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我们一起查经的日子(有声中文)

作者 :东尼叔叔,加拿大

有声播读:Joya,中国

 

“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   (路加福音24章48-49节)

 

三年前,我参加教会的查经小组,小组约有十多人。 其中有一半参加者是未信主或是未曾受洗的。当时我想,灵修生活可以结伴同行,是一件好事!这样,亦是一个好机会,透过不同人的经歴,看别人怎样领受圣经的话语,启发自己内心未能洞察的真理及教导。当时查考的经文正是路加福音,是一卷很吸引我的福音书。 就如福音书内的自序,路加以详细考察的态度写成这书,使人得以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路加福音1章3-4节)

在第一次的查经聚会中,已感受到组长身体力行,除了安排聚会细节,她还在聚会中预备爱心晚餐及美味甜品。其后,弟兄亦加入大㕑兵团,泡制老火靓汤及西点。这样,我们不单在灵命里互相造就,还像家人般分享生命点滴!我想,上帝是喜悦人献上最好的给祂,透过爱的互动,大家得以一起成长!这就像路加福音10章27 节所说的: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原来小组已成立有10年之多,当中并非一帆风顺,譬如查经的方式曾作出不少调整,而组员的变动亦带来挑战。大家记得圣经中撒种的比喻吗?(路加福音8章4-8节)有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种子只有一部份的机会可落在好土上,成长得结实;有些落在路旁的,表示拒绝接受福音;有些在浅土磐石上,逐渐流失;有些在布满荆棘的土地,代表无法放下或抵挡世上的吸引,最后未能坚固。 其实,种子代表的是上帝的信息,都是好的,问题是人的内心,如何回应 ? 是否有让祂的话语,在自己生命中打下根基,还是不冷不热、听而不行呢?

然而,当弟兄姊妹经历到低谷忧伤,我们又可以怎样并肩而战?记得,去年一位组员身患重病,我们感到既恐惧又无奈。当组员感到焦急无力时,正是上帝让我们学习如何齐心代求,以忍耐及信心等待祂的心意。又如何借着每人自发的行动,一点一滴去实践基督的爱!如路加福音11章8节说:“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最近,这位组员的身体已稍微安定下来,她亦抓紧机会,四处传讲上帝的荣美!

上帝也十分恩待小组,最近有四位弟兄姊妹相继受洗或决志信主!感谢主,祂是又真又活的神!回想这几年,我们一起查经的日子,当中的信息及教导,在小组中历历在目,既扣人心弦 、又激励人心!我深信全能的天父,已向小组展示,祂美好的带领及奇妙的应许!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浓情蜜意

灵命日粮:回应呼召

读经:马太福音4章18-22节 

我年轻的时候,本以为会嫁给高中的男友,然而我们分手了。当时对于未来,我好像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一生该做些什么。最后,我觉得上帝要我藉着服事他人来服事祂,于是便报读了神学院。然而,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我却不得不离开我的家乡,朋友和家人。这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因为我必须离开我的根,远离我熟悉的环境。

当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时,看到彼得和安得烈这两兄弟在海上撒网,以捕鱼为生。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马太福音4章19节)。然后耶稣又看见另一对兄弟雅各和约翰,并向他们发出同样的邀请(21节)。

当这些门徒来到耶稣面前时,他们也舍下了一些东西。彼得和安得烈“舍了网”(20节)。雅各和约翰“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22节) [....]

灵命日粮:目标与目的

读经:使徒行传20章17-24节 

在2018年,耐力运动员科林 · 奥布拉迪(Colin O’Brady)尝试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徒步之旅。他拉着一个雪橇,上面装满所有的行李和必需品,在54天内独自徒步跋涉1,500公里穿越南极洲。这实在是个挑战耐力极限和勇气的壮举。

奥布拉迪回忆起在那段日子里,他独自在冰雪酷寒中长时间步行,前路似乎漫无尽头,他说:“我像是处于完全投入的状态,只一心一意专注着最后的目标,同时也思想这趟旅程带给我的宝贵功课。”

对于我们这些相信耶稣的人来说,这种说法似乎能让我们产生共鸣。这听起来就像对我们这些信徒的呼召,我们的目标就是专注于尊荣上帝,并让人认识上帝。保罗对危险的旅程并不陌生,他说:“但我并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只求跑完我的路程,完成我从主耶稣所 [....]

灵命日粮:秘诀

读经:腓立比书4章10-19节 

有时,我怀疑我家的猫咪小灰患有错失恐惧症,一种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态。因为当我带食品杂货回家时,牠总会冲过来查看我买了些什么。当我切菜时,牠又会用后腿站起来,紧盯着食物,乞求我与牠分享。但当我把引起牠兴趣的东西递给牠时,牠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然后闷闷不乐地走开。

仔细想想,如果我苛责小灰,那我就很虚伪了,因为牠多少反映出我心中永不满足的欲望,就像我总认为现在所拥有的永远都不够。

保罗说,知足并不是与生具来的,而是需要学习的(腓立比书4章11节)。按照人的本性,我们总是会拼命追求能获得满足的事物,然而,一旦发现得不着满足,就会转移目标,追求其他的事物。有时候,不满足会让我们变得紧张焦虑,甚至不敢参与任何事情,以为自己会受到伤害。

但讽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