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的泉源

 

作者: 东尼叔叔

有声播读:枝子

 

 

尼希米记8章10节 : “……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童年的喜乐,从听故事开始

童年时 ,我很爱听母亲讲故事。母亲在乡间长大,常三五成群 走在山野游玩。 她们很调皮,从小山岗滚转到山脚 ,一班孩童像大冬瓜转下去,嘻嘻哈哈、自得其乐。 晚上她们走进丛林 看萤火虫 、捉蟋蟀 ,一不小心跌在泥泞上,还不亦乐乎。 听故事的日子,是我快乐童年的一部份 !

 

 

长大后,我就如普通人一样,寻找梦想 和被物质世界吸引着。然而这些快乐是瞬间的,不持久的满足。信主后,从圣经的故事,不断被激励,让我真正找到喜乐的泉源 !

喜乐与快乐不同,并非建立在过去 、外界或多变的人和事上。而是从基督的爱,找着雀跃的盼望和应许。

就如圣经所说,耶稣站起来,呼喊说: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裡来喝 ! ”(约翰福音7章37节)。这岂不是人生最有力的应许吗?我相信从主耶稣那裡喝的,并不是暂时解渴的水,或我平日所爱的咖啡或绿茶。而是,上帝所赐一生伴随爱的养份 !

 

 

从祷告中, 看见爱的足印和力量

以往我不断定下每年的目标 ,总觉得若是没有目标,活著就是没有意义了。为此我忙碌工作、不断突破框框, 身心逐渐变得骄傲和疲累。然而,当我认真祷告寻求上帝,天父帮助我看到以前所追求的,多是带来个人益处,不应该是我人生的全部 !

很感恩,今天我已不用纠缠在那些目标上 。因我清楚知道,有很多事情更值得我去做 ,如投入到书写中,写出蒙福的人生;陪伴家人朋友、互勉互励;为世界需要帮助的人和破碎的地方持续祷告 !

 

我相信,这样会有更多人感受到上帝的爱。这种爱, 是澎湃奔腾 、满有力量的。又如色彩缤纷的海洋世界 ,带出无比的生机和活力。爱的存在,是造物主在大地上 赐予生命力的印记。

当人以全新的视野向前看,便晓得上帝的美意 。凡事祷告信靠、感恩讚美、满足喜乐 !

上帝是力量的泉源、 一切等待你去发掘

你是否盼望来到上帝那裡,喝那生命的源泉呢?

 

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上帝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创世记1章6~7节)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 , 显出上帝的浩瀚荣美 。就如气态性的空气, 无处不在 、循环滋润人的心灵。而液态的水, 万般温柔、 抚摸我们曾受伤的患处。固态的水,更可承托你现今的重担烦忧, 给你前进的力量 。

今日无论你在甚麽的状态中,上帝都希望在你的身边, 这一切都是等待你去发掘的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日日更新

读经: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采用珍珠粉去除角质,就是用磨成粉状的珍珠去掉皮肤表层的死皮。在罗马尼亚有一种泥巴成为广受欢迎的去角质剂,据说它可以使皮肤恢复年轻和光泽。在世界各地,人们使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护理肌肤,他们相信即使是最黯淡无光的皮肤亦能焕然一新。

然而,我们为了保养皮肤而采用的种种方法,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内在的生命保持健康强壮。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藉着耶稣,使内在的生命得到更新。使徒保罗写道﹕“我们⋯⋯身体虽然日渐衰残,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哥林多后书4章16节,当代译本修订版)。当我们内心充满恐惧,焦虑和伤痛时,每天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就会让我们心情沉重。反之,当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18节),即不再只看今生的苦难,而是专注未 [....]

灵命日粮:追求满足

读经:诗篇131篇 

一位心理医生在他的咨询专栏中,回应一个名叫茹兰的读者。茹兰哀叹自己雄心勃勃地追求所向往的一切,最后却得不到满足,而这位心理医生很直白地说:“人类受造并不是为了获得快乐,而只是为了求生存与繁衍后代。”接着,他又说:“人类天生想要追求满足,但这就像是妄想捕捉诱人且难以捉摸的彩蝶,往往只会让我们白忙一场,求而不得。”

我心想,当茹兰读到这种虚无且悲观的回应时,不知有何感想?但她若读了诗篇131篇,感受必截然不同。在这首诗篇,大卫引导我们细思如何得到满足。大卫一开始就展现谦卑的态度,放下一国之君的雄心壮志,对人生中许多重大难懂的事件,他也全搁在一旁(1节)。接着他以平稳安静的心来到上帝面前(2节),将未来交托在上帝手中(3节)。这带来了美好的结果,大卫说:“我安适满足,像断奶的婴 [....]

灵命日粮:兄弟扫罗

读经:使徒行传9章10-19节 

“主啊,祢让我去哪里都好,就是不要去那里。”这是我在十几岁时的一个祷告。当时我成为交换学生,即将展开为期一年的海外生活。我虽然不知道会被安排去哪里,但我知道自己不想去什么地方。因为我不会说那个国家的语言,对当地风俗与人民也充满偏见,所以我求上帝别让我去那里。

但上帝以祂无限的智慧还是让我去了那个国家。为此我十分感恩!如今四十年过去了,我还有一些好朋友在那个国家,其中包括史提芬。我结婚时,他做我的伴郎;他结婚时,我也搭飞机去当他的伴郎。如今,我们正计划找时间再聚一聚。

当上帝使人回心转意时,美好的事就会发生!亚拿尼亚说的“兄弟扫罗”(使徒行传9章17节),正是这种转变的最佳写照。

扫罗相信耶稣后,亚拿尼亚随即被上帝差遣去为扫罗祷告,让他重见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