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哈利路亚!

读经:启示录11章15-18节 

韩德尔只花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交响乐创作,令人啧啧称奇。这可能是当今世上最负盛名的一部音乐作品,每年在世界各地被人演奏成千上万次。这部宏伟的作品在演奏近两小时之后,就会进入全剧的最高潮,也就是这部清唱剧最知名的片段《哈利路亚合唱曲》。

在小号与定音鼓带进大合唱之后,合唱团的各声部陆续加入,层层堆叠,吟唱启示录11章15节的经文:“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这段凯歌宣告了我们将在天国永远与耶稣同在的盼望。

在清唱剧《弥赛亚》中,许多歌词都出自圣经的启示录。这卷书记载了使徒约翰在人生将尽之际所见的异象,其中以基督再来为叙事的高峰。在启示录中,约翰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述同一个主题,就是那位复活的耶稣将要再临,那时众人要欢欣喜乐地高声颂扬(19章1-8节) [....]

灵命日粮:我的归属

读经:诗篇133篇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传统节日,是为了庆祝并纪念上帝伟大的救赎。在一次逾越节餐宴接近尾声时,教会的会友们欢乐地围成圆圈一起跳舞。贝瑞站在一旁,满脸笑容地看着,他告诉我他特别喜爱这样的聚会,说:“现在这些是我的家人,是我所属的群体。我找到一个可以付出爱与被爱的地方……找到了我的归属。”

贝瑞年幼时在精神与身体上都曾遭受残酷的虐待,夺走了他童年的欢乐。然而,当地的教会欢迎他并带领他认识耶稣。贝瑞看到他们的合一与喜乐,也深受吸引而开始追随基督,且感受到自己被爱,被接纳。

在诗篇133篇,大卫王用了几个强有力的比喻,描述上帝子民的合一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且影响深远。他说这好比被浇上贵重的膏油,直流到衣襟(2节)。涂抹膏油在古代十分常见,有时会用来表示欢迎到访的宾客。 [....]

灵命日粮:不分裂的家

读经:以弗所书2章17-22节 

在1858年6月16日,亚伯拉罕 ‧ 林肯以伊利诺州共和党新提名参议院候选人的身份,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自相分争之家》,特别提到了美国不同派系之间因奴隶制度而产生的紧张关系。这番言论在敌友双方阵营都掀起了波澜。在演说中,林肯引用了耶稣在马太福音12章25节所说的话,提到一个自相分争的家必站立不住。林肯会使用这个比喻,是因为它不但广为人知且浅显易懂,可以打进听众的内心,让他们意识到国家当前的危机。

自相分裂之家必站立不住,反过来说,一个团结合一的家才能站立得稳。原则上,这也是上帝的家应有的样式(以弗所书2章19节)。上帝的家虽然是由背景各异的人们所组成,但我们都是藉由耶稣在十架上的牺牲,得以与上帝,与人和好(14-16节)。基于这个真理(参阅以弗所书3章),保罗教导众信徒说: [....]

我为何远离了社交媒体?

 

作者:Karen Tangel      翻译:奇奇

 

在我刚开始在 Facebook 上注册账号时,我只是一个 11 岁想要融入网络世界的孩子。我会与任何人交朋友,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

当时,我感到在 Facebook 上拥有两千好友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让我感到被认可和接纳。看到他们回应和评论我发的动态我感到很开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到有压力,因为我需要时刻保持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知道大家都在讨论的时髦话题,就会失去我的“朋友们”。

所以我加入了关于流行趋势的在线对话,并开始关注网红们。我会关注他们发的每一个动态,希望通过模仿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关注者。

试图效仿网红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开始冲动消费,购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比如皮肤类型与我不同的女演员推荐的护肤品。

我还尝试像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人那样穿衣打扮,并到访了一些网红推荐的打卡地。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发现自己因此精疲力竭。因着模仿这些网红,最后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并且开始觉得不再认识自己了。

 

 

相信算法还是相信祂的话语?

 

一段时间后,一位好友注意到我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变得疏远了。我们聊了一下,她建议我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最终,我决定向我的好朋友们敞开心扉谈论我的挣扎,并且他们为我做了祷告。上帝就是使用那一刻借着他们的祷告将我带回到祂身边。

放慢脚步并通过祷告将我的担忧交给上帝的那一刻,让我意识到我的自我形象是怎样被算法影响的。

因为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社交媒体上,所以我让算法而不是上帝的话语来定义了我是谁。

我开始读诗篇并且用其中的经文来祷告,因为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祷告。

诗篇 25、诗篇 62、诗篇 63、诗篇 90 和诗篇 139 是几篇很能表达我内心渴望的诗篇。

通过祷告,我祈求上帝填补我心中的空虚,以至我不再那么需要社交媒体。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

 

让我们来看看耶稣呼召我们跟随祂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跟随)某人的方式多么截然不同。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参与的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关注者。而跟随耶稣意味着“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章30 节)。

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跟随祂可能意味着失去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者。

在痴迷于追随网红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唯一值得我追随的人——耶稣。

然而,当我像迷途的羊一样在外面游走时,我良善又宽容的牧者找到了我。

当我试图用最终毫无意义的点赞和浏览数来填补自己的空洞时,祂救我脱离了那种状态,并重申了我在祂里面的真实身份。

我的身份并不取决于我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人或我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归结为我成为祂的孩子,并给祂我的全部关注。祂才是我要看齐的那个人。

这样的认识最终使我取消关注了那些为了吸引追随者而提升自我形象(穿这件衣服或用那件化妆品)的网红们。

我不再囤积商品,而是把冲动购买的衣服和物品捐了出去。我意识到我不需要总是知道当下的潮流,并且我已经不再想要增加关注者人数了。

最近,我用社交媒体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关闭了社交媒体通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灵魂,阅读上帝的话语和好书,与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有益交谈。

我很感谢上帝帮助我尽早认识到这个挣扎。最近,一位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在教会中分享我的经历。

我从没想过我在社交媒体上的挣扎会使我能够与一群也有同样挣扎的青少年们进行一场深入而真诚的对话。我们最终决定要一起团契并互相鼓励。

就像上帝在我朋友的心中做工,使她向我伸出援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团契会成为上帝用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服侍他人的另一个工具,以至我们都能变得更像基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