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跟随基督

读经:列王纪上19章19-21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参加教会举办为期一周的青少年夏令营。在夏令营结束的前一晚,我会跟朋友们肩并肩围坐在营火旁,彼此分享对上帝,圣经话语的认识,同时也一起唱诗歌。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有一首诗歌的内容提到决定跟随耶稣,副歌中出现一句很重要的歌词:「永不回头」。

这让我联想到,当以利沙决定跟随先知以利亚时,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让自己不能再回头务农。他先回家向家人道别,「宰了一对牛」(列王纪上19章21节),用套牛的器具当作柴来煮肉,并分给众人享用。以利沙将耕田的用具烧了,牲畜宰了,以表示他愿意放弃原本的生活模式。随后,以利沙「就起身跟随以利亚,服事他」(21节)。

将自己完全摆上,全然委身于上帝,往往需要付出代价。有时,这意味着在人际关系,经济和生活方式上,必须做 [....]

灵命日粮:谁是我的邻舍?

读经:路加福音10章30-37节 

玛丽很喜欢参加教会的周间聚会。因为在聚会中,她能和教会的弟兄姐妹一起祷告,敬拜,并且一同探讨主日的信息。这个星期,他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在这个充满伤痛的世界中,「去」教会和「成为」教会的区别。她满心期待能跟弟兄姐妹见面,与大家互相讨论。

正当玛丽拿起汽车钥匙预备出门时,门铃却响了。邻居苏恩就站在门前对她说:「真不好意思来打扰妳。请问妳今天早上有空吗?」玛丽还来不及告诉苏恩她正要去教会,苏恩就接着说:「我的车必须进保养厂维修。通常,我都会从车厂走路或是骑脚踏车回来,但最近我弄伤了背,以致根本没办法走远路或骑车。」玛丽犹豫了一下,马上就微笑着对苏恩说:「好啊,没问题!」

事实上,玛丽和苏恩不过是点头之交,彼此甚少往来。在玛丽开车送苏恩回家的路上,她才知道苏恩的丈夫正 [....]

灵命日粮:反映主荣光

读经:出埃及记31章1-11节 

宋朝一位画家李唐精于山水画,兼工人物,雀鸟,并以画水牛著称。他才华横溢,以构图精练,意境优美的丝绸画见称,被后人公认为中国山水画大师。数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从各种意境描绘上帝的创造:「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篇19篇1节) 。圣经告诉我们,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来自那位创造大师,因为祂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世记1章27节) 。

上帝拣选各样工艺的巧匠,用木头,金,银,铜与宝石制造各种装饰,器具,祭坛和礼服,供古代以色列人进入圣所敬拜祂(出埃及记31章1-11节)。这些精工制品是天上事物的形状和影像,能感动并引导祭司和百姓们敬拜耶和华,因祂已称他们为祂的子民。

我们透过各种艺术杰作,反映穹苍之美,尊荣这奇妙世界的造物主和救世主。

& [....]

灵命日粮:身处围城

读经:腓立比书2章1-11节 

在波士尼亚战争期间(1992-1996年),首都塞拉耶佛遭遇从周围山上发射的炮火及枪弹的攻击,是现代战争中被围困最久的城市,当时军民死亡人数逾一万人。史蒂芬·加洛韦(Steven Galloway)扣人心弦的小说《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以这场战争为故事背景。这本书描述三个虚构人物所面临的抉择:在挣扎求生的过程中,是只求自己的利益呢,还是超越艰辛的困境,顾及别人的需求。

保罗在罗马监狱中,写信给腓立比信徒:「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4节)。他以耶稣为专顾别人的无私典范:「基督耶稣……祂本有上帝的形像,反倒虚己……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5-8节)。耶稣非但没有寻求别人的同情,反而宁愿舍弃一切,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