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在癌症中我遇见上帝

 作者:Willy Pang       翻译:奇奇

 

一天,我正在工作,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但我注意到如果我屏住呼吸,就不会那么疼了,所以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我喝了咖啡的缘故。没想到之后的好几天晚上,这种疼痛又回来了,我不得不大口喘气,痛苦地缩成一团。

三天后,我去看了医生,他给我开了一些止痛药。我吃完一粒药,正要吃晚饭时,最严重的胸痛袭来了,这次疼痛让我跌倒在地板上,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气。之后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之后的整整一周,我都在服用强效止痛药,并进行了无数次血液检查以确定我胸痛和白细胞低的原因。医生最初怀疑是某种感染,但这与我过低的白细胞症状不符。

血液科医生建议我进行骨髓穿刺(BMA)检查。他们会在我的髋骨中插一根大针,以抽取一些骨髓液和骨样本进行临床测试。一想到要穿骨,我就不寒而栗,因此我立即拒绝了这个主意。

我开始对医生们失去信心,开始用“万能”的谷歌进行深入搜索。然而网络上有太多信息,但都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因为医生没有给出任何明确诊断,而且我也似乎不再感到那么疼了。但事实证明,我的病情根本没有改善,只是药物减轻了我的痛苦。

 

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学生时代的上帝”

 

躺在病床上,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谁能给我确切的信息,我突然就想起了耶稣——我前女友的上帝,也想起了我在宣教学校里学到的一切。于是我开始默念主祷文。

祷告时,我想着:上帝啊,我完全走投无路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你是真实的,你能帮一帮我吗?我祷告完后,感到被一种莫名的平安笼罩着。通过祷告,我觉得上帝在掌管我的情况,我可以相信祂会拯救我的。

第二天早上,我让医生给我安排 骨髓穿刺(BMA )检查。但是当血液科医生看到我时,她认为没有必要再做检查,直接给我办了出院让我之后再去复查。我喜出望外,就在那一天,我接受了耶稣进入我的生命。

然而,之后的生活却变得更糟了。虽然我回家了,但身体越来越虚弱,很容易疲倦。我不得不每周输血一次,因为我的红细胞过低。每次我走上通往医院的斜坡时,我都会头晕目眩,不得不坐下来休息。

在我的第四周复查中,医生告诉我,他们在我的血液中发现了前体细胞——癌细胞。我立即接受了骨髓穿刺(BMA) 检查,并被安排了化疗。在化疗期间,医生终于得到了结论,我得了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因为找不到捐赠者而死去。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移植通常需要寻找直系兄弟姐妹的配型,并且只有 25% 的几率成功配对。否则,就只能尝试全球捐助者名单。与此同时,我将不得不继续化疗以将癌症控制在可控水平。

 

我在医院过生日

 

入院接受化疗两周后,我 27 岁了。我最好的朋友来和我一起庆祝生日。他信主的时间比我长得多,所以当他来和我分享上帝的话语时,我已经准备好听了。他与我分享了箴言 3章5-6节: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这句经文使我谦卑下来。我的大部分生活都一帆风顺,直到这次疾病让我走投无路。我再次想起了两个月前自己的祷告。我决定,如果我将很快见到耶稣,那我应该更好地认识祂才是。

整个治疗,包括三个强力化疗初始疗程,耗时约 1年半。随后我接受了移植,紧接着接受了一个更强力的化疗和全身放疗疗程。

在医院里,互联网信号很差,也没什么其他可做的,因此我有时间从头到尾阅读了圣经。这是我第一次通读圣经,但因着上帝的恩典,读经真的帮助我理解了基督信仰的意义所在。

我也有幸经历了上帝的看顾和供应。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的前一年,我购买了一份保险,也因此医疗费用能够得到报销。我还与我的弟弟配型成功,能够得到移植。

对于移植,如果新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宿主身体,那么头五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会很大。我不得不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控制这一过渡期,这令我比化疗期间更虚弱。但感恩的是,我能够比大多数人恢复得更快。

这是我生命中非常感恩的一个“时机”。我经历了来自上帝的如此多的恩典,以至于我感到这场病是值得的。

 

我问上帝“为什么?”

 

在经历了整个磨难之后,我问了上帝两个问题:

“你本可以瞬间治愈我,为什么还要让我经历整个治疗?”

“我的朋友们为什么要死?”我想起了那个挣扎了三年想要活下去的 15 岁女孩,还有我另一个 25 岁的朋友,尽管我们经历了同样的治疗。

上帝在祂自己的时间里向我显明了祂的答案。

在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时,祂让我明白我必须经历整个治疗,才能在需要时“展示我的徽章”——既是希望,也是对祂良善的见证,尤其是对癌症患者而言。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直到2020年我爸去世我才明白。我爸在教会长大,但因为我的祖父母是佛教徒而没有接受耶稣为救主。他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消瘦了很多。最终,由于淋巴结肿大以及他所经历的疼痛和虚弱,医生怀疑他患有癌症。

一天晚上,他告诉我,他想先等他的妈妈不在了之后再接受主,但他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那天我再次向他解释了福音,就在当天晚上,他接受了耶稣。

不久之后,我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尽管因着疫情管制,我们还是想办法安排他的妈妈和兄弟姐妹来探望他,他向他们公开分享他已经接受了基督。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在那一段时间,我看到上帝的主权与祂的恩典并行。我无法决定谁死谁活,但在经历了上帝无限的恩典之后,我知道可以全心全意地相信祂。

不管是谁刚巧看到这篇文章,我都祷告你们能“专心仰赖主,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聪明”,并体验祂奇妙的恩典和“这个世界没有的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恩典、生命、残缺、盼望

作者:Janet    有声播读:佳音

 

恩典和生命,两个热烈而又活泼的词语,仿佛佳人才子,出场自带风一般。

恩典,意味着白白施予。生命,意味着活泼热烈。但是当恩典之于残损的生命之时,这又是个怎样的命题呢?

这个世界不乏受罪恶破坏后而诞出的残损——先天或后天的。生命的残忍,便开始揭露于当事者面前。

中国山西太行山深处,有一群人,基本都是天生下来没有眼睛,被称为没眼人。曾经有位电视节目主持人亚妮,放下前途,只身前往此处,和他们共同生活,采访他们,陪伴他们,制作成了纪录片。从这没眼人的生活中,我看到,他们的存在本身,令人撼动。他们几乎都是天生无眼者,天生就看不见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们只能感受一切。对他们来说,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单纯纯粹。他们天生残疾,却把生命变成了一首歌。

生命的张力,在此彰显出来。他们天生没有眼睛,但是他们依旧活着。活着,即是生命。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承载体;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接收者。哪怕没有眼睛,活着的本身,就令人动容。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状态都是极其纯粹的。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恩典的纯粹。

恩典,每天都伴随着世界。日出日落,雨落花开,日日相伴。我们以为这群没眼人需要怜悯,或许,需要怜悯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我们这些看上去好似健康的人。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9章12节)。谁是康健人呢?这世界,是没有真正的康健人的。没眼人,他们活在太行山深处,他们常常歌唱,让生命的生命感体现出来。我们很多都市中人,每日忙碌于物质的追求,生命蝇营狗苟,生活浑浑噩噩,真的有体现出生命的生命之感吗?那位节目主持人,因为被他们的歌声打动,被他们的纯真打动,和他们同吃同住很久。这其间,必有打动她的存在。是什么呢?我想,必是生命本身之美丽,打动了这位生命的探索者。 这使得我们想到我们的信仰。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恩典,但是我们看这群没眼人,他们很快乐,他们很纯粹,他们体现出了生命的活力。那么,对于大多数生命状态普普通通甚至是对人生常常怀疑和绝望的人,我们的信仰,所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对此,圣经上开出了三剂药方,即为,信,望,爱。

在这里,笔者所特别要谈到的乃是这些。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倏忽之间,一切都将过去。或许,在我们对于生命的破损不解的时刻,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的故事—— 《人生不设限》。我们会看见,信,望,爱,所给一个人带来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生命的美好是不会因身体的缺陷而流失的。没有手,没有脚的力克·胡哲,不但不断突破自己身体的局限性,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学会冲浪,学会踢球,学会享受生命,而且,结婚生子,养儿育女,在这些普通人有时甚至都感到艰难的事情里,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游刃有余,并且,最为鼓励人心的乃是,他用了自己的故事去鼓励成千上万活在自卑,活在这样或那样的残损中的人,只因为他从自身的信仰当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未来。

当一个人认识真理时,他的关注点便不再集中于自己所没有的,而是他的造物者所有的;不再活在不被接纳,不被爱当中,而是活在被造物者完全接纳,完全爱的事实当中;也因此不再被恐惧束缚,是插上勇敢的翅膀,去挑战那看似无法战胜的挑战。这残损的生命也不再是旁人眼中没有价值的,而是可以被其造物者使用的,宝贝的。圣经当中记录过这样一段,有人问天生瞎眼的人瞎眼是为什么,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約翰福音9:1-38)。

所以,我想,无论一个人的身体或心灵,是康健的,还是残损的,我们其实都可以在其中彰显出上帝的荣耀来,就如力克胡哲一样,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使短暂且有残损的的肉身生命彰显出了无限又永恒的天国生命。生命光芒也因此而显露了出来。但愿我们都可以在基督的恩典里面,长存信望爱,活出美好的生命之风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残障或软弱,我们都是祂独一无二的宝贝

 作者:路小路   有声播读:洋澜

 

虽然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并不陌生,但今天的社会仍然不够重视他们。残疾常被视为有缺陷的的异常现象,被视为需要消除的耻辱。在尽心尽力寻求体现上帝之爱的教会团体中,教会也常会被社会的文化所裹挟。因此,教会作为上帝接纳所有人的地方,对特殊群体来说,有时,竟会变成一个难以接近的地方。残障人士被排除在教会生活的参与之外。这一结果也削弱了教会本身邀请所有人成为基督身体的见证,限制了上帝的救赎工作。

在笔者采访一位自闭儿的妈妈时,她所倾诉的一次经历,令人心酸。

当这位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主日学时,一些忧心忡忡的妈妈们找到牧者,对这个孩子在主日学的不当行为表示失望和生气。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孩子,也害怕他表现出的令人不安的行为。比如他身边的玩具只能自己独有,在被其他孩子激怒时会自己打自己或者以头撞墙。无奈,主日学无法处理这样的事情。因此,妈妈们在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之后,要求牧者和主日学老师告诉这位妈妈,让她不要再把孩子带到主日学。这位妈妈因为这件事而受了伤,此后再也没有回到那间教会。说完,这为妈妈倒收着眼泪。我听完也不由心里一紧。情绪稍微缓和后,她不自禁叹一口气。

后来有牧者打电话致歉,态度也很委婉,但是伤害已经造成。我能感受到这位姐妹因为自闭儿而陷入了一种羞耻和内疚的循环中。那些不被欢迎的经历,使她和孩子开始 “避免社交场合”。

通常,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意味着一种缺失或缺陷。当一位残障人士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眼中常会显出尴尬的目光,而残障人士也会成为人们低声谈论的对象。这削弱了残障人士作为一个独特的人而受到上帝欢迎和接纳的感觉,也削弱了她在教会社区中与其他人享有同等地位的感觉。当社会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残障人士的缺失上时,他们的人格特征就被忽视了。这种错位尽管不是有意为之,但已经伤害了他或她作为上帝形象的独特尊严。

我们并非自给自足,而是依赖他人而活

 

真正的悲剧并不是残疾的本身,而是社会所加给的。残障人士一直被语言贬低,比如“怪胎”、“弱智”、“白痴”、“瘸子”、“低能儿”等等,这些词让残疾人士感到丢脸、羞耻。

当我结合圣经对残疾做一些思考时,我发现,残疾迫使非残疾人面对自身的脆弱性——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只是部分和暂时的健全。我们随时都可能受到限制、遭受痛苦,身体也会最终衰败和死亡

我们需要认识到所有人的生命都有其局限性、脆弱性。只有在一个强者社会的“健康”理想中,才会使一部分人类被“残疾化”。事实上,没有人在生活中完全自给自足,能够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生存。所以,自给自足的理想是一种幻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非残疾人和残疾人都处于依赖关系的网络中。残疾人士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更容易依赖他人和上帝。这触及了保罗关于软弱神学的核心: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章)。

当我们以某种方式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就有力量改变我们与人与上帝的关系,因为像保罗一样承认自己软弱的人,更愿意向上帝敞开自己,让上帝成为生命的主。承认人类共同的人性弱点,可以成为在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之间建立团结合一的重要途径。而我们作为被上帝所爱的受造者,也会愿意彼此分享、彼此接纳。

一位女士家中有两个特殊需要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然而教会大家庭成了她强力的后盾。她可以和教会家人敞开自己,倾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女士说,当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时,她能感受到教会的支持。当地教会也能理解她的软弱,倾诉中她可以表达不舒服的情绪。不幸的是,这并不是当今所有教会的做法。有些人可能期望那些属灵的人不会有消极的感觉。因此,当有人表达悲伤、痛苦、怀疑或愤怒时,常会招致信徒的反对甚至责备,将其视为不属灵或者没有信心。然而,耶稣不会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责备我们,祂愿意花时间看见软弱者的需要。

著名的辅导专家爱德华·韦尔奇(Ed Welch)曾写道:“在上帝的大家庭中,软弱或缺乏是宝贵的资产。耶稣引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软弱就是新的力量。任何能提醒我们依赖上帝和他人的事物都是好的。”

我渐渐意识到,有残疾并不等于生病和需要治疗,他们只是需要依赖他人而活着。常会看到朋友在社交网络分享他们特殊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做家务通常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助。特殊的孩子他们在身体、情感、精神、社交上都很脆弱,一生中需要依赖别人来获得某种程度的照顾。

孩子们做家务的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软弱”一词。我喜欢这个词的原因是,它也描述了看似健康、非残疾的自己。这些孩子们常常迫使我认清自己丑陋的一面。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看成是不可战胜的,但是我们又何等渺小脆弱。疫情中被困家中的人应该更能体会,当自给自足的人生假戏,突然被腰斩后,才醒悟过来,我们依赖他人而活。

在上帝眼中独一无二的我们

在我接触的特殊家庭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真实而又美好的见证。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家庭将会变得大为不同,婚姻也会受到挑战,然而最终,他们开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残疾可以借助医疗和康复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去接纳他们

那些有残障孩子的父母群体,当他们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挫折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把孩子的残疾看作需要修复的东西,而是孩子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是上帝所赐予的独特的礼物。我也感受到,很多特殊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百般的疼爱,尽管养育的过程会辛苦一些,但是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一样被爱。

一位家有唐氏儿的父亲说,其实那些严重智力残障的孩子并不太多纠结他们的残障。因为他们很少去思考别人认为他们缺少什么。常人会有这样一种假设,那些被贴上残障标签的人正遭受着残障的痛苦。但唐氏儿更多地是在享受他们自己,而不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曾在一间教会遇到过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她说话不清楚,在智力上,可能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但她喜欢教会,喜欢崇拜,当赞美的音乐响起时,她就会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摇动身体,我能感受到她的热情。也许她不会写一篇长篇大作,也不会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讲述她的信仰历程。然而她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能够与上帝建立关系。当我想到她在聚会时的长椅上摇摆着,随着音乐拍手时,我不禁怀疑,自以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反而常会阻碍他们来到上帝面前,知识和能力不是进入信仰、认识上帝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接触特殊需要孩子们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向我展示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帝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价值观,以及我们许多文化的价值观有多么不同。我们被世界的手捂住双眼太久了。当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就容易看到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的独一无二的宝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如何才能真正休息而不用感到内疚?

作者:Sarah Tso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佳音

 

我的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高效的人。我成长的家庭环境总会跟我讲不要“坐在那里无所事事”,要不断找事情做,要帮助他人。这让我一闲下来就感到不安,因为休息似乎与“无所事事”一样,在总是有事情要做的当今世界,休息似乎并不合理。

除了重视“持续高效率”的家庭文化之外,让我们难以休息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交媒体。我们看到自己的朋友晒着令人兴奋的爱好和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升职、结婚、生子)时,便开始想我们自己都在干嘛。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陷入了比较的陷阱。

再有就是掌控的问题。我们许多人发现自己很难休息是因为我们很难放弃控制权。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更有经验,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们没有将一些工作委托给他人,而是承担下了过量的工作。

每当我们觉得自己的一天不够高效(“我本可以做得更多”,“我又分心了”)和为明天担忧(“我最好现在就做完所有事,否则明天会有更多任务”)时,内疚总是油然而生——这样让我们如何放心地休息呢?

反思上帝对安息的看法让我思想耶稣以及祂在世界上是如何生活的。我们的救主知道作为人的有限。祂专注于祂的使命,而且祂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就是为什么祂知道该怎么休息。

以下3 点是我在学习如何休息的过程中所得着的:

  1. 专注于你的人生使命和恩赐,这样你就不会对所有事情说“好”

当耶稣在地上时,祂并没有觉得有必要医治所有的病人并向所有人传福音。相反,祂专注于装备祂的门徒,并显现了数量刚刚好的神迹奇事来证实福音真理。祂知道哪里需要划清界限,并相信上帝会借着圣灵的能力,通过门徒来完成祂的使命(使徒行传 1章8节)。

学习耶稣的榜样,找到上帝赋予我的使命,这让我摆脱了想要承包所有事情的诱惑。

我最近通过参加的一门课程发现了我的属灵恩赐和独特的人生使命。我在鼓励、辅导、教导和写作方面的天赋帮助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使命——辅导年轻人并帮助他们在基督里找到人生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开始专注于所有与写作和辅导相关的工作,并学会拒绝其他事情。了解上帝如何创造我来服侍祂,让我有信心拒绝一些事而不感到内疚,并对我要做的事满心坚定。结果,我有时间做有意义和天国有关的工作,也有了时间休息。

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属灵恩赐和人生使命,我强烈建议你与牧者或你的小组成员们一起这样做,以获得监督和鼓励。

  1. 寻找可以帮助你在灵里和身体上充电的活动

耶稣知道让自己真正休息而不精疲力竭的最好方法是定期与上帝联结并顺服上帝(路加福音 5章16节)。他刻意寻找安静的地方祷告并与祂的天父独处,并且祂也鼓励门徒这样做(马可福音6章31节)。

每当我反思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恩典并近距离观察祂的创造时,我都会感到被更新而重新得力。我喜欢与亲密的朋友会面,一起用餐并进行深入的交谈和祷告,我也喜欢在大自然中散步,学习新的敬拜歌曲,或者写一首关于上帝的创造的诗。作为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我会兴奋地提前在我的日程本中安排这些事项。否则,我就不会有时间做这些事!

休息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刻意安排有助于我们的灵魂和身体重新得力的事项。

  1. 用祂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代替你无休止的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部分原因是我根深蒂固地认为总有“改进空间”的想法。而且(我的篮球教练总是这么说),如果我今天不努力,别人会努力的。

我无意中也将这些想法应用到了我的信仰中,认为自己(和其他人)在上帝的眼中总是不配,把上帝刻画为了一个无法被取悦的形象。

参加了一次特会后,我的观点才得到纠正,并使我理解,成为祂心爱的孩子意味着什么(约翰福音1章12;约翰一书3章1节)——祂对我很满意(西番雅书3章17节),只为我预备了最好的(哥林多前书2章9节),所有这些都是由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所建立的。

我们经常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或者是与我们自己的“更高”标准比较),当我们在工作中甚至是在教会服侍中没有达标,我们就会感到内疚。

为了防止自己陷入永无止境比较的陷阱之中,我们必须记住,历史上最重要的工作已经完成了(约翰福音19章30节,希伯来书9章12节)。当上帝使我们成为配得之时,我们便不必再通过做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罗马书8章28-39节)。我们可以在祂已经完成的工作中得安息,并因祂令人安心的丰盛而服事。

这也需要我们祈求智慧,以知道何时需要继续努力完成一天的工作,何时需要划清界限并将我们未完成的待办事项交托于祂。

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当我们认识到耶稣是我们的主(歌罗西书3章23节)时,我们的待办事项清单和其他人的看法就不会再辖制我们了。

亲爱的兄弟姐妹,如果你在努力想要不内疚地休息,我要留给你以赛亚书26 章 3 节中的应许——“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今天就把你的心思交给上帝,完全信靠祂,好让你能真正体验到安息与平安,并知道祂关心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