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与上帝亲近

/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我要取出银行保险箱的物品,就得经过比以前更繁复的手续。首先我得预约,抵达时要电话联络才能进入银行,接着交出身分证明并签名,然后等候一位指定的银行人员陪我进入保险库。在进去之后,厚重的门会再度上锁,直等到我从金属箱中找出所需要的物品。若不遵循这些严格的规定,我是无法进入保险库的。 在旧约时代,上帝设立了特别的规条,对进入会幕中的至圣所有所限制(出埃及记26章33节)。会幕中有一块特别的幔子,分隔了圣所和至圣所,而幔子后方的至圣所,只有大祭司才能一年进去一次(希伯来书9章7节)。亚伦和所有继任的大祭司,在进入至圣所时要带着祭物,并要先行沐浴和穿戴圣服(利未记16章3-4节)。上帝设立这诸多的规定,并不是基于健康或安全的考量,而是要让以色列人认识祂的圣洁,并让我们明白自己需要罪得赦免。 当耶稣断气的那一刻,圣所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了两半(马太福音27章51节),这象征了凡

灵命日粮:真正的盼望

/
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举国上下都对未来充满盼望,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年轻的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提出了“新疆界”,“和平工作团”,以及登陆月球的计划。蓬勃发展的经济,使许多人期盼未来的好时光能持续不断。但不久后越战升温,国内局势动荡,肯尼迪遭人暗杀,而原本乐观的社会所接受的一些常态,也就此瓦解。持乐观主义并不足以面对现况,随之而来的是盼望的幻灭。 接着,在1967年,改革宗神学家于尔根 ·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其著作《盼望神学》(A Theology of Hope)中提出了更清晰的观点。我们所走的道路,并不是乐观主义,而是盼望之路,两者截然不同。莫特曼认为,乐观主义取决于当下的环境,但盼望却是奠基于上帝的信实,而不受处境左右。 这样的盼望从何而来呢?彼得写道:“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

灵命日粮:应对分歧

/
知名的社交媒体推特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用简短的文字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近年来这种互动模式越来越复杂,因人们开始将推特作为抨击他人的工具,斥责那些与自己持不同立场或生活方式的人。无论何时,只要登入这个平台,你就能看到至少有一个人的推文形成了热门话题。点击这个人的名字,你就会看见数百万人针对任何有争议性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学会了公开批评各种事情,从人们的信仰到他们的穿衣风格。但事实上,这种批判且没有爱心的态度,并不符合上帝在基督里呼召我们成为信徒的身分。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应对各种分歧,但圣经提醒我们,身为信徒应当常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歌罗西书3章12节)。就算面对仇敌也不要严厉地批评论断,相反地,上帝敦促我们,“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13节)。 这种包容饶恕的态度,并不仅限于对待那些生活方式和信仰与我们一致的人。即使困难重重,

灵命日粮:回到基本原则

/
人们在新年立下的誓愿似乎总是无法实现。因此,有些人以嘲弄的方式,提出一些应该可以实现的新年誓言,例如:停车等红灯时,向其他驾驶员挥手致意;报名参加马拉松,但弃权不跑;停止拖延习惯,但从明天才开始;不靠手机而迷路;与所有在社群网站发布健身心得的人删除好友关系。 不过,新的开始这个概念可以是件很严肃的事。流亡在外的犹大百姓迫切需要新的开始。他们将要被掳七十年,在刚度过前二十年时,上帝就藉着先知以西结鼓励犹大百姓,应许他们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以西结书39章25节) 但犹大百姓首先要回到基本原则,也就是遵行上帝在八百年前赐给摩西的律例典章,这包括在犹太人的新年举行盛宴,这场盛宴从初春开始(45章18节)。上帝设立不同节期的主要目的,是提醒犹大百姓记得祂的特质,以及祂对百姓的期望。上帝告诉以色列的王,“要除掉强暴和抢夺的事,施行公平和公义”(9节),并强调以公道待人(10节)。 这教导

灵命日粮:坚定信心

/
美国密西根州的银湖滩沙丘是个冲沙胜地,但北岸高耸的沙丘却使附近的房屋面临被流沙淹没的危险。尽管居民们试着将部分沙堆运走以保护自己的住家,但他们还是无助地眼看着自己精心建造的房屋被沙掩埋。在监督最近刚被摧毁的小屋清理工作时,当地的一名警长确认了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不管居民们多么努力,但这些可以防堵潮水入侵的沙丘极不稳定,其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没有稳固的地基。 耶稣知道在沙土上盖房子是白费工夫的。在警告门徒提防假先知后,耶稣确切地告诉他们,出于爱的顺服能显出智慧(马太福音7章15-23节)。祂说凡听见祂的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24节)。然而听见上帝的话语却选择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26节)。 当环境像流沙一样,将我们掩埋在痛苦或忧虑之中时,我们可以把盼望放在我们的磐石──基督的身上。祂会帮助我们将坚定的信心,建立在祂永不改变的

灵命日粮:爱不止息

/
善真回忆道:“每当祖父带我去海边时,他总是会摘下手表放在一旁。有一次我问了他原因。” “他笑着说:‘因为我想让妳知道,跟妳在一起的时间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只想跟妳在一起,不受时间限制。’” 我在善真祖父的葬礼上听到她分享这段回忆。在他们祖孙的相处时光中,这是善真最喜欢的其中一段记忆。当别人愿意花时间与我们在一起时,会让我们感到自己被珍视,这不禁让我想到圣经中提到上帝的关爱。 上帝总是会为我们预留时间。大卫在诗篇145篇祷告说:“祢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耶和华在祂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祂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祂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16-18节) 上帝的良善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时每刻都在维系我们的生命,提供我们需要的空气和食物。因着祂丰盛的慈爱,这位万物的创造主精心设计了我们存活的条件。 上帝的爱是如此深厚且永不止息,祂以恩慈和怜悯为我们打开通往永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