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祷告卡

读经: 以弗所书6章10-20节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以弗所书6章18节


在我担任导师的一个写作研讨会上,塔米递给我一张明信片,背面有她亲手写下的祷告词。原来她阅读了导师们的简历后,就针对各人的情况,在不同卡片上写下祷告词。她将卡片交给每位导师,并为他们祷告。我看了她特意为我所写的祷告词,周全详尽,心里十分佩服,很感谢上帝藉着塔米的举动鼓励我,接着我也为她祷告。在研讨会期间,每当我因身体的疼痛与疲劳而觉得难熬时,我就会拿出那张明信片。每次重读塔米的祷告词,上帝都能藉此使我重新得力。

使徒保罗意识到为人代祷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他呼吁信徒们预备好与“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以弗所书6章12节)。他强调我们需要相互代祷,并且鼓励众人要持续和具体地祷告。保罗请求大家大胆地为他祷告祈求,他说道:“也为我祈求,使我得着口才,能以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我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戴锁链的使者)。”(19-20节)

当我们彼此代祷时,圣灵会安慰我们,并坚定我们的决心。圣灵向我们印证,我们需要祂,也需要彼此。圣灵也向我们保证,上帝会聆听我们每一个祷告,无论是有声或无声的祈求,或是写在祷告卡上的祷文,上帝都会按着祂完美的旨意回应我们。

邓书琪

上帝如何藉着别人的代祷让你得帮助?
今天,你能用祷告卡去鼓励谁呢?
亲爱的上帝,请帮助我来到祢面前,
满有信心地为自己,为他人祈求。


全年读经:
利未记23-24章;马可福音1章1-22节


灵命日粮:完全洁净

读经: 以赛亚书64章1-8节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以赛亚书64章6节


最近,为了要接待客人,我和妻子预先在家中做大扫除。我注意到厨房地板的白色瓷砖上有一些深色的污渍,那是一些顽固的污渍,必须跪着擦洗才能清除。

但没过多久,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原来我擦拭得越多,就会显出更多其他污渍的存在。因为我清除的每个污渍,只会让其他的污渍更加明显。突然间,我家厨房的地板似乎变得超级肮脏。在那一瞬间,我才明白,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永远无法将地板完全清洁干净。

关于人想自己洁净罪污,圣经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除去自己的罪。先知以赛亚似乎觉得以色列民不可能得着上帝的拯救(以赛亚书64章5节),他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6节)

但以赛亚知道上帝的美善会带来盼望,所以他祷告说:“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祢是窑匠”(8节)。以赛亚明白,我们无法洁净的部分,唯有上帝才能洁净,就连那最顽固的污渍也必“变成雪白”(1章18节)。

我们无法擦去自己生命中的罪污与痕迹,但令人庆幸的是,我们可以靠着这位为你我牺牲自己的耶稣得着救恩,罪污得着完全的洁净(约翰一书1章7节)。

何安德

为何有些人很难接受上帝的赦免?
你认为你为何会尝试靠自己处理罪的问题?
天父啊,祢早已白白赐下赦罪的恩典,
求祢帮助我能谦卑接受,而非试图赚取。


全年读经:
利未记21-22章;马太福音28章


灵命日粮:反映基督的光

读经: 约翰福音1章4-9节


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翰福音1章4节


为了要在自己的风景油画中,准确捕捉反射光的美感,艺术家阿尔芒 · 卡布雷拉(Armand Cabrera)秉持一个关键的艺术原则:“反射光永远不能像它的光源那样强烈。”卡布雷拉观察到新手画家倾向于夸大反射光,于是他提出质疑:“反射光是属于阴影区块,它的目的是用来衬托,而非与画作中的明亮区块相互竞争!”

圣经也有类似的观点,表明耶稣就是“人的光”(约翰福音1章4节)。施洗约翰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7节)。约翰福音的作者告诉我们,施洗约翰“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8节)。

如同施洗约翰一样,我们也蒙上帝拣选,要向这个不信的世界反映基督的光,照亮那些生活在阴暗之处的人。这是我们的角色,正如有人说:“或许是因为不信的人无法直接承受上帝全然荣耀炫目的光辉。”

卡布雷拉教导他的学生说:“在一个场景中,只要有光直接照在某个物体上,这个物体就会成为一道光源。”同样地,因耶稣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9节),我们才能以见证人的身份发光。当我们反映耶稣的光时,愿世人都藉着我们看到祂荣耀的光辉而惊叹不已。

雷翠霞

你要如何反映基督的光?
你能在世界哪些阴暗处发出基督的光,
让人得到改变?
上帝啊,祢是美丽的真光,请照亮我!
请帮助我,在这不信世界的阴暗处散发祢的光芒。


全年读经:
利未记19-20章;马太福音27章51-66节


灵命日粮:8号陪审员

读经: 出埃及记23章1-9节


不可随众行恶。—出埃及记23章2节


在1957年的经典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中,一名在贫民窟长大的少年被指控谋杀自己的父亲,所有的证据对他极为不利,法官沉重地对陪审团说:“这起案件有一人死亡,另一人的生死掌控在你们手上。”然而,审议的过程却暴露了陪审团的弊病。在十二位陪审员中,唯有8号陪审员投票主张被告“无罪”,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他指出证词的矛盾,却遭其他人嘲讽。随后情绪升温,其他陪审员对谋杀案件持有的偏见也一一暴露。最后,因着8号陪审员的努力,其他陪审员陆续改变观点,最后都投票同意这名少年无罪。

在以色列百姓刚进入迦南地时,上帝嘱咐他们要勇敢地坚持真相,祂强调:“不可在争讼的事上随众偏行”(出埃及记23章2节)。需要特别留意的是,法庭不可“偏护穷人”(3节),也不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6节)。上帝是公义的法官,祂期望我们在所有的争讼中保持正直。

在《十二怒汉》中,第二位表决被告无罪的陪审员称许8号陪审员:“独排众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这却是上帝要求我们具备的正直,8号陪审员重视真实的证据并尊重受审者的权益。我们在圣灵温和的引领下,同样也能坚守圣经真理并为弱势族群发声。

葛庭墨

有什么会促使你随波逐流?
上帝呼召你在哪些事上坚守真理和正义?
天父,请帮助我们坚守圣经真理,
同时向世人彰显祢的爱。


全年读经:
利未记17-18章;马太福音27章27-5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