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电影图片取自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作者:Nico

 

“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构思你人生的剧本?”

 

前阵子看完皮克斯最新的一部动画电影《脑筋急转弯2》(Inside out 2)。电影落幕后,这个问题就向我抛来。电影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幕是乐乐(Joy)和焦焦(Anxiety)一直在主角莱莉的大脑里绘出不同的图片。焦焦一直释放未来最糟糕的图片,希望可以保护莱莉,让她提前为未知做好准备。乐乐则绘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图片,希望莱莉可以一直像从前一样乐观。因为脑海里的图片,莱莉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回应。

选择的自由是上帝给我们特别的礼物。也因为这个权力,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来回应生活里的每个时刻。《脑筋急转弯2》的莱莉面临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季节-青春期。在这个季节中,她即将面对全新的高中生活和与她的好友道别。因此她需要选择成为怎么样的人,好让她可以被新的群体接纳。透过主角,我仿佛看到初中的自己也好希望被一群我喜欢的人接纳。可是当我努力地学习迎合她们的喜好时。我也一步步地失去我自己。后来我还是进不了她们的圈子,而青春期的我第一次明白不被接纳的痛和酸涩。就算长大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一群很爱自己的好友,我还是会在每一个新的环境感受到惧怕,害怕不被人接纳,成为他们圈子的一份子。

后来有了几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我渐渐明白其实“接纳”这回事从来没有对与错。不管是亲人,友人还是爱人最后是否选择留在你的身边都是他们的自由,而往往他人的决定是我们很难去改变的。我非常喜欢在《阿拉丁》的故事里,灯神对阿拉丁说的一句话,:“我可以为你实现任何的愿望,可是我不能让人爱上你。”

那当别人没有选择你加入他们的生命里时,你要如何面对的呢?我希望你是可以先选择你自己。先选择去接纳你所有的美好和丑陋,坚定地被自己选择。不要忘了,在创世以前上帝早已经拣选了你。

“就如他从创世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毫无瑕疵。” (以弗所书 1:4)

我发现通常我们被一个人,一间大学,一个公司或一个机会拒绝时,我们都会去想我们到底哪里不够好。就像电影里的情绪焦焦疯狂地在问题里面找出我们犯下的错误。其实情绪没有对错。焦焦适当地出现让人可以避免危险和鞭策人不断进步。可如果我们选择一直质疑自己,只会让我们一直打滚在泥沼里。也许你只需要深呼吸,真正去明白上帝给了我们全人类做选择的自由。我们会被人接纳,但我们也可以主动地选择如何回应。他人的接纳不代表自我的价值。我们可以决定就算眼前的人事物不接纳自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向前奔跑。

曾经我一度很害怕与人建立关系。因为过去和人关系上的破裂,让我失去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当人想要靠近我的时候,我就会非常害怕他走入我的世界。可我偏偏是个外向,渴望被人认识,渴望与人建立深度关系的人。在这样的矛盾下,我和人的相处就像走在钢索上,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害怕自己不符合对方的期待。我的挣扎源自于害怕失去。在关系里尽全力付出,可是所爱的人却选择终止了这段关系。当中的痛苦和绝望是我不想再经历的。

耶稣非常明白不被人接纳的痛。在耶稣被捕的那一天,他最爱的门徒因为害怕而选择抛下他。他爱的彼得三次不认他。耶稣在三年里对门徒的爱和付出是全心全意的。可最后门徒还是选择离开了耶稣。上帝也在伊甸园给了亚当和夏娃选择的权力。祂让人选择要不要来爱祂。最后亚当和夏娃选择质疑上帝,相信了蛇的谎言。可是不管是天父还是耶稣在被拒绝后,仍然继续爱罪人。因此,当你独自承受着不被人选择的痛,上帝也非常明白你正在经历什么。

【在多次受伤后,我们数度怀疑自己受否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殊不知我们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勇气。】-海苔熊

在每一次被拒绝后,我的心里总会充满许多的羞愧。认为自己不够好,才不能被一个机会或者一个人选择。我完全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堪。可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里面,上帝总会给我勇气让我重新去选择与祂连结。祂是爱的源头。当我选择接近祂,他人和我对自己打下的标签会被祂温柔地撕下。后来,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去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因为知道自己始终是被上帝爱着的,我慢慢不再害怕会突然失去谁,也渐渐学会如何去爱人。这个过程用了我好多年的时间。如今,我还是会害怕。可当我害怕的时候,我会选择先冲去上帝的面前,让祂给我新的眼光去看自己和别人。

回到电影《脑筋急转弯2》,主角莱莉选择拥抱自己的全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过程中,她磕磕绊绊地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别人和自己的需要。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我们会在做选择的这条路上吃很多的苦头,甚至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和其他人。可是上帝从来不是要我们作多好的决定,祂更看重的是你做选择的勇气和一路上,你仍然坚定来到祂的面前寻求祂的帮助。

如果因为过去的经历,让你害怕去选择,我想要鼓励你不要害怕对和错。因为有些选择需要等很多年后,你才能明白这个选择会让你失去和得到什么。现在的我选择去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不是我不再害怕人的拒绝,而是我相信那个把人带入我生命的上帝。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8章28节)

我们是上帝宝贝的孩子。一路上只要我们相信上帝,祂会让我们在过程中去学习到不同的功课。上帝既然给了我们做选择的自由,祂就有能力和我们一起承担每个选择需要付上的代价。我很喜欢约翰福音里的一句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如果我们真的明白,我们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苦苦经营着我们在乎的一切,而是耶稣正在和我们经营着这一切,那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选题上会不会变得更轻松,并且可以好好享受上帝已经给了我们的一切呢?

“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构思你人生的剧本?”

走在人生的分岔路上,诚实地想想你最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写下来,带到上帝的面前。祂在乎你所有的渴望。一路走来,看看自己的选择有没有让你一步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不要害怕,上帝这位牧羊人会一直更新你的心。过程中也许还是会有撕心裂肺的时刻,还是会有爱而不得的时候,可我们终会在耶稣基督里成为那个合上帝心意的人-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

至于我呢,我最想成为——就算最后还是失去一切,仍然可以勇敢地选择继续相信,继续盼望和继续去爱的小女孩。还有不再害怕不被人选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从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反思人工智能与人

 

作者:Jessie

 

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Topgun:Maverick)在2022年上映,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全球票房超过14亿美元,成为2022年全球票房亚军(仅次《阿凡达:水之道》)。网络上多数是对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动作和视觉的评价,还有对第一部《壮志凌云》在各方面的衔接和致敬。然而导演柯金斯基特别说到:“尽管人们会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动作片(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动作),但我觉得它是一部剧情片……它的中心内容仍然是剧情片”。我是赞同导演的这番说法的。这部片子的动作确实非常打动我,尤其是电影里面展示战斗机的各种作战场景和策略,搭配激动人心的音效,真是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然而让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关键是,它回答了一个与时代相关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和人之间,人的优越性在哪里?

主角是一名呼号“独行侠”的美国海军上校,尽管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被赐予更高的军衔,然而因为热爱飞行,他拒绝晋升,继续当一名战斗机试飞员。电影开始,一名少将企图终止一架战斗实验机的计划,并打算将资金转拨到较具发展性的无人机项目。那位少将对独行侠说:“迟早有一天,军队不再需要飞行员,不再需要那些需要吃喝拉撒睡的飞行员;那些会违反命令的飞行员……。”比起有限的人,无人机能够精确地分析各种数据,计算出最合宜的策略,而且绝对不会违反命令。从经济和效益角度来看,都是无人机更值得投资,而这也是未来趋势。

而电影的剧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团队里面有一位呼号叫“公鸡”的飞行员,他的爸爸(呼号“笨鹅”)在20年前和独行侠一起执行任务的时候殉职。对此,独行侠曾经多次驳回公鸡的海军入军申请,因为他不想公鸡也走上和他爸爸一样的结局。就这样,独行侠和公鸡一直存在着解不开的心结。20年后,独行侠和笨鹅的儿子公鸡一起执行任务,这次,独行侠为了救公鸡,不幸被敌机击落。由于任务已经完成,敌军又随时会进行更猛烈的攻击,上级下令所有队员即刻返回,连其他队员想要支援展开拯救行动都不被允许。公鸡的内心万分纠结,但最后还是违抗军令返回去找独行侠。

看到这里,其实电影已经给出了回答。如果执行任务的是无人机,就不会有后面的剧情了。因为无人机不会违抗命令,并且根据所有风险分析,最好的决定就是不冒险返回搜救一个几乎绝无生还可能的飞行员。但是公鸡出于要拯救队员的心,仍然决定奋力一搏。电影后半部分展示了师徒两人如何在敌军基地幸存下来,两人相互合作的经历就像当初笨鹅和独行侠生死与共一般。有一句话在重要时刻总会出现:“关键不是战斗机,而是开战斗机的飞行员”。最后,他们使用一架款式老旧的战斗机,击落了敌方第五代的战斗机,印证了这句话。

比起人工智能,人的优越性在哪里?明明人会犯错,会犹豫不决,会被情感左右,然而正是如此,只有在人中间才有可能发生奇迹,人工智能是不会产生奇迹的。如果不是公鸡心中那不顾一切想要救人的心,独行侠早就被敌军击毙。人会做出“傻事”,但奇迹往往就发生在不可能的境地。即使所有的数据分析都强而有力地告诉人“不可能”,人却会因着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一份执着,去豁出一切。哪怕会付上代价,哪怕会牺牲自己。

人不是单纯的器官组合体或功能组合体,身上所有的器官之所以能组合在一起,是为了服务灵魂。当我们说我们爱一个人,我们爱上的不是所有器官组合起来的他,而是他内在的独立的灵魂。灵魂会为了一个更崇高的命令和目的,去做出有可能损害身体的事,所以一个人也可能会为了要拯救另一个人而付出性命。因为灵魂是上帝所赐,它能活出被造的目的,不似人工智能只能完成制定好的任务。

电影最后的场景,是独行侠和公鸡紧紧相拥。他们的心结在这次生死任务中化解了,公鸡因独行侠的那句话“不要多想,做就是了”终于克服他爸爸殉职的阴影;而独行侠则明白了他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愿意牺牲自己完成崇高目的的灵魂。公鸡明知道他爸爸是因公殉职,他却仍然要成为一个海军,和爸爸在同一个海军部队里,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正如多年前他爸爸为了救独行侠牺牲,公鸡也愿意冒着牺牲性命的风险拯救独行侠。他的灵魂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而燃烧,而独行侠身为热爱飞行的飞行员,他能明白。

灵魂被造是为了完成一个崇高的目的,在这世间,它总在寻找那个能为之燃烧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只有创造它的上帝能够给予——荣耀上帝,并以祂为乐直到永远。只有在这个目的里面,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息。你的灵魂是否已经得到永恒的满足与安息了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为什么我喜欢看含有暴力和超自然内容的节目

 

 

 

 

 

 

作者:Jacq So
翻译:秋雨
有声播读:木木

 

 

“你喜欢观看摔跤比赛?为什么?”

常常有人这样问我,而且问的时候语气不是带着疑惑就是带着挖苦。我明白——这是因为发问者认为这样的节目也太缺乏品味,太不高雅,太……暴力了。这类节目的确不是特别适合女孩子观看。但恰恰是这种没有任何粉饰的原生态吸引了我。

在我们讨论暴力问题之前,我想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职业摔跤会在全球持续蓬勃发展——因为它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好勇斗狠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直接的宣泄方式。

当我们在寻找娱乐方式时,我们其实是在寻找一种逃避,以达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得到的经历。我们希望能够观看别人去做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

摔跤之所以 “吸引人”,是因为人们可以得到因着看到坏人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得到报应所获得的那种满足感。被老板不公正地对待?你可以当着同事的面打老板的脸,并为此庆祝。遇到家族纠纷?把自己和得罪你的亲戚关在一个笼子里一决胜负,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将对方暴打一顿。夺回正义不需要听命于繁冗的官方裁定。

观看摔跤能让我心情变好,即使只是短暂的,因为它可以让我忘掉现实。简言之:“耶!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坏人会被暴捶一顿。让我逃离现实,在其中沉迷几个小时吧。”

暴力节目如此纯粹

我这样说不是随心所欲地为我观看的节目辩护,而是为了反思到底是什么真正激发了我对这类节目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坏人总是借着他们的势力或金钱逍遥法外,而暴力节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恶有恶报的世界,而且报应是即刻到来、可见的和量化的。

Becky Lynch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摔跤手之一,她被捧为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摔跤公司WWE的第一位 “超级女选手”。多年来,Becky默默辛勤努力,尽管她因拥有美好、呆萌的个性而受到观众的喜爱,但她却只能做为配角,为别人——特别是她那位独霸聚光灯的“传奇人物”之女的好朋友做陪衬。

Becky苦心经营,最终成为冠军的热门人选……但她最好的朋友再次夺走了这个机会。Becky终于怒了,向这位最好的朋友举起了拳头。

当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大打出手时,每一次出拳都伴随着愤怒的呐喊——这呐喊不仅是她自己的,也是我们的。是那种当一个有才华的人不断遭到冷落和忽视而产生的愤怒。看到Becky终于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夺回她应得的东西,这个过程太令人激动了——这是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上述例子,暴力节目鼓励这样的想法:正义掌握在我们手中——只有当我们决定自己采取行动时,我们才会得到我们应得的。

我承认,我会经常选择Becky的做事方式。我相信有些情况需要我自己站起来维护自己,而不是等待上帝动工。

看着恶人逍遥法外,似乎没有任何后果,我会经常问上帝,为什么祂迟迟不将锤子砸下来惩罚恶人。

但事实是,我们是目光短浅、有限的受造物。我们无法看到万事的结局,有些拼图碎片并不在我们手中。因此,我们实施的正义最终也不是完全和真正的正义。

Becky以自己的方式来伸张正义,最终使自己从一个人人喜爱的吃苦耐劳的选手变为一个骄傲狂妄,为自己遭遇的不公怀恨在心的冠军。她变得过度膨胀,认为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使她不能接受任何批评。

当我们习惯于自己出手时,我们会渐渐相信自己才是审判者,这样的想法让我们沉沦。以至于我们不再等候上帝,不再相信祂的公义。

这就是为什么罗马书12章19节告诫我们,当我们受到冤屈时,不要自己寻求报复,而是要 “听凭主怒”。当遇到不公正时,我们要做的是把一切交给上帝,因为主已应许,祂必为我们伸张公义。

在诗篇73篇中,亚萨为我们描述了恶人所面临的后果——他们处于 “滑地”,被毁灭,他们的毁灭迅速到来(第17-19节)。在一切的结局到来时,耶和华的公义终将获胜。

即便如此,主也是一位有耐心的上帝,祂 “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章9节)。作为一个得到了耶稣基督怜悯的人,我认识到,如果换做是我,我早就已经把自己灭了。既然上帝的恩典拯救了我,我也应该给予他人怜悯。

当我们专注于短期的复仇时,我们就无法给对方顺服上帝和经历我们自己所得到怜悯的机会。

超自然的力量

作为一个在女性经常被视为 “不如 ”男性文化中长大的人,年轻的我希望看到一个女性的力量得到承认、尊重,甚至被崇拜的世界。这就是我喜欢《吸血鬼猎人巴菲》的原因。

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这部剧与鬼魔有关,因为它的剧情设定是基于吸血鬼和鬼魔的。巴菲和剧中其他人物因为挑战文化的固有模式和不平等而成为我们这一代很多女孩的励志偶像。巴菲是个通过超自然手段而成为女中豪杰的普通女孩;她颠覆了人们对“愚蠢的金发女孩”的固有看法,成为她所在的宇宙中唯一具有与黑暗势力作战的力量和技能的人。

在巴菲的世界里,超自然能力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现实中,人们看到的是怪人和书呆子,而在她的世界里这些都是战士和胜利者。这就是许多超自然主题节目的吸引人之处——把那些处于弱势之人的弱点转化为力量,使他们最终成为胜利者。

作为一名年轻女性,我多么希望能自己像巴菲和她的朋友们那样强大。我想超越男权文化给我带来的限制,使用我所拥有的那些被周围的人忽视乃至轻视的天赋和技能来拯救世界。

当我仔细思想,我发现像《巴菲》这类超自然节目如此吸引我的因素也存在于上帝的国度中。在耶稣传道的事奉中,他呼召并激励普通人和那些没有多少学问的人;在圣灵大能的帮助下,祂把这些人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属灵巨人。

早在超自然节目还未诞生之前,上帝就已经拣选了 “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哥林多前书1章27节)。透过一群所谓天生是失败者的乌合之众,救赎的福音临到了这个世界。

也就是说,上帝施展大能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迥然不同。耶稣来到世上,带着上帝的大能,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但他却在走向痛苦死亡的关头,选择牺牲自己。他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存心顺服天父的旨意,祂也因着对天父的顺服而非祂所行的神迹被人记住(腓立比书2章5-8节)。

基督样式的权能透过虚己彻底地展现出来,这对我来说简直难以接受,特别是当我把女权作为持续追求的目标时。无论是在工作上争取主导地位,还是在家里发号施令,我发现我仍在不断地寻求得到女权的方法。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复活节主日刚过,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再次提醒了我:世上万事万物都无法胜过祂所成就的大工。因此,尽管谦卑需要我们自身付出很大的牺牲,并且有时让人感觉没有人领情,但的确再也没有比这更强大的力量了。

注意分辨

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对各样的节目进行仔细分辨。

为了展示女权这一主题,《巴菲》里有许多对巫术教(Wicca)的描述,即通过练习魔法及以自然为中心的崇拜来赋予女性权能。许多超自然节目也深受 “歪曲了”的属灵内容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超自然类的节目。

这并不意味着非暴力或者非超自然的节目就毫无问题——有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外表看似安全,但实际上有许多微妙的陷阱。

例如,情景喜剧也许不会展现暴力,但其主题可能会美化自私和无礼;一个现实世界的真人秀节目,可能是在倡导傲慢自大或是低俗趣味。

如果某个节目阻碍我们领会上帝的怜悯和恩慈,导致我们只关注人的能力而不是上帝的权能,并且会令我们变得软弱跌倒,偏离圣经的教导,那么我们就应该将其拒之门外不去观看。

选择节目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上帝会怎么看这个节目呢?在祷告中把它带到主面前,请祂来监察你的心,认清你观看这类节目是否存在错误的动机。

2.这个节目是如何谈论上帝的?这部电影或是电视节目的主题是否让你看到上帝的良善、公义和怜悯,还是根本就不尊崇上帝?

我们还应该留意,对娱乐节目的选择将会如何影响其他信徒。即使我们个人没有受到某部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影响,我们也“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马书14章19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因此我们要优先把娱乐节目的选择权交给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电邮告知。

《瞬息全宇宙》中让我们感同身受的3个场景

作者:YMI

翻译:奇奇

 

《瞬息全宇宙》 一年多前上映,但在过去几个月里,随着这部电影开始横扫所有主要电影奖项,从金球奖到奥斯卡,这部影片同时占据了新闻头条。

3月12日,该片的主演杨紫琼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亚洲人,创造了历史。在获奖感言中,她表示希望该奖项有助于打破“玻璃天花板”,成为亚裔族群的“希望和灯塔”。

虽然杨紫琼的话与让很多亚洲人非常认同,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庆祝这部电影让亚裔族群感到被关注,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这部电影真正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它如何巧妙地将多种元素——从科幻到奇幻、到喜剧和带有浓厚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片——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一个中国移民家庭中妻子Evelyn、丈夫Waymond和他们的女儿Joy的镜头表达了全人类的经历和关系的复杂性。

关于这部电影有太多想要说的,但由于我们不能一次谈论所有内容,这里我们谈谈电影中让我们能感同身受的3点:

1.“假如”场景

看着杨紫琼饰演的亚裔自助洗衣店老板Evelyn,进入到她是一名光彩照人的电影明星的平行宇宙中时,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和她一样感到震惊:想想我们本可以拥有的生活,回顾过去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十字路口”,想象假如我们当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

  • 在大学里选择一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工作
  • 在一份工作中待得时间再长一些,或者再早一点辞职
  • 搬到别处
  • 嫁给其他人

话又说回来,我们很容易想象在另一个宇宙或人生道路中事情会变得更好,因为那是我们可以自由投射我们幻想的地方。

当Evelyn的丈夫Waymond告诉她,“如果有来生,我真的很想和你一起洗衣服和报税”,这听起来很浪漫。但事实是,他可以这么说,因为他并没有实际过那样的一生,他不知道在那个宇宙中在报税的Waymond实际上正准备向Evelyn提出离婚。

“假如”游戏之所以诱人,是因为我们会暂时从我们那不怎么样,令自己感到痛苦的现实中转移注意力。

我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试图控制我们目前那无法重来也不能轻易改变的情况。

但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只会加深我们的悲伤和绝望,让我们的生活更难前行。

正如Waymond和Evelyn逐渐意识到的那样,有时候,我们必须做的困难但成熟的事情是面对我们所选择的现实,学会接受它并为之承担责任。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哀悼我们所失去的,但我们需要在某个时候意识到我们不可能永远沉浸在哀悼中,尤其是当这样做只会让我们无法真正过上帝希望我们过的生活时。

作为基督徒,当我们回到上帝仍然是我们永远慈爱的天父这一真理中(尼希米记 9章19-20节;以赛亚书 41章10节)时,我们就可以找回勇气和盼望继续生活下去。这意味着我们不必担心我们的错误选择和失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毁灭后果。上帝不会抛弃我们不管不顾的,祂会慈爱地引导我们过一个被祂的良善所遮盖的生活。

2.石头场景

我们所有人大概都在生活的某个时刻感受到过生活或关系中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困难和消耗,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一切。我们多想做一块石头,不必担心任何事情,甚至没有任何感受。

导演兼编剧 Daniel Kwan 和 Daniel Scheinert 将这种熟悉的情绪变成了一个精彩而荒诞的场景,Evelyn和她的女儿Joy无声地表达了“我们都又渺小又愚蠢”且被困在了一个一切都毫无意义的世界中的感觉。这呼应了我们在传道书中也看到的那种绝望感: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 1章8-9节)

经历这种无意义最终自然是带来绝望,所以Joy告诉Evelyn她如何希望能找到一条可以摆脱这个疯狂世界的道路,但从她眼见的来看,似乎并不能找到这样一条路。

然而,也许让这样的经历稍微可以容易忍受一点的是,当我们像Joy 一样,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在独自经历这些时,我们就可以宽慰地说:“哦,很好。原来你也在经历这些。”

当我们发现自己精疲力竭以致沉默不言时,作为信徒,我们的安慰和盼望就是知道即使在这样的沉默中,上帝也与我们同在。即使我们不说话,圣灵也会为我们代求。

在一片沉寂中,我们知道祂仍然是上帝。

我们与Joy的最大区别是,她能做的唯一决定就是放弃,进入那个贝果洞并走进虚无,但作为基督徒,上帝是我们的中心,而非那个贝果洞。

无论生活变得多么绝望,我们都将自己的命运交给祂,将生命交托在祂的手中。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章17节)。

3.母女和解场景

电影中虽然充满滑稽的、实验性的场景和糅合了各种类型的表演,然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最深刻的场景不是快节奏的表演或看到角色从一宇宙进入到另一宇宙的激动人心,而是最后母亲和女儿安静的面对彼此的场景。

从本质上讲,《瞬息全宇宙》实际上是在讲母女之间的关系——我们熟知的那种爱恨交织。

虽然石头场景让我们瞥见了她们之间那种无声的连接,但却是在最后一幕中,她们完全放下过去的恩怨,面对彼此的真实感受,我们才真正看到Evelyn 和Joy在努力和解。

我们很难说清我们许多人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复杂——尤其是那些因被抛弃、悔恨和不恰当的言语而带来的创伤所定义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Joy告诉她妈妈,“我不想再受伤了。出于某种原因,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们俩都会受伤。所以,让我们各走各的路,好吗?放我走吧。”

在那一刻,Evelyn虽然不情愿地低声说了句“好吧”,放开了女儿,但她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从一个宇宙跳到另一个宇宙并看到了她从未拥有过的一切可能的生活后,她说:

我明明可以去到任何地方,但为什么我仍要和你在一起?这说不通!然而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和你在一起。我总是,总是想和你在一起。

看着这一幕,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被拉回到在自己生活中与Joy有同样感受的时刻,在感觉自己永远无法满足某人的期待却仍然渴望被他们接受之间左右为难:“你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成为其他人, 在那里你的女儿要远远好过这样。”

只用了短短三分钟时间,导演们就抓住了这种复杂关系的潜在包袱——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复杂历史,以及虽然想要逃离去活出新的人生和身份却发现自己无法与伤害我们最深的亲人完全切断联系。他们的生命、话语和决定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我们的生命中。

我们在Evelyn 和 Joy面对面的场景中看到,我们需要承认我们对最亲近之人的爱,也要承认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真实痛苦。我们需要承认两者同样真实,而不是因着其一而忽视另一个。

圣经对于爱那些深深伤害我们的人是何等痛苦有很真实的解说。哥林多前书 13章7 节说:“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当我们明白这样的爱很艰难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需要比我们自己更大的爱来帮助我们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朝着和解迈出一步,而不是假装没事或逃避。

我们希望《瞬息全宇宙》不仅作为一部让亚洲演员在好莱坞扬眉吐气的电影而被人们记住,还会是一部向我们展示人性最勇敢、最脆弱和最温柔一面的电影。

通过观看电影中这些重要的场景——如何面对我们的“假如”和遗憾,如何在疯狂的生活中坚持下去,如何在即使无法完全理解彼此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与对方一起生活——愿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什么是爱、忍耐和努力和解,并记住是上帝将万物(包括我们)联系在一起。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