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灵修23 | 好牧人

读经:《诗篇》23篇

大卫的诗。

1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2 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3 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敌人面前,祢为我摆设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好牧人

作者:山雨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雅各在为约瑟的儿子祝福时提到上帝,他说,“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上帝”(创世记48章15节);大卫年幼时是一位牧羊人,因此在《诗篇》23的开头他也提及,“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第1节)。诗篇第23篇是历代许多信徒最喜爱背诵和引用的经文之一,或许因为这不仅是大卫的信仰告白,这首诗也像是我们一生的写照。

今天,当我们读到“牧者”这一词时,可能多少低估了古代中东地区牧羊人工作的辛苦和其要为群羊负上的巨大责任。司布真曾提到,羊是最笨的动物,它们往往选择去贫瘠的地带漫无目的地游荡,即使突然发现自己走偏了,也不知如何回到原路。我们就可以想象牧羊人的工作是多么艰辛。然而,我们有上帝作为我们的牧者,诗人说,“我必不至缺乏”(第2节),不是当下不会缺乏,也不是明天将来不会缺乏,而是一生“必不至缺乏”。诗歌的第二节开始,诗人告诉我们牧人如何照顾祂的羊。“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第2节),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在现今这样一个生活节奏飞速的世代,停下一会儿,默想片刻,我们的好牧人让我们得着安歇。

好牧人不仅让我们的身体得着休息和恢复,更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第3节)。祂为自己永不更改的名,引导我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使我们还有软弱和挣扎,即使我们可能如笨羊一般走偏,祂的全知全能会托住我们到底。好牧人对羊的引导,是在高山,是在平路,更是在低谷:“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第4节)。

笔者曾经在一所公立学校做心理辅导老师,一天中午午休时,一位同事走进我的咨询室,想向我倾诉、谈话。当这位资深的英语老师看到墙上贴着的装饰“Christ is the King”(中文译为:基督是王),她问我,“人有信仰和没信仰是不是不一样?”当我正要开口回答“当然有”的时候,她已开始与我分享一段“幽谷中的信心”故事。有一回,她与家人在国外旅游,路过一所教堂,看着宏伟的建筑,就想到打卡拍个照。她走进教堂参观,没想到正逢一场礼拜结束,眼前的一幕让她惊讶不已:一位贫穷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其中一位瘫痪在轮椅上,但那位母亲脸上的笑容,洋溢出的喜乐,叫人毕生难忘。

回头看今天的我们,偶有处在失落低迷中,我们如何行过幽谷亦不失信心,“也不怕遭害”,就连好牧人的“杖和杆都安慰我”呢?有解经家和历史学家发现,诗篇23篇中的“死荫的幽谷” 很可能就是位于耶路撒冷与耶利哥之间的一条路,名叫Wadi Qelt。耶稣基督曾走过这条路。原来,我们脚下的路,祂已行过,祂都明白。陷于困难中的我们常常一蹶不振,但是好牧人为我们“摆设筵席”,且是在旷野险阻前的大筵席。别忘了,摩西曾记载,“这四十年来,你身上的衣服没有穿破,你的脚也没有肿起来”(申命记8章4节)。我们的“福杯能满溢”是因为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里,且白白赐给我们。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第6节)好牧人不仅让我们住在祂里面,祂更是藉着约翰说,“祂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章14节)。感谢主。

让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主,谢谢祢是好牧人,祢为我们舍命,祢认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缺乏呢?在这忙碌的一日中,也求主帮助我们能够安歇在祢里面,灵却不失警醒。纵使前方还会有狂风暴雨,我们听见祢说,“孩子,别害怕,我与你同在”。感谢主,祢已得胜,也要叫我们与祢一起得胜!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们!

反思问题:

  1. 请回忆一段好牧人引你走过的低谷。
  2. 基督曾经给你的安慰,你可以如何去安慰其他有需要的人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何种智慧?

读经:雅各书3章13-18节 

在2018年复活节的前几天,一名恐怖分子进入一个商场,杀害了两名民众,还抓了一名妇女当人质。在拯救人质的行动失败后,一位警官向恐怖分子提出一个要求:释放那位妇女,然后以他为人质。

这个违反常理的要求,实在不符合大众智慧。我们能从某群体推崇的名言语录,看出该文化的“智慧”。如社交媒体发布的名人语录:“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过自己梦想的生活”;“先爱自己,其他的事必水到渠成”;“为自己做必须做的事”。那位警官若听从这些建议,就会先顾自己,逃命要紧。

雅各书告诉我们,智慧有两种:“属世”和“属天”的。属世智慧的特征是自私的野心和混乱(3章14-16节);属天智慧的特征则是谦卑,柔顺及使人和睦(13,17-18节)。属世的智慧是先顾自己;属天的智慧是先顾他人 [....]

灵命日粮:应许实现

读经:路加福音1章26-38节 

童年时期,每年暑假我都会到300公里外的祖父母家,与他们同住一个星期。直到后来,我才发觉自己从这两位我所爱的人身上,吸取了何其多的智慧。他们的人生经验以及与上帝同行的经历,给了他们宽广的视野,是当时我那稚嫩的心灵尚未能想像的。与他们谈及上帝的信实,让我确信上帝值得信靠,知道祂所说的每一个应许都必然应验。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天使对她说话时,还是个年轻少女。天使加百列带来那惊人的讯息,必叫她大受震撼,但她甘心乐意地接下这项艰难的任务(路加福音1章38节)。或许,后来马利亚拜访了伊利沙伯,她这位年长却奇迹般怀孕的亲戚(有些学者认为,伊利沙伯可能已年届六十)说了一些话,让马利亚心得安慰。当时伊利沙伯热心地证实天使加百列所说的话,宣告马利亚将会成为上帝应许的弥赛亚的母亲 [....]

灵命日粮:接受指引

读经:雅各书3章2-11节 

我们站在马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皮革跟燕麦的气味,朋友蜜雪正在教我女儿骑马。蜜雪让她的小白马张开嘴,向我们示范如何将嚼环放在马齿后方。当她将辔头拉到马耳上方时,她告诉我们那个嚼环非常重要,因为靠着这嚼环,骑马的人才能让马慢下来,或是要它向左走或向右走。

马口中的嚼环有如人的舌头一样,虽然小却很重要。两者同样能对巨大而有力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嚼环来说,它影响的是马,而对舌头来说,则是我们口中所说出的话(雅各书3章3,5节)。

我们所说的话可以为善,也可为恶,就如圣经所说,“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上帝形象被造的人”(9节)。圣经告诫我们,话语是很难控制的,因为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6章45节)。但值得庆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