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你我是被祂所召的人

作者&有声播读:Joanni,中国

 

我来自一个很小的城市,从3岁起父母离异后我就一直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后来直到我13岁,妈妈再婚,我就跟着妈妈去另一个国家生活。 当时我妈妈和继父已经是基督徒了,所以我有时就跟着他们去教会,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基督教。

因为从小没有跟妈妈一起生活过,所以我们之间的感情好像隔着一座山,没办法有正常母女的亲密感。一直到我16岁开始进入叛逆期,我跟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直到零沟通。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我的朋友圈很乱,我也开始抽烟、喝酒、逃学,打架混酒吧,最后没办法升学需要留级。我跟妈妈大吵一架后,妈妈实在没办法就决定把我送回国,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都不再联系。

回国的生活更加糟糕,更是颓废糜烂。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无价值的、无用的。也因为这种缺爱的心理和创伤,我到处寻找认同和接纳。男、女朋友我都交过,目的就是能让自己感受那一点点的存在感、被爱和被接纳的感觉。但因着上帝的感动,我和妈妈的关系开始有所缓和。一年半后,她再次让我重新和他们一起在另一座城市生活。我同意了,因为我深知自己在这里是没有出路的。

那年我20岁,来到这座城市后上帝安排我遇到一位属灵“妈妈”。她雇佣我去她的幼稚园工作,同时不断地鼓励我,帮助我回到信仰。因为她办的是基督教私立学校,慢慢地我又开始接触信仰。前两年我也工作得很开心,可到了第三年我又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虽然对上帝有所认识,生活方式也有变化,可那内心深处的空虚和迷茫并没有抹去。

同年,也就是2013 年,在无知、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我意外怀孕了。我当时只有害怕、羞愧和不知所措。因为刚刚和家人的关系稍微缓和,自己实在没有勇气和脸面告诉家人,我就自己决定把孩子打掉了。打掉孩子的那几个月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绝境,生活再无一点希望与价值。也开始越来越厌恶自己,讨厌自己,逐渐进入抑郁状态,不再能正常工作。我开始经常请假,旷工迟到,甚至多次想要自杀结束生命。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总会有两个声音在我耳边:“结束生命吧”和“放下一切去认识,寻找上帝”。祂可能是唯一能告诉我我存在的意义的。当我放弃自己的时候,上帝没有放弃我,我相信当时一定是祂给了我力量和勇气做这个决定去寻求祂。

在2014年年初我找到了一家基督教事工,并开始参加他们为期6个月的门徒训练课程。第二个星期的课程主题是“聆听上帝的声音”。那是我第一次“听见”上帝对我说话,祂对我说:“壮壮( 我的小名),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我是照着你本来的样子爱你的)。”当时的我内心深处体会到从未有过的爱 ,泪水止不住地落下。因为祂的爱,从那以后我开始真正与上帝建立关系,内心里大大小小的伤痕也开始慢慢被祂医治。

渐渐地,我和妈妈还有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妈妈和我的继父也成为我全职服事上帝的最大支持。在这7年里,我专注认识上帝,认识自己和帮助他人走出阴影。当然,我在这跟随上帝的路上还是会跌跌撞撞,也没少犯大大小小的错。可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很清楚地知道——不要停止追随上帝,并要敢于敞开我的心向祂寻求帮助,面对错误。也不要放开祂那恩慈、怜悯、无条件爱我的手。

现在我明白那句话了:浪子回头金不换。我最喜欢的一节经文就是罗马书8章28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我和你就是按照祂的旨意被祂所召的人,并且没有任何事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参罗马书8章38-39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苦难中,有祂与我同行

作者:Paul

有声播读:徐清心,中国

 

有⼀次,我和太太带着四岁的女儿Ann去游泳池玩⽔。我们为她准备了很可爱的泳衣,这个泳衣里⾯是有浮板的,因此我们告诉她:“无论如何你总会浮在⽔⾯上”。当我们都准备完毕后,就先让Ann在泳池旁边踢踢⽔,她玩得很开⼼,迫不急待地要下⽔“游泳”了。

于是,我就抱着她慢慢地进入⽔中。⼀开始,她泡在⽔里非常开⼼,但当我慢慢将⼿放开,我开始感受到Ann的恐惧。她开始⼤声地尖叫,喊著:“爸爸你不要放⼿,我会沉下去,我好害怕”。我就跟她说:“女儿不要怕。爸爸跟妳说过,妳的泳衣会帮助妳浮起来,妳绝对不会沉下去的”。但是,这非但没有减轻她的恐惧,她反⽽更⼤声地说:“我不会浮起来的,我不可能浮起来的,我不要游泳了”。接着,我就将Ann抱起,太太则在旁边安抚她的情绪。

当然,我们都会觉得⼩孩⼦好天真,衣服有浮板是不会沉下去的。但对于Ann来说,当爸爸的⼿放开,处在⼀个周围充满⽔却碰不到地板的状态,这就是她⾯临的苦难和恐惧。⽽这不正是我们的缩影吗?我们或多或少都处在不同的苦难和恐惧中,可能来⾃于我们的⼯作、家庭、爱情、⾦钱或健康。总有个声音告诉我们:“想办法抓住什么东⻄吧!不然你就要沉下去了”。我想这声音来自我们的⽂化,那它一般告诉我们该如何⾯对苦难呢?

一种,是强调我们要接受苦难。因为苦难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接受它,然后努⼒在其中寻找真善美。或是,苦难是⼀种养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因此我们要战胜苦难。追根究底,苦难是⾃然律随机的表现,无法避免也没有任何意义。

⽽另⼀种,则是强调我们要避免苦难。因为苦难是来破坏我们幸福的,因此我们要极⼒地对抗和躲避它。或是,苦难表⽰着我们做错了某些事,得罪了某些⼈或是神明, 所以我们要重新修正⾃⼰,努⼒做正确的事,这样就不会有苦难了。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到头来我们都会发现,这些所抓取的东⻄都只能给予我们短暂的安全感,它们并没有办法真正地让我们“浮起来”。

那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圣经但以理书第三章记载了三位亡国的犹大青年⽣活在巴比伦的故事。当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命令所有⼈都必须向他的⾦像下拜, 否则就要将其丢入炼炉中。

这三位犹大青年⾯临极⼤的挑战。如果按照我们先前所谈⾯对苦难的⽅法,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要勇敢地对抗王,这是我们成长的好机会 ; 或是,我们现在稍微低调⼀点,不要太张扬就没事了。”但是,圣经却是这样记载他们的反应:“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书 3章16-17节)。

对于这三位年轻⼈来说,苦难(炼炉)或是苦难带来的结果(死亡)从来不是关注的焦点。他们所聚焦的是他们所事奉的上帝 ;所盼望的并非是⼀个顺遂的结局,⽽是上帝⾃⼰。因着不愿意遵守王的命令,他们被丢入烧得比寻常还要热七倍的火炉里。

此时,这位残暴的君王看到⼀幅惊⼈的画⾯:“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但以理书 3章25节)。本该只有三个⼈的炼炉,突然出现了第四⼈,并且祂的相貌在这位王看来好像上帝的儿⼦。

当王呼唤他们出来时,这三位年轻⼈从衣服到⾝体和头发都没有任何的烧伤。当然,这个故事并非要告诉我们,只要信基督教的上帝就不会被火烧死。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这些年轻⼈可以无所畏惧?这可以给我们什么盼望以⾯对苦难吗?答案都在那第四⼈的⾝上——上帝的儿⼦。让我们随着圣经的记载快转到数百年之后,来看那位上帝的儿⼦“耶稣基督”。

祂本是荣耀的圣⼦,却为了拯救祂的百姓来到世上。祂医治、看顾和怜悯那些被世界抛弃的⼈,却连安枕的地⽅都没有。祂是公义无罪之⼈,却为了承担祂百姓的罪,走上⼗字架,⾯对上帝的审判和朋友的背叛。

让我们再看看⼗字架:

耶稣替我们承担了死亡,让我们免于最终的死亡 ;

耶稣替我们承担了离弃,让我们拥有⽗上帝的接纳 ;

耶稣替我们承担了鞭伤,让我们的⽣命可以得医治 ;

耶稣替我们承担了贫穷,让我们得以拥有属灵的丰盛 ;

耶稣替我们承担了上帝的审判,让我们可以享受上帝的慈爱 ;

耶稣基督“⾃愿”进入苦难中,为的是让所有相信祂的⼈,知道在我们的苦难中祂会与我们同⾏。所以,为何那三位犹大的青年可以免于那炼炉中的火焰?是因为耶稣基督与他们同在。

而耶稣基督也为我们承受了真正的炼炉——与上帝的隔绝。所以,那从上帝来的信⼼,让他们和我们在苦难时都可以说:“不论如何,即使死亡的阴影笼罩,我们都相信上帝会拯救我们,使我们在永恒的家中与祂在⼀起”。

因此,福⾳不会让我们一味地逃避苦难的真实,或是强调苦难的益处。福⾳让我们在真实的苦难中,拥有那不可动摇的盼望和确据。因为每当我们仰望⼗字架,便知道这位救主耶稣基督因为爱,为我们承担了怎样的痛苦 。

⽽如今,祂已经复活了,坐在⽗上帝的右边为我们祷告,也透过祂的圣灵与我们同⾏。回到Ann的故事。耶稣基督不只是我们⽣命中的浮板,祂比浮板更好,祂是我们⽣命的创造者和救赎者;祂会引导我们走⼀⽣的道路,祂会在苦难的炼炉中与你我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认命”还是“顺服”?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苦楚?

作者:Jessie Ng,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有人说,命运带来的那些裂痕和灼伤,都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温柔。面对苦难若抱持这样的观念,就可以较为坦然地解释生命中那些难解的苦楚。也许这也是人们所说的“认命”。苦难确实是磨炼人心志的最佳修炼场,就连诗篇119篇也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基督徒面对苦难灾祸,不外乎是罪中的苦楚、上帝的管教、信心的考验、或是像约伯那样无解的遭遇。

无论哪一种,受苦对上帝的百姓而言都可以趋向好的结果,因为圣经说受苦使人进入完全。因此基督徒面对苦楚要“顺服”。然而,前者所述的“认命”,与圣经所说的“顺服”,究竟有什么区别?苦难临到一个不相信上帝的人,同样可以将他塑造成一个温润如玉,遇事从和的人。从结果上来看,似乎没什么区别。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和无端的灾祸,与顺服上帝临到自己身上的苦楚,是不是都是一样?

面对苦楚,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挺“顺服”,却发现自己好像是越来越“认命”。比如眼看着环境局势如此糟糕,若有人在此刻对我说:“我们要迫切积极地求上帝拯救当前困境,若是祂愿意,可以一瞬间就使新冠病毒消失,世界复原”,我必定忍不住要嗤笑。这怎么可能呢?我相信上帝的能力,可这越来越糟糕的情势却越来越使我相信,上帝就是定意要如此折磨,定意要用灾祸惩罚人类。再往下想,不免想到人类如此罪恶滔天,本就该承受这一切,我们哪里还有脸面求上帝怜悯和拯救。

以我个人来说,我想上帝就是定意要让我受苦。面对所有苦楚,我要做的就是“顺服接受”。不知不觉地,上帝在我心目中成了一位严厉的教官,为了训练祂的百姓成为成熟、刚强的精兵,总是让他们经受各种苦;为了祂国度荣耀的“伟大事业”,上帝的百姓不能有埋怨也不能逃避。

最好苦难灾祸多一些,使目的加速达成。这种观念给我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在祷告求上帝拯救人从困境中出来这件事上,我变得无力和无奈。因为我内心深处开始不相信上帝会拯救人,即使这样祷告了,上帝也不会改变心意,那么我又何须如此迫切祷告困境解除呢?干脆就祷告受害者能够顺服接受(认命)就好了。

于是上帝在我心目中变得越来越冷酷。尤其是环境越来越糟糕,局势越来越灰暗,未来越来越模糊的时候,我一边命令自己要“顺服”,一边在内心里渐渐失去对上帝的爱。直到圣灵在祷告中提醒,也在和人分享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不相信“上帝是慈爱的”这简单真理!以至于当人对我说,上帝如此爱自己的百姓,祂希望自己的百姓快乐、平安的时候,我竟觉得这句话不可信,而且极其危险。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真理:“上帝是慈爱的”,就瞬间击碎我这些日子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大”而对天父筑起的心墙,思想至此,泪水夺眶而出。上帝的国就是祂的百姓,祂正是为了祂百姓的平安才让自己的儿子为人而死的啊!我就是上帝国中的一员,祂岂能不爱惜?就连我的头发都数过了,祂怎会是那种为了成就自己“大业”就牺牲小人物的冷酷君王?我真是大大地误解上帝了。

祂固然有希望百姓刚强的爱,但也有怜惜爱护的爱,因为圣经说:“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申命记32章10节)。眼中的瞳人是如此珍贵!并且上帝也曾对祂的子民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利米书29章11节)。

哦!“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这是上帝亲口说的(以赛亚书49章15节)。祂岂能不怜惜、疼惜自己的百姓呢?当然,上帝也说祂会熬炼自己的百姓如熬炼银子,但那都是我们能够承受的,“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10章13节)。

最大的问题是,我原来一直在揣测和判断上帝隐秘的旨意,在受苦的过程中认定上帝隐秘的旨意必然是如此这般(也许是因为有个原因会好受一些),却忘了要相信上帝显明的心意——祂是如此充满慈爱,对全人类,也对我。

回想亚当夏娃受蛇诱惑犯罪的经过,竟如此相似。蛇暗示夏娃,上帝的命令背后还有“隐藏”的目的,那就是祂不想让亚当夏娃和自己一样能判断善恶。这样一来,夏娃和亚当就会开始怀疑上帝对他们的爱。上帝没有告诉他们设立这条命令的目的,因此对亚当和夏娃来说这是“隐秘的事”。上帝要考验的,正是他们是否无条件地相信上帝并且顺服命令。但夏娃最终放着上帝显明的命令不顾,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上帝,最后堕落犯罪。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唯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命记29章29节)。原来不管什么事,我都不该随意判断上帝背后的心意,而是应当相信上帝自己的启示——祂是慈爱并且不愿意人灭亡的上帝。因此面对别人或自己的困难灾祸,我们当然要迫切祈求天父拯救和解决当下的困境。这不仅只是相信上帝的能力,更是相信上帝的慈爱。

上帝是慈爱良善公义的,祂不是世人所说无缘无故无情无爱的“命运”。况且对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他们的天父,所有临到自己身上的苦都不至于绝望。若是因为自己的罪,那就是上帝像父亲一样的管教;若是考验,那就是经历上帝的方式。无论哪一种,最终都会让我们更深地认识上帝是我们的父,和祂是如何爱我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过去一年半的疫情,是上帝对人的管教吗?

作者: 东尼叔叔 ,加拿大

有声播读:洋澜,中国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祂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祂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言3章11-12节)

小时候我在香港长大,家中有七个兄弟姊妹。当我们乱发脾气、不诚实或彼此争拗的时候, 父母都会悉心教导我们。他们除了给我们爱之外,亦给我们适当的管教。受到管教,孩子当然不开心,然而父母会以身作则,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记得父亲买来一部电视机,热情邀请邻居一起看,十多人围在百多呎空间, 显得很拥挤。孩子们更不想让出座位,也会调皮捣蛋。然而当大家看着电视剧时呼啦大笑 、真情流露的时候,孩子便学习到彼此分享可增添更多乐趣 ! 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身教,潜移默化之下,“乐意分享”成为我的性格,使我一生受用。就像圣经所说: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言22章6节)

受洗后,当我更认识天父,亦明白到祂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 。但当人忘记上帝的话语,偏行己路,祂必出于爱来管教 ! 最近有朋友问我,过去一年半的疫情,岂不是上帝对人的管教吗 ?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因为上帝有祂测不透的计划, 远超我们所想象 。但我相信, 上帝会在困境中借着祂的作为, 让更多人认识祂!即使是管教,也都是出于爱, 也是为了我们的好处。

面对疫情,我亦有害怕和气馁的时候。可是很奇妙的, 疫情期间, 我可以 ”真正”地安静下来研读圣经。以前我只是按时间顺序读圣经 ,没有对经文深入思考,尤其不太热衷读旧约。然而在这段期间,当我重读旧约,对圣经人物在逆境中得到帮助和复原有了很深刻的感触。

记得以利亚面对耶冼别追杀时,他逃到旷野40天 ,感到乏力、孤单和失望,甚至求死。后来耶和华预备饼和水让他休息,并将他带到自己面前,让他将心中的苦楚完全倾诉出来。后来耶和华以微小的声音启示,原来上帝已为自己留下七千位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人。

不错,人不需要将所有事情紧紧抓在手中,而是要相信上帝是一位最好的倾诉者、安慰者和供应者 ! 也许疫情让人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虽然心中感到难受,但也给了每一个人一个可以更靠近上帝的机会,从而得到美好的属灵益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