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经过水火,却到丰富之地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郁青

 

有这么一个说法:基督徒是第一代最忠心,后面是“一代不如一代”。从小在教会长大的我,其实也有点儿认同。

我的爷爷奶奶有着单纯的信心,而我的父母也是将我们交在主里的。虽然如此,家里也是免不了软弱和争吵。

小时候牧师来家里探访,我总是觉得别扭和不自在,看着平时在家吵架的爸妈在牧师面前聆听劝勉,又那样温柔地祷告,总觉得怪怪的。

后来稍大一些进入叛逆期,我和我姐也就“加入战场”,家里常常吵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家和别的不信主的家庭其实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更加不和睦。冲突、矛盾、争吵,充斥着我的青春期。叛逆期有叛逆期的争吵,开始寻求信仰后还是有争吵。

我在中学期间开始真正认识信仰,开始火热追求,而妈妈因为担心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开始反对我花时间参加教会活动。为此又是另一段拉扯。

面对自己的孩子叛逆是特别苦恼的;但自己的孩子因为认识了信仰就变得骄傲看不起父母更是心累。

当时的我自认为学习了点知识,就开始不满意父母对我的教养,认为他们没有“按主的教训教养我”,他们圣经知识不够,对主不够敬虔,像过着双面人的生活。

我的骄傲使我不尊重我的父母,本质仍旧是悖逆,但这回是挂着敬虔的旗号,评判我父母。

这样的时候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妈妈在我叛逆期结束不久后就过世了。妈妈过世这件事在我们家是个转捩点。

爸爸当然非常难过,并且开始有些忧郁,意志消沉。当时我和姐姐正是离家上学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他在孤独中常常是无所适从。

 

 

姐姐开始暴饮暴食,不爱社交,她不明白上帝为什么把妈妈接走。她曾说如果魔鬼当时来和她交换妈妈的性命,她也许会答应。

而我进入到新的环境,世界的价值观开始涌向我,为了逃避妈妈过世的伤痛,我开始麻木自己的心,在男女关系中堕落。

我们家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随着妈妈的离世,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黑暗中。“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匾还挂在我们家,但那也仅仅只是一块牌匾。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逃避痛苦。

我们此刻最需要彼此,却也最不敢面对彼此。因为只要聚在一起,那空着的位子,那三人的碗筷就会刺眼地提醒我们——这里少了妈妈。

我们以为上帝忘记了,遗弃了我们,但祂其实正在带领我们经过水火。为了彻底改变我们家,祂要揭开那些表面的虔诚,让我们直面我们生命中的问题。并且,要迫使我们真正寻求祂。

于是,爸爸开始认真看待信仰,他开始不只是认识关于上帝的事,更是认识上帝自己。

而我也在另一座城市被上帝找回,为我过去的罪流泪悔改。我和爸爸,在基督里,在泪水中被安慰、救赎、饶恕,并且在爱中完全了。

我们开始学习去爱对方,我敬重并听从他,他带着父亲的权柄爱和领导我。我们开始彼此分享,并且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今天,当牧师再次来探访,爸爸不再扭捏和不自在,而是带着感恩和敬畏的心谈论祂所认识的上帝。我甘心坐在他的脚边聆听他,并且一同接受牧师对我们的劝勉。

然后,我们听从了牧师的劝勉,开始了第一次的家庭礼拜!也许爸爸对圣经知识、对神学还是不太熟悉,但当我们一起唱诗、读经,祷告,我知道圣灵在我们当中。

“基督是我家之主”这句话不再是一句无意义、或是讽刺的话,因为爸爸正在用他的生命见证他所认识的这位上帝,是信实可靠的。而我知道,也愿意跟从。

“祢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祢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诗篇66篇12节)。回望过去,有许多时刻我至今想起仍觉得疼痛,有些回忆是我们家这辈子都不想记起的。

那些曾经的伤害、失望、破碎并没有轻飘飘地就过去了。它们仍旧在记忆深处,时不时挑起伤痛。

但是爸爸告诉我,我们的生命在于上帝,并且我们要将自己交托给我们家的主——耶稣基督。

经过水火必然是痛苦的,但我相信每向着祂前进一步,那些沉重的回忆就会轻省一些。祂的光会安慰和治愈我们,祂的爱也会在我们中间,使我们能够学习去爱。

我期待,将来那一日我们能在天上与妈妈团聚,诉说我们主的恩慈如何领我们到丰富之地,就是那永远没有痛苦和泪水的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为主发光

读经:马太福音5章13-16节 

在一家连锁旅店的广告中,只有一栋小楼矗立在黑夜里,唯一的亮光来自门廊上靠近门口的一盏小灯。这盏小灯发出的亮光,足以照亮旅客脚下的台阶,让他们走进这栋小楼。广告的结语是:“我们将为你留下一盏灯。”

门廊上的灯光就像一个欢迎招牌,提醒疲惫的旅客,已经为他们预备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歇歇脚,好好休息。这盏亮着的灯邀请路过的人进来,脱离黑暗,疲惫的旅程。

耶稣说,基督徒的生命应该像那盏灯一样发光,让人觉得受欢迎。耶稣告诉跟随者:“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太福音5章14节)。身为信徒,我们要照亮这黑暗的世界。

当耶稣带领我们并赋予我们力量采取行动时,“[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16节) [....]

灵命日粮:跨时代的种子

读经:马可福音4章13-20节 

在1879年,人们可能会把植物学教授威廉 · 比尔(William Beal)当成怪人。因他在20个瓶子里装满各类的种子,然后将这些瓶子埋在深土里。人们不知道的是,比尔正在进行一项跨世纪的种子生存能力测验。每隔20年,研究人员会挖出一个瓶子,将瓶内的种子撒在土里,观察哪些还会发芽。

耶稣多次谈及撒种,常将所撒的种子比喻为上帝的道(马可福音4章14节)。祂教导说,有些种子会被撒但夺去,有些种子没有根基,不能生根,还有一些种子受到今世事物的阻碍而被挤住了(15-19节)。我们在传福音时,并不能决定撒下的种子是否可以存活。我们当做的只是撒下福音的种子,向人传讲耶稣。正如耶稣嘱咐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16章15节)

在2021年, [....]

灵命日粮:爱与倚靠

读经:路得记1章11-19节 

札克表面看来是个风趣,聪明,人缘极佳的男生,但内心却深受忧郁症困扰。在他15岁自杀身亡之后,他的母亲罗萍每当提起他时,总是说:“真的很难理解,这么优秀讨喜的人竟会走到这一步,我真没想到札克也会自杀。”罗萍在安静独处的时候,常会向上帝倾诉她内心的伤恸。她说在札克轻生后,她感到悲伤欲绝,那种锥心的深沉哀痛是无法以言语表达的。然而,她与家人已经学会倚靠上帝和朋友们的扶持,并从中得着力量。如今他们会花许多时间,去关怀那些饱受忧郁症折磨的人。

罗萍的座右铭是“爱与倚靠”,在旧约路得记中,也能看见这个概念。拿俄米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娶了路得。后来,拿俄米接连丧夫丧子(路得记1章3-5节),心中充满哀痛和忧伤,便催促路得回去倚靠娘家。但路得虽然悲伤却“舍不得”婆婆拿俄米,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