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一把米

读经:哥林多后书8章1-7节 

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摆脱贫困的状态。尽管当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从福音传入这个地区,当地相信耶稣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传统做法,每天预备饭食的人都会留下一把生米给教会。按照世界的标准来说,米佐拉姆邦的教会算是贫穷的,然而,他们却捐赠数百万美元给宣教事工,并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们的家乡,有许多人相信了耶稣。

在哥林多后书第8章,保罗提到有一个教会也面临类似的挑战。马其顿地区的信徒虽然穷困,但却依然慷慨乐捐(1-2节)。因他们把捐献视为一项殊荣,他们甚至超过自己能力地捐助(3节),与保罗同工。他们了解自己只是上帝所赐资源的管家,捐献财物是表明他们信靠这位供应一切需要的上帝。

保罗以马其顿信徒为例,鼓励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应如此付出:“既 [....]

灵命日粮:爱仇敌

读经:路加福音22章63-65节,23章32-38节 

在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医护兵林恩·韦斯顿(Lynne Weston)跟着海军陆战队一起上岸攻打敌军占领的岛屿。不可避免地,双方伤亡惨重。韦斯顿尽力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以便撤离。后来,他的部队遇到一名敌军,腹部伤势严重,不能喝水。为了保住伤者性命,韦斯顿给他注射血浆。

一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吼道:“你这小子,要把血浆留给我们自己人!”但韦斯顿并不理会,他知道耶稣会怎么做,那就是“爱你们的仇敌”(马太福音5章44节)。

耶稣不只讲述这番具有挑战性的教导,祂还身体力行。当耶稣落入一群充满敌意的暴徒手中,被带到祭司长那里,“看守耶稣的人戏弄祂,打祂”(路加福音22章63节)。这种辱骂欺凌一直持续到祂经过不公正的审问和被处决。耶稣不仅忍受一切,当罗马士兵将祂 [....]

灵命日粮:上帝看见你

读经:创世记16章9-16节 

“下来!”我朋友坚定地对她儿子说,因他爬上了教堂的靠背长椅,挥舞着双手。但她儿子天真地说:“我想让牧师看见我,要是不站起来,他就看不到我了。”

虽然可能大多数的教会都不会鼓励人站在长椅上,但是我朋友的儿子说得也有道理。站起来挥舞双手这种方式,确实能被人看见,又能吸引牧师的注意。

当我们试图引起上帝的注意时,却无需担忧祂看不见我们。上帝每时每刻都在看着我们每一个人。夏甲在人生最困顿,最孤单,最沮丧时,这位上帝亲自向她显现。那时,夏甲被撒莱当成生育工具送给亚伯兰,要替撒莱生个儿子(创世记16章3节)。当夏甲怀孕了,亚伯兰却容许妻子撒莱苦待夏甲,因“撒莱苦待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6节)。

这逃跑的婢女夏甲,身怀六甲,孤单无助。当她身 [....]

灵命日粮:以爱心服事

读经:彼得前书4章7-11节 

当莉丝刚到维吉尼亚州的一家咖啡店工作时,曾经服务过一位名叫伊比的客人。由于伊比有听力障碍,所以只能用手机打字点餐。莉丝在得知伊比是常客之后,为了要提供伊比更完善的服务,决定学习一些常用的美式手语,好让伊比无需打字就能点餐。

莉丝的付出虽然微不足道,但她向伊比展现的爱心和服务态度,正是使徒彼得鼓励我们彼此相待的方式。使徒彼得在书信中,劝勉当时那些流离四散的信徒务要“彼此切实相爱”,每个人都要用所领受的恩赐“彼此服事”(彼得前书4章8,10节)。无论上帝赐给你我何种技艺及才能,都是我们可以用来使他人受惠的恩赐。当我们发挥恩赐,彼此服事,我们的言行举止便能使上帝得到荣耀。

彼得的劝勉对他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当时正遭遇患难,孤立无援。彼得鼓励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