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擒拿狐狸

读经:雅歌2章14-17节 

当我跟一位住在海边的朋友通电话时,从她那边不时传来海鸥的叫声,令我欣羡不已。她却回答说:“它们真是烦人!”对她来说,这些海鸥是日常的祸害。对于住在伦敦的我来说,狐狸也是一样讨厌。我并不觉得狐狸可爱,因为它们所到之处都留下臭味。

在旧约雅歌这本歌颂爱情的诗集中,也提到了狐狸。雅歌虽是描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这其实是反映上帝和祂子民的关系。新娘叮嘱新郎要抓住小狐狸(2章15节),因那些偷吃葡萄的狐狸,可能会毁坏葡萄园。新娘对婚姻生活充满期待,不希望任何有害的动物破坏她与新郎爱的盟约。

“狐狸”怎么会破坏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呢?对我来说,这就像答应太多的请求和邀约,使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以致烦躁不安。或是遇到情感上的冲突,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恼怒 [....]

灵命日粮:爱心疲乏

读经:马太福音9章35-38节 

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所写的《安妮日记》闻名于世,日记描述她跟家人在二战期间躲藏两年的生活点滴。后来,她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与她同在一起的人说:“她从未停止为人流泪!”对所有认识她的人来说,有她在身边就是一个祝福。因此,有位学者认为,安妮始终未曾“爱心疲乏”,意即她对人没有失去怜悯的心。

活在痛苦破碎的世界中,会让人失去怜悯的心。连最有爱心的人也会因太多的苦难而麻木不仁,但耶稣却并非如此。马太福音9章35-36节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这世界的苦难不仅限于身体上的痛苦,还包含心灵的伤害。耶稣为了这些需要来到世上,祂也要求信徒与祂 [....]

灵命日粮:黑暗中的盼望

读经:耶利米书31章16-26节 

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46年)一位有智慧且爱国的官员。据说他曾多次力劝楚王,秦国的威胁足以令楚国亡国,但楚王拒绝接受他的劝告,甚至还将屈原流放偏远地区。最后,当屈原知道秦国果然攻陷了他所爱的祖国之后,他在痛苦绝望的情况下,投河自尽了。

屈原与先知耶利米的遭遇其实有一些相似之处。耶利米和屈原一样,所服侍的君王藐视他的劝谏,结果国家遭到敌人的蹂躏和摧残。然而,屈原在绝望中选择放弃,但耶利米却找到了真正的盼望。为何两者如此截然不同呢?

因为耶利米认识上帝,知道唯有祂才能给我们真正的盼望。上帝已应许祂的先知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书31章17节)。耶路撒冷虽在公元前586年被拆毁,但后来却得以重建(参阅尼希米记6章15节 [....]

灵命日粮:求同存异

读经:罗马书14章1-13节 

我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对圣经持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总是无止无休,难以平息。相比之下,他也记得当双方能求同存异的美好。

但在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上,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忽视无法解决的分歧呢?这正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解答的一个问题。当时这些信徒正陷入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冲突中,保罗写信提醒他们,即使大家的观点南辕北辙,也要努力找到共同点(14章5-6节)。

根据保罗的教导,求同存异的方法,就是我们都当谨记,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上帝交帐,我们不仅要为自己所做的批评负责,也要为自己如何对待彼此的差异而受审判(10节)。

事实上,意见相左或有冲突的情况也提醒了我们,有些事比坚持自己的想法还重要,甚至比我们如何阐释圣经更为重要。将来有一天,我们都要向上帝陈明,我们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