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雨」的省思

读经:马太福音5章38-48节 

看到倾盆大雨猛烈地击打我新栽种的牵牛花时,我真是于心不忍,恨不得立刻把它们搬进室内躲避风雨。后来雨终于停了,娇嫩的花朵因为雨水的蹂躏而弯了腰,看起来垂头丧气。然而,几个小时后,它们又悄悄地抬起头来,迎向蔚蓝的天空。到了第二天,牵牛花已经坚挺地站立,生气勃勃。

这是多大的转变啊!雨水在击打花儿后,从叶间滑落、进入土壤。然后土壤的水分被根部吸收,成为花儿直立的力量。

由于我偏爱阳光,所以每回下雨使我户外计划泡汤时,我就很生气,有时还错把雨水当作负面之事。但任何经历过旱灾的人,都明白雨水是祝福,它滋润大地,造福义人和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45节)。

即便人生的风暴来势汹汹,几乎使我们崩溃,但这「雨」却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充满慈爱的上帝要使用它来帮助我 [....]

灵命日粮:要事第一

读经:历代志上28章5-10节 

我们的孙女莎拉在小时候曾告诉我们,长大后要像她爸爸一样当篮球教练。但她知道自己还当不了,因为她需要先当一名球员,而球员必须会自己绑鞋带,但当时她还不会绑鞋带呢!

我们常说,要事第一,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上帝、享受上帝的同在。

认识上帝并尊崇祂,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遵行祂的话语。大卫王也如此劝告儿子所罗门:「你当认识耶和华你父的上帝,诚心乐意地事奉祂。」(历代志上28章9节)

别忘了,我们可以认识上帝。祂是有位格的,并不是逻辑或神学上的概念。像任何人一样,祂会思考、有意志、有喜好、有感受、能够爱,且有渴望。作家陶恕(A. W. Tozer)写道:「当我们愿意敞开心门来认识祂的奇妙,我们就能在与祂逐渐亲密的关系中更认识祂。 [....]

巨型困境

作者:Ruth Lawrence, 英国

我曾在一次新思维写作比赛中获得第二名。那是第一次我写的东西有所回报。自我膨胀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甚至不是冠军,只是第二名,并且我也没获得任何奖金——奖品是一本书,写的是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作家。但要是看到我当时得意的样子,你肯定会以为我是某畅销书的作家。

撒母耳记上17章记载,以色列人受到歌利亚——一个自恃过高的巨人的挑战。这个巨人来自非利士军队,他们是与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相争的。

以色列在军事历史上可谓是战事连连。得胜的秘诀则是对上帝的信靠。当他们信靠上帝并遵行上帝的律法时,他们就战无不胜;但当他们悖逆上帝时,结局则是灾难性的。

非利士人当时正享受着军事上的胜利,因此对战局信心十足。他们甚至自信地认为只用歌利亚一人就能打败以色列人。如果以色列人是孤军奋战,非利士人的狂傲或许无可厚非。但以色列人并不孤单,上帝与他们同在。祂会帮他们击败非利士人,救护他们。

指责以色列人在歌利亚面前胆小容易,面对足有九英尺高的巨人仍坚信上帝的拯救却实非易事。难,却也不是不可能。

要持守对上帝的信心,关键是牢记上帝已为我们成就的大事。我们或许不会真的需要面对一个九英尺高的巨人,但我们却面临着一个更巨型的困境——自身罪的辖制。问题在于我们主宰着自己的小世界,拒绝上帝。这就是圣经所说的罪——目无上帝地活着。

这种生活会让人沉溺其中。试试看过一天,无论做什么,都为他人而做,不为自己。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再尝试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我们做不到。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这可能是我们能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掌管世界的是上帝,不是我们;并且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上帝交账。我们需要有人能帮我们把这笔账一笔勾销。

如大卫应战歌利亚,耶稣基督背负起十字架,使我们不再被罪捆绑。耶稣高过大卫的地方在于祂是上帝,唯有祂能将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十字架看起来可怜无助,像大卫在歌利亚面前一样。但上帝却可以使用看似软弱的来成就祂伟大的胜利,并将一切荣耀归于祂名。这就是为什么,若我们信靠耶稣基督救赎我们,我们就不用再惧怕上帝的审判。有时我们深陷罪恶,因此怀疑上帝是否还能爱我们。但十字架证明了上帝对我们的爱。这也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5章6-8节所写的:“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愿我们定意将生活中的成就归荣耀于上帝,并且知道唯有透过耶稣基督,我们才能从罪的奴役中被救拔出来。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灵命日粮:做不了?

读经:加拉太书6章1-10节 

上床睡觉前,四岁大的伊莲娜正帮忙妈妈收拾一些她自己的东西。当妈妈要她把床上的衣服拿走时,伊莲娜不耐烦了,她转过身,把小手叉在腰间,说:「我怎能做所有的事呢?」

对上帝指派给你的任务,你是否曾有类似的感受?教会事奉、传福音、养家活口,往往使我们忙得喘不过气来。为此,我们可能无奈地叹息,祷告说:「主啊,我怎能做所有的事呢?」

但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对我们的期望决不会让我们负荷过重。例如: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祂告诉我们「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章18节)。上帝知道我们的能力有限,祂也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歌罗西书3章23节)。祂没有要求我们达到完美,让人刮目相看,乃是单单要我们透过所做的来荣耀祂。除此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