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经过流泪谷,始见爱和成长的奥秘

作者:欢欣

有声播读:佳音

 

“上帝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祢不要离弃我,等我将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诗篇71篇18节)

诗人恳求上帝,在年老发白的时候,可以将上帝的能力指示下代。在生命的晚年述说上帝的荣耀,讲述经历上帝的故事,是何等美好的画面。虽然我没有年老发白,垂垂老矣,但也渴望将上帝的能力讲述与人。

蓦然回首,才明白了“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章28节),看似痛苦艰难的经历,其间亦有上帝的美意。

今天重新翻看周五下午和小朋友们别离时候的照片,感慨万千。

小茗小朋友平时是一个男子汉,碰破皮,受伤了都蛮不在乎的,如今却哭得痛彻心扉,放学了还扒着窗台久久不愿离开;

小熙小朋友平时很调皮,批评很多次也不管用,真的令我很头疼,但是周五也哭得稀里哗啦,甚至还要求妈妈给我打电话,晚上九、十点钟了还要自己跑到学校来和我道别,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

思思小朋友是一个很文静,内向的孩子,自从得知我要离开了,就一直在伤心地哭泣;

还有宣宣小朋友,平时和老师并不是很亲近的,只是最近她生病了,每天下午都要去医院看病,我每天中午把她送到校门口,或许让她觉得温暖安心吧,亦或许每次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都会给她机会展现,表扬她,给了她更多的自信,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哭得两眼通红甚至眼睛都肿了,真是让人心疼;

骜骜小朋友平时特别调皮,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真是让人头疼,但是周五也哭得眼泪汪汪;

甚至他的同桌混世小魔王小田同学一改平日里打打闹闹,你推我搡,开始给骜骜擦起了眼泪;

最令我头疼的桐桐,每天把我折磨得痛不欲生,几近晕厥,这次第一个跑到办公室要把他画的坦克送给我。

周五,每个孩子都给我写了贺卡,他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最真诚的话语,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奖励贴纸,从心爱的成长手册上撕下来,送给要离开的老师。我看到后只有感动,那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其意义或许可以比拟寡妇的两个小钱吧。

看到这一幕幕感动的画面,看到孩子们的一片赤诚,我如今才真的明白了上帝的美意。原来上帝把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交给我,让我有机会陪伴他们成长,是让我有机会被祝福去经历孩子们一颗颗真心。尽管这个过程有八九分是痛苦,是消磨,另外一两分,竟也是甜蜜,是回馈。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舍不得我这个老师。过去受的委屈,吃的苦,受的累,在这一刻到来时,我觉得都是值得的。我也真切地明白,原来上帝是要我做这么困难,同时又这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生命去点燃生命。

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我真的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这些孩子身上,甚至是倾注自己的生命——消耗时间、体力、耐心、爱心,把自己掏空了放在这群孩子身上。这个过程,真的很磨人,很痛苦。如今我明白了,成长其实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我的工作就是促进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为此,不仅他们会有破茧而出的痛苦,我也会经历这种痛苦,甚至是他们的几倍,几十倍。然而,这一切又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真的会慢慢长大。

此时,我想起了我们的天父,祂是如此伟大和超越,然而祂却愿意俯就我们。在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悖逆、刚硬、不顺服,比这些孩子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上帝却没有抛弃我们,放任我们,而是管教我们,爱我们,引导我们。这就是爱,而这段经历也让我体会了为人父母的不易,由此也体会了上帝爱我们这千疮百孔的罪人是多么的伟大和不易。

原来爱和成长的奥秘,就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而一个罪人想要获得新生,就必须要主耶稣自己倾倒生命,我们才能有真正的改变和成长,才能拥有新生命。很感恩,过去的几个月,我吃了很多很多苦,流了很多很多泪,但是这一切都是上帝格外的恩典,让我可以有这样的经历,看到耶稣是如何在我的生命中倾倒祂的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种下向日葵,上帝种下了我。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洋澜

 

马来西亚的十一月开始刮着东北季候风,这两个月来雨量颇丰。大马是四季如夏,一雨成秋,所以这几天长袖长裤也从衣柜深处搬了出来。没有冬季的赤道国家,因为刮季候风常下雨的关系,倒也附庸了冬天的一季风雅,也能开始期待冷冷的圣诞节。雨季的阳光总像蒙上面纱的新娘,刺眼的光芒都变得羞涩,藏在氤氲的雾气中,温和地润泽大地。我在这平静温润的日子中,等待十月种下的种子长出嫩芽。它们安静地吸取降下的雨水和拥抱它们的日光,用力把根往下延长,慢慢地长大,等待养分充足,集满了所有爱意开花。

这样的等待一点也不无聊,因为我是等待生命所有的可能。就算是最小的种子,看起来那么不起眼,那么卑微,仿佛随意一扔就再也看不见,也没人在意,但只要被种下,就能长成它原本的样子,甚至开花结果。所以种子和灰尘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饱含着生命,它里头有爱意和恩典。在创世之初,就被那位慈爱的创造主置入了“生命”,这生命就是与创造主的连接。在一日一日接收恩典之中也一日日地生长,这过程本身就是互动和交流,是爱意的流转。尽管沉默却是有着巨大的力量。

我们也是如此啊。我们比种子更幸福,我们里头有更多的爱意和恩典,我们不但能够接收,还能有语言回应。我一直都相信植物和动物有自己回应创造主的方法,被罪玷污的人就无法看见听见了。但一旦我们与创造主和好,一定就能明白它们,甚至看见和听见它们。树的姿态如此挺拔美好,它们的枝丫向天伸展像是在赞颂天地之主;微飔拂过的时候绿叶就轻轻地颤动,仿佛也在为得到的所有爱意欢喜愉悦。但它们始终只能以沉默的方式连接。人却不同,我们竟然可以在言语、在道中回应得到的所有爱意。那爱意在我们灵魂内,也在外包围着我们。

我们甚至可以亲自看见、触摸到道本身!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天地是藉着道被建立的,当我触摸树木和花草就仿佛是在触摸道,但这一切都不及那一位真正肉身的道,因为祂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和我们住在一起。祂对我们说话,向我们启示祂自己。只有被道重生的人才能听懂天地草木无声的赞颂,知道日光和雨水都是恩典,度过的岁月不是零碎无意义的生活,而是一条流淌着恩典的小河,波光粼粼。沿岸的风景是飘扬的歌,在灵魂深处不断唱着,即使遗忘了也会永远保存在天上。

我的2021年也像种在土里的向日葵种子,有祂日日浇水,小心呵护。阳光强烈,就拿出来晒一晒;下大雨就挪到屋檐下,两周施肥一次,每个傍晚看看它们长了几片叶子,等待开花。上帝对我们的爱是仁慈的爱,祂希望我能开花结果,也就如此细致入微地带领和安排我的这一年。其实许多时候,我的信心比芥菜种子还小,疫情使我期望落空,也不再期待未来会更好。那时,我看见上帝递过来的都是苦杯,都是盛满泪水的皮囊。然而花开那日我才知道,我喝下的从来都是祝福的杯,因为所有苦杯都被耶稣基督饮尽了。是他天天背负我的重担,成为遮挡狂风暴雨的屋檐。在祂怀中,我可安然生长。

我种下向日葵,上帝种下我;我呵护小幼苗生长,上帝也使我的生命慢慢成长。有了道,我就能饮尽恩典沐浴阳光,我的里头的“生命”成为与创造主的连接,祂支撑着我,我依赖着祂。这样的甜美无需等待果子熟透那日——就在此时此刻,在这细雨绵绵的十一月,当我守着种子,祂守着我时,我能亲身品尝恩典的味道。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在恩典中认识祂

作者:东尼叔叔 

有声播读:Joya

 

“自从造天地以来, 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法推诿 。”罗马书 1章20节

我很喜爱多伦多的秋天, 天气不算寒冷, 但许多地方都开满了色彩缤纷的秋叶 ,有黄色、 橙色、深红色 ……点缀在茂密的绿色树林中。 远远看去,提醒我在这里经历了 一次又一次 一奇妙的恩典。 当秋风吹起,红枫叶散落在 山的遍野, 土地和空气中都洋溢着秋意独有的色彩。让我不要忘记, 上帝既是创造主, 又是供应者。祂赐我们生活上所需的,包括日用饮食 、婚姻家庭等等 (传道书9章7-9节)。这样,人应感到满足喜乐,享受祂的恩典和创造,不要为日常繁琐事情太过忧心埋怨 !

生活中认识祂

刚移民到多伦多的时候, 是在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天 ,寒风刺骨。白日,留给太阳的时间不多, 心中难免有点忐忑。不久,便找到一份安定工作, 心中沾沾自喜, 希望事业 更上一层楼。 不料,一天在返家的途中摔伤腰背,需要数星期的休息调理。当时我很害怕会失去工作,然而休息期间,想起儿时上主日学的金句,“ 赏赐的是耶和华, 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记1章21节)。 康复后,上司理解我的情况,我便返回岗位、 努力工作 。如此,我便相信无论赏赐或收取,祂的恩典都是够我们用的。

往后的日子,我的人生亦经历过不少高低。 然而, 每次看见上帝奇妙的恩典, 我便选择 继续信靠和顺服。雨过天晴, 信心比之前更加成长。

事奉中认识祂

很感恩,在多伦多的日子, 上帝带领我找到一间非常适合自己的教会。今年十月,我在团契预备感恩节周会,并且有很大收获 !

我与一位姊妹负责计划周会的内容,在祷告中,我意识到聚会的成功 不在乎人的计划,而在乎圣灵是否工作。 人亦要愿意随时作出调整和改变。也许无法预见果效,但就如经上所说,“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16章9节)。上帝会预备意想不到的结果 !

因时间关系,原本我们只想邀请约十位组员做视频分享 。然而,透过内容上不断改动和 调整程序。当日参舆分享的组员及其家人,竟有达数十位之多 ! 他们更以诗歌、文字相片、对答、短片和现埸等活泼的形式来分享,赞颂祂奇妙的恩典及大能, 哈利路亚 ! 更意想不到的是, 透过弟兄姊妹的分享, 我看见祂更丰富的属性。

就如疫情之下,不少弟兄姊妹感受到 上帝是满有慈爱的,祂保守他们的家人,纵使处于高风险地方 ,如在医院前线工作、长期居住在护理院或幼儿园,却得以免受病毒的感染。当中亦有弟兄姊妹分享他们的儿孙乐、我相信,上帝喜悦看见祂的爱 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上帝又是满有怜悯的,祂医治了一位弟兄的耳疾;祂是听祷告的,祂保守了一位姊妹的家人的工作。当日的感恩内容非常丰富,不能尽录。透过这次事奉,我更认识上帝的属性 ,加深我对祂的信靠,和追求圣经上真理的实践。祂是又真又活,无可媲美的 !

今天你对祂的属性又认识多少呢 ? 2021年很快便过去,希望大家都一起数算上帝的恩典,传颂祂奇妙的作为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身为一位基督徒领袖,我也可以抑郁吗?

作者: Hayley Wen

翻译: 夏天

有声播读:枝子

 

三年前刚过完圣诞节的隔天,我的父亲被诊断出癌症第四期。当时我们家一群人挤在诊间里,听着泌尿科医生说出这个出乎意料的诊断结果。我清晰记得当时自己多希望时间就此冻结,心想“他才只有50多岁呀”。或者最好时间能倒转回到昨天简单平凡的快乐时光,因为当时我感觉昨天的快乐如同隔世。“他这么年轻不应该生这种病的”。我努力让自己七上八下的心平静下来。 我知道,一走出那间诊室,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人们被告知所能做的不多,因为老爸得的是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亚型前列腺癌,而这意味着一般的治疗方式是无效的。那时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他的膀胱和淋巴结,这也意味着无法动手术。从国内最有经验的泌尿科医生那里听到这番话让我们感到绝望且无助。 父亲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吗? 当我们四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站在医院的走廊上消化这则消息时,我们只能互相拥抱,向上帝呼喊。 主啊,请帮助我们。

后来,姐姐男朋友的父亲认识一位在新加坡以切除复杂型肿瘤而闻名的泌尿科医生。 抱着一丝希望,我们乘坐下一班飞机去咨询他的意见。 就在当天晚上,父亲的症状在疼痛和频率上都升级了,于是他被送进医院。 两天之内,我的父亲被推入手术室,切除了他的前列腺、膀胱和淋巴结。

发生这一连串的事件,让我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更不用说消化了。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如何相信上帝,即使在那时相信祂是最困难的事情。 在漫长而意识朦胧的夜晚带着充血的眼睛的日子里,亲友不断提醒我们他们热切的代祷和上帝永远与我们同在的爱。“主啊,我感谢你的引导和供应。”

多希望我能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爸爸就没有癌症了。但实际情况是,这只是我们一家人与上帝同行,照顾并陪伴父亲对抗癌症的漫长旅程的开始。

在第一次手术后,我们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他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随着父亲看肿瘤科医生次数的增加,他接连接受各种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进一步的手术。 每种类型的治疗都给父亲的身体带来了不同的副作用,也给整个家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带来了压力。

父亲的健康状况引发了持续的问题

我几乎没有预料到这个插曲会引发出我在心理健康方面长久的挣扎。 虽然之前我也曾经历过考试焦虑和祖母过世的悲伤,但这些情绪感觉都比较正常而且很快就过去了。 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被公认是开朗积极,正向乐观的。 很少有事情可以真正打击我,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仍然可以找到迎接美好明天的方法。

但这次父亲生病的经历让我感觉非常不同以往。 我们几乎每次吃饭都会提到他的病情。 电话和短信也在不断提醒我面对我还无法接受的现实。 在对抗脑海中的消极声音时,我试着说出安慰和充满希望的话:  “别担心。 爸爸会好起来的;上帝在倾听,祂在乎我们”,类似这些我渴望真的听到并相信的话语。

在父亲确诊和手术的一个月后,我再次回到澳洲继续我在海外的第三年学习。 当时离家在外真是个挑战——只要父亲的病还有得救治,我就想继续完成我的学业,同时我有希望可以在家陪在家人身边。就在我大学四年级时,也是新冠疫情来袭、我成为了一个基督教国际学生组织的主席的那一年,我的心理状态恶化了。“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呢?”

一开始是短暂的悲伤情绪,最终变成了挥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抑郁。就像有一团浓密的灰云,早晨盘旋在我的头顶,白天落在我的肩膀上,然后每晚都让我泪流满面。

我开始对每个人和每件事感到烦躁。“他怎么这么麻木不仁? 她到底在不在乎? 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因为我从不让他们知道。 每次我的家人一打来电话,我都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为什么要让他们再为我担心呢? 他们已经有够多事要烦了。” 每次出门,我都会穿上我最好看的衣服,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我不能让人们失望。 我是主席,如果我一直那么悲伤,该如何带领整个组织呢?”

因此,我(至少我这么认为)全心全意投入我所需要做的一切:举办成员聚会,规划领袖们的退修会,带领圣经学习,每周至少探访两个人,每隔一晚给我的家人打电话。 我从未缺课,并按时提交了所有作业。 即使在我们进入封锁状态时,我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大家振作起来。“我们会挺过难关的! 继续彼此相爱! 相信上帝! 线上活动也可以很有趣的!”

我试着把每件事做好,但是我真的累了

我一天比一天累。 本质上,我是在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主的工作。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迷茫和疲惫。 我向上帝的祷告变得空洞。我满心情绪毫无方向。“主啊,你在吗?” 到了大学四年级的下半学期,我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动力。 再没有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社交焦虑开始使我推开所爱的人,我也尽可能避免聚会以及和家人通电话。 亲密的朋友联系我时,在状况好的情况下,我会在一两个星期后回复他们。 有时,我需要三个小时才能从床上爬起来。 有时,我几乎睡不着觉,觉得也许“生活终究不值得过吧”。 死亡的念头纠缠着我,使我惊觉到自己需要寻求帮助。

在我和男朋友倾诉我糟糕的心理健康状态后,他让我与一位共同的朋友联系,这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之前患抑郁症的经历。 正是通过听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我才鼓起勇气去联系一位主内心理医生。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 但我因此找到了能倾诉的对象,除此之外,我也很欣慰能够与一位有耐心、明智且善解人意的人敞开心并听取她的建议。 她帮助我认识到,即使对于相信上帝的人来说,抑郁和焦虑也是正常的经历。 我还认识到,成为基督徒并不意味着生活从此就会免于痛苦和苦难。

看看圣经中约伯的例子吧,他是一个承受了强烈的失落、悲伤、疾病和被遗弃的义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在沮丧中可以好好忍受并荣耀上帝。 约伯的哀叹并不是可耻的悖逆行为,而是他信靠上帝的表现。 正如鲁益师所说“我亲爱的朋友,当悲伤将你压倒在地时,就在那里敬拜吧。”

我与我的心理医生分享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对我来说是足够的(哥林多后书 12章9节)。 上帝教导我放下我的骄傲、我天然人的力量、我伪装的笑容,并在祂永恒的怀抱中找到医治和安息。“你不需要总是表现出很坚强的样子。” 我不需要证明自己配得成为基督徒或领袖。而是可以破碎且凌乱地来到上帝面前,知道祂仍然接纳并且爱我。 正如Corrie ten Boom所说的,“世上再深的深渊,也深不过上帝的爱。”

透过这次心理咨商过程,上帝预备我成为一位领袖。 我没有躲在屏幕或微笑后面,而是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呈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开始我也很害怕。“别人会不会因为我有这种感觉而论断我?” 但是,事实证明,很多人也都在处理他们自己内心中复杂的情绪问题。 他们也许没有遇到同样的情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我面对挣扎时的坦诚相待,反而让其他人感到有安全感,也更愿意分享他们自己的软弱。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彼此相爱,鼓励彼此仰望上帝,定睛在那位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身上(希伯来书 12章2节)。

我也发现,受苦是一种必要的炼净的经历。 这次心理问题的经历使我更能够与他人共情。 过去,我努力倾听和同情正在经历苦难的朋友,但我始终无法理解一个有焦虑或抑郁想法的人会感到多么孤独和虚弱。 当我克服掉不敢告诉别人我看过心理医生的顾虑时,上帝让我在生活中遇见更多与我经历着类似挣扎的人——有新的也有原来的朋友。“你不是孤单一人”:我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并与这些朋友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证,给他们带来勇气克服羞耻感并寻求所需要的专业帮助。 总之,在我们所身处的社群中,上帝正在运行并使用我们让恩典和怜悯传递。

无论顺境和逆境都信靠上帝

人生中仍然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我已经学会:不用等到困难过去才选择喜乐,而是只要在与上帝的关系中,就能找到完全的喜乐与平安(腓立比书 4章4-7节)。 有上帝作我们的天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祂不仅完全了解我们(诗篇 139篇),而且在我们祈求之前,祂就确切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马太福音 6章8节)。 只有一位完美而慈爱的父亲才能满足我在苦难中被了解和同理的深切渴望,祂比任何人都关心我。 在我们不安、困惑的心中,耶稣能赐给我们所缺少的平安。

生活中会遇到风暴,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快要被淹没了,但有基督与我们同在一条船上,我们就有永恒的盼望,这样的盼望就像灵魂的锚,坚固又牢靠(希伯来书 6章19节)。 知道我们的生命和救恩都在祂手中这件事给了我安全感,让我有把握和信心,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天堂再次见到我的父亲、我的家人和朋友。 上帝已经应许,有一天祂会擦去我们眼中的每一滴眼泪——不再有死亡、悲哀、哭泣或痛苦(启示录21章4节)。 何等美好! 到那日来到以前,我要学习越来越信靠祂。

截至我写下这篇文章的今天,父亲正在完成(我们希望是)最后一个化疗周期。 最近这次的CT显示治疗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努力祷告每一个癌细胞都会在上帝所定的时间点被根除。 我的家人深深地感谢所有的代祷,是这些祷告帮助我们“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罗马书 12章12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