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改变了一切

读经:哥林多前书15章12-26节 

耶鲁大学的常任教授雅罗斯拉夫 · 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以其卓越的学术贡献著称,被各界视为研究基督教历史的当代权威之一。他出版了30多本书,并因他丰富的著作而获得备受尊崇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有一位学生回想帕利坎教授在临终前所说的话,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一段话:“若基督复活,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若基督没有复活,其他的事也都不重要了。”

帕利坎呼应了保罗的信念:“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书15章14节)使徒保罗做出如此大胆的声明,是因他知道复活并不仅是一次性的神迹,且是上帝在人类历史上救赎工作的巅峰。他相信那复活的应许,并不仅止于耶稣从死里复活,他还大胆地保证,其他已死的和遭受毁坏的(生 [....]

灵命日粮:并非如此

读经:路加福音23章49-56节 

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时说:“多么希望结果并非如此!”这话道出人类亘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惊,受创。我们承受锥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转的结果。

渴望“结果并非如此”,或许贴切地形容了门徒在耶稣受难之后的感受。福音书对这段悲恸时刻的描述不多,但仍记载几个忠心跟随耶稣的人所采取的行动。

一位只敢在暗中相信耶稣的宗教领袖约瑟(参阅约翰福音19章38节),突然鼓起勇气向彼拉多请求领取耶稣的遗体(路加福音23章52节)。试想将耶稣的身体从可怖的十架上取下,然后细心裹好准备埋葬,这需要多大的勇气(53节)。再想想那些妇女的忠诚和勇敢,她们一直在受难现场伴随着耶稣,直到祂被安葬在坟墓里(55节)。

这些跟随者并未预期耶稣会复活,他们正带着悲伤尝试接受 [....]

灵命日粮:十字架

读经:马可福音15章16-24节 

在荷兰当代画家莫德曼(Egbert Modderman)的画作《古利奈人西门》中,描绘了西门艰辛地背着巨大的十字架,他沉郁的眼神流露出身体和情感上的沉重负担。从马可福音15章的叙述,我们知道西门是被兵丁从围观的群众中拉出来,被迫背负耶稣的十字架。

马可说,西门来自古利奈,那是北非的一座大城,在耶稣的时代许多犹太人住在那里。西门很可能是为了庆祝逾越节才去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他看到耶稣将遭受不公义的处决,但他能够为耶稣提供微小却有意义的协助(15章21节)。

在马可福音8章提到,耶稣对众人与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34节)。从字面上来说,西门在前往各各他的路上,确实做到耶稣要求门徒去做的事:为耶稣的缘故,背起了交 [....]

灵命日粮:黑夜

读经:约翰福音13章21-32节 

诺贝尔奖得主埃利 · 维瑟尔(Elie Wiesel)的著作《夜》,揭露了纳粹大屠杀的恐怖。作者被抓进纳粹集中营的经历,正好与以色列民出埃及的过程相反。在第一个逾越节,摩西和以色列民逃离了奴役他们的埃及地(出埃及记12章),维瑟尔告诉读者,在逾越节后,纳粹将犹太人领袖抓入集中营。

我们先不评论维瑟尔的暗讽,而是思想圣经里一个类似的情节转折。在一个逾越节的夜晚,那位众人以为要来释放上帝百姓脱离苦难的耶稣,却允许那些要杀害祂的人逮捕祂。

约翰描绘了耶稣被逮捕前那神圣的一幕。在享用最后的晚餐时,耶稣为那即将发生的事“心里忧愁”,并预言自己将被出卖(约翰福音13章21节)。接着,祂做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祂竟然分饼给叛徒吃。“犹大吃了饼,立刻就出去;那时是黑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