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不再是孤儿

读经:诗篇68篇1-10节 

盖尔 · 布莱恩(Guy Bryant)在纽约市的儿童福利部门工作,他单身且没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须面对为许多孩子寻找寄养父母的困境,于是他决定做些事情来改变现状。接下来的十多年,布莱恩陆续让五十多个孩子寄养在他的家,还一度同时照顾九个孩童。布莱恩解释说:“每次我回头一看,总是会发现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说:“如果你有心且家里有地方,你就会去做,不会考虑太多。”那些曾寄养在布莱恩家的孩子们,现已长大成人并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至今还有布莱恩家的钥匙,还经常在星期天与这位寄养爸爸共进午餐。布莱恩向许多孩子展现了父亲的爱。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寻找所有被遗忘或被抛弃的人。虽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贫困无助,但上帝应许与他们同在。上帝要“作孤儿的父”(诗篇68篇5节)。 [....]

灵命日粮:你还好吗?

读经:路加福音23章32-43节 

晓兰知道自己性命垂危。当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她的主治医生和一群年轻的实习医生涌进她的病房。接着,主治医生并没有理会晓兰,而是向那群实习医生描述晓兰的末期病况。最后,医生终于转向晓兰,问道:“妳还好吗?”晓兰虚弱地微笑,温柔地向他们讲述她在耶稣里的盼望和平安。

两千多年前,耶稣遭鞭打,赤裸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当众受辱。祂向那些施暴者发怒了吗?没有。耶稣反倒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虽然耶稣蒙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却为敌人祷告。后来,耶稣对另一个同样被钉的罪犯说,他将可以与耶稣同在“乐园”里,因为他相信耶稣(43节)。在痛苦与羞辱中,耶稣出于爱而选择与人分享盼望和生命之道。

晓兰向众人分享福音后,温柔 [....]

灵命日粮:扎根在上帝里

读经:耶利米书17章5-8节 

美国女诗人莎拉 · 蒂斯黛尔(Sara Teasdale)在《五月》这首描写春光的诗中,以“紫丁香在狂风中起舞”为开头,捕捉了紫丁香在疾风中摆动的画面。其实,诗人是感叹已逝的爱情,诗句很快就转为悲伤。

我家后院的紫丁香也曾面临考验。在它的花季盛开后,勤劳的园丁“修剪”了每株紫丁香,几乎只剩下树根,让我伤心落泪。光秃空荡的枝干一度遭受霉害,我差点绝望地想将树根铲除。但三年过后,这些饱受折磨的紫丁香竟重展生命力。原来它们只是需要时间,而我需要为那尚未成就的事耐心等候。

许多圣经人物都曾在危难中凭信心等候:挪亚等待迟来的雨水;迦勒等了40年才进入应许之地;利百加等了20年才怀孕;雅各等了7年才迎娶拉结;西面等了又等,终于见到婴孩耶稣。他们的耐心等候最终 [....]

灵命日粮:新的DNA

读经:以弗所书4章17-24节 

礼斯为了保住性命而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四年后,他再做抽血检验,证实了捐赠者的骨髓继续发挥治疗功效,但也发现一件使他惊讶的事:他的血液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属于捐赠者的,而不是他自己的。其实,这是很合理的,因为手术的目的是要用捐赠者的骨髓制造健康的血液,来取代病变的血液。然而,从礼斯的面颊和唇舌的检测中,也同样验出捐赠者的DNA。从某些层面而言,礼斯已成为另一个人,只保有记忆,外貌和一部分他自己的DNA。

礼斯的改变,与我们接受耶稣救赎而有的生命改变何等相似。从我们相信耶稣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属灵生命就改变了,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章17节)。保罗在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中,劝勉他们要活出内心的更新,就是要脱去他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穿上新人,这新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