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光和影

读经: 以赛亚书9章1-7节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以赛亚书9章2节


艺术评论学家思莱夫(Seymour Slive)在评论荷兰画家林布兰(1606–1669年)时,称他为光线和阴影的大师,最擅长用画布说故事。在林布兰的油画「牧羊人的敬拜」中,画家描绘了伯利恒城黑暗马厩里的情景,两个牧羊人跪在摇篮旁边,其他人则站在远处,有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笼。但是最亮的光并不是从灯笼里照射出来的,而是发自基督圣婴,祂的光照亮了围绕在祂身旁的人。

在耶稣降生的七个世纪以前,以赛亚用光和阴影的形象预言以色列救主的来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以赛亚书9章2、6节)

虽然每个人从林布兰的画里看到的故事可能都不一样,但在马厩里的人物都可能象征了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是跪下敬拜?还是退居后方犹豫不前?或是要躲避那穿透我们内心暗处的光?

圣诞节邀请我们走出黑暗阴影,让基督的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

遥远眺望主爱,
仅止短暂欢欣,
经历基督同在,
黑暗转为光明。
Hess
相信基督就是走出阴影,迈向真光。


全年读经:
弥迦书4-5章 启示录12章


灵命日粮:到避难所

读经: 箴言18章1-10节


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 —箴言18章10节


在中世纪的时候,农夫通常都在田地耕作,看守农作物。当他们看见敌人从远处来袭,就会赶紧与家人逃到坚固的城堡中寻求庇护,躲避那些抢掠者。

好几个世纪以来,法国的卡尔卡松城(Carcassonne)都是中世纪人们的避难所。这个石头堡垒在公元前五世纪建造,为罗马人、高卢人、西哥德人、法兰克人和法国人提供了保障。宽广的土地,雄伟的了望塔,以及固若金汤的防御城墙,让躲藏在防护墙内的人们觉得安全无虞。

身为基督徒,我们有永活的上帝为我们的避难所。箴言告诉我们:「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箴言18章10节)。「耶和华的名」是指上帝的属性:信实、权能、慈悲。「安稳」是指「位居远离危险的高处」。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威胁,使我们想寻求庇护。于是,有些人在物质财富或关系中寻求安全感。但是基督徒有更安全的避难所,就是我们的上帝。因为上帝的本质以及祂能为我们做的,成为我们能依赖的最佳保护。倘若你今天正面临威胁,请来亲近上帝,因祂是坚固台,你会在祂的保护下找到避难所。

生命面临极大挣扎,
风波不断怒海汹涌;
我的救主总在身旁,
作我心灵的避难所。
Woodruff
不论景况好或坏,上帝是我安息之所。


全年读经:
弥迦书1-3章 启示录11章


灵命日粮:赐下儿子

读经: 路加福音1章26-33节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 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 —以赛亚书9章6节


韩德尔的「弥赛亚」圣剧中,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就是第一部分的「因为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的快乐乐章。我尤其喜爱合唱团高声唱出「有一子赐给我们」的方式。这些话语,当然是取自以赛亚书9章6节,「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韩德尔庄严的音乐响彻云霄,颂讚那位在第一个圣诞节,以肉身来到世间的上帝之子。

新约圣经更进一步说明这「一子」是谁。在路加福音1章,天使奉差遣向马利亚显现,并且以四种方式来表明婴孩耶稣的身分。祂是马利亚的儿子,因此具备完全的人性(1章31节)。祂是至高者的儿子,因此具备完全的神性(1章32节)。祂也是大卫王的子孙,因此有王室的血统(1章32节)。而且祂被称为上帝的儿子(1章35节),使祂在各方面与天父有同等地位。正因为耶稣拥有以上的这些身分,所以唯有祂能成就弥赛亚的所有角色。

在今年的圣诞节,当我们敬拜祂的时候,愿我们的庆祝充满了喜乐,并为圣诞节的真谛而惊叹不已。因为我们在天上的父已经赐给我们祂完美、全能的儿子。让我们一起来崇拜祂吧!

我众虔诚恭贺,救主今日降生,
荣耀,众荣耀,全归于主圣名;
大哉父真道,在肉身中显明。
齐来崇拜我救主,齐来崇拜我救主。
Wade
在伯利恒的圣婴体现了上帝的爱。


全年读经:
约拿书1-4章 启示录10章


灵命日粮:不会全空

读经: 诗篇107篇1-9节


祂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 —诗篇107篇9节


我们的孙女茱莉亚,整个夏天都在乌干达的一间孤儿院工作。在她实习的最后一天,她和每一个小朋友道别。有一位名叫苏玛亚的小女孩很难过地对她说:「明天妳要离开我们,而下星期其他姨姨(实习生们)也要离开了。」

当茱莉亚承认她确实要离开时,苏玛亚想了一会儿后大叫:「这样一来我们这儿都全空了。你们没有人会留下来。」茱莉亚再度同意她的话。小女孩又想了一下,然后说:「但是上帝会与我们同在,因此这里不是全空的。」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种「全空」的感觉。这是一种空虚感,无论是友谊、爱情、性、金钱、权力、名气或成就都无法抒解。这空虚感即内心渴望某种无从定义、无比珍贵,却已失落的东西。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催逼着、提醒着我们,心中仍渴望得到那难以言喻的东西,希望填满心中的空虚。然而,我们所得到的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事物,……最后,心中仍是空虚。正如鲁益师说:「即使拥有最棒的东西,仍然无法满足,这催逼我们追求更深的渴望。」

我们的被造是为了上帝,而最终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满足我们。没有上帝,我们将是全空的,只有祂使饥饿者得饱美物(诗篇107篇9节)。

亲爱的主,请用祢的美善与爱来充满我。
除了祢以外,我在天上和地上都别无所求。
没有祢,我就全然空虚。
感谢祢赐给我们从祢而来的持久满足。
在上帝以外,我们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全年读经:
俄巴底亚书1-21节 启示录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