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恒久的喜乐

读经:诗篇34篇1-14节 

我们常听人说,快乐就是随心所欲。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的人生观只会带来空虚愁烦和心碎。

诗人奥登(W. H. Auden)观察那些试图以寻欢作乐逃避现实的人,他描述这些人“迷失在阴森的树林,如惧怕黑夜的孩子,从未得到快乐也无良善”。

诗人大卫却唱出了医治恐惧和不快乐的良方:“我曾寻求耶和华,祂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诗篇34篇4节)。真正的喜乐是照着上帝的心意而行,这是我们每天都可以验证的真理。大卫写道:“凡仰望祂的,便有光荣”(5节)。只要你愿意亲身体验,自然就会明白,就像大卫说:“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8节)

人们常说:“眼见为凭。”这是我们理解世事的法则,只要能证明给我看,我就相信。但上帝却反其道而行,祂 [....]

灵命日粮:呵护备至

读经:创世记3章1-13节 

我年幼的孙儿们喜欢自己穿衣穿鞋。有时候他们会把衬衫前后穿反了,年纪更小一点的还常把鞋子穿错脚。通常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而且我也觉得他们这个天真的样子,特别可爱。

我喜欢透过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对他们来说,每件事都很新奇。无论是走在倾倒的树干旁,偷窥乌龟在圆木上做日光浴,或是兴高采烈地看着消防车呼啸而过,这世界似乎无奇不有。然而,我也知道年幼的孙儿们并非全然天真无邪。他们可以编出成打的藉口,来解释晚上为何不乖乖睡觉,抢玩具时也绝不手软,但我仍深爱着他们。

我想,上帝创造的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可能也像我这些孙儿一样。他们与上帝在园中同行,眼中所见必定也是处处新奇。但有一天他们恣意妄行,竟吃了那不可吃的树上所结的果子(创世记2章15-17节,3章6节)。他们的悖逆 [....]

灵命日粮:看见天家

读经:路加福音23章44-48节 

我小时候最早学会的一段祷告文是:“现在我躺下睡觉,求主守护我的灵魂……。”这段祷告文是父母亲教我的,我也在儿女年幼时教他们这样祷告。记得我在孩提时期,每晚透过这样的睡前祷告,将自己交托在上帝手里,我就能安然入睡。

在诗篇这祷告的书卷里,也收录了相似的祷告文。有些圣经学者认为,诗篇31篇5节中“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这句话,就是在耶稣时代父母教导孩童的睡前祷告文。

或许你已察觉到,这句祷告词也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呼喊。只是耶稣另加了:“父啊”(路加福音23章46节)。耶稣在断气之前如此祷告,显明祂与天父之间亲密的关系,也向信徒指出那将来与祂同住的天家(约翰福音14章3节) 。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让你我能奇妙地借着祂成为天父的儿女。想到耶稣 [....]

罗马书灵修 | 胜过论断(有声中文)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舒然,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读经:罗马书2章1-3节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马书2章1节)

难得有空全家一起吃香港点心,孩子翘首企盼服务员端来她们最爱的皮蛋粥。店里很忙,等了很久,粥终于上桌了,我搅了两下,盛给大家时,忽然看见一条黑色的蟑螂腿浮在白粥上,分外显眼。孩子们失望极了,我正准备招呼服务员换一碗的时候,丈夫止住我说,“算了,算了,为什么这么计较,吃别的就好啦”。没吃到粥本来就满失望,还说我“计较”,我正准备申辩的时候,突然一幕幕我抱怨自己的客人“计较”的场景浮现在眼前。我们经营咖啡店,超忙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客人拿回自己的咖啡说“我的咖啡不够热”,或“我要少糖,这个太甜了”等等。一边笑脸帮他们重做的时候,我常常一边暗暗抱怨,“真计较”。

其实每个人都会不经意地在用某种标准、尺度量别人,却常常忘记用同一把尺子量自己。这是人性,不是吗?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自己却常常有假冒为善的倾向,找借口脱罪。

他爱发脾气;我只是忿忿不平。他吹毛求疵;我只是直言不讳。他话语恶毒;我只是心直口快。他野心勃勃;我是兢兢业业。他贪心;我是不进则退。他优柔寡断;我是思维缜密。他一身臭味;我却有“泥土的香气”。

这个单子可以继续列下去。我们常常在同样的事情上论断别人,却有千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正如保罗在罗马书2章1节说的:“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其实“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章23节),但那唯一可以定我们罪的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

当我们把眼光从别人身上转向基督的时候,我们愈发看到自己的亏欠和不配。当我们仰望耶稣的荣美时,祂的爱也会在我们身上启动,让我们胜过论断,更能够以同情、怜悯的心,给予爱。

思考:你最近有论断他人吗?如何以基督的心为心,以怜悯代替论断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