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分享

读经:路得记1章11-18节 

小儿子哭着说:“可是这是我的,我不想分享!”他虽有很多块乐高积木,但哪怕借出一块也会让他心碎。他那个样子让我忍不住翻白眼,但仔细想想,其实不愿分享的自私心态并不仅限于孩童。在生活中,我在与人共处时,不也是常常抗拒分享,不愿为人付出吗?

我们是耶稣的门徒,耶稣要我们彼此相顾,不自私自利。路得对待她婆婆拿俄米便是一个好例子。拿俄米是一贫如洗的寡妇,没有什么可以给予路得。但路得却愿意舍弃自己的故乡,跟随婆婆,誓死都要与她一起生活。路得向拿俄米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记1章16节)。她毫无保留地为拿俄米付出,表达了爱与怜悯。

虽然对人这样的付出并不容易,然而慷慨分享有时会带来美好的结果。路得为拿俄米舍弃自己的故乡,与她一同生活,其后她的儿 [....]

灵命日粮:夜之歌

读经:诗篇42篇1-11节 

我父亲的一生有许多渴望。他渴望自己身心健全,但却饱受帕金森氏症逐步地摧残。他渴望平静,却深受忧郁症的痛苦折磨。他渴望感受到有人爱他,珍惜他,反而总是感到极度孤单寂寞。

然而,当父亲读到他最喜爱的诗篇42篇时,就不再感到那么孤单了。诗人和他有同样的体会,他们都迫切渴望得到医治(1-2节)。他们都感到永无止尽的悲伤(3节),过去欢乐的时光已成追忆(6节)。诗人也同样被混乱和痛苦淹没(7节),他感到被上帝抛弃时,也追问说:“为何?”(9节)

然而,诗篇的诗句触动父亲的心,让他确信自己并不孤单,在痛苦中也感受平安缓缓注入心中。他听见温柔的声音在身边,告诉他说即使没有得到答案,即使仍受风浪侵袭,他依然深深地被爱环绕(8节)。

在漫漫的长夜里,听到这平静的 [....]

雅各书灵修 | 因为怜悯,所以怜悯(有声中文)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译:熊永兰,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读经:雅各书2章12-13节

我热爱阅读和写作。因为文字和言语对我影响极深,我知道它们可以很大程度上治愈一个人,但在伤害人方面亦然。所以我曾非常厌恶那些因着自己不够小心而出口伤人的人。

然而当上帝使我意识到语言能力是祂赋予我的恩赐时,我开始对此改观。虽然对于我来说这恩赐如此的自然,但对他人并非如此。与此同时,上帝让我看到了我生命中的一些弱点,而其他人可能恰巧在这些方面很有恩赐。

例如,我一直很难做到守时。上帝让我明白,我应该用恩典对待那些在话语方面容易跌倒的人,就好像我希望在自己迟到的时候,别人能理解我一样。

我们都倾向于去论断他人,不光是因着他们软弱,还因着他们没有按照上帝的要求去行。尤其在当我们偏心待人时,这种情况会更严重(2章8-11节)。但是雅各告诉我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要以恩慈待人(第12节),因为我们都“将受到律法的审判”(第12节)——就是基督透过福音使人脱离罪恶得自由的律法(也见1章25节)。

虽然我们知道因着耶稣为我们赎了罪,作为信徒的我们不会再被定罪(罗马书8章1-2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受审判,换言之,有一天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在上帝面前交账(哥林多后书5章10节)。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上帝以怜悯待我们,我们也应该以怜悯对待他人。“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马太福音7章2节)。

耶稣教导我们说:“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马太福音5章7节)。在不饶恕人的恶仆的寓言中(马太福音18章21-35节),祂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以无怜悯的方式对待别人,上帝也会同样对待我们。雅各在2章第13节讲了同一个道理。

雅各继续讲到“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第13节),因为上帝喜爱怜恤(弥迦书7章18节)。既然我们的父满有怜悯(以弗所书2章4节),当我们运用智慧并甘心乐意地去怜悯别人时,我们就行在了上帝的心意中(罗马书12章8节)。

当我们珍视天父所珍视的,以祂待人的方式去待人时,我们就真是祂的孩子了。

 

问题反思:

1.你在哪些方面最容易严加论断别人?怎样做可以帮助你在这些方面更有怜悯?

2.你认为基督的律法带给你自由了吗?怎样做可以帮助你更加享受上帝为我们所安排的爱的律法?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灵命日粮:盼望的根基

读经:希伯来书11章1-6节 

有时候,在意想不到之处,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信心的功课。从我家那只重达50公斤的黑色拉不拉多犬“熊熊”身上,我就看到了信心。熊熊喝水的大钢碗就放在厨房的角落里,每当碗空了,它既不吠也不抓碗,而是静静地趴在那里,耐心地等候。有时它得等上好一会儿,但熊熊已学会相信我终究会走进厨房,看到它在那边,就会提供它所需要的。它对我的信任,也让我提醒自己要更信靠上帝。

圣经告诉我们:“信就是对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对未见之事有确据”(希伯来书11章1节,和合本修订版)。这把握和确据的根基就是上帝本身,祂会“赏赐那寻求祂的人”(6节)。凡藉着耶稣相信上帝并来到祂面前的人,上帝就会向他们信实地持守祂的应许。

有时,要相信“未见之事”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对上帝良善和慈爱的本质有把握,纵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