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的死告诉我,我不再需要自残

 

作者:Marissa Luk

翻译 :Eric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自残后的感受——令人惊讶的解脱。身体上阵阵刺痛,伴随着莫名的兴奋和内疚。我那时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我的自残行为始于四年前,那一年我被诊断出焦虑症和严重的抑郁,那时的我已经经历了好几年的挣扎,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确诊确实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但是开的药更多的是针对失眠、心悸这样的身体症状。随着我心理的紊乱一年年加剧,我发现自己似溺水一般,疯狂挣扎,只为得到片刻安宁,在下一波焦虑和抑郁的海浪将我淹没之前,我努力浮出水面,只为吸口气活命。

我记不得最初自残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却记得第一次拿刀伤害自己是如何给我带来一种奇怪的镇静,这一刻是痛苦的,下一刻又是解脱的。解脱的感受转瞬即逝,但却是我唯一能获得的宽慰。

所以每当痛苦难耐,我会自残以寻求片刻满足。四年来,我每个月自残行为都会发生几次。无论去哪儿,我都会穿着长袖开衫遮住手臂上的伤口。

这是属灵攻击吗?

对于我的病,我找不到任何外在的原因,一度曾认为一定是自己的灵里出了问题。所以我认为应该向我的教会求助,来寻求指引,但是向我委身的不同教会求助都未果,他们都缺乏对我的理解或共情。

一个教会的领袖说他们希望我不要再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来伤害自己,有人说我需要除掉这些有罪的想法。还有人说我的行为是自私、“不健康的”,我必须停止这么做。

当然,这些建议都无济于事。还有一个教会朋友的回应最令我受伤,他批评我“太不珍惜生命了”,以至于让身体遭受疼痛还觉得理所当然。那一刻我沉默了,因为我不想再解释。

这些回应让我的焦虑和抑郁雪上加霜。不仅他们的态度令我沮丧,还为着自己无法成为他们期待的那种基督徒而倍感羞愧。

我用小刀伤害自己因为我恨自己——更确切地讲,是恨我的大脑,抑郁和焦虑是如何在我的大脑住下来的,我气恼自己无法控制它们。越来越多的羞耻感伴随着得到解脱的渴望,唯有自残才能令我解脱。

在我经历的这些遭遇中,我的丈夫尽他所能给我支持和照顾。他经常和我一起祷告,总会告诉我不要伤害自己,尽管最后我还是不听他的。他还尽最大努力来为我寻找合适的精神科的帮助,也忧心我会做出比自残更严重的行为。

然后有一天发生了我这辈子最痛苦的事。但是,这件事却奇迹般使我停止了自残。

伤心欲绝但又充满盼望的圣诞节

2021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我和丈夫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室,在那里他们给我做术前准备,要移除我胎死腹中的孩子。

只在几周前刚有的Haven的心跳回荡在我脑中,我对那一天的记忆非常模糊,我只记得泪水和困惑。我的大脑无法接受在医院里发生的这个现实。

那天结束后,我带着空空的子宫和破碎的心,和丈夫把Haven的身体埋在了我们教会花园的一个安静的角落。

我感觉自己淹没在了悲伤和痛苦的海洋中。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能活下来?我为自己的身体没能保住孩子而感到内疚。我觉得她的离开是我的错,尽管医生说这是我无法控制的,也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手术后的那天晚上,我又回到了割伤自己的旧习惯中。我躺在地板上,泪流满面,沉浸在刀刃上灼热的疼痛和悲伤的感觉中。

但开始后不久,我就停下了,因为“因祂受的鞭伤”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响起,清晰如同白昼。

因祂受的鞭伤。我知道这是从圣经中的一节经文中来的,尽管我不能立即想起是哪一节。极度的疲乏袭来,所以我把自己收拾干净,哭着哭着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经中寻找“鞭伤”这个词,以找到这节经文。我最终看到了《以赛亚书》53章5节,然后翻到这一节。这是我多年前就重点标注了的一节经文,在我的圣经中加了下划线。

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当我读到这节经文时,字里行间地显明了基督的十字架。这节经文清楚地表明了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生动地描述了我们的罪如何刺穿、压伤并深深地伤害了我们的救主,以及祂是如何接受这一切的,以便我们可以得到平安和医治。

在我成为基督徒的这些年里,没有什么比那天晚上的这节经文更能刺痛我的心了。

耶稣承担了所有本来是我该受到的惩罚和羞辱,这清楚地表明,我必须施加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惩罚都是没必要的,我所感到的任何羞耻都被耶稣的完全和公义所遮盖。

当我处于最低谷——悲痛欲绝之时,我看到了耶稣是如何舍弃自己的身体,让我们拥有生命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永远。祂的牺牲遮盖了这一切。祂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因此我不需要再付了。

***

我的焦虑症和抑郁症仍然让我很难承受,然而,尽管可能难以想象,但我孩子的离世为我对永恒应许的理解带来了新的曙光。我毫无疑问地知道,现在的生活并不是没有盼望的。

那年圣诞节,当我安葬孩子的遗体时,我期待着天堂的应许。我在上帝十字架的救赎工作中得到了安慰,我也终于改掉了多年来自残的习惯。

在医治、哀伤、渴望抱着自己的孩子、渴望美好未来的日子里,耶稣与我同在,一同度过了这一切。祂以牧羊人的温柔带领着我——祂的羊,祂了解每一个人的忧虑和悲伤。祂是我的平安和盼望。

*自残是一种扭曲,一种精神疾病,因此,不能通过简单地选择停止来“修复”。造成自残的原因可能包括无法控制自己,以及不确定如何应对潜在的创伤。在解决自残和努力康复时,专业帮助和精神支持必须齐头并进。

编者按: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因人而异。如果您与焦虑和抑郁作斗争,请寻求专业帮助进行治疗和持续支持。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我是如何逐渐走出抑郁的

 

作者:CT Cue

翻译:秋雨

有声播读:Joya

 

记不清究竟从何时开始,但我从小就本能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即使我情绪很糟,也会跟别人说我很好。我害怕别人了解我,害怕让别人失望,直到后来我变得非常孤独。

新冠大流行期间,多年累积的情绪波动使得我的身体开始出现症状 。我总是无原由地想哭,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心跳总是过快,脑袋嗡嗡作响,眼睛不停地抽搐。各种黑暗的想法在脑中不停闪现,恐惧让我不知所措。

于是,我写信给学校的辅导中心,要求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我在 Zoom 上见了辅导员,我们一起做呼吸练习,接着我便嚎啕大哭,感觉非常释放。像是遇见主的感觉。从那时起,我开始更诚心地祷告,告诉主我所有的心思意念,尤其是那些对其他人无法启齿的想法。

藉着祷告,主教导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相信祂会提供一切所需。我开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外加运动。为使自己不陷入负面纠结,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上帝的话语,收听信仰相关的播客,同时也开始培养新的爱好。

进入大学后,情况有所好转。我有了更好的生活习惯,恐慌症发作的次数也在减少,因为还未被正式诊断为抑郁症,所以我想我的身心折磨最终会不药而愈。

但到了二年级,我开始感到处于崩耗状态。 我总觉得和同学相比,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我加倍努力来弥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越来越健忘,注意力也越来越不集中;在课堂里,脑子一片空白。以前那些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情,例如阅读、写作、玩游戏我也做不好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抓狂。

恐慌症再次发作。每次失眠时,我就拼命滑手机,浏览垃圾网页来分散注意力。我以前惯用的戒咖啡、早睡、努力运动、避免过度思考等对策不再奏效。我不停地祷告,但一切都于事无补。

当我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时,终于想到了寻求专业帮助。但昂贵的医疗费用及一些患者对相关治疗的诟病让我犹豫不决 。

同时,我内心深处认为医疗介入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出了问题。觉得如果真的确诊为抑郁症,就会永远无法正常生活了。

这一切让我踟蹰不前,直到意识到自己无法再这样下去了。

我询问父母我是否应该去看医生,但被母亲断然拒绝,这使我非常难过。我想过自己付钱找心理医生,也征询过其他人的意见。

但最终,我觉得上帝还是希望我等待父母的许可,因为我觉得自己去做这件事的想法不太合适。于是,我向上帝祷告软化他们的心,开他们的眼,让他们看到我所经历的折磨。

见证上帝的作为

一天我几乎崩溃,极其渴望有个人能陪在身边。心里一直犹豫要不要向父母倾诉这些情况,但在挣扎的过程中,觉得上帝希望我给他们机会,向他们敞开心扉,让祂做工。于是我照着做了。

那以后,父母终于同意我去寻求专业帮助。第一次看心理医生,我就被诊断为抑郁症。

我本以为了解自己的病情就足以自救。但诊断结果并没有减轻我的痛苦,也没有让我如释重负。

就像保罗求上帝拔掉他肉体上的刺(哥林多后书 12章7-8节)一般,我也恳求主挪去我的痛苦。但正像祂对保罗所说的,祂对我也如此说: 我的能力在你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 12章9节)。

上帝并没有立即解决我的问题,而是开了我的眼,让我看到祂是如何在我生命中做工的。

祂派一些朋友来到我身边,她们或多或少理解我所经历的痛苦;一位姊妹有着和我相同的经历;另一位姊妹在我需要的时候总是鼓励我,让我看到希望;她们倾听我的苦恼,却没有试图给我解决方案,她们带领我回到主的身边,提醒我继续降服于祂。

确诊后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敢于承认自己需要药物治疗,于是找医生开了处方。开始服药后,我感到它并不是我所期待的那种所谓的“救命稻草”。最初几周,我感到非常虚弱,除了睡觉就是睡觉。我的体温比平常高,也变得易怒。

即便如此,药物还是让我安静下来,给了我喘息的空间。因为放松,我的睡眠有所改善。我不必再用音乐来压制脑中的杂音。

终于,我又能集中精力,饶有兴趣地上课了。治疗有助于减缓头脑中的思绪,让我能够将谎言与真理区分开来。

谎言说我需要自给自足,依靠自己,上帝告诉我要信靠祂——放下自己能解决这一切的想法,依靠祂,依靠父母和朋友。

药物逐渐改善了我的病情,但我相信这也是上帝在做工,是祂治愈过程的一部分。

上帝如何继续引领我

当我了解信靠上帝的计划是为了我的益处和祂的荣耀后(罗马书 8章28节),长期压在我身上那种要证明自己,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负担荡然无存。看不到未来时,上帝放置在我心中的渴望促使我渐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确诊为抑郁症之前,我一直在准备担任一个学生组织的主席。由于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我决定报名参加大学为残疾学生提供的支持项目——组织会将学生的情况(如健康状况)通知相关教授,这样教授就会更加理解他们,在必要时延长作业的截止日期。

起初我很担心他们不会再让我参与这个组织中的工作,但教授和学校辅导员消除了我的担心,并且为我安排了人员帮助我 。这一切大大激励了我,我为主的信实由衷地感恩。

尽管我的身体状况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上帝还是给了我这个成长的机会,让我担任学生领袖。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祂都会派人来向我提出问题,让我能帮助他们,由此提醒我参与这个组织的初衷——帮助他人, 创造安全空间,让有需要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经历,互相倾听。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目前我所做的,如举办活动或公开我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以前从未曾想过的事情 。

当我逐渐学会关爱自己,平衡学习、课外工作、个人生活和属灵生活之间的关系后,我开始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 。我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也能经常与朋友聚会,每当与他们在一起时,我都能展现真实的自己。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我最终战胜了抑郁。有的时候我还是会情绪低落、悲伤、易怒,甚至说话刻薄。我也仍在服药。

为了不让自己思绪混乱,我会做一些镇静的动作(比如轻轻拍打鼻子或揉搓手臂),并不断重复“上帝会保护我,上帝不会抛弃我,上帝会一直在我身边”等话语来平复我的思绪。

这是一场持续的征战,但我并不孤独。

上帝总有办法带给我喜乐,提醒我还有许多良善的人,祂将丰盛的爱放在我的里面,等着我去浇灌其他人。

“我必不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诗篇 118篇17节),这节经文给了我安慰和力量 。我不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我想真正得着上帝赐给我的生命(约翰福音 10章10节),与祂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比起性格测试的定义和分析,接纳更宝贵!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佳音

 

 

这几年一种新型的交友问候方式盛行于年轻一代当中,对于初次认识的新朋友,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询问对方的爱好是什么来了解对方,而是通过询问对方的MBTI来了解对方的性格类型、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建立关系,以为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对方。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MBTI的,它是人格类型学中一种内省的自我报告问卷,它表明人们天生在感知和决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MBTI的理论框架包括四组相反的先天偏好:内向与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实感与直觉(Sensing-iNtuition);思考与情感(Thinking-Feeling);判断与感知(Judging-Perceiving),四项偏好可交叉组成 16人格类型(INTJ, INFJ, ISTJ, ISFJ, ENTJ, ENFJ, ESTJ, ESFJ, INTP, INFP, ISTP, ISFP, ENTP, ENFP, ESTP, ESFP)。

    去年的圣诞节,教会也为我们预备了MBTI和九型人格测试,只不过不同于网络上博人眼球的解析,而是结合牧者多年对我们的认识和了解,去验证我们所测试的结果和分析是不是真的符合我们的性格和实际情况。对我们个人的优点缺点,焦虑来源,还有我们面对焦虑我们所做出的可能的回应方式,以及改进的方向和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两个测试帮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也让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我发现我并不喜欢我的性格,也不喜欢我的恩赐。

    我是一个说话快、反应快、行动也快的急性子的人,很多的时候我习惯边做事情边思考,总是给人很鲁莽、冲动、脾气也很坏的印象。我也喜欢用享乐来回避问题,喜欢与喜乐的人同喜乐,但是不喜欢与哀哭的人同哀哭。所以当我看见自己原来是这样的人的时候,说实话我对自己很失望,我也开始参考这个测试结果去定义我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要做什么,这个过程给我很大的压力,也让我感觉很迷茫,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没有什么是我能够胜任的。

   我来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祷告说:上帝,这和我想得不一样,我心里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式来更认识了解自己的,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如此焦虑,好像我心里认定自己是不会改变的了,就如测试结果写得那般了。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上帝让我看到,我其实在用测试的结果定义我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事实是,当我和我的姊妹在看到自己的测试结果所对应的分析和建议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不过是牧者牧养我们多年的一个总结,其实我们对自己早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在不断地被上帝改变。经上说,“因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诗139篇13节)。其实上帝在我们还不认识祂,不认识自己的时候,祂就知道我并且爱了我们。

 

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光用这个测试结果定义自己,我还定义别人。我会通过询问教会年轻新朋友的MBTI类型帮助我们打开了沟通的渠道,建立初步的关系。但是当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向上帝祷告,祈求祂给我耐心和爱心去接纳对方,认识对方,或者可以的话,邀请对方见面聊天来建立关系,增加了解;而是上网找到他们对应的MBTI类型的解析来分析他们,定义他们原来是这样或那样的人。这样的我并没有凭爱心去认识他们(哥林多前书16章14节)。 当我越来越依靠这个测试结果来认识对方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太能用上帝的眼光来认识眼前的这个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喜好来定义接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忘记了我起初要关心他们的初衷,也将上帝所赐的爱心丢弃了(启示录2章4节)。

其实MBTI也好,九型人格测试,或者其他别的什么,也许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但是真正能帮助我们,只有上帝,因为主耶稣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加拉太书2章20节) 保罗也说过,“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 所以如果我们所做的不是出于爱心,不是出于上帝,那我们所做的就都是无用功。

我感谢上帝赐予一位帮助我,接纳我的牧者,她没有像世界上的人一样定义我,她也没有选择自己的眼光看待我。她是用从上帝而来的爱心接纳我。尤其是当我看到我里面真实的我是那样的糟糕,就连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想到我的牧者即使知道我是如此的糟糕,她也没有丢弃我,一直陪伴我走在信靠主耶稣的道路上,生命也被改变,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恩。这鼓励我学习用从上帝而来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不是因为我够好,我配得,而是因为上帝先爱了我(约翰一书4章19节)。因此我也能够用从上帝而来的爱,去接纳人、爱人,而不是遵循其他别的什么标准。因着上帝的应许,我们也不再因着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轻看自己,轻看他人。不再拿我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所作的事情,而是相信祂看重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祂的心意。这无关我们的能力和我们所做的事,因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章1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我如何渐渐喜欢上自己本来的样子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Nancy

语音播读:Joya

 

 

在我上中学的第一年,我发现自己很“奇怪”。

 

在那之前,我只是杰西卡,有一头棕色的直发,有小雀斑,一双蓝眼睛;我热爱艺术、戏剧、写作并且收藏了超级多动物毛绒玩具。

 

但后来我班上有一群“酷”女孩,她们比我更成熟一些,不再玩毛绒玩具,而是玩“约会游戏”。据她们所说,我很奇怪。她们说我有些紧张兮兮的。是的,她们觉得我很古怪。

 

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些仅仅是一群十几岁女孩的浅薄意见,而是觉得她们的看法定义了“我是谁”,也许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自己应该和她们一样才对。

 

我也开始用她们的话来形容自己,比如说自己多么“奇怪”,或者“为什么我如此古怪”。

 

当我的父母注意到这一点时,他们开始担心起来,并把我转到了另一个班级,希望这能打断我所接受和日益增长的关于自己的负面看法。但为时已晚。我不再只是杰西卡了。我是一个怪人,为了被其他人接纳,我什么都愿意做。

 

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心态就像一层厚厚的阴影笼罩着我,尤其是当我遇到新朋友或试图交朋友的时候。我开始为了被人喜欢而执着于成为最“讨喜”的那个自己。在很多方面,这变成了一个自我预言——我越是试图减轻我的“怪异”,就似乎显得越尴尬。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圣经学院,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我会说她比我“更奇怪”(正确的词是有趣,有创造力)。

 

正是这位朋友鼓励我停止自我批评,不要让别人来左右我对自己的看法。她提醒我,是上帝创造了现在的我,我需要放下戒备,成为祂创造的那个自己。

 

如果这种“与尴尬和不讨人喜欢的感觉”做斗争让你很有共鸣,我希望分享一些想法来帮助你走出这个迷宫,尝试喜欢和接纳你自己。

  1. 记住上帝如何看你

我立刻想到诗篇139篇(一首古老但很赞的诗篇),特别是第13-17节: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我知道诗篇139篇是如何经常被引用,并印满了手提袋、马克杯等,以至于它可以直接冲击我们,但我们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含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上帝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盖过那些不友善或无益的评价呢?

 

我发现这归结于我的关系。首先,是与我的创造主上帝的关系。

 

上帝有意造我。祂给了我天赋、兴趣和独特的品质,使我成为今天的我。

 

我曾经教过学生创意写作,关于写人物性格我总是会提出这一观点:通常,角色最大的弱点会指向他们最大的优势(反之亦然)。例如:

 

他们的决策速度快吗? 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也会很冲动。

 

他们是否超级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你可以打赌,他们可能会在情感上承受了太多,或者更倾向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看到缺点和优点是一体两面的,我开始思考上帝如何通过我们和我们的“怪异”来工作。

 

我的同龄人觉得我古怪和不好相处,因为我会写故事,在一个学校项目激发了我的兴趣后,我学会了写埃及象形文字;还因为我的幽默感与众不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帝向我展示了祂对我的看法——这些品质实际上反映了我最大的优势。祂让我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人,倾向于寻找事物的独特解决方案和答案。我能深入思考并提出重要的问题。因着我不擅长闲聊,所以更擅长进行有意义的谈话。

 

其次,我周围都是不会说我坏话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很容易与那些对我们说负面和伤害话语的人保持关系。

 

我说的不是那种“铁磨铁”的建设性批评。我指的是和那些擅长随意奚落和反唇相讥的人建立关系,或者是一段似乎总是让你追逐他们或者处于情感赤字的友谊。

 

找那些以爱心向你说出真理和建造你话语的朋友,而不是那些打着真理的旗号其实内心满是嫉妒或丑恶的人。

  1. 记住,上帝从来没有引导我们去“做一个正常人”。

 

我妈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出于某种原因有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打交道。她用“神话般的正常”这个表达来描述我们的一种假设——即有一种我们都应该遵循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不像那样,那么我们就不“正常”。

 

但正常的概念是一个神话,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们学习和处理事物的方式不同,我们受到事物的影响也不同。我们有不同的好恶。

 

圣经中没有一处说:“尽量做个正常人,这样人们才会喜欢你,接受你。”相反,下面这些才是上帝指示我们去做的事情: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章2节)

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

效法上帝(以弗所书5章1节),要我们成为圣洁(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3节),要彼此亲热和恭敬(罗马书12章10-13节)。

 

当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自己并没有寻找“正常人”。事实上,他向那些边缘人士——渔夫,税吏,甚至妓女伸出援手,唯一被耶稣“拒绝”的人是那些刚开始就拒绝了祂的人。

 

 

也许,与其把你的“怪异”看作是一种弱点,不如选择充满好奇心地看看上帝打算如何使用你的“特别之处”来成就祂的国度。

 

我看到了上帝如何利用我的强烈性格。因为我对任何能激发我兴趣的事情都非常投入,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传道人和老师。当人们告诉我他们喜欢我的讲道时,我奇特的幽默感也是他们会特别提到的一点。

 

我发现,一旦我不再试图变得正常,并接受自己的尴尬,人们通常会更好地与我相处。结果,我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开始就耶稣进行了很不错的对话。

 

我对上帝创造我的样子很满意,即使有时人们不太理解我,甚至不喜欢我。我想起使徒保罗的话: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1章10节)

 

“…..因 为 你 们 立 志 行 事 都 是 上帝在 你 们 心 里 运 行 , 为 要 成 就 他 的 美 意 。”(腓立比书2章13节)

 

我们可以从我们经历软弱的地方开始去发现我们的优势,在那里我们学会依靠祂的恩典,为了荣耀祂而使用祂赐给我们的独特特质。

记住,是上帝把热心的牧童大卫立为王,把急躁的渔夫彼得转变为早期教会的第一位领袖。

我今天的盼望是,你被挑战要更喜欢你自己一点。毕竟,你是上帝的设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