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每日旅程:完美的句号

Aug 9

读经:提摩太后书4章1-8节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提摩太后书4章6节)

兰迪•波许是卡内基美隆大学一位受人敬重的教授,2006年被诊断出罹患胰脏癌。波许力抗病魔,但癌细胞却无情地蔓延。波许得知自己只剩下6到9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他发表了「最后演说」这篇演说,如今已经闻名遐迩。身为一名忠实于家庭的男人(他和妻子贾艾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波许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表明了他的渴望──他要画个完美的句号,将真正重要的事情传递下去。波许说:「我想把自己变成瓶中的一封信,有一天,瓶子被冲上岸,留给我的孩子们。」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的想法。在生命将尽之际,他情真意切地直接写信给他所提携的提摩太。保罗深感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番总结,就成了他的墓志铭(提摩太后书4章6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7节)。

保罗回顾自己的一生,知道自己完成了上帝给他的使命,他内心是何等地喜悦啊!他将毕生的精力、希望和个人声誉都投注在真实与良善的目的上。然而,保罗并不是说他自己的人生完美无暇,他勇于承认自己灰黯的过去,但他生命的本质已全然向主,投身于上帝对世人的计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满怀喜乐和盼望迎接人生的终点。他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8节)。

当我们行近人生的终点时,是否也能满足于自己使用资源与花费时间的方式,满足于那些吸引我们心思意念的理想和目标?到那时,我们是否已经委身于上帝的计画?到那时,我们可否品尝画下完美句号的喜乐?——威恩•科利尔

相关经文:
‧诗篇90篇1-12节
‧腓立比书3章14节

问题思考:
你一生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你会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与上帝相连,好叫你的馀生充满盼望与喜乐?

灵命日粮:公义与慈爱

读经:那鸿书1章1-9节 

当被告站在法官面前等候审判时,法庭的判决便决定了他的未来。若被告原本无罪,法庭就是他的避难所,使他不被定罪;但若被告有罪,他将会受到应有的刑罚。

在那鸿书里,我们看到上帝既是避难所又是审判者。1章7节记载:「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但第8节又说:「祂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因为早在一百年以前,约拿宣讲上帝饶恕罪人的信息,尼尼微人悔改而幸免于难(约拿书3章10节) 。到了那鸿时代,尼尼微人故态复萌,「设恶计攻击耶和华」(那鸿书1章11节) 。那鸿书3章详述了尼尼微将面临的毁灭。

许多人只看到上帝对待人的某一面,却忽略了其他方面。他们认为上帝是圣洁的,必按公义严厉审判罪人;或认为上帝只是有怜悯、恩典及丰盛的慈爱。事实 [....]

灵命日粮:困境中的盼望

读经:士师记13章1-7节 

在2013年11月,强烈的台风横扫菲律宾中部独鲁万市,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许多劫后余生者失去了家园和工作,生活必需品极度缺乏。三个月之后,当这个城市仍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时,一个小婴孩在大雨滂沱及强风肆虐的夜里,诞生在独鲁万市附近的马路边。尽管居民仍对风雨充满痛苦的回忆,但他们却同心协力,寻找助产士并将母亲及新生儿送到诊所。这个小婴孩得以幸存且茁壮成长,象征了在困境中的盼望。

当年以色列人受到非利士人压迫四十年,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那时,天使向一位不孕的以色列妇人说,她将要生下一位特别的儿子(士师记13章3节) ,这婴孩一出胎就归上帝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5节) 。这名叫参孙的婴孩,是上帝在乱世中赐下的盼望。

人生 [....]

灵命日粮:未来住处

读经:尼希米记1章4-11节 

我们的住处,不应该仅仅是一间房子,而是包括住在其中不同的人、经历的种种事情,以及度过的岁月。住在这房子的人不计代价地付出,使得这个地方拥有了无限的意义,带给我们莫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许多的回忆。即使我们的住处并不完美,但它总有一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圣经中经常谈及住处,其中一个例子,是尼希米渴望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尼希米记1章3-4节,2章2节) ,因为那城是他祖先的住处。当耶稣安慰我们时,祂也谈及住处。祂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接着祂补充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翰福音14章1-2节)

对于那些在地上的住处有美好回忆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明白这应许,也期盼将来的住处。而对那些没有安全和舒适住处的人来说,耶稣应许有一天,信主的人都会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