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家庭是操练彼此相爱的最佳场所,愿恩典和爱在每个家庭中流淌。快来这里找到滋润家庭的属灵养料

如果你也不庆祝父亲节

/
作者:Joanna Hor, 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我对父亲节没什么意见。只不过我们家从来不庆祝这个节日——对于母亲节和情人节也是一样。 也许是因为我的父母不是多愁善感的那类人。我们最多也就是参加一下我叔叔阿姨们给祖父母们准备的晚宴(父母两边都是)。但对于我爸我妈,我们从来没有搞过什么特别的活动。没有盛大的晚餐,也没有昂贵的礼物,连照温暖的全家福都没有过。

1948,与妈妈一起的信心之旅——母亲节特辑

/
作者:瑞莲,马来西亚 1948年,当时的我8岁,与家人都住在马来西亚芙蓉。一天,先父收到祖父的来信,信上说祖父希望四个儿子当中的一家能回中国与他老人家同庆70大寿。经过商量之后,最后决定由先父带领妈妈及儿女共8人乘船回中国福建。 来到中国的第二年先父自己先回马来西亚。不久后却病倒了,需要有人照顾。妈妈很担心,希望能回马照顾爸爸,便向祖父提出带孩子回去的想法。但祖父却声称没钱,说:“若你有旅费就去吧!”

儿子恋爱了,妈妈最近有点儿烦——母亲节特辑

/
作者:书拉密,中国 “信主的要找信主的” 我是母亲带着我信主的,而我也认为这是母亲给我最美好的礼物。刚信主那会儿,我第二次去教堂就碰到一个约11岁的小姑娘问我说:“大姐,你有男朋友吗?”我问她什么意思?她又说:“信主的要找信主的”。但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她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她把我带到她所在的教会去聚会听道,让我可以更认识主,明白真理。渐渐地我也明白并下定决心,结婚一定要找一个基督徒。

那些失去至亲的日子

/
作者:PeerapatT,泰国 翻译:钟林君,中国 大家都是如何来追忆已逝亲人的呢?有人可能会通过日常对话来回忆往昔美好时光,有些人则通过照片来怀念。

上帝修复我和父亲的关系

/
作者:沈思含,加拿大 小时候,对爸爸的印象是,他是个冷漠的人。每天下了班回到家就坐在客厅看报纸和看新闻。那个时候时时刻刻陪伴我的人是妈妈。所以我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和爸爸则比较生疏。我从小就知道爸爸在认识妈妈前,离过婚,并且与前妻有一个儿子。因为前妻的家庭很强势,让他们的儿子随母姓;离婚后,孩子也跟着妈妈。这也许是爸爸心中的一个遗憾,所以我有一个像男孩子一样的名字,而且小学时一直都是剪短髮,以至于我一直对于这件事感到耿耿于怀。

人人期盼有个完美的家

/
作者:Michele O,新西兰 翻译:Fish Lin,香港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个欧亚混血儿,那样我就会有美丽深邃的大眼睛和浅棕色的头发。最好我还是家中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在一个亚洲国家就读国际学校,爸爸是那个国家的外交官。我的英文名自带光环,比如叫“Ella Rosewood”。而且每个暑假我都能去海外旅行,只有在学习期间才待在亚洲。我们全家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有郁郁葱葱的草坪,还有一个奥运比赛规格的游泳池,帮佣众多,从司机到园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