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爱与认识

读经: 罗马书5章6-11节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罗马书5章8节


在美国犹太裔作家弗尔(Jonathan Safran Foer)的小说中,有个故事人物提到纽约帝国大厦时说道:「我知道这栋建筑,因为我喜爱它。」

这句话使我联想到爱与知识的关系。当我们喜爱一样东西,就会想要知道有关它的一切。如果我们爱上一个地方,我们会探索它的每个角落。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会想认识有关他或她的一切。我们想知道他喜欢什么、她怎么分配时间、他在哪里长大,有些什么朋友,他的信念和价值观,想要知道的事可能无穷无尽。然而,有些人想要被爱,却不想要被瞭解。因为我们会担心对方若认识了我们本来的面目,可能就不会爱我们了。

幸好我们不需要担心上帝会如此。因为祂的爱远超过我们的爱,圣经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而且,祂还愿意让我们认识祂。透过祂的创造、圣经和基督本身,上帝向我们揭示祂的属性与爱。即使我们不完美,上帝依然爱我们,我们能来到祂面前坦承一切的过犯。在上帝面前,我们不必害怕被祂看穿。所以你若爱上帝,你就会想更认识祂。

你要安静知祂是神,
路途虽然艰难险阻;
并非因为祂所赐予,
祂是我主便已满足。
Anon.
最大的喜乐就是知道上帝爱我们。


全年读经:
耶利米书6-8章 提摩太前书5章


灵命日粮:新生命

读经: 哥林多后书5章12-21节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哥林多后书5章17节


辛普森曾经对生命充满愤恨。当他和妻子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之后,他非常困惑和恼怒。于是,他把怒气转而发洩在不同肤色的族群身上,自己全身上下也覆盖了充满仇恨的纹身。

然而,当他听到他儿子模仿自己发出愤恨的言语后,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他看了一部讲述勇气的基督教影片,便开始到教会去。一个月后,他受洗加入了教会。现在他已放下了仇恨,成为新造的人。他也将身上的纹身去除,当然这个过程既痛苦又昂贵。

使徒保罗最能明白这种深刻的转变。他曾痛恨耶稣并迫害基督的跟随者(使徒行传22章4-5节;哥林多前书15章9节),但是当保罗与基督相遇并与祂在灵里相交后(使徒行传9章1-20节),保罗整个人都改变了。透过耶稣在十架所成就的救恩,他重新检视了自己的生命。认识基督让保罗成了新造的人,过去那罪污、死亡和自私的老我都消失,他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约、新的观点和新的生活方式。

跟随耶稣并非只是将往事放下,而是跟随一位新的主人,就是我们的救主,开始一个新的生命。

进深思考:
我相信基督,并和祂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之后,
我的生命有改变吗?有哪些方面可显示出:
我不再是原来的旧我,而是主内的新人?
基督里的新生命不是修复,而是再造。


全年读经:
耶利米书3-5章 提摩太前书4章


灵命日粮:得着生命

读经: 路加福音9章18-27节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9章24节


当1997年德蕾莎修女去世时,她谦卑服事上帝和贫病之人的榜样,再次让人们惊叹不已。她花了五十年的岁月,透过印度加尔各答的仁爱传教会(又称博济会),服事那些贫民、病人、孤儿和垂死的人。

英国记者马尔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在多次访问她之后,这样写道:「现今很多人谈到发掘自我,对许多人而言,自我发掘似乎就像赢得乐透奖一般让人期待。找着后,却往往将之储存、珍藏。然而你付出越多,所得便越多。所以德蕾莎修女放下自己,谦逊地为人付出,反倒使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活得有价值。我没认识任何比她更值得怀念的人。」

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章23-24节)。我猜想很多人都会担心,如果我们照着耶稣的教导去做,会发生什么事?

救主提醒我们说,祂来是要使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祂呼召我们为基督放下自己,唯有如此行,才能发现在祂里面的丰盛生命。

我听见救主呼召我,
当背起十架跟随祂;
主耶稣曾为我舍命,
我岂能牺牲一点点?
Ackley
为基督献上自己,必在祂里面得着丰盛生命。


全年读经:
耶利米书1-2章 提摩太前书3章


灵命日粮:彼此相爱

读经: 罗马书15章1-7节


我们务要追求和睦 的事与彼此建立德 行的事。 —罗马书14章19节


每一年,我们社区里的年轻人都会参与「友善待人」的运动,这是由一家心理健康机构所推动的活动。在2012年的活动项目中,有一项活动是由六千名学生在学校运动场上以身体排出「友善待人」的字样。一位校长说:「我希望到学校来学习的学生们,都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没有恐惧、担忧和不安的干扰。我们致力确保同学们能彼此帮助,而不是彼此相欺。」

保罗盼望罗马教会的信徒能追求和睦、彼此包容。因为在罗马的信徒们,无论是信心或强或弱的都彼此论断,或轻看对方(罗马书14章1-12节)。他们彼此藐视,为食物的可吃与否争辩(2-3节),为该守哪个节日议论(5-6节)。保罗鼓励他们「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9节)。保罗提醒他们要从内心里关心他人,而不是讨自己喜欢。他说:「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15章3节),因为基督服事人。

让我们不只是加入「友善待人」的行列,而是能彼此相爱,不在乎彼此的差异,彼此接纳,使我们的上帝得荣耀(7节)。

亲爱的主,我想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求祢让我口出良言,
多说造就人的话语,
使荣耀称赞都归祢名!
恩慈就是藉着温柔展现出来的爱。


全年读经:
以赛亚书65-66章 提摩太前书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