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与上帝同行

读经: 创世记5章21-24节


以诺与上帝同行。—创世记5章24节


多年来,健康专家一直强调跑步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但最近的科学研究显示,每天步行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每天步行至少八千步的成年人,与每天只步行四千步的成年人相比,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死亡风险更低。”走路显然对我们有益处。

在整本圣经中,“行走”常被用来象征与上帝交流。从创世记第3章,我们可以想像上帝常在“天起了凉风”时,与亚当和夏娃同行(8节)。创世记第5章讲述了以诺的故事,他忠心地“与上帝同行三百年”(22节),直到有一天,以诺一如既往地与上帝同行时,直接被上帝接到祂那里(24节)。在创世记第17章,上帝与亚伯兰重新立约时,吩咐亚伯兰在祂面前“行走”(1节,和合本修订版)。雅各在离世前,将上帝形容为他的牧人,并提及他的祖先忠心“事奉”上帝,这事奉就有行走的意思(48章15节)。在新约圣经,保罗吩咐我们要“顺着圣灵而行”(加拉太书5章16节)。

就像在创世记中的以诺和以色列的祖先一样,我们也可以天天与上帝同行。藉着将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并接受圣灵的引导,我们就能与上帝同行。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与上帝同行之路,你走得怎么样?

陆明德

你会怎么形容“与上帝同行”的生活?
当你反思今天的经文时,你会如何谨守遵行?
天父,我曾顺从自己的心意而选择不与祢同行,
求祢赦免我,帮助我天天与祢同步同行。


全年读经:
创世记33-35章;马太福音10章1-20节


灵命日粮:了解真相

读经: 雅各书1章19-27节


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章19节


美国作家朱莉娅·加利夫(Julia Galef)认真思考,为什么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她认为这与“士兵心态”有关,即我们会专注于捍卫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抵御我们认为的威胁。朱莉娅认为,更有益的心态是“侦察兵的心态”,侦察兵着重的不是消除威胁,而是探知完整的真相。他们会尽可能诚实,准确地了解真相,即使真相是丑恶的,会造成不便或令人不快。拥有这种观点的人能心存谦卑,持续提升判断力。

朱莉娅的见解让人想到了雅各,他也曾鼓励信徒采取相似的心态,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章19节)。雅各敦促信徒,不要因对别人一时的感受而冲动行事,而是要记住,人的愤怒并不能实现上帝的公义(20节)。只有谦卑地顺从上帝的恩典,才有可能增长智慧(21节;见提多书2章11-14节)。

我们若牢记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要仰赖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倚靠自己时,就可以放下执念,不再需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并且能倚靠上帝的带领,好好生活和照顾别人(雅各书1章25-27节)。

白茉妮

你可以效法哪些心怀谦卑,
愿意学习和改变的人呢?
你可以如何培养乐意向别人学习的心态?
亲爱的上帝,请帮助我不再坚持自己是对的,
使我在与祢同行的旅程中,
靠着祢的恩典不断地学习。


全年读经:
创世记31-32章;马太福音9章18-38节


灵命日粮:上帝会干预

读经: 使徒行传15章36-41节


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摩太后书4章11节


依琳是个工作勤奋的员工,总是善尽职责。但她却被指控行为不诚实,被停职接受调查。她很想辞职表示抗议,但有人建议她静候调查结果,说:“辞职就表示你做贼心虚。”于是依琳留下来,祈求上帝为她伸张正义。果然,几个月后,她被证明是清白的。

当保罗不愿意带称为马可的约翰一同去宣教时,马可或许也有依琳那样的感受。这个年轻人确实曾离开团队(使徒行传15章37-38节),但或许他已后悔,并希望这次能一起去宣教。他一定觉得保罗对他的评价不公平,只有巴拿巴相信他。

多年后,保罗改变了对马可的观感,并且嘱咐提摩太:“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摩太后书4章11节)。被称为马可的约翰恢复了名誉,一定深感欣慰。

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地评判时,愿我们记得耶稣了解我们的感受。祂本是无罪却被判为有罪;祂是上帝的儿子,却受到比罪犯更残酷的对待。但祂仍继续遵行天父的旨意,知道祂将被证明无罪,被显为公义。若是你遭受不公的对待,不要放弃,上帝都知道,并会按照祂的时间采取行动。

许文荣

在被人冤枉时,
你可以抓住哪些上帝的应许?
耶稣在面对不公正时的表现如何鼓励你?
天父,只有祢知道我的感受和遭遇,
请赐给我信心及耐心,好让我能等候并信靠祢,
因祢是公义的上帝。


全年读经:
创世记29-30章;马太福音9章1-17节


灵命日粮:驴子说话

读经: 民数记22章21-23,31-35节


巴兰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祢站在路上阻挡我。”—民数记22章34节


若是你能听懂家中爱犬在说些什么,会怎么样呢?新的科技利用“犬吠”识别技术,来确定狗儿吠叫所传达的情绪。这款高科技项圈,从超过一万种吠叫声的资料库中,分析及辨识狗儿的感受。虽然这种项圈无法将吠叫声转换成人类的语言,但却能大大促进了主人对爱犬的理解。

上帝也曾用一只动物引起巴兰的注意。巴兰把鞍子套在驴背上,准备骑驴前往摩押,这是回应上帝的话说:“⋯⋯去,你只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民数记22章20节)。在途中,那头驴看到上帝的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就离开大路,但巴兰却看不见危险(23节)。连续三次都是如此,巴兰用杖打驴子,要它继续向前走,于是上帝就让驴子开口说话。同时,上帝也使巴兰眼睛明亮,让他看见拿刀拦路的使者。巴兰惊恐地“低头俯伏在地”(31节),坦承自己内心其实想要获取尊荣,想违背上帝的吩咐去咒诅上帝的子民(15-18,37-38节)。巴兰承认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祢站在路上阻挡我。”(34节)

愿我们能藉由圣灵的引导和别人智慧的劝告,听从上帝在圣经里给予我们的各样教导,不仅仅是表面服从,就连内心也是一样。

洪可婷

你在哪方面只是表面顺从,
实则阳奉阴违?
上帝如何提醒你注意这一点?
天父,谢谢祢慈爱地指引我,
使我远离罪以及于我无益的事。


全年读经:
创世记27-28章;马太福音8章18-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