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信靠上帝

读经: 诗篇20篇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我们却靠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诗篇20篇7节,新译本


我急需两种药物。一种是治疗我妈妈的过敏症,另一种是治疗我侄女的湿疹。她们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但药房却不再贩售这些药了。我在绝望和无助中,不断地祷告说:“主啊,求祢帮助她们。”

几周之后,她们的状况好转且受到了控制。我似乎听到上帝说:“有时候,我会透过药物医治人。可是药物是否能解决病症,是在于我!不要完全依赖药物,要信靠我!”

在诗篇20篇,大卫王因上帝的信实可靠而得安慰。那时,以色列民拥有强大的军队,但他们知道最大的力量是来自“上帝的名”(7节)。他们信靠上帝的名,相信祂是谁,祂不变的属性和永不落空的应许。他们坚信一个真理,就是那位至高全能,统管万有的上帝必垂听他们的祷告,并拯救他们脱离仇敌(6节)。

虽然上帝可能会使用世上的资源来帮助我们,但最终战胜我们种种问题的还是祂。无论是祂赐给我们方法能解决问题,或是赐给我们恩典能继续忍耐,我们都可以确信,祂会像祂所说的那样对待我们。我们不必因为困难而忧心忡忡,反而可以带着祂所赐的盼望与平安,来面对重重挑战。

黃嘉仁

当你面临挑战时,你会依赖什么?
信靠上帝的名如何使你用不同的方式
去应对这些挑战?
天父,请赐给我勇气信靠祢。
帮助我相信,凡祢所说的都必然成就。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7-39章;彼得后书2章


灵命日粮:多么的微小

读经: 约伯记26章7-14节


我们从祂那里所听到的,是多么的微小!—约伯记26章14节,新译本


纽约中央车站的耳语廊是一个能远离热闹喧嚣,享受轻声说话的独特空间。这个特别的地方有极好的传声效果,让人们可以在9公尺的距离内轻声交谈。当一个人站在花岗岩拱门底下对着墙壁轻声说话时,声波就会向上传,沿着拱形的石墙,到达另一侧听众的耳中。

当约伯的生活充斥各种嘈杂的声音,遭受几乎失去一切的厄运时(约伯记1章13-19节,2章7节),约伯听到上帝微小的声音。他的朋友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而他自己也思绪紊乱,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出了状况。尽管如此,奇妙的大自然仍向他轻声诉说,上帝那极其伟大的能力。

无论是绚丽多彩的天空,悬在空中的地球,或稳定不变的地平线,这些都提醒约伯,全世界都在上帝手中(26章7-11节)。即使大海翻腾,雷声隆隆,但约伯却宣称:“这些不过是祂的作为的一点点,我们从祂那里所听到的,是多么的微小!”(14节,新译本)

若奇妙的大自然只展现出上帝一小部分的能力,那么上帝的全能显然绝非人所能测透,这使我们在忧伤痛苦的时刻有盼望。上帝凡事都能做,正如在约伯受苦时,上帝亲自扶持他。

史珍妮

上帝的大能如何安慰了你?
何种大自然的现象激发你敬畏上帝?
亲爱的上帝,当我面对的困难看似很大时,
请帮助我记住祢大过一切困难,
因祢无所不能!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5-36章;彼得后书1章


灵命日粮:怜悯的技巧

读经: 罗马书12章9-21节


爱弟兄,要彼此亲热;……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罗马书12章10-12节


十四世纪锡耶纳的女圣徒加大利纳(Catherine of Sienna)写道:“一根刺扎进了你的脚,因此你有时会在夜晚黯然落泪。⋯⋯这世上有些人可以把这刺拔出来,他们的这种技巧是从上帝那里学到的。”加大利纳毕生致力于培养这种“技巧”,以至如今人们仍记得她对别人的痛苦,具有非凡的同理心和怜悯之情。

痛苦就像深深扎进肉里的一根刺,需要以温柔和技巧才能拔除,这幅景象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这生动地提醒我们,自己是那么复杂和伤痕累累,也让我们深思,你我需要更深地挖掘,以培养对他人和自己的真正怜悯。

或许使徒保罗所描述的景象也提醒我们,若要像耶稣那样爱人,不单要出于善意和关心,还需要“彼此真诚相爱”(罗马书12章10节,新普及译本),“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12节)。不仅愿意“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也得愿意“与哀哭的人要同哭”(15节)。这需要我们全心投入。

在这破碎的世界里,没有人能毫发无损,因伤害和伤疤深深地嵌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但更深的是我们在基督里得到的爱,这爱足够温柔,可以用怜悯去拔掉那些刺,愿意接受朋友和敌人(14节),一起寻求医治。

白茉妮

你何时曾因他人的怜悯关怀而得到帮助?
你要如何建立一个互相关怀的群体?
慈爱的上帝,感谢祢满有怜悯,
帮助我能像祢那样爱人。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3-34章;彼得前书5章


灵命日粮:为上帝而做

读经: 民数记3章5-9节


[他们]要替以色列人尽上本分,办理帐幕的事。—民数记3章8节,新译本


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22年9月去世时,数千名士兵被派遣参与送葬队伍。在庞大的送葬队伍中,每一个人所承担的角色几乎毫不起眼,但许多人却以此为最大的荣誉。一名士兵宣称:“这是为女王陛下履行最后职责的机会。”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谁而做,这才使他的工作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那些被指派管理会幕器具的利未人也是如此。利未的儿子革顺,哥辖和米拉利的子孙,没有被设立为祭司,而是被分派了看似平凡的任务:看守管理器具,灯台,帘子,柱子,帐棚钉和绳索(民数记3章25-26,28,31,36-37节)。然而,他们的工作乃特别由上帝指派,去“办理帐幕的事”(8节),且详细记载在圣经中为后世所知。

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想法!今天,对于一个看重头衔和薪水的社会而言,我们许多人在工作,家庭或教会中所做的事,可能都看似微不足道,但上帝有着不同的看法。若我们的工作和事奉是为了上帝,凡事追求卓越,并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做,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有价值,有意义,因为我们正事奉这位伟大的上帝。

许文荣

当你明白你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在事奉上帝,
这会如何改变你的工作态度?
你如何以事奉上帝为荣,并为了祂追求卓越?
天父,感谢祢给我机会让我能事奉祢。
求祢帮助我,能忠心地运用
祢所赐的才干和能力为祢做工。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0-32章;彼得前书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