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一同聚集

读经: 希伯来书10章19-25节


我们不可放弃聚会,……却要互相劝勉。—希伯来书10章25节,新译本


根据《世界幸福报告》,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在幸福排名榜上一直高居前三名。与低纬度地区的国家相比,丹麦酷寒的冬天漫长,且日照时间甚短,但丹麦人会藉着与朋友相聚,一起享用热饮或丰富的餐食,度过寒冷黑暗的日子。他们用“舒适”(丹麦语hygge)来形容相聚时光的感受,这种“舒适”的感受抵消了气候对他们的影响。他们藉着与至亲好友围桌而坐,相聚畅谈,心灵获得了滋润。

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勉信徒要一同聚集,成为一个群体。他表示将来会有艰难的日子,这日子远比严酷的冬季更艰辛,基督徒需要以坚定的信心来应对。虽然我们已藉着相信救主耶稣而得到上帝的接纳,但我们仍然会面对羞辱,怀疑,对立或逼迫。当大家一同聚集,一起敬拜的时候,我们便有机会彼此鼓励。藉着分享陪伴,我们可以“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10章24节),从而坚固我们的信心。

与朋友相聚并不能使我们在《世界幸福报告》中名列前茅,但圣经告诉我们,信徒常常在一起聚会,能在我们面对生活挫折时,信心得到扶持。这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积极地融入教会生活吧!或许,你也可以像丹麦人一样,开放自己的家与人相聚,让彼此的心灵得到滋润。

洪可婷

与信徒相聚如何带给你鼓励?
今天你能敞开心扉,抓住机会去鼓励谁呢?
凡相信基督的人都能欢喜进入由一群蒙怜恤的人所组成的大家庭中。欢迎点击链接:
阅读九月主题文章
上帝,感谢祢让我与其他信徒一同聚集时,
彼此都能得激励。求祢让我能珍惜彼此相聚的机会。


全年读经:
诗篇135-136篇;哥林多前书12章


灵命日粮:痛苦的真相

读经: 传道书1章12-18节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书1章18节


在新冠疫情刚开始时,克礼和朋友们在大峡谷结束了为期25天的泛舟之旅,把船停靠岸边。前来取船筏的人告诉他们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时,他们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但在离开大峡谷的途中,他们的手机接连作响,各自收到父母的紧急信息。这令他们大为震惊。他们真希望能再回到河边,逃离残酷的现实。

在一个堕落的世界,知道得越多往往就越痛苦。撰写传道书的智者说:“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章18节)。有谁不羡慕孩童能享受单纯无知的幸福?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暴力和癌症。在我们长大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恶习之前,在我们发现家族的秘密之前(叔叔酗酒的真相或导致父母离婚的原因),我们不是活得更快乐吗?

人们无法摆脱知识所带来的痛苦。一旦我们知道些什么,便无法假装不知道。但有一种至高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坚忍,甚至能成长茁壮。耶稣是上帝的道,祂也是真光,能照亮我们的黑暗(约翰福音1章1-5节),“上帝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哥林多前书1章30节)。你的痛苦正是使你奔向耶稣的缘由,因祂了解你,关心你。

韦陌格

有哪件事是你不希望知道真相的?
告诉耶稣,把这事交给祂。
每当这又使你心烦意乱时,就再次求告耶稣。
耶稣啊,我不喜欢受苦,
但如果痛苦能使我亲近祢,
那么受苦就是值得的。


全年读经:
诗篇132-134篇;哥林多前书11章17-34节


灵命日粮:为主发光

读经: 马太福音5章13-16节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太福音5章14节


在一家连锁旅店的广告中,只有一栋小楼矗立在黑夜里,唯一的亮光来自门廊上靠近门口的一盏小灯。这盏小灯发出的亮光,足以照亮旅客脚下的台阶,让他们走进这栋小楼。广告的结语是:“我们将为你留下一盏灯。”

门廊上的灯光就像一个欢迎招牌,提醒疲惫的旅客,已经为他们预备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歇歇脚,好好休息。这盏亮着的灯邀请路过的人进来,脱离黑暗,疲惫的旅程。

耶稣说,基督徒的生命应该像那盏灯一样发光,让人觉得受欢迎。耶稣告诉跟随者:“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太福音5章14节)。身为信徒,我们要照亮这黑暗的世界。

当耶稣带领我们并赋予我们力量采取行动时,“[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16节)。当我们的生命散发光芒时,会让别人感受到我们乐意接纳他们,并愿意认识这世界唯一的真光──耶稣(约翰福音8章12节)。在充满疲惫与黑暗的世界里,祂的光总是为你留着。

你的灯还亮着吗?今天,当耶稣透过你发光时,别人就能看见,并也开始反映出祂的荣光。

潘恺兰(Katara Patton)

今天你可以用什么方式为耶稣发光?
什么事物会阻碍你为主发光呢?
主耶稣,求祢帮助我能如明光照耀,
好引领人来归向祢。


全年读经:
诗篇129-131篇;哥林多前书11章1-16节


灵命日粮:跨时代的种子

读经: 马可福音4章13-20节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马可福音4章20节


在1879年,人们可能会把植物学教授威廉 · 比尔(William Beal)当成怪人。因他在20个瓶子里装满各类的种子,然后将这些瓶子埋在深土里。人们不知道的是,比尔正在进行一项跨世纪的种子生存能力测验。每隔20年,研究人员会挖出一个瓶子,将瓶内的种子撒在土里,观察哪些还会发芽。

耶稣多次谈及撒种,常将所撒的种子比喻为上帝的道(马可福音4章14节)。祂教导说,有些种子会被撒但夺去,有些种子没有根基,不能生根,还有一些种子受到今世事物的阻碍而被挤住了(15-19节)。我们在传福音时,并不能决定撒下的种子是否可以存活。我们当做的只是撒下福音的种子,向人传讲耶稣。正如耶稣嘱咐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16章15节)

在2021年,比尔所埋的另一个瓶子被挖了出来。研究人员将种子撒在土里种植,有些种子发芽了,这些种子竟然存活了超过142年!当上帝使用我们与人分享信仰时,我们无法得知所分享的道能否或何时在他们的心中扎根。但使人得激励的是:即使在多年后,撒下的福音种子还是有可能会被人“接受了,并且结出果实”(4章20节,新译本)。

Kenneth Petersen

回想一下,你传福音给某人的经历。
那人当时如何回应?今日你如何为那人祷告?
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勇气能与朋友及同事分享耶稣。


全年读经:
诗篇126-128篇;哥林多前书10章19-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