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性格测试做不到的时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译者:詹启圣,台湾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安静、害羞、不喜欢与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则说话相对大声、喜欢引人注意、热爱与人交往。

关于这些对不同性格类别的描述,你可能已经听过,也可能用类似的话语去描述过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难看出,性格测试在当下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愿意花钱让员工去做性格评估。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题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各级学校也开始一早就采用这些性格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应对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响吧。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性格分析工具时,出来的结果让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为大家对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现外向的形象。当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内向时,我真是五味杂陈。

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性格类别,有那么多的自我挣扎。多年累积的社会压力及同辈朋友的行为,让我确信外向活泼是比较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一直努力做个外向的人,但还是会有人说我“反社会”、“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这个性格分析工具还分析了我的决策模式。结果显示我偏爱理性思考(比较有逻辑、爱分析、讲道理)胜过感性判断(强调关系、能体谅人、有同情心)。难怪大家总是说我“冷淡”,或批评我在该表达同理心的时候老说话客观、强调理性分析。大家经常说很惊讶我怎么那么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不被拒绝。尽管实际上,我觉得自己里边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却会假装得很友善、很热诚。这让我既有罪恶感,又觉得气愤——有罪恶感是因为自己“虚伪”,愤怒则是因为我怨恨大家不给我的“真我”任何机会。经受多年的负面评价之后,我甚至开始完全相信,自己是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与关怀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并且没人会爱我。

更讽刺的是,我一直从事的还是组织发展顾问的工作。对于各种性格指数所显示的结果,其理论、设计、行政运作与解析我都相当清楚。然而,我却无法用脑中的知识去解释内心对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后有一天,上帝透过一篇主日讲道向我说话了。牧师引用了耶利米书1章5节的经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讲道信息的重点是鼓励大家拥抱上帝想要与我们建立的这份亲密关系,因为祂创造了我们,也最了解我们——祂自己的杰作。我们所有的特性、缺失、长处、短处祂通通都知道。并且祂刻意将我们放置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国家和所处的社区环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听到上帝对我说: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里,你是如此的宝贝与可爱,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你不需要隐藏或害怕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为你应该有的样子。

我顿时坐正。这个信息让我无处可逃。我发觉自己暗暗问说:“天父,是祢吗?”我从未如此直接、清楚地听到上帝对我说话。我觉得自己被发现了,无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无处可躲。

当我向上帝祷告,将我多年来的罪恶感及自我否定交托给祂,并向祂哭诉、恳求祂医治我情感上的创伤时,我被一种强烈的释放感包围。等我意识过来,我已经陶醉在耶稣无条件爱我这个永不改变的事实里。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这份爱。生平第一次,我尝到生活在上帝话语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学家Carl Jung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为这是上帝所赐的。我们的创造主充满慈爱地亲手塑造了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稣基督,但我相信我们受造各不相同,好让我们可以借由各人独特的互动方式,去有创意地与这个世界接触。

当我对于上帝的爱的经历被更新后,我觉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变自身性格中与我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产生错位的那些部分。举例来说,与其用我的“理性”偏好来对待人、事、物,现在我会试着先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并且越操练越得心应手。

不论我们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我们都能主动去接触别人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的独特设计。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我在学校该如何荣耀上帝?

SC-How-do-I-glorify-God-in-school

作者:潘文晴 , 台湾台北

“我在学校该如何荣耀上帝?”这对于很多虔诚爱主的年轻基督徒来说,是个应该常常放在心上思想的问题,对我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我在高三时信主,上大学后才真正进入教会认识上帝、学习真理。我的教会在我就读的大学里成立了一个服务性社团,透过社团做校园的福音工作。刚开始投入校园服事时,我常感到有些害怕,总觉得自己对圣经真理的理解还不够熟悉、不够认识上帝,在团契小组中年纪又最小,也没有属灵的自信,觉得自己无法把服事做好。除此之外,我也非常胆怯于向同学传福音,因为我怕同学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然而用异样眼光看我的,其实是我自己,我不怕他们拒绝福音,而是怕他们拒绝我这个人,不愿意和我做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对于荣耀上帝这件事,真的有许多误解:

1. 可以荣耀上帝的人需具备许多属灵上的知识和恩赐能力?
一个可以荣耀上帝的人,不在于他的属灵知识或恩赐能力有多丰富,更不在于他的职业、地位或权柄的高低。上帝使用的人往往不是最厉害的人。诗篇147篇10-11节写道“祂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耶和华喜爱敬畏祂和盼望祂慈爱的人。”上帝使用的是那知道自己的不足、愿意谦卑倚靠祂的人,因为当这些人因着上帝的恩典得着荣耀后,会将荣耀归于祂。如同上帝要撒母耳去膏以色列的新王一样,耶和华在耶西的众子中预定了一个作王的,但撒母耳并不知道是哪一个。当撒母耳以为是以利押时,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

2. 用自己和世人的标准评断,且唯有达到那“标准”才能荣耀上帝?
从某些层面来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在灵命状态上,我常常为自己设下一个标准,若未达标就会控告自己,在服事上也是如此,未达预期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其实很危险,因为这会使我们容易落入“服事人”的试探中,成了用自己的才华来服事人,而不是服事上帝!哥林多前书4章2-4节说道“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为自己设下标准并非不好,只是那标准出自于谁很重要。虽然以上帝的标准来说,这地上一个义人也没有,但“忠心”是祂最低的要求,所以当我能忠心地将自己摆上并倚靠祂时,那就是荣耀上帝了。

3. 唯有向同学介绍耶稣、介绍信仰才叫作传福音?
马太福音5章16节“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这节经文常常提醒着我,“荣耀上帝”是果,我们有“好行为”才是因。虽然向同学介绍耶稣和信仰是最直接的传福音方式,但是当我们拥有好品格、好行为时,例如尽到做学生的责任、认真听课做报告、上课不迟到、考试不作弊、同学有课业问题时协助解决、真诚待人等,人们便会从我们身上看见上帝的荣耀,那无疑是一种间接传福音的方式。因此,对于未信主的人来说,我们很可能就是他们所读的第一本圣经。

其实“荣耀上帝”并没有想像中这么难,身为学生的每一个基督徒,就好似校园中一个又一个的宣教士。我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我们是属上帝的子民!唯有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感到骄傲,我们才能活出属上帝的生命,如提摩太前书4章12节:“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当我们忠心尽己地在上帝所赐的禾场摆上,就是荣耀上帝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投稿

这真的是你的理想工作?不要骗我!

3-Work-Realities-Were-Bound-to-Face

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译:吳淑惠,台湾

身为公司招聘主管,我每天阅读10-15份求职简历,每个月接触上百位兼职讲师。求职者常常会在简历的开头或结尾写上:“这份工作是我的理想工作,恳请您给我一次机会。”

但两、三个月后,刚得到机会没多久的新人就会开始给我发来电邮或短信:“亲爱的人事经理,很抱歉通知您……”然后就表明自己想离职的意思了。其中最常见的三个离职理由无非:

1. 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份工作有这么多工作要求
2. 我的个性不适合这份工作
3. 这份工作与我的预期有出入

这份工作或许真的与这些受聘者当初所认为的 “理想工作”有偏差,但这样不到两三个月就离职的趋势让我不禁反思:“我们真的应该追求所谓的‘理想工作’吗?”

虽然圣经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一些圣经人物的经历却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旧约中的约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约瑟不仅被亲哥哥们卖至异地为奴,因而不得不面对一个陌生、未知的国度,更是被迫从一份工作换到另一份工作。尽管他的经历如此不幸,但他在每一份工作上都是尽心尽力,就连当囚犯也当得兢兢业业。这岂不正是保罗在新约歌罗西书3章23节所说的:“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吗?

执教五年、在企业工作三年后,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工作的功课,虽然仍在学习,先可大致分享如下:

1. 没有“完美工作”
正如没有完美婚姻(既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结合而成,如何完美),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工作”或“梦幻工作”。倒是有一些工作,可以让我们每天在不同的挑战中成长,并使我们发挥所长,锻炼弱项。

我现在的主职是教师,但我也得策划一些运用圣经原则培养品格与领导力的项目。从打印、整理文档、到写报告再到教学,大小事我都得亲自操刀。这或许谈不上是份“完美”的工作,但我能在其中学到新的技能,并投入我对圣经与青年人的热忱。这样可以每天发挥自己才干的状态让我感到十分快乐。

约瑟并没有一夜登上当时人类最文明的帝国——埃及的宰相之位。他的决策管理技能必定与之前在波提乏家担任管家以及被监的经历密不可分。

回忆一下,在成长的历程里,有哪些事是你比较喜欢做的呢?是比较喜欢动手做做小东西,还是更喜欢动脑分析难懂的概念?这些都是线索,能帮助你决定应该选择何种工作。

2. 没有完全一致、毫无差异的团队
在任何一个公司里,你都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你会有不同的期待,因为每一个人的工作伦理与管理风格是不一样的。即便公司有明晰的异像,并且特别雇用了同一类型的人,每个人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当我初到现任公司时,我差一点把主管气疯了!在这儿工作的人都井井有条,桌面总是极为整洁,而我一来则占尽每一个空闲的表面,把笔记、草稿、手札、文件散落得到处都是。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能最高效地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我可以因此而去消费他人的工作空间。于是,我找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将我的工作空间移至外面的办公室。这样,我的同事们终于可以平静地工作,而我也可以按我的方式自由移动位置、摆放文件了。

约瑟当时不能选择和谁一起工作,但他却能选择如何对待工作。他当时的状况并不理想,但从圣经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也仍持守工作伦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你是否知道上帝赋予了你哪些独一无二的特质?你是一个自信大方的沟通者,还是可以给人安慰的聆听者?抑或是一个钜细靡遗的记录者?发现上帝所赐予我们的独特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如何为团队带来收益。

3. 要不断成长
箴言9章9节如此说:“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很多人都觉得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了,那接下来该干嘛呢?尽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但总还是可以继续努力的。熟谙Power Point? 那就试试使用Excel。能言善道?那就学学倾听的艺术。只要我们肯持续寻求成长空间,非但能为我们所在的公司带来益处,更能让自己习得终身受益的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取得了许多课堂以外的技能认证,例如:皮艇运动认证、白水漂流认证、地板球教练认证、国家考试阅卷员认证等等。我必须承认,这是个奇怪的组合。但谁知道,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就派上用场了呢(比如说去新西兰自助旅行一个月的时候)……

从约瑟的一生我看到,虽然世上没有“完美工作”,但我却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伦理。这才是改变一切的关键。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

失败中的领悟

A-Crushed-Dream-that-Led-Me-back-to-God-2

作者:Chronika Febrianti,印度尼西亚;翻译:苗苗,北京

时不时地,报纸上关于某某大学或某某国家某个高材生的文章总是特别吸引我。你或许会觉得我过于雄心勃勃,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像他们那样被报道。

事实上,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这个美梦几乎成真。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尽管当时的录取率只有25%。而我的平均绩点(GPA)在大学前三个学期也都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我还加入了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学生社团。一切就像做梦一样,我也乐观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但随后事态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我下定决心要在课堂内外都取得成功,但我根本无法做到。我在学生社团参与得越多,缺课的次数就越多,也越发难以维持课业。我的平均绩点(GPA)一落千丈,并且还挂掉一门必修课。最后,原本以为能在3年半内就完成的学业,现在不得不延迟到4年半。

我想被媒体报道的梦想破灭了,内心的乐观被放弃的冲动所替代。一想到我是多么令父母失望,并且浪费了他们供我读书的钱财,我就悔恨不已。我觉得很是羞愧,连鼓励弟弟妹妹勤奋学习的勇气都没有了。当学校的朋友们讨论话题时,我也没有信心加入。而当我不得不与低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时,更是让人灰心丧气到底。虽然我很想请假离开,但我知道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让我落到辍学或肄业的地步。

值得庆幸的是,上帝没有让我继续意志消沉下去。祂让我经历了失败,好让我摆脱勃勃野心对我的控制,由祂来恢复我的心态。

有一天,在祂的引导下,我读到了比尔·盖茨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有个朋友,从没挂过科,他现在是微软的工程师;我挂过,现在是微软的老板。”

这句简单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尔·盖茨也经历过失败,但他选择振作起来。他的例子告诉我不应该再继续沉溺于自怜中。上帝也提醒我,我是为祂的荣耀而造的(罗马书11章36节)。上帝让我经历失败是要帮助我看清生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我的生命能荣耀祂。我意识到自己应该要振作起来,以新的态度面对学习;把我的课业交托给上帝,而不是放弃。

吸取教训之后,我再次怀抱成为成功人士的梦想,只是这次的梦想更大。我不仅仅想被称为年轻有为之士,更想成为遵行上帝话语、向世界彰显祂荣耀的人。

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还会遭遇失败,但我会不断地爬起来,努力遵循上帝话语的引导。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书12章1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