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满足于上帝的爱

读经: 创世记29章28-35节


耶和华见利亚失宠。—创世记29章31节


伯恩幼年时,每当有人问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伯恩总是会说:“我想跟哥哥杰恩一样。”他哥哥不仅运动出色,善于社交,还是个优等生。伯恩正好相反,他说:“我的运动神经不发达,性格胆小,还有学习障碍。我一直想要多亲近杰恩,但却被他拒绝,他还说我是个无聊的人。”

伯恩一直都希望得到哥哥的爱,但却徒劳无功,直到他信主之后,转而学会满足于救主的爱。

利亚是雅各的第一位妻子,她一生都希望得到丈夫的爱(创世记29章32-35节),但雅各始终只深爱拉结。上帝看到利亚的困境,弥补她生命中被拒绝的空缺,便赐福给她,使她生儿育女(31节),这在当时的文化中是极大的荣耀。利亚的丈夫虽对她视而不见,但上帝却看见并听见她的遭遇(32-33节)。她总共生了一个女儿和六个儿子(35章23节),其中一个儿子是犹大,也就是耶稣的祖先。利亚在犹大出生时,说:“这回我要赞美耶和华”(29章35节)。利亚在迦南地得享长寿,死后与雅各的列祖同葬在一个尊贵的地方(49章29-32节)。

当我们遭人拒绝时,让我们从利亚的经历中得安慰。我们可以满足于上帝的爱,祂会补足我们的缺乏。

黃嘉仁

当你被所爱的人拒绝,
你要如何满足于上帝的爱?
你如何将你的痛苦交给祂?
亲爱的上帝,我虽遭受拒绝,
但感谢祢用爱弥补了我所有的缺憾。


全年读经:
利未记25章;马可福音1章23-45节


灵命日粮:真实评价

读经: 以弗所书4章17,22-32节


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以弗所书4章25节


有一名优步(Uber)乘客分享了他的共乘经验,他提到有一次搭车时,他必须忍受司机放在车里那全世界最臭的水果;另一次的司机一边驾车,一边跟女友争吵;还有一位司机试图让他掉入金融诈骗的陷阱。然而在上述的情况中,他不但没给他们负评,反而给了五星评价。这名乘客解释说:“这些司机看起来都是好人,我不希望因为我的负评,使他们以后不能再载客赚钱。”因此,这名乘客给了虚假的评价,对司机和其他人隐瞒了真相。

我们可能会为了各种不同的原因而隐瞒真相,但使徒保罗鼓励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要用爱心彼此说实话,因为他们在基督里是新造的人。他们需要培养“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章24节),即为上帝活出与世俗不同的生活,反映祂的样式。众信徒应以诚实取代谎言,因虚谎会带来分裂与扰乱,但真理能使彼此连结。保罗写道:“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25节)

耶稣会赋予我们能力,使我们有勇气抗拒谎言,不给彼此“虚假的评价”,因为这会破坏我们与其他信徒的合一。当我们顺从上帝的引导,活出充满爱的生命,我们就能以“恩慈”与“怜悯”向对方说实话(32节)。

魏马文

在何种情况下,你会想对主内
弟兄姐妹隐瞒真相?
为何诚实地陈述事实和真相至关重要?
亲爱的上帝,求祢帮助我
因为爱祢和爱他人的缘故,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都能保持真实无伪。


全年读经:
利未记23-24章;马可福音1章1-22节


灵命日粮:明智的克制

读经: 箴言29章4-11,20节


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29章20节


在1863年美国内战期间,南军在盖茨堡战役中惨败之后,罗伯特·李将军(Robert E. Lee)率领受到重创的南军撤回南方。但波多马克河因暴雨而水位上涨,阻断了他的退路。当时林肯总统敦促率领北军的米德将军(George Meade)发动进攻,予以痛击。但米德将军带领的北军和南军一样疲惫不堪,因此米德将军选择让部队休整。

在失望之余,林肯总统提笔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坦言,米德没有追击李将军的部队,让他万分恼火。在信封上,这位总统亲笔写下这几个字:“致米德将军函,勿寄,勿署名。”事实上,这封信后来也确实未曾寄出。

早在林肯总统之前,另一位伟大的领袖所罗门王也深谙掌控情绪的重要性。不管发怒的理由有多么合理,都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正如所罗门问道:“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29章20节)。他深知“君王以公正使国坚立”,也明白“愚昧人把怒气尽情发泄,智慧人却抑制怒气”(4,11节,新译本)。

最终,多亏林肯总统没寄出那封信,才没让他手下顶尖的将领丧失斗志,也才能打赢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并造福整个国家。让我们也来学习他如此明智地自我克制。

葛庭墨

为何发泄情绪时要小心谨慎?
下回当你生气时,
要如何自我克制?
天父,我把我的情绪全然交在祢手里,
好让祢的灵帮助我免于言语急躁。


全年读经:
利未记21-22章;马太福音28章


灵命日粮:彰显上帝的怜悯

读经: 马太福音7章7-12节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章12节


在芬兰与俄罗斯为期三个月的冬季战争(1939-1940年)中,一名芬兰士兵受伤躺卧在战场上。他看见一名俄罗斯士兵走了过来,用步枪指着他。这名芬兰士兵以为自己大限将至,没想到俄罗斯士兵竟递给他一个急救箱,然后就继续往前走了。出人意料的是,这名芬兰士兵后来也遇上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角色对调。此次是一名俄罗斯士兵负伤,无助地躺在战场上。于是芬兰士兵给了他医药用品,然后继续前行。

耶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核心指导原则:“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章12节)。如果基督徒都遵行这基本的原则,你能想像这世界会有多大的不同吗?如果我们全都按照耶稣的智慧而行,你可以想像能停止多少迫害?但愿我们都能遵循耶稣的指示,将自己想要得到的慈悲怜悯给予他人。当我们“拿好东西”给别人时,就是反映了天父的心意,因祂“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11节)。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是把别人视为仇敌,陌生人,或是竞逐资源与机会的对手,而是要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需要怜恤和恩慈。当我们如此看待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观点将有所改变。然后,我们就可以靠着上帝,将祂所赐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与恩典,慷慨地带给他们。

郭惟恩

为什么以推己及人的心态
对待他人至关重要?
耶稣可以如何帮助你如此行?
上帝啊,请帮助我,
在对待他人时能彰显祢的爱与怜悯。


全年读经:
利未记19-20章;马太福音27章51-6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