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全然信靠

读经:诗篇56篇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带他们到诊所绝对不会无聊。因为候诊室里放满了孩子的玩具,以及我可以读给他们听的儿童刊物,所以在等候的时间,孩子们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看诊的时间,我抱着他们走向医生的诊间时,情况就不同了。看到护士拿着针筒准备注射的那一瞬间,孩子们的笑脸立刻充满了恐惧。护士越是靠近,他们越是用力地抱着我的脖子。他们紧抓住我,觉得这样比较安全,或许是希望我能让他们不用打针;其实他们并不明白打针是为了他们好。

在这堕落的世界里,我们有时也会从平静安稳的生活,进入令人痛苦的困境中。在面对困境时,关键的问题是:「我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会害怕恐惧,怀疑上帝为何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是在困境中,仍相信上帝虽然让我们经历痛苦,却是为了我们好呢?我们当时时谨记 [....]

由《飓风营救3》想到的3点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这已经是这一热卖电影系列的第三部了,而我们的故事主人公——前中情局特工布莱恩•米尔斯似乎还是老样子。自《飓风营救2》以来,米尔斯(连姆•尼森饰演)就一直是个真正的顾家男人——玩命护幼女(她其实已经不再年幼)、执着爱前妻(她一直面临各种婚姻问题)。这一次,生活总算恢复正常,至少看起来如此。

突然,米尔斯的前妻离奇被杀,而米尔斯则被诬陷为凶手不得不亡命天涯。由此,米尔斯的生活急转直下。就像所有的动作片一样,《飓风营救3》也少不了让观众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的情节。米尔斯(再次)绕开司法体系,自行伸张正义——使出浑身解数揪出谋杀前妻的真凶并洗刷自己的冤屈,最终成功保护身边唯一所剩的女儿。

尽管《飓风营救3》不再上演“米尔斯的家人总能毫发无损逃离险境”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还是延用了经久不衰的演绎方式——高强度的连环动作,再伴随高速公路追车、劫车、甚至还有让人质疑的水刑。虽然从头到尾并没有什么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的地方,但影片结局还是会让《飓风营救》的影迷(包括我自己)满意的。因为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保护家人的忠诚父亲,尼森是不会出错的。

我相信那就是《飓风营救》三部曲卖座的独特秘诀(尽管有些对白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对于这位甘愿为自己家人再三赴汤蹈火的父亲角色,尼森的诠释令人信服,也令人折服。无论尼森做什么,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支持他,哪怕是劫持警车、威胁无辜的人、妨碍司法执法、杀人、炸毁建筑物等等。

作为爱的付出者与接受者,我们不妨对比米尔斯的爱和我们所熟悉的爱的最终标准——我们天父的爱——或许会有帮助。

1. 电影:米尔斯自行伸张正义,并惩罚了那些伤害他家人的人。
圣经: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也是上帝本身)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担当每一个人所当得的刑罚,无论是信的还是不信的(罗马书5章6-8节)。
2. 电影:米尔斯杀死了所有伤害他家人的人。
圣经:可以说,耶稣“杀死”自己,正是为了我们这些故意不顺服祂,因此伤害祂的罪人(以弗所书2章3-4节)。
3. 电影:米尔斯不但没有饶恕那些伤害以及杀害他家人的人,还发誓要找到他们,把他们赶尽杀绝。
圣经:只要罪人愿意悔改,不管所犯的罪有多深,耶稣都饶恕他们(约翰福音3章16节)。祂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节)。

毫无疑问,米尔斯爱自己的女儿。但米尔斯的爱是有限度、有缺陷、有条件的。相反,上帝的爱不取决于关系深浅,是完美的、永远都无条件的。归根结底,好莱坞电影对真爱的描绘,从根本上来说,在这个方面总是缺失的。

对此,我们就不要被好莱坞的飓风吹着走啦!

(图片来源:www.foxmovies.com)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投稿

灵命日粮:为光作见证

读经:约翰福音1章1-9节 

挪威的留坎(Rjukan)是一个温馨安逸的小镇。然而,因为这个小镇坐落在高斯塔顶峰(Gaustatoppen)的山谷中,每年约有半年的时间照射不到阳光,因此冬天是漫长且黑暗的。多年前,居民们就已经计划在山顶放置多面镜子以反射阳光,但一直无法落实。直到2005年,一位当地艺术家展开了「镜子计划」,他召集人才,集思广益,努力实现这个计划。经过八年的努力,计划终于得以实现。在2013年10月,山顶上的三面巨型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小镇,镇民们涌至镇上广场,享受折射下来的温暖阳光。

就属灵层面而言,世上许多地方就像留坎镇一样,困境有如高山阻挡了耶稣的光照射进来。但上帝却巧妙地让祂的子民像镜子一样反射出耶稣的光。其中一个人就是施洗约翰,他来就是「为光作见证」,这光就是耶稣基督,祂要照 [....]

灵命日粮:信仰大家庭

读经: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6-14节 

在1980年代,我们教会有个关系密切的单身大家庭,其中包括丧偶或离婚的人。若有人搬家,他们会帮忙整理行李、搬运家具和预备食物。因为共同的信仰和友情的激励,他们一直维系亲密的关系,生日或假日变得不再孤单。今天,这个三十年前因逆境而凝聚在一起的大家庭仍然活跃,继续支持着许多个人和家庭。

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描绘了生活在上帝大家庭里的美好情谊。「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7节) 。「弟兄[姐妹]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9节) 。「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11节) 。保罗和他的同工向「所疼爱的」(8节) 信徒们分享福音、同甘共苦,情同父母和兄弟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