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聪明的投资

读经:路加福音16章1-12节 

某家公司推出飞行里程兑换计划,凡购买十件同款食品就能兑换一千英里的飞行奖励。一名男子发现该公司价格最低的产品是单杯装的巧克力布丁,于是他买了一万二千多杯布丁。他共花了三千美元,晋升为金卡会员,并获得让他们全家人终生享用的飞行里程。不仅如此,他将这些布丁捐赠给慈善团体,又获得八百美元的税收减免。哇,天才!

耶稣曾说过一个有争议性的比喻,谈到一个不义的管家知道自己将被解雇,便减少了欠债人拖欠他主人的欠款,因他知道现在向人施恩,日后可得报偿。耶稣并非赞扬这管家不道德的商业手段,而是要我们学习这管家的足智多谋。耶稣说:“要善用今世的钱财,广结朋友。这样,当钱财不管用时,他们会接你们到永远的居所”(路加福音16章9节,当代译本修订版)。如同那名男子以25美分的布丁换得飞 [....]

窑匠与祂手中的泥土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以晨

 

前不久我心血来潮,去报了个陶艺体验课。

朋友说陶艺是大人的“捏泥巴”游戏,我想也是,不只是孩子,大人也爱玩泥巴的。

亲自动手做个碗碟盘杯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做好了无论是自己用还是送给别人,都会意义非凡吧。

围上围裙,坐在凳子上,老师把一团厚重的泥土“啪!”地拍在拉胚机上,然后让我给它拍紧,确保它在转板上稳固,免得到时旋转的时候甩出去。

脚轻踩踏板,拉胚机便转了起来。随即给泥土加水使其湿润松软。

接着就来到了关键的一步,给它有个基本的定型。我学着老师用左手握着泥土,右手推揉泥土,一会儿提升一会儿压平。

老师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慢……慢……不要用力……轻一点……”,有时候我还会因为紧张,不小心踏到踏板,结果拉胚机就停止转动。

我总是不自觉就会加重力度,好像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加重力度,就可以加快定型的过程。

然而这在陶艺里面是不成立的。

泥土其实很柔软,当我的手掌握着它,即使我不用力,它都会慢慢跟着我手掌的凹凸起伏而塑形。

如果我太快或太用力,泥土就会来不及定型,底座也就会不稳固。

好几次,我就因为底座不稳固,当我要塑形的时候,泥土松软无法成型。

这时,老师就会直接把它打烂,从转盘上拿走,我会得到另一块新的土,而原来的那个又得重新捏成一块土。

定型好了后,就可以开始提升,提升就是把胚土拉高。这时候就更考功夫了,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

太重,提升的时候内壁就会一下子变得太薄;但是太轻,就无法自由地塑形。

时间就在转盘上,随着转盘一遍一遍地旋转、时间一点一滴流走,如果不用点力塑形,泥土就会变硬,到那时候我再想塑造成我想要的样子,就更难了。

塑形好了,成了我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这时候要拉开一段距离远看,看看里外是否有些砂砾或者小石子在里头,若是有就得把它抠出来。

砂砾和小石子在陶土里,不仅影响美观,在之后烧制的时候还会使陶器形成裂痕,若是这样,就无法成为器皿了。

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查看一番后,就能把陶土从转盘移除,等待之后上色、上釉、烧制。

固定底座、定型、塑形、上色、检查、烧制。制作陶器的过程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容易。

我作为体验的学生,除了享受在拉胚过程带来的疗愈感之外,最兴奋的莫过于看着手中的成品。

这是属于我的陶器,是我亲手给它立定根基,按着我心目中对它的期待塑形、彩绘上色、签上我的名,最后经过烈火烧窑,成为我的器皿。

当我看着它们,抚摸我的器皿,我忽然想到,我就是它啊!

我们不都是上帝手中的泥土吗?上帝不就是创造我们的窑匠,我们就是窑匠手中的泥土。

亲自经历了制造陶器的过程,我更深刻体会了经上提到窑匠和器皿的比喻,例如以赛亚书64章8节:“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

我们是上帝手中的工作,这个“工作”在以弗所书2章10节也提到:“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

原来我是祂亲手的工作,被祂抚摸过无数遍,祂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仔细检查着我,看看我里面有什么砂砾还是小石子没有。

有什么罪、有什么不合祂心意的地方需要去除。

器皿的高贵在于造它的人,一位名画家笔下的名画就是价值连城,更何况我们是那永生上帝的杰作?岂不更加荣耀?

拉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稳固底座,只有根基稳固了,才能自由地按照窑匠心中喜好的去塑形。

我们生命的根基也必须要稳固,根基若不稳固,塑了再好的形,最终也会崩塌碎裂。

在泥土松软湿润的时候,在人幼年还愿意顺服和聆听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建立稳固的根基,使他们学习敬畏上帝、认识真正的智慧。

这样,无论将来会被陶造成什么形状,就不会摇摇欲坠,轻易碎裂。

作为制作陶器的人,我有权决定手中陶器的用途。

我要是不愿意上釉,就拿它做个花盆也行;要是想要彩绘、上色、设计得漂漂亮亮地做个纪念也行,或者上釉了做个盛汤盛菜的碗碟也罢,这些作品都没法向我抗议什么。

因为我是那个制造的人。然而当上帝是我们的创造主时,我们却老爱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质疑和违抗祂在我们身上的心意。

一个盛汤的碗质问窑匠为什么不把它用作花盆的用途,我要是窑匠也会哭笑不得吧。

还是罗马书说的好:“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祢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罗马书9章20-21节)

上帝是主权的上帝,同时也是慈爱的上帝。

罪玷污我们的理性,所以我们每次听到“上帝的主权”时,总觉得我们会得到不公平的对待、我们无法施展我们的自由,

但其实若我们颠倒过来想,上帝是我们的创造主,祂的主权决定了独一无二的我。

我没有被忽略、被遗忘。祂双目如炬地看着我们,目光从我们身上的每一处经过,祂要使我们成为贵重的器皿,所以祂有时会下重手,因为若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形塑成高贵美好的样子;

但祂也会温柔地托住我们,慢慢地、轻轻地将我们提升、开展,偶尔加些水润泽我们。

这过程轻柔但也充满力量。我们最后形成的样子,是祂手里的纹路和起伏,也许还存着祂的温度。

然而那一刻我们不会怨恨祂,而是会充满着被爱的喜悦,因为那是我们真正的样子,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自己。

塑形之后的烈火烧窑,就是一场考验。考验我的陶器造得是否结实,泥土的质量如何。

经过烧制的器皿如果还完好无缺,没有裂痕也没有碎裂,那么这陶器就是上佳的。

但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失误,也许起初看不出,但是在烧制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问题。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若是不经过火的考验,如何能看出我们真实的光景呢?

所以有时候,上帝会让我们置身烈焰,坚忍到底,在烈焰后我们定能看见祂的双眼未曾离开。

窑匠如何盯紧烧制过程,上帝也如何看着我们被熬炼。

陶艺课体验很有趣,从中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信仰的道理。但愿我们都能成为贵重的器皿,蒙主使用!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做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2章21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狂傲自欺

读经:俄巴底亚书1章1-4节 

我低着头,轻声说出这些难以启齿的话:慈爱的上帝,谢谢祢轻柔,温和的纠正。我一直都很傲慢,以为可以靠着自己完成一切。几个月以来,我的几项工作项目都十分成功,使我不禁沾沾自喜,别人的赞赏让我误以为自己很有能力,觉得不需要上帝的带领。直到面对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我被自己的骄傲所欺骗,以为自己不需要上帝的帮助。

古代强大的以东国曾因为骄傲而受到上帝的管教。以东地处山区,让敌人觉得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俄巴底亚书1章3节)。以东也是个富庶的国家,位于贸易路线的中心,具战略地位,并且盛产在古代属高价商品的铜。以东拥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却也充满骄傲。以东人相信他们的王国所向无敌,可以任意欺压上帝的百姓(10-14节)。然而,上帝差遣先知俄巴底 [....]

灵命日粮:上帝的温柔

读经:列王纪上19章4-10,15-18节 

我曾听过一名商人谈到他在大学时期的抑郁时光。那时,他因为忧郁症而常常感到“无助和无望”。可惜,他从未和任何医生谈论这些感受,而是开始制定更激进的计划──从当地图书馆预约一本关于自杀的书,并定下自杀的日期。

上帝在乎无助和无望的人。从上帝如何看顾身处困境的圣经人物,我们可以确信这一点。当约拿寻死,上帝与他温和交谈(约拿书4章3-10节)。当以利亚祈求上帝取他的性命(列王纪上19章4节),上帝给他饼和水补充体力(5-9节),温和地对他说话(11-13节),帮助他看见自己其实并不孤单(18节)。上帝以温和并实际的帮助靠近心灵忧伤的人。

这名商人继续说,后来图书馆通知他去取预约的书,却弄错地址将通知单寄到他父母家中。他母亲马上打电话给他,担心得几乎要发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