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在祂翅膀底下

/
每当我想到保护时,通常不会立刻联想到鸟的羽毛。羽毛虽看似轻薄脆弱,却潜藏意想不到的保护功能。 鸟的羽毛是上帝奇妙设计的例证。它有光滑的部分和蓬松的部分。光滑的部分有坚硬的倒钩,如同拉链的链齿能紧紧密合,而蓬松的部分则有助于维持体温。两者的结合,让鸟儿即使遭受风吹雨打时,也能保持身体干燥温暖。不过,许多雏鸟羽翼未丰,只有蓬松的羽绒。因此,母鸟必须让雏鸟靠在它翅膀底下,用它自己的羽毛来遮风挡雨。 诗篇让我们看到一个很温馨的画面,如91篇4节说道:“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又如17篇8节说:“将我隐藏在祢翅膀的荫下。”这两节经文都生动地描述上帝的安慰和保护。上帝的同在,如同母鸟以羽毛遮蔽雏鸟,又如父母以膀臂保护儿女免受狂风暴雨的侵袭,能让我们在任何突发状况中,享受平安和护庇。 人生纵有忧伤痛苦,但只要转眼仰望上帝,就不再恐惧惊惶,因为祂是我们的“避难所”(91篇2,9节)。 —华

灵命日粮:守护儿童

/
在1865年,多马·巴拿多(Thomas Barnado)进入伦敦医学院就读时,他的理想就是要到中国宣教行医。不过当他在自家的伦敦大街上,看到许多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在垂死边缘挣扎的孩子,就决心要改变这悲惨的情况。于是,他在伦敦东区成立贫困儿童之家,让将近六万名男女孩童脱离贫困并免于夭折。牧师兼神学家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说:“巴拿多堪称为街头儿童的守护者。”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章14节)。可以想像,这番话一定会令群众和门徒十分讶异。在古时,孩子几乎没什么价值,常被视为社会边缘人。但是,耶稣却欢迎,赐福并看重所有的孩子。 新约作者雅各曾呼吁信徒说:“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各书1章27节) 。现今的孩童,如同第一世纪的孤儿一般,在每一个社会阶层,种族和家庭环境

灵命日粮:从恐惧到信心

/
检查结果确定是癌症,医生的话宛如晴天霹雳直击她的心头。她一想到丈夫和孩子,世界就仿佛停止转动。之前,他们一直恳切祷告,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如今他们该怎么做呢?脸上流淌着泪水,她轻声地说:“上帝啊,这出乎我们的掌控,求祢成为我们的力量。” 当疾病预测的结果并不乐观,或景况完全失控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当前景看似无望时,我们又该转向何处求助呢? 先知哈巴谷无法掌控自己的处境,内心的恐惧令他颤栗,那将要到来的审判,会是一场浩劫(3章16-17节)。但面对即将到来的纷乱世局,哈巴谷决定靠信心而活(2章4节)并因上帝而欢欣(3章18节)。他的信心不是凭藉着环境,能力或资源,而是在于上帝的美善与大能。他因着信靠上帝而大声宣告:“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19节) 当我们面对各种困境,如疾病缠身,家庭危机或财务困难,我们也必须全然信靠上帝。别忘了,无论我们处在何种环

灵命日粮:凡事感恩

/
在澳州,开车前往另一个城镇常要花好几个小时,长时间驾驶容易疲劳,导致车祸。所以在假日的尖峰时段,常有志愿人士在主要的高速公路旁设置休息站,提供免费的咖啡。我和妻子茉琳越来越喜欢这些休息站。 有一次在旅途中,我们到休息站点咖啡。一位服务员递给我们两杯咖啡,并要求我们支付两元澳币。我问她为何要付费。她指着看板上的一行小字说:本休息站仅提供咖啡给驾驶人,同行的乘客则需付费。我气恼地对服务员说,这根本就是在骗人,随即付钱离开。回到车上,茉琳便指出我的错误。我把一份礼物当成应享的权利,又对所受到的恩惠不知感恩。她说的真没错。 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进入上帝应许之地的途中,力劝他们要懂得感恩(申命记8章10节)。那块富饶丰沃的应许之地是出于上帝的恩泽,但以色列民会很容易将繁荣富庶视为自己努力的成果(17-18节)。故此,他们就开始为每一餐作谢饭祷告,无论饮食丰盛与否,都要记得这是上帝所赐的。 我走回去向

灵命日粮:若是……

/
当我们开车离开停车场时,我丈夫刻意放慢车速,好让一位骑脚踏车的年轻女孩优先通行。她微笑着朝我们挥了挥手,就继续往前骑。但是没一会儿,前面有一辆停放着的休旅车,司机在开车门下车时,却将那个骑脚踏车的女孩撞倒。那女孩的双腿流着血,一边哭,一边检查被撞得变形的脚踏车。 事后,我们回想整起事故:若是我们让她多等一下……若是那个司机在开车门时能多注意一下……若是……这件事使我们联想到,每当一些事情发生时我们都会这样想:若是我早知道我的孩子跟喝酒的青少年混在一起……若是我们早点发现得了癌症……。 当突如其来的困境临到我们,不免会让我们质疑上帝的美善,甚至可能就像马大与马利亚在遭逢丧亲之痛时,那样绝望无助。噢,要是耶稣早在拉撒路生病的时候就赶快过来,那该多好啊!(约翰福音11章21,32节) 我们就像马大与马利亚一样,不能明白为何会遭遇一些困境。但我们知道上帝有祂的美意,要叫万事互相效力。上帝既信实又满

灵命日粮:天父的面容

/
我记得父亲的面容,我通常很难读出他的心思。他很仁慈,但性格内敛,沉默寡言。我在孩提时期,就常试图从他脸上探究一抹微笑或其他的表情。面容表露我们的心思,无论是蹙眉,忧郁,微笑或眯眼,都显露出我们对人的观感。我们的面容足以表露我们的心声。 诗篇80篇的作者亚萨,在心烦意乱时渴望见主的面。亚萨从耶路撒冷的制高点向北看去,北国以色列已在亚述帝国的强大攻击下倾倒覆灭。在失去北国以色列这个缓冲国之后,犹大国顿时强敌环伺:北有亚述,南有埃及,东有阿拉伯各国。犹大国看似寡不敌众,且不堪一击。 亚萨将恐惧化为祷告,他重复三次(3,7,19节)说道:“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换句话说就是“让我看见祢的笑容”) 我们也能像亚萨那样,转头不看自己的恐惧,而去寻求天父的面容,最好的方式就是仰望十字架,因为十架表露了天父的心意(约翰福音3章16节) 。 所以我们当知道:天父正以大大的笑容看着你,你必平安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