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凡事盼望

读经:诗篇34篇15-18节 

我从1988年开始撰写《灵命日粮》文章,在数百篇文章中,有几篇至今仍印象深刻。其中一篇是在1990年代中期所写的,文中提到,有一次我的三个女儿因露营或短宣而不在家,我和六岁的儿子史帝夫因此有了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带着儿子去机场玩了一趟,儿子突然转头对我说:“少了梅丽莎就少了很多乐趣。”他八岁的姐姐是他亲密的伙伴。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竟会一语成谶。自从豆蔻年华的梅丽莎在车祸中意外丧生后,我们的生活确实“少了很多乐趣”。时间虽能减缓痛苦,却没有任何方法能完全带走悲伤。时间虽无法治愈伤口,但只要我们倾听,默想并咀嚼上帝所应许的安慰,就能帮助我们走过丧亲之痛。

倾听:“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耶利米哀歌3章22节)

< [....]

灵命日粮:风暴中的避难所

读经:雅各书1章12-18节 

我住在奥克拉荷马州时,认识一位“追逐”龙卷风的朋友,他透过无线通信与其他追风者和地区雷达联系,密切地追踪暴风的路径。他尽量在安全距离内观察龙卷风的摧毁路径,若有突发状况,可随时通报警戒会受影响的民众。

一天,一片漏斗云突然发生极剧变化,让他陷入致命的危险,所幸他即时找到避难的地方,才逃过了一劫。

朋友那天的经历,让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致命的破坏力:我们生命中的罪。圣经告诉我们:“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章14-15节)

罪的衍生就如同龙卷风,在开始时看似毫无威胁,但很快就难以掌控,最后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我们面临诱惑时,上帝会为你我提供避难所,好使我们能躲避那逐渐成形的 [....]

灵命日粮:温暖的家

读经:约翰福音14章1-14节 

儿子问我:“为什么要搬离我们的家?”我无法对一个五岁的小孩解释什么是“家”。也很难让他明白,我们只是离开一间房子,而不是离开家。因为“家”是指挚爱的亲人住在一起的地方,也是在结束漫长的旅程或整天辛苦工作之后,我们渴望回去的地方。

耶稣在受难数小时前的最后晚餐中,特别嘱咐门徒:“你们心里不要忧愁”(约翰福音14章1节)。门徒对未来感到茫然失措,因耶稣已经明说祂即将受难。但耶稣也应许他们,必与他们同在,并提醒他们,将来祂必再临。耶稣对他们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2节)。耶稣大可用其他的词汇形容天堂,但祂却没有将其形容为让人感到陌生或不安的地方,而是我们亲爱的耶稣所在的地方。

鲁益师曾经写道:“天父为了要让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 [....]

灵命日粮:十字架观点

读经:哥林多后书4章8-18节 

我的同事阿唐在办公桌上放了一个8×12吋的玻璃十字架,那是和他同为癌症病患的朋友小裴所赠,为要帮助阿唐以“十字架观点”去看待每一件事。这座玻璃十字架不断地提醒他上帝的慈爱与美意。

这样的观点对每个基督徒都是一大挑战。特别是遭遇困难时,我们很容易就专注于自己的困境,而非上帝的慈爱。

但使徒保罗却以“十字架观点”看待人生的遭遇。在遭遇患难时,他形容自己“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哥林多后书4章9节)。他相信纵然处境艰难,但上帝仍在动工,“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17-18节)。

“顾念所不见的”,并不表示我们应漠视眼前的困难。巴尼特(Paul Barnett)曾在他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