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灵修6 | 智慧何处寻?

 

经文:约伯记第28章1-28节

 

智慧何处寻?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佳音

 

 

约伯记的前几章让我们看见一个无辜受苦的人——约伯,因为在极大的苦楚中,就诅咒自己的生日。他的朋友们听见,就开始从各方面试图找出约伯受苦的原因。以他们对耶和华的认识,他们认为耶和华是赏善罚恶的,因此约伯会经受这般不寻常的遭遇,肯定是因为约伯犯了罪,抑或他的儿女犯了罪,使耶和华大大发怒,就惩罚约伯。而约伯三番五次表明自己的无辜,对他来说,耶和华无缘无故击打他,他有何办法呢?耶和华是大而可畏的上帝,祂赏赐、祂收取,自己全无可辩驳的。然而他因为身处极深的苦楚中,想要将自己的案情呈给耶和华,想要从上帝那里得到一个能让自己“舒服”和“接受”的解释。

 

本章看似和前文没有太多联系,但有一主题却贯穿全章——智慧。约伯密切关注智慧,并且仔细思考大地上智慧的彰显。首先,约伯藉着采矿、提炼等工作来表明大地的智慧之精妙,地内有宝石、有金沙,又能出粮食。动物们没有能力去发现和挖掘地里的宝贝,然而人却“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约伯记28章9-11节)

 

即使是隐藏在地里的宝物,人都能发现并且挖掘,然而真正的智慧却难以寻找,智慧的价值超越一切。约伯思考真正的智慧,他发现智慧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就连死亡也不晓得(约伯记28章21-22节)

 

然而上帝知道智慧在何处,因为上帝“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下。”(约伯记28章24节)上帝创造万物,并且制定万物的规律。本章最后一节,也是耶和华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约伯记28章28节)

 

由此可见,约伯汲汲营营追求的智慧,便是敬畏那位创造一切,并对一切有主权的上帝。而人在世上要远离罪恶。约伯思考智慧,因为他想智慧能使人明白许多事,或许也包括他的遭遇。他想要抓住智慧,并且运用智慧来缓解当下的苦楚。然而至终却发现,智慧比他更高,难以寻找,不是靠着人自己就能找到,又按着人的要求去随意“运用”的。真正的智慧,便是明白自己在耶和华面前的地位,是卑微又有限的,因此只能敬畏祂。

 

新约《哥林多前书》1章30节告诉我们:“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上帝,上帝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我们常常想要得到智慧,因为知道智慧能帮助我们分辨、做判断,能让我们明白许多事,能解决许多难解的问题。我们想要得到这个“工具”,为我们使用。然而约伯记却告诉我们,智慧比我们更高,真正的智慧不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态度,是谦卑地承认自己的卑微,并且敬畏上帝。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正是智慧的本体,世人也许不明白祂的作为,看不起祂的救赎和身份,然而对谦卑、敬畏上帝的人来说,耶稣基督就是他们的智慧。因此,当我们带着敬畏上帝的眼光去看待上帝的国,我们就能看见上帝那无可测度的智慧和大能,透过主耶稣基督展现出来。

 

让我们一起祷告:

慈爱的天父,谢谢祢让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智慧,也让我看见原来智慧就是敬畏祢。我要带着谦卑和敬畏的态度去认识主耶稣,求祢使我能也能看见主耶稣基督就是智慧本身,因祢藉着祂施行了救赎,使我成为圣洁,得以认识真理。谢谢天父,以上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反思问题:

  1. 你追求过智慧吗?你认为智慧是什么? 
  2. 透过本章,你认为真正的智慧应该是怎样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约伯记灵修5 | 为什么会遭遇苦难?

 

作者:Kiki

有声播读:佳音

 

 

请阅读经文约伯记22章1节-27章23节 

 

为什么会遭遇苦难?

 

苦难是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遭遇到的,或大或小。2月6日土耳其一天之内遭遇了两次7.8级地震,现场视频中整栋的高楼直接成为平地,无数人在睡梦中就被砸在了废墟地底。上个月底,我和先生很熟悉并且曾经一起同工过的一位非常年轻的传道弟兄,在为着事工奔走在路上的时候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当天晚上抢救无效离开了,留下了他的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我一直无法想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上帝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又为何要以这样的形式?

 

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上帝,也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位全知全善的上帝会允许世界上有那么多苦难的发生。

 

我想,对于苦难的话题,应该很少有比约伯更有发言权的人了。这个上帝眼中正直的义人在一天之内失去了他所有的儿女(可是7儿3女啊)和财产,并很快自己也得了怪病(满身长疮),无比痛苦。随后三个朋友来“安慰”,反倒变成了对约伯论断和中伤。

 

三个朋友一致认为约伯遭遇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他犯了罪。因为他们认识中的上帝是公义的,是赏善惩恶的。但约伯知道并非如此简单(24章),我想我们也会同意,因世上看到的太多都是“好人不长命,恶人活千年”。 然而并非是因为上帝不再公义,而是祂公义的审判还没有施行。还给恶人留有时间,还有祂普遍的恩典给到众人。但我们可以放心的是,到最后必然有一场完全公义的审判。(按着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章27节)

 

在苦难中如何回应

 

约伯最大的痛苦可能不是遭遇了苦难和被朋友论断,而是他求问上帝为什么他要遭遇这些时却一直都没有得到答案。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上帝,能到祂的台前。”(23章3节)“只是我往前走,祂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祂。”(23章8节)约伯多么想要得到上帝亲自的回答。但上帝一直沉默。没有得到答案的约伯显然有些抑郁倾向。(诅咒自己的生命)。然而在一轮又一轮和朋友的对话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辩白中,约伯仍然选择仰望上帝。虽然上帝没有给他答案。他依然知道只有上帝是他唯一的盼望。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后,我必如精金。”(23章10节)

 

我们在遇到苦难时,是如何回应的呢?在上帝并没有让我们知道苦难原因时,我们是否仍然愿意仰望祂,相信祂最终的旨意一定是美善的呢?

 

在苦难之中信靠和仰望祂并非易事,但是我相信所有苦难都有它的意义。上帝藉着灾难让世人警醒,当人们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够开始思考生命,也才有认识真理的机会。

 

让我们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加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在遭遇苦难的时候依然相信祢的公义和良善。让我们在苦难中依然能够信靠祢。

 

问题反思:

 

  1. 你有哪些看到或者经历过哪些你无法理解的苦难?后来上帝如何带领你明白祂的旨意?
  2. 在你面对苦难的时候,你是如何回应上帝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约伯记》灵修4: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

 

请阅读约伯与朋友对话第二回合(约伯记15章1节-21章34节)

 

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

作者:KiKi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我一直都觉得《约伯记》是一卷十分特别的书。探讨的主题——苦难,虽然沉重但却那么真实(毕竟苦难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而来自远方朋友的探望不但没有减轻约伯的痛苦,反而更像是来在约伯的伤口上撒盐的。我觉得用这个比喻并不过分(虽然这三个哥们初心是好的)。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在听到约伯在痛苦中咒诅自己的出生后便再也没有耐心安静陪伴约伯,纷纷说出了自己心中对约伯遭难的看法和判断体会,并列举真理来定罪和劝说约伯。一来一回还“劝说”了好几个回合。此时身体百般痛苦的约伯还要进一步承受被朋友论断和抛弃的折磨。其中的心寒可想而知。

 

约伯说:这样的话我听了许多。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虚空的言语有穷尽吗?(16章2-3节)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自己在痛苦中时,朋友或亲人因为无法理解自己,而用不合识的方式说教或者论断,导致我们被二次伤害。又或者,我们自己也曾是那个需要去安慰朋友的人,却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到底要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呢? 

 

真正的共情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妈妈看到她5岁的儿子最近几天经常去一位刚刚失去了老伴的邻居家里,就问儿子去做什么。小男孩儿回答说:我看到老爷爷那么伤心就去安慰他。妈妈接着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觉得这个时候实在是很难做什么。小男孩回答:我看他很伤心地哭,就跑去趴在他膝盖上跟他一起哭。

 

这大概就是共情的最好诠释了。也就是罗马书12章15节说的:“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

 

共情并不是要求我们完全地理解对方,跟他完全感同身受(这并不现实),而是去试着跟他一起感受他的感受,去陪伴对方面对的困难时刻。这当然是需要我们谦卑和舍己,不然就会很容易变成论断和伤害对方。

 

多听,少说

 

从约伯和小男孩的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面对身处痛苦的朋友时我们需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默默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了。请记得痛苦中的ta并不一定需要我们的建议,所以请不要随便给建议。弟兄姐妹们更请抑制住自己想要搬出真理来说事儿的冲动。心灵鸡汤式的假大空鼓励也请慎重使用。当对方处于极度痛苦中,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爱和陪伴,而不是分析和建议。我想,如果约伯的朋友们只是静静陪伴他什么话也不说,约伯也会受到很大的安慰。毕竟约伯自己也说:“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惟你们的智慧”(13章5节)。

 

不轻易下判断

 

说到底,还是回到一个字——爱。怎么更好的爱别人?要以你想要被爱的方式去爱。如果是我们身处痛苦之中,我们希望听到怎样的话语呢?是判断的话语?还是安慰的话语?约伯和约伯的朋友知道,这场苦难考验的是约伯和上帝的关系,他们并没有认为这场苦难只是意外。但是他的朋友们一味地认为一定是约伯犯了罪,所以上帝如此严厉地责罚他。圣经里确实教导我们,当我们不顺服和悖逆,上帝会以灾祸管教我们(利未记20章14-16节),但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警告,并不说明所有灾祸都出于这个原因。况且,约伯的朋友和我们,都是有限的人,我们都不该随意判断事情的起因,尤其是对方是我们的亲爱的挚友亲人。

 

约伯的朋友论到上帝时,仿佛上帝只是他们口中那个“赏善罚恶”的上帝;然而约伯因自己无辜,就认识到上帝不只是赏善罚恶,更是有主权的,祂按着自己的心意行事(约伯记23章13节)。我们或许无法知晓上帝隐藏的心意,但身为朋友能做的,就是以上帝的属性和应许来安慰和鼓励身处伤痛之人。

 

爱能遮盖许多的罪(彼前4章8节)。愿我们都能够好好学习这个功课,当我们面对身处痛苦的人时,学习不去论断别人,做一个好的陪伴者,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不做彼此的绊脚石。让我们以耶稣的心为心,谦卑温柔地安慰他们。

 

让我们一起祷告:

 

慈爱的天父,请原谅我们有时候也如约伯的朋友,急于反驳,以自己对祢有限的认识草率判断事情和我们的朋友。求祢赐给我们一颗温柔智慧的心,指教我们知道当如何安慰和陪伴在痛苦中的人。使我们不是拆毁他们的信心,而是建立他们的信心和盼望。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反思问题:

  1. 约伯朋友论到关于“上帝”,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有偏差?
  2. 我们可以对身处痛苦的人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约伯记》灵修3 | 从约伯记看劝慰者避雷指南

 

请阅读约伯与朋友第一轮对话(约伯记 4章1节-14章22节)

 

从约伯记看劝慰者避雷指南

作者:惊悦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本想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却得到一堆并不适用的建议?又或者你试图安慰受苦者,结果却令对方更沮丧?最初读约伯记,我不理解约伯对劝勉自己的朋友那般不耐烦,随着生命的长进,经历的增多,我开始明白约伯那“惟愿你们全然不做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约伯记13章5节)的无奈。

 

当经历亲人离世,巨额财产如风消散,身体又陷在极大软弱中时,此刻朋友们的安慰显得格外宝贵。约伯的三个朋友约好一同前来探望约伯,他们看到约伯极其痛苦,他们就默默的陪伴了约伯七天七夜,直到约伯在痛苦中开始咒诅他的生日。朋友们也停止沉默,对话从劝勉变为了争辩,细细探究,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取一些辅导他人的避雷指南。

 

1.要从上帝的属性看待所受的苦难,而不是对受苦的原因轻下判断(约伯记4-7章)

 

你会如何安慰受苦中的肢体呢?首先我们要对受苦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他经历了什么?他与上帝的关系如何?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从以利法的言辞中可以看到,约伯“素来教导许多人,又坚固软弱的手”,他明知道约伯是有智慧又有恩慈的人,但他并没有用这样的事实来安慰约伯,坚固约伯的信心,反而从约伯的处境开始推断“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约伯记4章7节),无疑在断定约伯有此遭遇并不无辜;但他又试图安慰约伯,“上帝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约伯记5章17节)以利法认为,公义的上帝使灾难临到是出于祂的管教。

 

对于他人处境不加思索地下定论,无疑是鲁莽的。没有读过约伯记的人都不知道约伯经受患难的原因,显然约伯和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读过约伯记。而约伯深知自己的遭遇并非出于自己犯罪得罪了上帝,他知道自己没有违弃至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约伯的安慰基于他对全能者正确的认识。而约伯需要的是什么呢?他说:“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约伯记6章11节)倘若你曾陷在忧伤困苦中,你就知道,此刻你和约伯一样,需要肢体带来的力量使你可以继续等候上帝,你需要盼望,好让你可以继续在等候中坚忍。

 

2.若不是上帝的怜悯,我们所有的好行为不过是污秽的衣裳(约伯记第8-10章)

 

如果说以利法至少还肯定了约伯的敬虔,言辞中带着一丝劝勉与安慰,那比勒达听了约伯的发言似乎忘记了自己是来安慰朋友的,他忽略了约伯的需要,反而责备约伯言语狂傲。他强调上帝的公义,甚至搬出列祖的智慧,表明“不敬虔的人指望要灭没”(约伯记8章13节)。我们能活在上帝面前,岂不是基于上帝莫大的怜悯吗?我们的指望不在于个人的敬虔,乃在于上帝的怜悯。

约伯岂不知他是罪人呢?他清晨起来就向上帝献祭,为着儿女向上帝祷告,生怕自己或儿女犯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他对上帝的敬畏不仅出于对上帝公义的认识,更是知道上帝是怜悯人的上帝。倘若没有上帝的怜悯,照着以利法和比勒达对上帝公义的论调,约伯似乎快要被上帝的公义压垮,这让约伯更加厌恶自己的生命。但他并不向上帝发怨言,因他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在这样孤立无援的困境中,约伯深知自己的软弱无力,唯有恳求上帝“停手宽容他”(约伯记10章20节)。  

比勒达虽强调上帝的圣洁与公义,但正如约伯所说,“人在上帝面前怎能成为义呢?”(约伯记9章2节)倘若没有上帝的良善和怜悯,我们所有的“义”也不过如同污秽的衣裳。祂是公义的,也是怜悯的。祂使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苦难,无一不是为着祂儿女的益处和自己的荣耀。祂不会牺牲我们的益处来彰显自己的公义。

 

3. 在苦难中,我们要寻求上帝的旨意,而非对自己所受的苦难追根溯源(约伯记伯11-14章)

 

上帝的儿女就不会遭受苦难吗?无论是约伯还是他的朋友们,似乎都想给约伯的苦难找个原因。他们也因为对苦难成因的不同看法,将安慰的心抛之脑后,与约伯开始了无休止的辩论。这辩论使他们成为对立,失去了追求合一的心、失去了安慰的心。约伯也不得不在其中为自己辩护,越发希望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受苦,希望上帝能有所回应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上帝的旨意岂真如琐法所说的那样,是无法测透的吗?上帝若不向我们启示自己,我们确实无法测透祂的智慧,但是上帝总是主动的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也愿意我们寻求祂,认识祂,明白祂的旨意。从约伯和朋友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探寻苦难的原因会使我们对上帝的认识都变得模糊不清,上帝到最后也没有向约伯解释他受苦的原因。比起争论约伯受苦的原因,不如回到起点:带着怜悯的心与约伯同坐,体恤他的痛苦并不轻易发言;按照约伯的需要,扶持软弱的约伯,用言语坚固约伯对上帝的信心,给绝望中的约伯带去盼望。好让约伯可以在苦难中不失去信心,可以有盼望地忍耐等候上帝显明自己美善的旨意,岂不是更美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祢是如此满有怜悯和恩惠的上帝。人无论多么“敬虔”,在祢面前都不足以成为义,唯有祢自己的怜悯使我们能够在这世上活着。求祢赐我们智慧和爱心,好让我们有一天面对苦难,或我们身边的人面对困难时,我们能学习更多地信靠祢,并在祢里面得安慰。求祢让我们谨慎自己的言语,不去苛责面对苦难的人,也不去与他们争辩,而是带着怜悯陪伴扶持他们。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反思问题:

  1. 面对遭遇苦难的人,我们应当如何陪伴和扶持他们?
  2. 上帝的怜悯与公义,如何安慰在苦难中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