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与书评
想知道基督徒如何看电影和阅读?来这里阅读同为信徒的年轻人所写的影评和书评吧


为什么我们会爱看《鱿鱼游戏》
/
作者:Rebecca Lim 翻译:奇奇
前方剧透,请小心! 想象一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挣扎,你发现自己掉进人生的深渊,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就在这时,一个陌生人为你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的机会,可以赢得一卡车钱。 你要做的就是参加一系列简单的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你愿意忍受背负巨额债务的屈辱和羞耻,不停地躲债,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即使这会让你堵上一切? 这就是电视剧《鱿鱼游戏》的主题。这部网飞上的最新热播韩剧风靡全球,目前已经成为网飞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和其他观众一样,我也忍不住要去看一看这部剧。这部以“适者生存”为主题的电视剧被大家拿来和《饥饿游戏》、《无主之地》,甚至《蝇王》等其他剧相提并论,这些剧不是我通常会喜欢看的那种娱乐节目。 但是看到社交媒体上一个又一个关于此剧的截图和表情包出现时,我决定不让自己错过其他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尽管朋友们警告我说这部剧既血腥又暴力,看了后有可能会做噩梦,但我还是冒险看了。 鱿鱼游戏讲什么? 《鱿鱼游戏》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下开展开来:456…

《心灵捕手》提醒我,要为“自我贬损”寻找出路
/
作者:Radish,中国 这周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是这样的:威尔天生得了一手好牌。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想了两年才解出的难题,他可以随手写出答案;他可以跟哈佛学生讨论经济学,让对方听得哑口无言。 他还可以透过一本书或者一幅画分析出一个人的经历及秘密。不是他多么勤奋努力,实在是因为天赋异禀,他天生绝世聪明。 但是威尔出场时是个清洁工,打架后把工作丢了,后来在建筑工地上干活。酒吧、球场是他和朋友们常呆的地方。 被遗弃、被收养、被虐待,喝酒、打架、袭警,这是威尔的成长史。威尔,一个被罪伤害的孩子,一个心灵没有被爱触摸过的孩子。 他的自我定义是卑下、自我贬损。他害怕亲密关系从而紧闭心门,他也不知道人生该往何处,如何结局。 直到数学教授蓝勃发现了威尔的才华。蓝勃专门保释了他,并安排威尔看心理医生。但是威尔一连气走了5个心理医生。痛心的蓝勃没有放弃,他找到了心理学家肖恩。虽然肖恩第一次照样被威尔弄得暴怒,但是肖恩也没有放弃这个孩子。 他向威尔敞开自己,在肖恩这里,威尔看到一个似乎失败的生命,一个不完美的人生,一段真实而不肤浅的经历。在肖恩这里,他是完全被接纳的。 而向来和他一起打架玩乐的朋友查克,也指出威尔是在浪费天赋。这对威尔来说是当头棒。 影片后来,威尔从逃避世界、害怕以及愤愤不平中将自己释放出来,他的心灵被爱摸着,得了安慰,也终于有了勇气去追求所想所要。 当我看到影片中肖恩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It's…

《魔鬼家书》阅读笔记:“无私是最大的道德谎言。”
/
《魔鬼家书》阅读笔记之无私与委屈 你在一开始就可以教导一个人弃自己的利益不顾,不是因为别人得到这些利益后会感到幸福,而是因为舍弃这些利益会让他显得很无私。 甲总觉得有义务抑制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推想出乙可能会有的愿望作优先考虑,而乙则要反过来作,这成了一条硬性规定。这样双方往往不可能了解对方的真实心意……他们最终决定去做的是两个人都不想做的事,可双方都感到自己仁至义尽,私底下满心希望自己可以由于表现出无私而得到优待,而对方这么轻易就接受这种退让,也会让他们心底恨意安生。 ——《魔鬼家书》第26封

《魔鬼家书》阅读笔记:“所有的极端主义都要鼓励,一种除外。”
/
作者:安琪,香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同温层效应”在近年来变成一个流行词,指的是网络世界里意见相仿的一群人意趣相投,走到一起讨论,彼此声音愈发相似,同样的观点被不断固化和加强,从而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无法与圈子以外的人进行不同的意见交流,仿佛空气无法流动的同温层,无形之中边界分明,圈子以内是舒适、安稳、自我感觉良好,圈子以外则常是互不相让,甚至攻击谩骂,每个人都找一个这样的圈子,不愿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