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操练信心

读经:诗篇46篇 

有一次去动物园时,我在树獭展厅前停下来稍作休息,看到一只树獭头下脚上地倒挂着,似乎很满足于这种全然静止的状态。我叹了口气。因我健康状况不佳,常被迫要静止不动,但我多么想要动一动,只希望能做点事,什么事都好。我受够自己身体的限制,渴望能停止这种无力感。但就在我盯着树獭时,我看到它伸长一只臂膀,抓住旁边的树枝后,就再次不动了。实际上,保持静止不动是要花力气的。我若想要像树獭一样,满足于缓慢移动或静止不动,就不只是需要惊人的肌力。要将我生活中每个缓慢的步伐都交托给上帝,我需要的是超自然的能力。

在诗篇46篇,诗人宣称上帝不只赐给我们力量,祂就是我们的力量(1节)。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景况,“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7节),诗人因信而重述这个真理(11节)。

< [....]

【深度好文】面对你的怒气

 

作者:Paul

不知道正在阅读的你怎么看待和处理“怒气”和“生气”的情绪呢?是强调“修养”和“忍耐”的重要性,还是认为生气不过就是表达自我的一种合理管道。

而如果你是一位基督徒,或许又会加上一些“宗教枷锁”在身上,像是:“你是基督徒,必须要温柔,怎么可以发脾气”等等。因此,我们会产生疑问,到底圣经是怎么谈论生气这一件事情,以及怎么处理我们的怒气?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雅各书1章19-21节”来思想这个主题。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各书1章19到21节)。

相信这是一段大家都相当熟悉的经文,而我们常常会将这段经文当作一种“格言式”的内容来遵守,好像雅各在给予每一位基督徒一些在生活方面的指导。

确实,这段经文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这样的概念 ; 因为,整卷雅各书的核心之一,就是在接下来第25节所说的:“唯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但是,如果我们不任意地将经文独立出来,仔细地从上下文、整卷书信和整本圣经的视角来思考,便会看到雅各要教导教会的不仅仅是一段“格言”,而是活出基督耶稣的福音。

首先,当从希腊原文的架构来看这段经文时,会发现雅各在19节的教导是与21节的内容连结在一起 ; 也就是,“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是与“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紧紧相关的。

因此,当雅各谈论到“动怒”时,他是直接指向核心——人里面的污秽和邪恶。

所以,他在20节才会说:“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我们无法用人的污秽和邪恶去行出上帝所喜悦的事。如果结合雅各书的背景,会发现雅各这里的教导是相当惊人的。

在雅各书1章2节提到:“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因此可以知道雅各写信的对象是一群正在“受苦”的弟兄姊妹们。

但雅各却告诉他们,苦难的环境不是使你们“发怒”的真正原因,而是生命中的“污秽和邪恶”使你们产生怒气。

各位读者们,雅各的教导对我们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论是古代或是现代,我们通常都认为是外在的因素(可能是环境、某个人或某个事件),使我们产生了怒气,像是:“只要我有一位好老板,我在职场上就会有好情绪”等等。

如果这是我们的认知,那么我们处理怒气的方法,就会非常的浅层和表面。例如,著名的漫威影集“制裁者”,故事讲述到一位特种部队的军人因为妻小被杀害,所以要报复参与这事件的所有人,将他们一一除掉。

其中有一个场景,当主角要杀掉某位促成他妻小被杀害的人时,对方说:“杀掉我,你的妻子和孩子也不会回来” ; 主角则回说:“是的,但是唯有这么做才能消除我心中的愤怒”。

而这句话不正是我们所有人面对愤怒时最深处的呼喊吗?也许我们的能力,无法让我们像主角制裁者那样选择处理方式,但我们总是在用自己所能触及的能力来消除怒气。

为什么我们喜欢讲人闲话?因为,这样才能消除我们心中对那人的不满 ; 为什么夫妻总是用恶毒的话语或是冷漠来回应问题?因为,这样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愤怒 ; 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上总是恣意谩骂?因为,这样才能消除观点不同造成的愤怒。

所以,各位有看到吗?尽管方法不同,但我们都是一样的,认为怒气的产生是来自于环境。

雅各却告诉我们:“不对,怒气是来自于我们的私欲和败坏”。

而每当圣经谈论到人的私欲和败坏时,总是会回到“罪”这个主题。因此,雅各教导我们怒气的根源并非来自于环境,而是来自我们的罪 ; 因为环境和苦难不过就像是一个催化剂,掀开我们外在的包装,显露出最真实的自己罢了。

就像是该隐,他对亚伯的怒气和谋杀,正好显明他心中的罪和不信 ; 又或是如约拿,他的怒气也正好揭开了自己对于国家的爱是如此的盲目。

雅各总结了这个真理,让我们明白怒气的本质,正是反映了内心最深处的光景,以及所渴望那些已经成为生命中救主的人事物。

当然,雅各并非是说完全不可生气,而是要我们问自己:“为什么这些环境会使你生气或发怒”?

如果生气和怒气的根源,不是环境而是我们的罪 ; 那么,处理怒气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处理罪的问题。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环境的改变,而是基督耶稣的福音。这正是雅各给予我们的答案。仔细来看21节,会发现雅各使用“脱去”这个动词,是要带我们回到一段旧约的经文——撒迦利亚书3章3-5节 ; 而这一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了救赎的应许。

根据上帝的律法,大祭司在每年的赎罪日,必须要“完全地”洁净自己才能进到至圣所,上帝的面前。因此在先知的异象中,大祭司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是会被上帝所击杀的。

但是,上帝不但没有击杀大祭司约书亚,反而将他“污秽的衣服脱去”,给他穿上真正华美的衣服和洁净的头冠。

为什么会如此呢?为什么一位本来应该要被击杀的人,却蒙拯救和洁净呢?因为,这一段经文中的大祭司约书亚是一个预表,指向了那一位新约真正的大祭司——耶稣基督(耶稣的希伯来文就是约书亚)。

因为祂代替我们承担了上帝公义的审判和罪的刑罚,祂被击杀了,因此你我的罪得被洁净。

不止如此,祂的复活证明我们的罪债已经被还清,并且祂将自己华美的衣裳赐给我们,使我们如今在祂的里面得被称为上帝的孩子。而这正是雅各所说:“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因此,当雅各在教导如何面对怒气时,他不要我们一昧地责怪或逃避环境 ; 而是,去思想福音,去思想上帝是如何借着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一切的污秽和邪恶,并且赐下如此丰富的恩典和慈爱。

也就是,让我们焦点从“环境和自我中心”,转移到“基督耶稣的救赎和十字架” ; 这才是真正能帮助我们处理怒气根源的生命之道。

最后,让我们透过使徒保罗的教导,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更实际地将福音应用在生活中。

保罗在福音的真理上,透过罗马书12章17-19章告诉基督徒:“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我们会看到,保罗与雅各的教导是一致的。因着福音和基督的救赎,我们所关注的事情从自己的益处,转移到上帝看为好的事情 ; 也因着福音和基督的复活,我们知道有一位公义的审判主,祂必会再来审判所有的不公义。

因此,你所有承受的委屈和不公义,都将会得到伸张 ; 那么,你就可以将你的怒气,交托给那位慈爱且公义的上帝。

同时,你也会看到,没有一个人事物比这位慈爱的上帝更加的重要和爱你。

因此,将你的怒气交托给祂吧,到那日你会看到:“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 21章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耶稣是谁?

读经:马可福音8章27-30节 

耶稣是谁呢?有人说,祂是个好老师,但也只不过是个人。作家鲁益师写道:“这人若非曾是,现在仍是上帝的儿子,就是一个疯子或更糟糕的人。你可以把祂当作是个蠢人而叫祂住嘴,也可视祂为恶魔,朝祂吐口水或把祂杀死,又或者你可以俯伏在祂脚前称祂为主,为上帝。但是千万别用自认高明的废话,说祂是个伟大的教师,但只不过是个人。”这番隽永精辟的论述出自《返璞归真》,指出耶稣若谎称自己是上帝,那祂就不会是伟大的先知,因那将是终极的异端邪说。

在前往一个村庄的途中,耶稣问门徒:“人说我是谁?”(马可福音8章27节)门徒的答案包括施洗约翰,以利亚,以及先知里的一位(28节)。但耶稣想知道门徒的看法,便询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他说:“祢是基督”(29节),也就是救主弥 [....]

我曾以怒气回应爱

作者 惊悦        有声播读:以晨

 

你都是如何回应别人对你的爱呢?是感谢?是以爱回应?还是谢谢,我不需要?

曾经,熟悉我的人对我有着高度一致的评价,就是“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

我也默默地认领,并按着这一标签努力地活着。

现在回头想来,我的脾气只针对一种人,就是那些爱我的人。

因为我知道他们爱我,作为被爱的一方,我理所当然地对他们有期待,然而当期待落空,我的失望便以怒气来施展。

很小的时候我曾对父母的爱坚信不疑,并享受其中,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们不再按照我的期待满足我时,我开始以愤怒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期待落空的失望,我更不懂得辨别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我也不能接受父母不能满足我的期待这件事情。

当我渐渐长大,父母越发难以满足我的欲求,我依然不懂得如何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所以在父母面前,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我与父母之间的张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将责任完美归咎于父母的有限却从没认识到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我与许多人一样,认为一个人身上的问题大多数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将自己的坏脾气理所当然地怪罪于我的父母,“是他们没能了解我真正的需要,又不能教导我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是一个坏脾气的人是有原因的,那在于我的父母,这也完美地削弱了我因为发脾气而带来的罪咎感。

是因为你们如此我才这般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以无声的愤怒来面对上帝

每一个父母,遇到孩子生病,都有如坐针毡的过程。那么相信上帝的父母又会如何呢?

一定少不了跪在窗前迫切的向上帝祷告说,“主啊,求祢医治这可怜的孩子。”

我也是如此。当我的孩子腹泻时,我毫不怀疑上帝会医治他,甚至认为上帝的医治临到近乎理所当然,怜悯人的上帝岂会不医治这幼小的孩子呢?

然而当孩子腹泻反反复复,我对上帝的信心也像坐云霄飞车一样,迅速地上升或下降。

几轮过后我精疲力尽,于是我不再带着盼望来到上帝面前。

那时,对上帝的愤怒已经在我里面滋生而我却不自知。

我就这样在对上帝的愤怒中失去了对祂医治病人的信心和孩子会得医治的盼望。

对上帝愤怒,带来的结果是我陷入了极大的忧虑和恐惧之中。

当我被这忧虑和恐惧包围,我发现自己无法从中走出来,我意识到我需要寻求帮助。

我找到做辅导的姐妹,倾诉自己开始质疑上帝的爱,我也曾如此质疑父母的爱,而我却无法从这样的质疑当中走出来。

当做辅导的姐妹向我问道;“那你爱你的儿子吗?”我的心似乎被捶打了一下。

姐妹紧接着说,“那你是否能从你对孩子的爱中体会作为父母的爱和上帝对你的爱呢?”直到我翻开《至高喜乐的传承》一书,失去喜乐的我拿起书贪婪地啃着,我也想得到那份喜乐,走出忧虑和恐惧的幽谷。

我看到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他们都曾失去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没有失去那份至高的喜乐,他们没有像我以怒气回应上帝的主权,他们甘心顺服,在顺服中持守着那份平安与喜乐。我的心如释重负。

孩子只是腹泻而已,我就如此怨恨上帝,而那些圣徒,在失去自己孩子的情况下依然顺服,并不质疑上帝的爱。

我突然看到自己是多么的自义,面对上帝又是多么的任性和悖逆。我竟然对上帝有怒气,只是因为他没有按照我所期待的应允我。

比起孩子不会致死的腹泻,我确实看到了我里面会致死的罪——向上帝发怒。

因为上帝没有按照我所期待的应允我,我便心中不满大大质疑上帝的爱。

当我看到三位属灵前辈在痛失爱子的悲伤中依然以顺服回应上帝的主权,并不质疑上帝的爱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上帝不也是爱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来拯救我吗?没有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我的上帝,又岂会真的用孩子的生病折磨我呢?

我开始为着自己有罪的怒气向上帝悔改,我也意识到自己多年来一直也是如此悖逆地对待父母的爱。

不按照我的需求满足我,我就以怒气来回应。这不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是我自己的罪的问题啊!

当我跪下来,不再是祈求祂的医治,而是祈求祂的赦免和饶恕时,当我看向祂的爱而不是祈求没有应允时,我的心大大地释放了。

我的怒气止息,我开始以顺服来回应上帝的主权和上帝的爱。

我发现在孩子反复腹泻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学会撕裂心肠而不是撕裂衣裳。我开始迫切地来到祂的面前而不是上下班打卡一样。

我再次学习将孩子交托,而不是献上又将孩子抱下。

我不要再以怒气回应祂的爱,而是顺服,相信,和等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