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约翰福音灵修 | 我生命当中的使命是什么呢?(有声中文)


作者:Radish,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今日经文:

约翰福音18章1-11节

1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

2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3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4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5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6 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7 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8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9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0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1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耶稣教导完门徒,就和门徒们过了汲沦溪回到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去了。客西马尼园是祂常常和门徒聚集的地方。作为门徒的犹大很清楚耶稣的行踪,因为他们屡次在那里聚集。那时候正值逾越节,逾越节期间正是月圆之时,晚上的可视度应该是很高的。可犹大却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来到园里。显然,这些在月圆之日当做行路的照明工具实在是多余。犹大定是想着耶稣会逃跑到山丘的隐蔽处藏起来,所以带上了这么多的灯笼火把,为寻找藏在隐蔽处的耶稣做准备吧。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一队兵”原指为数六百人的罗马士兵。这多么让人震惊的阵仗——罗马当局为了捉拿一位手无寸铁的耶稣可谓兴师动众!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非但没有躲藏,竟在他们到达之时自己走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面对即将发生的这一切,耶稣是如此的坚定勇敢。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显然他们是被某种力量所震慑。他们以为要打着灯笼到处寻找的耶稣此刻就充满荣耀和力量毫不畏惧地站在他们面前。
 
“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即使在危难时刻耶稣也不忘保护祂的门徒们。耶稣的爱就在这些细节当中向我们显明——无论在何种境况,耶稣总是看顾祂的门徒,自己一人独自承当这即将来临的苦杯。
 
这时彼得仍不明白耶稣执行使命的决心,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耶稣却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两个一直跟随的门徒,在耶稣被捉拿的时刻有不同的表现。犹大选择出卖他的老师,只是为了那三十块银钱而已。一向被视为软弱胆小的彼得虽然不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却也在此刻显示出了他对耶稣纯真的爱。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这是耶稣绝对顺服的宣告。即使面对几百人的军兵和即将到来的酷刑,耶稣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祂坚定着祂生命当中的使命和目标:降世为人并被钉在十字架上,洗去我们身上的罪污,叫我们与上帝和好。
 
我生命当中的使命是什么呢?
 
三年前25岁的我感受到被上帝呼召全职服侍。当时,我哭着对祂说:“愿你的旨意成就。”可是过后,我的内心还是有好多的恐惧和害怕。那时候我信主的年日尚浅,和一堆资深的基督徒同学相比,我没有对圣经深刻的认识,我也不能随口说出某句朗朗上口的经文在几章几节,我更不清楚我生命的呼召是什么。别人拥有的宏伟异象我都没有,似乎我像彼得一样靠着一腔孤勇做了这个家人看来愚蠢无比的决定。
 
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动摇这个呼召,今生的忧虑逐渐充满我年轻的生命。就在刚刚,我看了我曾经分享信息的逐字稿,其中有一句是: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上帝清楚的呼召在我的生命里越来越模糊。这样的动摇注定我在全职服侍的道路要走向终结。一年后我向牧师提出了离职,那一刻,我和被呼召时一样哭得撕心裂肺。
 
当耶稣如此坚定地走向众罗马军兵的时候,祂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胆怯和害怕。这让我十分惭愧。我多么期待在今后的年日里我的软弱靠着主成为刚强,我所经历的这一切能够让我更好地被主来使用。
 
三年后的我仍然能感知这一份上帝在我身上的心意。上帝的呼召是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愿上帝询问:“你在哪里?”的时候,我能勇敢而又坚毅地回答:“主啊,我在这里”!
 
今年跨年祷告时要写下2021年的愿望,我的愿望是:“注目看耶稣,以耶稣为我生命的中心,为主而活”。愿今后我的生命更加成熟,预备好自己,每一天为主而活。
 
愿我们都以上帝的目标为目标,像耶稣一样坚毅地去完成上帝在我们的生命中的托付。
问题反思
1.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仍然出来面对,为什么?这让你对耶稣有怎样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吗?
2. 耶稣对前来抓祂的官兵说:“……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耶稣的话是否给你怎样的安慰和鼓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涟漪效应

读经:以斯拉记8章15-21节 

加纳北部有间又小又不起眼的圣经学院,学生寥寥无几,但美国宣教士鲍伯 · 海斯(Bob Hayes)却用一生的时间,在这由铁皮屋顶和空心砖搭建的建筑物里,致力栽培学生。尽管学生偶尔会退缩不愿,但鲍伯仍赋予他们领袖的角色,鼓励他们讲道及教导圣经。鲍伯几年前去世了,但加纳各地却涌现了几十间蓬勃发展的教会,学校,以及另外两所圣经学院,而这些都是由那间不起眼的学院毕业生所建立的。

在亚达薛西王统治期间(公元前465-424年),文士以斯拉招聚一群被掳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但他发现其中并无利未人(以斯拉记8章15节)。因他需要利未人担任祭司,所以嘱咐首领们为“上帝的殿带使用的人来”(17节),他们就照着去做(18-20节),而以斯拉则带领众人禁食祷告(21节)。

以斯拉 [....]

灵命日粮:一切全献上

读经:马可福音10章26-31节 

英国的富能仁(James O. Fraser,1886-1938年)决定不再追求成为英格兰的钢琴演奏家,而是要服事中国的傈僳族。美国的范德(Judson Van DeVenter,1855-1939年)放弃发展艺术事业,选择投入布道事工,后来更写了圣诗《一切全献上》。他们愿意为了耶稣去服事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前往上帝呼召他们去的地方,他们的付出令人难忘。

虽然投身艺术行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但这两个人却相信,上帝呼召他们放弃自己的事业去从事另一份工作。或许那启发他们的,是耶稣劝告一个富有的年轻官吏,变卖所有的产业来跟从祂(马可福音10章17-25节)。彼得目睹了他们的互动,便对耶稣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祢了”(28节)。耶稣向彼得保证,凡跟 [....]

灵命日粮:至深之处

读经:诗篇6篇 

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年)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诗人及小说家,亲身经历了法国社会及政治的动荡时期,《悲惨世界》或许是雨果最为人知的经典著作。经过一个世纪后,这本小说改编成了音乐剧,成为我们这世代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并不令人感到讶异,正如雨果曾说:“音乐表达了那些不能言喻却又无法对其保持沉默的事物。”

撰写诗篇的诗人也深明此理。他们写的诗篇和祷文,让我们诚实地反思生命的景况及其不可避免的痛苦,并能触及我们心灵深处无法言喻的伤痛。在诗篇6篇6节,大卫喊道:“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

在鼓舞人心的圣经诗篇里竟包括了这些真实感受,让我们得到莫大的激励。这个事实鼓励我们可以将恐惧交托给上帝,祂乐见我们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