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快问快答(下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见的肉身,更有看不见的精神与灵魂。身体会生病,我们的心灵也会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医生,是那终极的医治者,祂不但不会拒绝心理生病的人,反而亲近他们,医治他们。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诗篇68篇19节),又“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章5节)。主耶稣基督不但能明白我们心里的痛苦,更体会过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对心灵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以赛亚书42章3节)

因此说“我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装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属灵”的外表来遮盖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实的伤疤,才能迎来医治和痊愈的机会。你不需要自己一点点地拾起破碎的心,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破碎自己的身体,用宝血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借着关注心理健康课题,陪伴和关怀需要心理医治的人。我们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稣基督的爱里得到精神和心灵的医治。

下列问题由“葛琳卡博士”回答

问题4:面对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姐妹或患者,有哪些该做do’s/不该做don’ts?

心理疾病基本上是一种情绪导致的问题,所以当我们去面对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姐妹或患者的时候,原则上我们的注重点不是在行为、思想: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很多时候该做的不做,不应该去做,或者他思想是比较负面的。这时通常我们就很想去更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比如对他们说“你不要这样做”,或者“你不该有愤怒”。这种我们以为帮助他们的方法,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去纠正、或教导他们,而是更多去探寻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去明白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当他们能够感受到被理解、被同理、被接纳的时候,他们里面就会感觉到:“好像我不孤单,有人明白我,我不是被拒绝的;有人接纳我,我不是被误解的。”对他们来说,这会是非常好的一个治疗的效果。

问题5:我是基督徒,但我有自杀的念头,怎么办?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去自杀,想要去自杀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极度痛苦,并且这个痛苦停不了,还觉得没有盼望。你也许已经尝试做很多事情去去改变,然而痛苦还是无法消解,所以才有自杀的念头。

所以当你作为基督徒有了自杀的念头后,可以寻找专业人士与他聊聊自己自杀念头是如何产生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已经尝试做过什么去摆脱痛苦,这些尝试为什么会不行,以至于你认为没有办法了,只有选择自杀。对方若能同理并明白你,就会对你有帮助,因为至少你的困难有人听到了。

对于帮助想要自杀的人,当你完全理解到他想要自杀的原因之后,就可以发现这种想法背后应该是有点破绽:他可能是有一些盲点,就可以慢慢引导他去看到:可能问题没有这么严重,也许解决方案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身上。因为很多时候,想要自杀的人的问题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他的恐慌、他的防卫导致他自己没有路走。但如果他能够改变一下,把这个问题交托给上帝,不再自我挣扎了,可能问题就能解决了。

问题6:适合和抑郁症患者谈恋爱吗?

每个人都可能有问题,只是程度不一样。有些人在恋爱中可能是挺好的,但也许几年之后就患上忧郁症。所以问题的重点不是他有忧郁症,我该不该与他谈恋爱,而是需要了解到他为什么会得忧郁症,又是如何面对忧郁症的?真正核心的困难在哪儿?如果他很清楚这些问题,也积极面对,那他可能也是一个挺好的恋爱对象。

因为一般来说忧郁症患者普遍对他人是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的,在情感上与人沟通、相处可能是会更好。要看他在关系上、互动中是不是能让你感觉到:他是可以给你需要的,他对自己问题是有能力去面对的,他是可以一步步走出忧郁症的。如果他有能力走出,这也许是他的优势,那代表着他是能面对自己问题的人,并不是不好的选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朋友遇到心理问题,如何陪伴?

作者: Adiemus Seah,澳大利亚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

 

作为一名私人执业的注册基督教心理咨询师,我看到和听到过很多对正与焦虑作斗争的人毫无帮助的言行。

我记得在一间教会里遇见了Gary——一位25岁的年轻领袖。他当时有睡眠混乱、烦躁不安、心悸和颤抖的状况。而且他过度担忧,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住事情,很容易被激怒。结果,他开始不想去教会。他说,教会里喧闹而欢快的音乐加剧了他的焦虑,使他感到头晕。每当他需要带领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聚会时,他就会开始感到口干、恶心和颤抖。

他也与他的带领牧师分享了自己的挣扎历程,并要求暂时离开所参与的服侍工作。虽然他的牧师对Gary的状况表示同情并承认他面临着挑战,但他坚信Gary 的焦虑会通过祷告和代求而消失。牧师告诉他“不要为任何事忧虑”,他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带领青少年和青年事工,因为如果他信靠上帝,上帝将尊荣他的信心,并将Gary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事实上,Gary非常努力地尝试了。他勇敢地站在台前,参加各样服侍,比以前更努力地祷告,更大声地唱诗,不断地关心他的年轻会友,并热切地相信上帝的医治和拯救。

但这些只是暂时缓解Gary 焦虑的方法。

当Gary向我讲述他的经历时,他大声哭诉,责备自己软弱,是个伪君子,不能“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它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10章5节)。他感到孤独、羞愧和失败。

我与Gary、他的家人、医生和青年牧师一起帮助他解决焦虑症。我们会看圣经中关于焦虑、心理健康、信仰、医治、痛苦、上帝的主权和旨意的教导。还讨论了焦虑心理层面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家人得到了如何可以最好地支持Gary 的建议,我们与他的医生一起为他制定了一个心理健康护理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Gary学会了控制自己焦虑的起起落落,这让他能够继续做对他来说重要的事情:爱上帝,关心他服事的青少年和年轻人,并且,最重要的是,以财务顾问的身份继续在社会服务。

我遇到过不少和Gary有类似经历的人。

在许多基督徒圈子里,焦虑基本上(可以说是绝大部分情况下)被视为是不属灵的。

教会领袖们由衷地相信,如果一个人对上帝有足够的信心和信任,他就不会也不应该经历焦虑症。断章取义的圣经经文经常被引用来批判和谴责人,导致他们有罪恶感和羞耻感。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挑战作斗争的基督徒有时被视为缺乏信心,被视为不够属灵,甚至还有更糟的,会被称为不合格的基督徒。

但圣经中365次提到“恐惧”一词的事实表明,焦虑是一种常见而正常的人类体验。在最近的全国(澳大利亚)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在过去12个月,澳大利亚16-85岁的人中有五分之一(20%)在某个时候患有常见的心理疾病(焦虑是最高的)。然而,其中只有35%的人会寻求专业帮助。最常见的阻碍人们寻求帮助的障碍就是耻辱感、被歧视和偏见对待,这些障碍普遍存在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圈子中。

不管我们是不是基督徒,我们都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章23节)。因此,我们将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痛苦、考验和磨难。换言之,基督徒并非是可以免于身体和心理疾病的。

为了鼓励大家寻求帮助,我们需要制定一种对于心理疾病可靠的、富有同理心且能够让人接受的方法,特别是在心理疾病被视为是犯罪、软弱和失败的基督徒圈子里。

在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时,我们需要拥有基本知识、技能和信心,能够以客观的方式倾听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提供支持和相关信息,鼓励他们获得适当的专业帮助和其他支持。

这些实际步骤构成了心理健康急救行动计划的框架,我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如果你正在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经历焦虑或心理疾病,并与之斗争的基督徒,大声说出来并寻求帮助吧。告诉上帝你的焦虑,因为“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46篇1节),什么“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8章31-39节)。

但是上帝也给了我们团体,所以告诉别人你的焦虑。可以是你的医生、牧师、家人或朋友。是的,我知道这有点冒险,需要勇气。我以前经历过。如果你很难告诉别人,特别是如果你第一次经历心理健康的挣扎,那么把你的挣扎想象成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你喉咙痛、偏头痛、胸痛或四肢骨折,难道你不会告诉别人并寻求帮助吗?你想好起来,继续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如学习、工作、照顾孩子。

同样,心理疾病就像身体疾病一样。它需要你的关注。一旦你与你信任的人分享了你的挣扎和真实的情况,上帝就会带来合适的人帮助和支持你。如果有人论断你,帮助他们理解你正在经历什么,告诉他们你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继续寻找合适的人来帮助和支持你。

如果你有某个朋友正在与心理健康挑战作斗争……

如果你想陪伴朋友、家人、同事或所爱的人一起走过他们的心理健康挑战之路,我鼓励你多多学习和建立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信心。

你可以通过参加澳大利亚MHFA(Mental Health First Aid心理健康急救组织)认证的心理健康急救(MHFA)培训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MHFA课程不给人们提供诊断或治疗,而是教授人识别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和体征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者能够提供初始帮助,并引导人们找到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寻求其他支持性帮助。

作为MHFA讲师,我教组织、社区和教会如何应用MHFA推行的行动计划,用缩写ALGEE来帮助大家记忆。

行动1(Approach)——靠近患者,评估并协助其处理所经历的危机

当你注意到一个朋友正在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时,第一个任务是接近Ta,留意一切可能的危机,并帮助Ta处理这些危机。你可以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关心Ta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感到舒适的时间和空间,并确保尊重朋友的隐私并保密。

行动2(Listen)——以不论断的方式倾听和沟通

在倾听和交流时,重要的是不要对你的朋友或其情况做出任何判断,并避免表达你的判断。你需要采取接纳、真诚和同理的态度,并使用有助于理解和建立信任的语言以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行动3(Give)——提供支持和相关信息

一旦你的朋友感到被倾听了,你就更容易提供支持和信息。这包括情感上的支持,比如同理他们的感受并给他们恢复的希望,以及在目前看来似乎难以承受的任务中给予实际的帮助。你也可以问你的朋友是否想要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信息。

行动4(Encourage professional help)——鼓励Ta去寻求适当的专业帮助

告诉你的朋友他们可以选择哪些帮助和支持。例如,药物治疗、咨询或心理治疗、家庭成员的支持、职业和教育目标方面的援助以及收入和住宿方面的援助。

行动5(Encourage other help)——鼓励寻找其他支持方式

你也可以鼓励你的朋友使用自助策略,寻求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例如,来自Beyond Blue、Black Dog Institute、MoodGYM和Lifeline这些机构的资源。

 

但别忘了……自我关爱

关心和支持一个正在与心理疾病斗争的人会让人感到痛苦、沮丧和疲惫。因此,花时间照顾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例如,你可能想向别人说一说(而不是闲聊)你听到的内容,同时记住尊重对方的隐私权。

在帮助一个痛苦的人之后,做一些能改善你自己情绪或心理健康的事情也会有帮助。包括吃顿好的,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积极锻炼身体,与支持你的人交谈,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安排让自己愉快的活动,以及做其他你知道在过去有帮助的事情。

ALGEE的五个行动是与朋友或家人一起经历心理健康斗争的有用方式,无论他们是不是基督徒。基督徒如果想帮助其他基督徒克服心理健康挑战,除了应用ALGEE,还可以通过关注RIPE——现实(Reality)、身份(Identity)、力量(Power)和永恒(Eternity)来支持他们。

现实

承认他们的痛苦、挫折和正在经历的心理疾病。正如耶稣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上所说的,我们将经历试炼、烦恼和悲伤。但耶稣也说,我们可以放心,祂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身份

提醒他们,心理疾病不代表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身份根植于基督,没有什么能把他们与上帝的爱分开(罗马书8章31-39节;诗篇139章17-18节)。

力量

鼓励他们参与属灵操练(例如,默想经文、祷告、禁食、敬拜、服侍、独处),以寻求和宣告上帝的医治能力。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顺服的姿态而不是要求的姿态来寻求(路加福音22章42节;哥林多后书12章7-9节;撒母耳后书12章15-25节;但以理书3章16-18节)

永恒

关注永恒。圣经告诉我们,上帝仍然是一个创造神迹的上帝,祂治愈和恢复生命。但圣经也教导我们,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在祂的无限智慧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此时此地得到医治和康复。但祂应许,作为祂的儿女,我们将与基督一同经历永生,“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示录21章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心理健康快问快答(上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见的肉身,更有看不见的精神与灵魂。身体会生病,我们的心灵也会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医生,是那终极的医治者,祂不但不会拒绝心理生病的人,反而亲近他们,医治他们。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诗篇68篇19节),又“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章5节)。主耶稣基督不但能明白我们心里的痛苦,更体会过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对心灵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以赛亚书42章3节)

因此说 “我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装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属灵”的外表来遮盖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实的伤疤,才能迎来医治和痊愈的机会。你不需要自己一点点地拾起破碎的心,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破碎自己的身体,用宝血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着关注心理健康课题,陪伴和关怀需要心理医治的人。我们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稣基督的爱里得到精神和心灵的医治。

 

下列问题由“山雨”回答

 

问题1:基督徒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吗?基督徒有心理疾病是不是“没信心”、“不爱主”?

答:心理健康是整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研,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经历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上帝创造我们,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所以,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关注心理健康。 

东西方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给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贴了许多标签,也可以说污名化。包括在基督教的信仰下,许多信徒仍然会太过简化地把心理疾病与“没信心”联系在一起。可是,绝大多数心理疾病与“有无信心”、“是否爱主”没有关系,也并没有《圣经》经文支持这些之间一定有联系。心理疾病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病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避免过于简化的做结论,比如,在《约翰福音》第九章中,门徒问主耶稣关于一位生来瞎眼的人,是那人他自己犯的罪导致的,还是他父母犯罪的报应?主耶稣回答道,“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

 

问题2:圣经如何谈到心理疾病?现在的基督徒该如何看待现代心理学?

答:“心理疾病”作为一个词汇并未出现在《圣经》里。但是,很多经文有提到关乎心灵的状况。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所罗门就写道,“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希伯来诗人鼓励我们把重担卸给上帝 (诗55:22)。《箴言》还提到,“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箴18:14)。保罗勉励我们要常常喜乐,哪怕是在患难中 (帖前15:16-18,腓4:4等)。此外,《圣经》中好几位圣徒也曾经历过心灵的挣扎,例如,遭受巨大苦难的约伯、在西奈山上的先知以利亚,被仇敌追杀和至亲之人背叛的大卫王、面对亡国和流浪的耶利米和以西结等等。

现代心理学由哲学发展而来,包括后期的许多现代欧洲哲学,还有后现代主义等元素的合成,所以,该学科是融汇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我认为基督徒应该正视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给我们带来的许多新知识;同时,也不当忘记,所有的疾病、关系的破碎的根源都是因为罪进入了这个世界以后才有的。现代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发展是带给我们很多技术,可以有先进的药物治疗疾病,可以有各种心理咨询疗法;作为基督徒,我们还有另一样装备,我们可以祷告。当然,也不要讳疾忌医,该求助时当求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题3:有哪些信号,说明我的心可能生病了?

答:《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和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都表明当一个人出现持续几个星期以上的心情低落、悲观,厌世倾向,或者常常有莫名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乃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的规律,这些都极可能表示心生病了。简而言之,就是当某种情绪或者行为干扰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出现与以往的不符合,当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甚至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敬请期待下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心理层面生病了,也要看医生(有声中文)

 

 

作者:Mackenzie King,澳大利亚

翻译:夏天,台湾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我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我们在家里从来不会提及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当然我们身体生病了还是会去看医生,但是涉及到心理层面的事呢……这样说吧, 如果我们真的有上帝与我们同在的话,怎么还会需要看心理医生呢?

加诸在这个想法之上的,还有我这些年来的大体观察,从讲道以及我与基督徒们的谈话而总结出来的,似乎都更加巩固了这个信念:要使心灵更加强健,就需要更多地祷告;熟记更多圣经经文来击退自我怀疑与忧伤;以及查考有关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并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这些年来我都套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忽略我的情绪(我现在不建议这么做了)。每当我感到自我怀疑或忧伤痛苦的时候,我就把这些想法放到我内心里的一个叫做“无视它”的档案夹里,毕竟,眼不见为净,心不思则安嘛。

不幸的是,这些“更多祷告、默想经文、忽略情绪”的方法都不再管用了。有一天,在经过一连串可怕的念头之后,我发现自己站在厨房水槽旁,吐出了我胃里的所有东西(我的负面想法让我的胃产生了过多的胃酸),我才惊觉自己需要寻求专业的协助,否则这些可怕的思想将会残害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每个人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可以应付生活中的正常压力并能够有效地工作或在工作上有成果,能为自己所处的社群做出贡献的一种正常状态” 。

对我来说,寻求专业的协助并非我所孰悉的路径,毕竟,我会觉得寻找帮助就像是在承认我的基督信仰被打败了。在我狭隘的观念里,只有精神病院里的患者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治疗师、咨询师,而那些人都是在临床医学上被诊断为疯狂的人,就像那些在蝙蝠侠电影中阿卡姆疯人院里头个个脑子中满是妄想的角色们。在我看来,这些人都不是天天脚踏实地工作的正常人,他们没有一份规矩的工作,没有规律的运动健身习惯,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但其实当时这样想的我,却已经在看心理医生了,我的医生协助我处理自己低自尊的问题,并教导我控管情绪的技巧。后来,在新冠疫情完全扰乱了我的各种计划,也打碎了我的一段潜在恋爱关系之后,我每个月固定和心理医师的约谈时光竟成了我当时的生命线,陪伴我走过了那条黑暗而悲伤的隧道。

因此,可以想见在第一次看医生并要求转介到心理医生看诊的我,需要鼓起多大的意志力与勇气。而当我真正赴约看诊的那天,我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看有没有穿拘束衣的精神病人出现。但我实际上看到的都是正常人:带着青少年的父母,上班族和学生。

我确实是克服了一些困难才踏进诊室寻求专业帮助的,但我也很开心自己这么做了,这一路走来,我学到了以下几点,它们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1.就算有问题也没关系(译注:与热播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英文标题同)

 

即便我希望我的人生能一帆风顺,但我学会了承认,有时候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有时候也会有觉得难过,需要找人倾诉的时候。

我了解到在我们生命中的痛苦时刻里,我们可能会坐在床上流泪,心里想着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而就算是这样也是没关系。

再则,经历情绪的起伏有助于我们个人生命的成长。如果我自己不曾经历过忧伤痛苦,我又怎么能在未来有朋友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陪伴他们一起度过难关呢(哥林多后书 1章3-4节)?如果我不明白这些痛苦的感受,我要如何才能完全经历上帝的慈爱和安慰呢?(因为在生命的顺境中,觉得蒙福是件容易的事)

生活不会永远像一束美丽的鲜花那样美好,但这没关系。

 

2.你可以寻求帮助

我当时特别纠结于该不该寻求帮助,我认为接受专业的帮助就几乎等同于拿到了医院认证的疯子证明。我也害怕被别人发现,或者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老板会发现,然后会给我贴上“状态不稳定”的标签。

但我很庆幸自己最终还是去看医生了,并且在疗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就医这件事并没有错(实际上说起来,甚至值得称赞呢)。对我来说,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被论断,并拥有一个为我量身打造的康复计划真的很有帮助(而不是要我直接套用某个对某人的哥哥的女朋友的姐妹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透过其他途径找到帮助:例如一位可靠的朋友,你的心灵导师,某位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或者心理健康救助专线。

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也告诉我,我们无法离开群体独自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身旁有人能扶持我们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圣经中也看到同样的道理。传道者谈论了二人如何比一人强,因为若是一个人跌倒,另外一个可以扶起他来(传道书4章9-10节)。对我来说,这意味着去接受辅导,伴以向几个好朋友倾诉和有一个我能够倚靠的好姐妹。

 

 

3.你可以承认自己的情绪

我不喜欢哭——热泪盈眶,泪流满面会让我觉得很不安。不喜欢哭就连带意味着,我不喜欢自己哭泣时的样子(但我们当然不可能一辈子不哭),因为我觉得哭了就表示那个伤害我的人赢了。再加之我读到一些文章说女性天生比男性有更多情绪,并且这会使女性的职业生涯受损,我更是讨厌哭了。因此,我坚决不哭泣,而是咬紧牙关,勇敢面对(尽管我的牙齿其实可能想打颤)。

接受心理咨询后,我才开始接受眼泪和忧伤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一个事实。我所拥有的感受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是我接收外在情绪刺激后的自然反应。如果我们能接受在遇到有趣的事情的时候开怀大笑,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自己在遭逢悲伤的时候放声大哭呢?允许并接受哭泣的自己吧(而不是因为觉得哭不好就简单地把眼泪擦去)。这样的想法帮助我认识到,我可以在遭受伤害或失望时表达悲伤,我的这些情绪都是被允许的。

此外,当我打开圣经时,我发现其中不乏大哭之人。他们所流露的眼泪和悲伤丝毫不会减损他们的英雄气息。例如约伯,他的脸因为哭泣而发紫,他的眼皮上有死荫(约伯记 16章16节)。例如耶稣,与马利亚和马大一起为她们死去的兄弟拉撒路哀哭。圣经里满是涵盖了人类所有情绪的经文,正如传道书第三章第四节所说的“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回顾过去,即使我起初很犹豫是否该寻求帮助,但是我真的很高兴自己做了这个选择。因为寻求专业的心理协助为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能够在不被论断的情况下阐明自己的想法,并学习如何以更好、更健康的方式应对我的情绪。

我之前常想,“上帝的帮助”,和“被从悲伤的深坑中拉出来”究竟是怎样一副景象?而我的这段经历告诉我,只要我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敞开心胸接受祂所提供的各样支援与协助,上帝的帮助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到我的生命里。

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安排的每一个人际关系,不论是和我的心理医生的还是与我的家人、朋友的,都让我确信我有一位信实的上帝,祂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绝望的深坑。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感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