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远离了社交媒体?

 

作者:Karen Tangel      翻译:奇奇

 

在我刚开始在 Facebook 上注册账号时,我只是一个 11 岁想要融入网络世界的孩子。我会与任何人交朋友,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

当时,我感到在 Facebook 上拥有两千好友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让我感到被认可和接纳。看到他们回应和评论我发的动态我感到很开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到有压力,因为我需要时刻保持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知道大家都在讨论的时髦话题,就会失去我的“朋友们”。

所以我加入了关于流行趋势的在线对话,并开始关注网红们。我会关注他们发的每一个动态,希望通过模仿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关注者。

试图效仿网红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开始冲动消费,购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比如皮肤类型与我不同的女演员推荐的护肤品。

我还尝试像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人那样穿衣打扮,并到访了一些网红推荐的打卡地。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发现自己因此精疲力竭。因着模仿这些网红,最后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并且开始觉得不再认识自己了。

 

 

相信算法还是相信祂的话语?

 

一段时间后,一位好友注意到我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变得疏远了。我们聊了一下,她建议我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最终,我决定向我的好朋友们敞开心扉谈论我的挣扎,并且他们为我做了祷告。上帝就是使用那一刻借着他们的祷告将我带回到祂身边。

放慢脚步并通过祷告将我的担忧交给上帝的那一刻,让我意识到我的自我形象是怎样被算法影响的。

因为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社交媒体上,所以我让算法而不是上帝的话语来定义了我是谁。

我开始读诗篇并且用其中的经文来祷告,因为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祷告。

诗篇 25、诗篇 62、诗篇 63、诗篇 90 和诗篇 139 是几篇很能表达我内心渴望的诗篇。

通过祷告,我祈求上帝填补我心中的空虚,以至我不再那么需要社交媒体。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

 

让我们来看看耶稣呼召我们跟随祂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跟随)某人的方式多么截然不同。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参与的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关注者。而跟随耶稣意味着“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章30 节)。

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跟随祂可能意味着失去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者。

在痴迷于追随网红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唯一值得我追随的人——耶稣。

然而,当我像迷途的羊一样在外面游走时,我良善又宽容的牧者找到了我。

当我试图用最终毫无意义的点赞和浏览数来填补自己的空洞时,祂救我脱离了那种状态,并重申了我在祂里面的真实身份。

我的身份并不取决于我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人或我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归结为我成为祂的孩子,并给祂我的全部关注。祂才是我要看齐的那个人。

这样的认识最终使我取消关注了那些为了吸引追随者而提升自我形象(穿这件衣服或用那件化妆品)的网红们。

我不再囤积商品,而是把冲动购买的衣服和物品捐了出去。我意识到我不需要总是知道当下的潮流,并且我已经不再想要增加关注者人数了。

最近,我用社交媒体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关闭了社交媒体通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灵魂,阅读上帝的话语和好书,与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有益交谈。

我很感谢上帝帮助我尽早认识到这个挣扎。最近,一位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在教会中分享我的经历。

我从没想过我在社交媒体上的挣扎会使我能够与一群也有同样挣扎的青少年们进行一场深入而真诚的对话。我们最终决定要一起团契并互相鼓励。

就像上帝在我朋友的心中做工,使她向我伸出援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团契会成为上帝用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服侍他人的另一个工具,以至我们都能变得更像基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被大鱼吞下

读经:约拿书2章1-10节 

迈克正在潜水捕龙虾,没想到却被一条座头鲸一口吞下。在黑暗中,迈克感觉到鱼嘴的强大肌肉挤压着他,以为自己就要命丧于此。其实鲸鱼对他根本没兴趣,30秒后,鲸鱼将迈克吐出去。迈克也奇迹似地一根骨头都没有折断,只是身上有大片的瘀青,以及被大鱼一口吞下的奇特经历。

类似的事早有先例。约拿就曾被“一条大鱼”吞下肚,在鱼腹中待了三天,才被大鱼吐到陆地上(约拿书1章17节,2章10节)。但两者却有不同之处,迈克是遭鲸鱼误吞,而约拿被大鱼吞下是因他恨恶以色列的仇敌,不愿他们悔改。当上帝要约拿去尼尼微宣讲真理时,他竟坐船朝相反方向而去。最后上帝差派了一条如鲸鱼般的大鱼,要将约拿唤回。

我明白约拿为何憎恨亚述人。亚述人在过去不断侵扰以色列人,甚至在五十年内他们会将北国的以色列民掳 [....]

灵命日粮:信靠祂名

读经:诗篇9篇7-12节 

在我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害怕上学,因为有些女生会欺负我,以残酷的恶作剧捉弄我。所以每当休息的时间,我都会躲到图书馆去。在那里,我读到了一系列与基督教有关的故事书。我记得第一次读到“耶稣”这个名字时,不知怎么,我就知道耶稣深爱着我。在随后的几个月,每当我踏进学校,害怕将会被人折磨,捉弄时,我就会祷告说:“耶稣,请保护我。”因为知道耶稣正看顾着我,我就会比较坚强与镇定。慢慢地,那些女生也因为厌倦了欺负我而罢手了。

许多年过去了,信靠耶稣的名继续支撑我度过许多艰难时期。信靠祂的名,就是相信祂所说关于祂的特质都是真实的,这使我能全然仰赖祂。

大卫也深知信靠上帝的名所带来的安全感。当他写下诗篇第9篇的时候,已体验到上帝是公义信实的全能掌权者(7-8,10,16节)。因 [....]

灵命日粮:怜悯胜过苦毒

读经:以弗所书4章25-32节 

当纽约世贸双塔在2001年9月11日轰然倒下时,格雷格 · 罗德里格斯是受难者之一。他的父母在悲伤欲绝之际,仍谨慎思考自己对这种恐怖攻击的反应。隔年,他的母亲菲丽思遇到了艾莎 · 瓦菲(她儿子被指控协助恐怖分子)。菲丽思说:“我展开双臂走向艾莎,抱着对方一起哭泣……我们彼此没有隔阂,因为同样都是伤心的母亲……同样为儿子伤心哀痛。”

菲丽思与艾莎面对相同的痛苦与悲伤。菲丽思相信,如果自己因为儿子的罹难而心怀忿恨,虽然合于情理,但却无法治愈丧子的锥心之痛。菲丽思听了艾莎讲述的家族故事,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抵挡了内心只想将他们视为敌人的诱惑。菲丽思渴望公义,但仍相信我们必须停止想寻求报复的诱惑,因这种报复心理会在我们受到伤害时,不断啃噬我们的心灵。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