一个突然的念头就离开自己的信仰。
 
我并非站在制高点,只是想对你们说我能理解你们所面对的这个转折点。我当然不像你们两人那样出名,但在我所在的教会里,我也有一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有和你们一样的经历。我曾经也觉得自己真的与上帝建立了关系,然而生活中发生了变故,有一天我决定不再相信祂了。
 
之后我对很多基督徒的反应很失望。有些人表示他们无法相信“像我这样的人”会“放弃信仰”(我真的不太能理解他们这样说如何能帮助我回归信仰)。另一些人确实试图接受现实。但是,因着他们迫切地想修复我,在听我讲话时他们似乎只想要指出我的逻辑错误。好在我不需要发出任何关于离开信仰的公开声明,所以我可以不用看到网络上那些肆意发布的恶意回复(我非常抱歉你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切)。
 
问题是,这些回应并没有带给我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说的这些我都已经自己试过了。被告知我应该如何想如何做不足以让我重拾信仰。
 
你们也有过这种感觉吗?虽然知道应该怎么想和怎么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却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我有这种感受已经好几年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弥合我现有的状态和我应该有的状态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
 
“回家吧!”大家都在喊着。“你知道家在哪里!”没错,回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先找到自己此时所处的确切位置,谁又能给我提供回到正确位置的有用指示呢?
 
也许那才是我所需要的,我需要先做好准备面对我自己的痛苦。我需要有人能够看到我正在痛苦之中,然后耐心地和我一起找到痛苦的起因。我为什么会痛苦?在我心中有哪些深深的呐喊和需要是我的基督徒生活方式没有办法满足的?虽然我是个多年的老信徒了,但是否有某个真理是我没有领会到的呢?
 
也许是因为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与痛苦对话。因此,当我们面对痛苦时,总是会感到恐慌和不知所措。然后我们就用我们熟悉的方式来面对:陈词滥调,寻找解决方案,实话实说(哦,我们真的太擅长这个了)。
 
但是,理性的说辞并不适合用在一颗受伤的心上。这不能够让人感到自己的痛苦得到了理解。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当时立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你们两个也不会。但也许,给我们空间去怀疑,正是我们在痛苦中所需要的。
 
也许如果当时有人能告诉我该如何面对挣扎并在我的信仰开始动摇时问我一些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就不会走向反方向去其他地方寻求安慰了。也许我会多花些时间来搞清楚这一切。
 
因为也许我们想要离开的“上帝”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上帝,只是看起来和听起来很像祂。我并非是相信了关于上帝的错误信息——我相信祂是一切基督徒信条的基本准则。只是我对祂的了解不够完全。我错失了一个关键细节,一个能够让我扛过暴风雨的关键真理(马太福音7章24-27节):我不相信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诗篇139篇1- 4节)。这就使得我在艰难时刻很难相信祂,因为我并不确定祂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错失的关键部分可能并不一样,但它们带来的结果很相似。在刚开始跑时缺了一个零件看起来并无大碍。但是如果我们跑了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发现自己严重跟不上。我们会走得非常艰难,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却也没有任何果效。要为跟随一个不是真正上帝的“上帝”付上代价,真是想象不到的痛苦,即使他身上写着“耶稣”的名字。
 
我刚开始放弃信仰时真觉得自己完全自由了。我终于可以根据我的感觉来生活了。这三年来,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居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时刻,曾经告诉我自己之前的基督徒生活有问题的直觉再次让我意识到我的新生活模式也有些不对劲。
 
痛苦再一次袭来。但这一次,有人真正聆听了我的困境。在听了我的说法后,她帮助我看到了对于上帝我错信了的关键部分。只有找回这部分才能让一切回复和谐,并带给我盼望,最终给我平安。我真希望她在我放弃信仰之前帮助我。但也许我需要先自己走到尽头,才能真正愿意寻求帮助。
 
Joshua和Marty,我最最希望的是能有人在你们生命的这个转折点为你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我盼望他们能够耐心地陪伴你们,和你们一起哀悼你们所失去的并看到你们真正的痛苦。我盼望他们能够用话语安慰你们,同时又能清晰地指出问题的关键,这样你们就能够走出痛苦,走进新的生命。我力挺你们。
最真挚的Nelle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山上的城

#换脸挑战:50年之后的你会是什么样?(有声播读)

作者:Rebecca Lim,马来西亚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这几天,我的社交媒体圈子里满屏都是朋友们发布的照片,并标记着#换脸挑战(40-50岁以及年龄更长的朋友除外)。

#换脸挑战的意思是上传一张自己或他人的照片(如果你愿意的话)到FaceApp应用程序,并使用其中的一个滤镜看到自己几十年后的样子。 (如果图像太可怕,他们还有一个滤镜可以让你回到过去,陶醉于你几十年前的样子。)随着这阵风潮,互联网上不仅仅是普通大众的,还有很多名人的“老龄”照片提醒了我们,美丽是稍纵即逝的,对于有钱人和名人也不例外。

图为Jonas兄弟的原照,取自@jonasbrothers

图为Jonas兄弟的在经过FaceApp滤镜换脸后的效果,取自@jonasbrothers

 

在好奇地看过朋友们的照片后,我决定冒险尝试看一看自己在50年后的样子。

令我惊恐的是,FaceApp预测出我变老的过程不是很优雅。事实上,如果我老的时候真的和那个预测图像一样的话,那么我不仅要面对我已经在忍受的身体问题——8个小时的睡眠后仍然会酸痛的后背,下降的视力,一过度劳累就会左摇右晃将要崩溃的膝盖……而且我脸上的每一个褶皱和纹路都会被拉长和放大,我吃过的所有炸鸡和冰淇淋都会永久地在我的脸颊上留下证据。

这让我好奇我的朋友们是如何有勇气晒出自己的照片的——我的照片直接被我拖进了垃圾箱,但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其他那些参加这项挑战的同事们不敢相信地看着他们50年后的照片,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我们不会立刻变成这样!”

我们的反应让我禁不住思考:为什么当我们想到衰老或变老时,头脑里都是负面的想法呢?我们想象自己的皮肤变得松弛,力气逐渐衰竭,头上满是白发(我们现在正努力尝试用染发来遮盖),脸上有深深的褶皱和纹路——恐惧不由地开始在我们心中蔓延。

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将衰老与我们的外表联系起来?事实上,即使没有#换脸挑战,我也注意到我与朋友们的大部分谈话都在聊我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减缓衰老:做面膜,吃保健品,排毒计划,激光治疗,9步韩国护肤法……等等。

我们知道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我们花多少钱在美容产品上,那些可怕的线条和皱纹最终还是会出现在我们的脸上。那么为什么不把#换脸挑战变城一个挑战如何更好地变老的机会呢?

当我想到生活中那些优雅的老人时,我意识到并非是他们的外表吸引我,而是他们人生经历中的智慧,他们在回想上帝在自己生命中的信实时声音中夹杂的激动,他们对侍奉上帝不灭的热情,以及他们自身散发出的恩典。这些人让我想到:“我希望自己到了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可以如他们一样对上帝仍然充满热情。”

这促使我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思考衰老:我不再忧虑自己老了时外表会变得怎样,而是在想我是否可以过一个他人会钦佩的一生?我的生命是否可以将其他人引向基督呢?

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APP,让我们可以看到50年后自己内心的样子,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悔恨,不饶恕,苦毒,硬着的心?还是一颗安息在基督里的平静内心并喜乐地期待在永恒中与基督同住(很感恩,在腓立比书3章20-21节中上帝许诺我们的身体将会在未来的某天被改变,让我们可以像祂荣耀的身体一样)?

几天前,当我们在小组聚会中被要求画出自己在5到10年后的样子时,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天晚上,我完全呆住,只是茫然地看着我手中的纸。

也许是因为在过去的五年里,我看到上帝将我的计划一个又一个地毁掉……祂有时候使用最令人谦卑的方法让我绕道,以至于我能走在祂给我设定的正确道路上。

我看到自己多年的辛苦工作在一天内化为泡影,只做了九个月我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宣教领域服侍了几个月后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失业和无数闭门羹。长时间沉浸在恶劣的环境和冲突中间,我也无力改变。

在我生命中这些令人崩溃和困惑的时候,我很容易被诱惑远离上帝或因为临到的环境而责怪祂,但有一个事实仍然是千真万确的:即便当上帝引导我去走那条看起来是我最不会选择的道路时,或者我只是因为别无选择而勉强服从祂的计划时,祂也总是会把我带到一个更好的境地。

这让我想知道自己在10年后,或50年后的样貌或者取得的成就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我越是思想上帝如何将我带到我现在所在的状态,就越会想:如果我生命中未来5到10年和过去5到10年一样,那么也许我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对上帝的心会有怎样的改变?

我能更快地服从上帝和相信祂对我生命的计划吗?我是否仍然信实地寻求祂对我生命的旨意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呢?当试炼临到我的时候,我会更能够将它视为“大喜乐”(雅各书1章2-4节)吗?

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深入思考可能都会让我们头发多白几根。但我们的回应将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在上帝的恩典里优雅地老去。

经历过人生的最低点之后,现在的我知道,我唯一可以信靠的人生异象是一颗心安定在基督里并与祂同行。而这也许是我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大计划。如果我生命的异象是为了追求公义——过一个靠着上帝引领的生活——那么无论祂引导我到哪里,甚至我看起来是什么样子都没有关系,我可以放心,祂会带领我所有的脚步,我将“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篇92篇12-14节)。

事实上,当我以这种方式来生活时,我可以期待在10年,20年,50年后自己的样子。因为我知道我的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我将有许多机会在智慧中长进并继续体会祂在我生命中的良善。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

宋宋夫妇:你们的爱情为何这样就结束了?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宋慧乔Instagram

 

亲爱的宋宋夫妇:

不久之前你们才向全世界宣布了婚讯。当时的你们因着在2016年声名大热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扮演情侣而坠入爱河。

然而结婚才刚刚一年半,你们为何就决定分道扬镳?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韩剧迷,但我是在2016年2月《太阳的后裔》开播时就被这个军事爱情片吸引的数百万观众之一。三个月后,我看完了全部的16集剧集(甚至反复重看一些剧集),循环播放原声带,学习在钢琴上弹奏该剧的标志性歌曲《你是我的一切》,甚至还基于这部剧写了一篇关于恋爱技能的文章。

*图片来自Korean Times

想象一下,当听到你们在荧幕上的爱情故事变成了现实时,我是多么地欣喜(和其他数百万剧粉一样)。这让大家觉得韩剧中所标榜的充满牺牲精神、浪漫而又纯洁的爱情实际上可以成为现实。和许多粉丝一样,我紧密关注着你们的婚讯,在2017年10月你们结婚的时候为你们欢呼喝彩。我和朋友们甚至打算举办一个庆祝派对来记念你们俩的爱情童话终于结果。

至少,这是我们认为的结果。

但是年初有传言说你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因为宋慧乔被拍到没戴婚戒。尽管宋仲基在一个月前才表示他在结婚后情绪变得更加稳定了,但这并不足以让你们的婚姻维持下去。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事实证明,即使是完美的爱情故事也不能保证会有完美的婚姻。我已经从好莱坞影星皮特和朱莉的事件中了解到这一点。但是对于你们宣布离婚的消息这件事,最让我震惊的是你们的婚姻太短暂了。

你们的经济公司称离婚原因是“性格差异”,并敦促媒体和公众“不要以此撰写耸人听闻或猜测性的文章和评论”。但是人们都在猜测。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他们中有些称你们俩的婚姻和离婚都是媒体宣传的噱头,还有些人认为你们会离婚是因为不忠。

作为粉丝,我希望你们俩可以给你们的婚姻多一次机会,至少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试着解决问题。也许如果你们学会了如何更像你们在荧幕中的角色那样去付出和接纳,事情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你们一定在想:你知道什么?的确,我知道的无非是媒体告诉我的。最终,只有你们两个知道你们婚姻破裂的真正原因,还有为什么你们选择放弃而不是试着解决问题。我知道对于在聚光灯下度过一生的你们来说,未来的日子并非易事。

但是终有一天,这波媒体风暴会过去,世界的注意力将会转向下一对和你们情况相同的公众妇,人们会再一次感叹“根本就没有爱情”。

因此,我认为至少我们都可以学到一点:没有任何人能够确保自己不经历失败的关系也不能确保自己不被他人辜负——即使是顶级韩星或好莱坞明星也不例外。

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我们永远无法保证对伴侣的爱恒久不变。因为人性就是如此。

那我们应该因此完全放弃对真爱的渴望吗?当然不。因为爱情根本就没有逝去,只要我们转向正确的源头——不是我们自己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祂的名字是耶稣。祂是最终的新郎,为了表明祂是多么爱祂的新娘(我们),祂为我们死在了十字架上(以弗所书5章25节)。

在你们俩开始过各自的新生活时,我期盼这一真理能够鼓励到你们。在耶稣基督的身上,爱仍然无比鲜活。因着祂的爱,我们也可以去爱他人(约翰一书4章19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

陈群钰:身体的眼睛虽看不见,心里的眼睛却得看见

采访:雪伦,马来西亚

整理:何怡君,台湾

“这个世界,无人比祢更疼我,

喔主,当我寂寞孤单,祢来寻找我;

为我罪过,忍受痛苦折磨,祢依旧用温柔来陪伴我。 ”

《无人比祢更疼我》一曲唱出了我们与耶稣的亲密关系。这首诗歌是由一位来自台湾的姐妹——陈群钰创作。群钰从小就很有“声音”方面的恩赐。能言善道的她,常在团体担任领导角色,国小担任毕业生代表致词,家里还栽培她学钢琴,使她能自弹自唱、自创歌曲。

目前的群钰在学园传道会、和平教会服事,她清亮爽朗的声音,在许多人的生命低谷中鼓励了他们。作为上帝的仆人,她长年在祷告、敬拜和诗歌创作上摆上自己。然而这样一位热心虔诚的姐妹,背后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对于她这样一名后天的视障者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最大的患难是眼睛看不见,然而她却说并非如此。

 

被忽视的眼疾

群钰从小眼睛就不好,每逢换季时眼睛总会过敏。三十年前的台湾,医药体系尚不健全,再加上她以为自己患上的只是普通的眼疾,因此没有去看医生,仅靠买药房的药水减缓眼睛的不适。

然而当她准备考高中时,眼睛的不适状况愈加严重,甚至时常会令她头痛。直到有一次她在学习的当下感到眼睛难受,于是眨了一下眼睛,睁开后眼前竟然一片漆黑。一瞬间她以为有人关了灯,后来才发现是眼疾恶化而导致的短期失明。被吓坏了的群钰赶快去就医检查,后来也被医生确诊为青光眼,医生说她当时的视神经已开始萎缩了。

虽然当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到,但群钰天生是个乐观派,之后她便跟着家人接受各种治疗,如中医、西医、针灸、拜拜、算命样样都去尝试。情况稍稍好转一些后,她就不再特别为眼睛的事情忧虑。正是这段时期,有人给她传了福音,上过基督教幼稚园的她很自然地接受了耶稣,可心里却把耶稣当做另一个神明敬拜,想着兴许祂可以医治自己的眼疾。

发现深处的问题

但没想到的是,眼睛的情况并不如期待那样好起来,而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情况持续恶化。群钰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在一次手术中,她的右眼彻底失去视力,之后的五年中左眼的视力也慢慢退化。在失去视力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过去所不认识的自己,在乐观的面具之下,她忧伤、害怕,心里满是恐惧。

虽然当时的她已在学园传道会做传道事工,但属灵的光景并非很好。她在机构的事工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大家看来她是个很活泼又有爱心的同工,但这些都只是表象。虽然群钰长期以来都活在基督教里面,可对上帝却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她认为只要把服事做好,上帝就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医治她。可是她期待的医治时刻却迟迟没有临到,即使她期间接受了一次眼角膜手术,最终却仍旧没有好转。她的内心也因此充满负面的声音,长期以来的视力障碍让她变得自卑又自义,甚至对上帝有很大的不满,然而这一切都被隐藏在她“眼睛看不见”的面具之下。她的眼疾使得人们更加宽容和鼓励她,久而久之,她开始变得十分掌控,想要透过外在的抓取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但虚假终究会被现实戳破,这些被隐藏的问题在她完全失去视力之后终于显现出来。她隐藏的刺最终影响到了她的服事和人际关系。

 

瓶颈和冲突

就在群钰在学园传道会同工了10年之后,她遇到了服事的瓶颈期。纵使她很努力地去做,却收不到曾经的果效。她的同事也因着她的掌控欲和情绪等问题渐渐疏远她。长期以来累积的问题终于在一次事件中爆发了。

在一次服事中她认识了一位很有才华的基督徒弟兄,并渐渐喜欢上对方。于是性格主动的群钰大胆地去追求弟兄,怎知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她理所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她的眼睛问题,但对方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说:“我没有选择跟你在一起,不是因为你的眼睛,而是因为你的个性。”

这次的事情令她再也无法装做没事,伤心难过的群钰去找同事一起祷告。在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挣扎时,同事忽然说:“你讲的这些是什么话?这根本就不是善良的群钰会讲出来的话?你到底是谁?”这一席话吓坏了群钰,甚至以为自己被魔鬼辖制。可也因此,她开始反思自己里面的罪,她的掌控、嫉妒、怨恨、报复心…..

 

心灵的“失明”被医治

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身旁的同事建议她暂停服事,处理内在的生命问题。要面子的群钰很怕停止服事,但在挣扎了一番后,终于还是决定放下。当时的她觉得压力很大,她要面对的是比眼睛看不见还要困难的难题——心灵的“失明”。她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眼睛失明的生活,而心灵的“失明”却只能透过上帝的话语来医治。

“因着我们听信谎言,和被自己的情绪牵制,我们里面没有真理,导致了心灵的“失明”。”群钰说道。

因此群钰开始很认真地对待读经这件事,每天的大量读经和祷告,圣经中真理的亮光便一点一滴地进入到她心里,她心里的眼睛慢慢被打开,如同约翰福音第8章第32节所言:“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她也开始认识到,过去她虽然可以固定的灵修祷告和服事,却都是她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掌控,想要自己去抓取上帝的话语和祝福。

在这一年的大量读经期间,她去找曾经做过精神科医师的教会牧师交谈,牧师的话也点醒了她:“其实被鬼附反而比较好解决,我们只需要奉耶稣的名把它赶走。但生命的问题却需要自己花时间去面对和成长。”这段话提醒了群钰,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自己生命的破口。若不让上帝补起我们生命的破口,就会一直被困在我们的问题里面。

在自己大量的读经以及跟着灵修导师的指导默想经文的这两年时间,她终于发现了自己信仰的是谁。在过去的15年里,她一直相信的都是自己。她对上帝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和完美的想法,当上帝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去做时,她就会开始对上帝生气。这样的情绪与她外在的服事是完全倒错的,因此她不能够向上帝表现真实的情感,一直被困在宗教里面。但上帝从没放弃过群钰,在祂的带领下,群钰终于可以慢慢开始真实地活在上帝面前,表达她的难过甚至是气愤。与此同时,她渐渐与上帝建立起了真实的关系。那个时候,她才发现原来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可以那么美妙。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主对她的医治,破碎,更新…..她真正邀请上帝做她生命的主,不论眼疾得不得医治,她都选择与事实共存,并数算上帝在她生活所行的恩典。

 

从“基督教徒”到真正被救赎

这段时间,她有机会接受了第二次眼角膜手术。在住院期间,她忽然被圣灵提醒,想到眼角膜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上帝已经给了她三次生命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地活,好好利用上帝给她的机会和时间。从那次之后,她开始有负担去服事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青年人。这些年的成长让她也不再执着于自己过去对成功以及影响力的看法。她说,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我们的职位多高或能够影响多少人,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影响他人,陪伴他们一起经历上帝。

如今,43岁的陈群钰在教会带领小组、辅导青年人,并不时受邀到不同的团体中分享见证,陪伴许多人走过高山低谷。

她深知心灵的眼睛看不见,比身体的眼睛看不见更辛苦,她亦深深知道那些活在宗教里面的人多么痛苦。所以她要把握每一个机会,把人领回到上帝的面前。

最后,当她被问及最想要对年轻基督徒说的一句话时,群钰说:Let God be God. (让上帝来做主。)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