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不会延误

读经: 约翰福音11章17-27节


妳兄弟必然复活。—约翰福音11章23节


我的牧师是美国人,有一次,他到西非一个小镇探望某个教会,为了参加主日早上10点的聚会,他准时抵达教堂。但简陋的会堂里,空无一人。于是,他开始等待,1小时,2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中午12点30分左右,当地牧师经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教堂,接着还来了好几位诗班成员,以及一群友善的小镇居民。正如我的牧师后来所说:“聚会在时机成熟时开始了,圣灵欢迎我们,而且上帝并没有延误。”我的牧师明白,当地有不同的文化必然有其充分的理由。

时间似乎是相对的,但整本圣经却肯定了上帝完美,不延误的特质。因此,当耶稣在拉撒路病死4天之后才抵达时,拉撒路的姐妹们才会想问明白其中的原因。马大对耶稣说:“主啊,祢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翰福音11章21节)我们可能也会想要知道,为什么上帝迟迟不解决你我的问题。但凭信心等待上帝的答案和大能,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神学家霍华德 · 瑟曼(Howard Thurman)所写的:“天父上帝,我们等待,直到祢的力量成为我们的力量,祢的心意成为我们的心意,祢的宽恕成为我们的宽恕。我们等待,上帝啊,我们等待。”最终,就像拉撒路一样,当上帝这看似延误的回应临到时,我们就奇迹般地得着了祝福。

雷翠霞

你正等待上帝为你做些什么或供应什么呢?
你如何能够凭信心等候?
天父,我愿等候祢。
当我等待的时候,
求祢赐给我力量,不要失去盼望。


全年读经:
创世记41-42章;马太福音12章1-23节


灵命日粮:必得饱足

读经: 以赛亚书58章6-12节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章6节


马丁 · 路德 · 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美国民权运动达到高峰的1960年代惨遭刺杀。但在他遇刺四天之后,他的遗孀科丽塔 ‧ 史考特 ‧ 金恩(Coretta Scott King)勇敢地代替她丈夫,带领了一场和平示威游行。科丽塔不仅对伸张公义有满腔热血,更坚定捍卫许多类似的诉求。

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章6节)。我们知道有一天上帝将赐下公义,匡正一切错谬,而在那之前,我们有机会能让上帝的公义在这世上被高举,就像科丽塔所做的一样。以赛亚书58章生动地描绘上帝呼召祂的百姓,是要他们去“松开凶恶的绳,⋯⋯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将流浪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而不隐藏自己避开[有需要的人]”(6-7节,和合本修订版)。我们为受压迫者和边缘人寻求公义,是一种合上帝心意的生活方式。以赛亚写道,上帝的百姓寻求公义,就如晨光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医治(8节)。

今天,愿上帝帮助我们,让我们在世上时能渴慕上帝的公义。当你我以上帝的方式和能力寻求公义时,圣经说我们就必得着饱足。

平凯灵

最近有什么不公义的事引起你的注意?
今天你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秉公行义?
上帝啊,求祢使我能渴慕公义,
帮助我成为祢合用的器皿,
勇敢地秉公行义。


全年读经:
创世记39-40章;马太福音11章


灵命日粮:从哀叹到赞美

读经: 哈巴谷书3章17-19节


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哈巴谷书3章18节


莫妮卡迫切地祷告,祈盼她儿子能回转归向上帝。她儿子悖逆的行径使她终日以泪洗面,她甚至试图追踪儿子在各大城市落脚的足迹。儿子的情况看似没有希望回转。直到有一天,奇妙的事发生了:她儿子亲身经历上帝而彻底改变。后来,他还成为教会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神学家,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希波主教奥古斯丁(Augustine, Bishop of Hippo)。

“耶和华啊,……要到几时呢?”(哈巴谷书1章2节)先知哈巴谷哀叹那些位高权重的人颠倒公理(4节),上帝却不采取行动。当我们感到绝望时,如遇见不公不义的事,病症似乎治愈无望,持续的生活拮据,或是儿女远离上帝之际,我们是否也曾转向上帝,向祂表达心中的哀伤和悲叹呢?

每当哈巴谷哀叹时,上帝都垂听他的呼求。只要凭信心等候,我们就可以学习像先知哈巴谷一样,将哀叹化为赞美。他如此说道:“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3章18节)。哈巴谷虽不明了上帝的道路,但却信赖上帝。无论哀叹或赞美都是信心之举,表达了我们对上帝的信任。哀叹的时候,我们是基于上帝的属性而向祂呼求;赞美的时候,我们是基于祂是谁,祂是我们奇妙,全能的上帝。终有一日,靠着上帝的恩典,一切哀叹都将化为赞美。

裴格伦

今日你为何事哀叹?
你如何将此事化为赞美?
亲爱的耶稣,求祢提醒我,时时谨记祢是谁,
以及祢在我生命中所成就的一切。


全年读经:
创世记36-38章;马太福音10章21-42节


灵命日粮:崭新的开始

读经: 诗篇120篇1节-121篇2节


耶和华啊,求祢救我脱离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诗篇120篇2节


“基督徒的觉醒始于痛苦的认知,即发现世界让我们相信的真理,其实全是谎言。”这是毕德生牧师(Eugene Peterson)对诗篇120篇的感悟。诗篇120篇是朝圣者在前往耶路撒冷时,吟唱的第一首“上行之诗”(诗篇120-134篇)。正如毕牧师在《恒久专一的顺服》一书中所探讨的,这些诗篇也为我们描绘了亲近上帝的天路历程。

要开始这段天路历程,人必须先深刻意识到自己与世人有不一样的渴望。正如毕牧师说:“一个人必须先完全厌弃生活的现状,才能找到踏上基督信仰道路的动力。⋯⋯一个人要先彻底厌倦这世界的生活方式,才会渴想品尝恩典的滋味。”

当我们看见这世界的破碎与绝望时,很容易会心灰意冷,因为我们的社会往往对于他人所受的伤害冷漠以对。在诗篇120篇,诗人沉痛地说:“我希望有和平,但我一说话,他们就要争战。”(7节,新译本)

但这份痛苦的认知会带来觉醒,使我们迈向崭新的开始,若能体会这一点,医治和自由就会随之而来,因救主是我们唯一的帮助(121篇2节),祂能带领我们脱离败坏人心的谎言,走向和平与整全之路。在踏入新的一年之际,愿你我都能寻求上帝和祂的道路。

白茉妮

你是否对世界的败坏之事习以为常?
为什么?
福音如何邀请你缔造和平?
慈爱的上帝,求祢帮助我渴慕祢的道路,
让我能藉着圣灵的能力,
努力缔造和平。


全年读经:
创世记33-35章;马太福音10章1-2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