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要倚靠祂

读经:士师记7章1-8节 

没人会误以为古巴比伦士兵是和蔼可亲的绅士,因为他们冷酷无情,好勇斗狠,残忍凶暴地吞噬其他国家。他们兵精马壮,狂傲自负。他们崇拜自己强大的战斗力量,圣经说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哈巴谷书1章11节) 。

当以色列人准备对抗米甸人时,上帝不要他们依靠自己的战斗力量。所以上帝对以色列的指挥官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士师记7章2节)。因此,基甸让所有心存恐惧的人离开,结果有二万二千人迅速离开,只留下一万名战士。之后,上帝仍继续删减士兵的数量,直到最后仅剩余三百人(3-7节)。

参战的人数越少就越显出以色列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尽管他们的敌人散布在附近山谷「如同蝗虫那样多」(12节 [....]

灵命日粮:惊喜!

读经:路加福音24章13-35节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1571-1610年)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火爆的性格和异于传统的艺术技巧。他以平凡的劳动大众作为圣徒画像的模特儿,让观赏画作的人觉得自己就是画中之人。在《以马忤斯的晚餐》这幅画中,描绘了门徒认出耶稣就是那位复活主的情景(路加福音24章31节)。客店老板站立在一旁,耶稣和两位门徒坐在桌边,其中一位门徒在惊慌之余,正要站起来,另一位则惊愕地张开双手。

根据路加福音记载,这两位门徒立刻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找到十一位使徒和其他聚在一起的人,于是便对他们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他们把路上所遇见,以及主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33-35节)。

属灵导师章伯斯说:「耶稣很少在我们预期的时间或地点出现;祂往往以看似最不合 [....]

灵命日粮:崭新的一页

读经:约翰福音20章24-31节 

关于复活节的记载,有个小细节一直让我感到很好奇。那就是耶稣为什么要将钉十字架的伤痕留下来?祂理应可以任意选择复活后的身体和样貌,那祂为何要选择一个有伤痕的身体,让人看见,让人摸着呢?

在我看来,复活节的事迹,若缺乏耶稣手上,脚上和肋旁的这些伤痕,就不够完整了(约翰福音20章27节)。人们总是梦想能拥有完美的外貌,洁白的牙齿,光滑的肌肤和标准的身材。换言之,我们渴望违反常理,拥有完美的身躯。但对耶稣来说,局限在人类的血肉之躯才是违反常理。耶稣身上的伤痕就是祂在地上受拘束,受痛苦的永恒记号。

从属天的角度来看,耶稣的伤痕代表着宇宙间曾发生了空前的残酷事件,但已成追忆。因着基督耶稣复活,我们也可以期盼过去所流的眼泪,所经历的挣扎,情感的痛苦,失去至亲的心碎等等,都 [....]

灵命日粮:永不孤单

读经:诗篇22篇1-10节 

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要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去看它的监狱。」基于这个观点,我读了一篇网路文章,介绍世界最残酷的八所监狱。其中有一所监狱,将每个犯人单独关在与外界隔绝的禁闭室中。

我们都希望能与他人有互动,生活在群体之中,而非与世隔绝。正因如此,将人单独拘禁于禁闭室中,就成为一种残酷的惩罚。

当基督在十架上与天父隔离,切断那永恒合一的关系时,所承受的也是这样的苦楚。祂痛苦的呼喊被记载在马太福音27章46节:「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基督在承担我们的罪恶而受苦,受死的那一刻,祂忍受了孤单,隔绝与遗弃,祂与天父之间的连结也全然断绝。然而,祂承受了被隔绝的痛苦,却让我们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