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最大的满足!
/
0 评论
很多已开发国家的民众愈来愈热衷于购物消费,或许我们会问:到底要多少才足够呢?在美国,感恩节隔天就是所谓的黑色星期五,当天很多店家都会提早营业并提供减价优惠。现在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同样疯迷于这采购狂潮。有些经济能力有限的消费者,会趁这个时候购买所需的特价产品。但遗憾的是,有些人没有缺乏却想要得到更多,不惜为了抢购商品而与人发生冲突。
运用旧约中传道者(传道书1章1节) 所启示的智慧可以矫正这种狂热的消费价值观,我们也许在购物商场或内心深处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传道者指出,贪恋钱财的人永远不会知足,一生被物欲掌控。然而死去时,分毫都不能带走,“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5章15节) 。使徒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也有类似传道者的教导。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我们当竭力追求“敬虔加上知足”(提摩太前书6章6-10节) 。
不论我们是住在富饶之地或穷山僻壤之中,都可能因内
灵命日粮:选择感恩
/
每年秋天,我们都会在基石大学的校园中,举办丰盛的感恩节盛宴。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去年有些学生边吃边玩游戏,他们挑战对方要在三秒钟内说一件感恩的事,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事。任何人只要稍有迟疑,就出局了。
其实大学生可以抱怨的事有一大箩筐,诸如考试,交报告,课堂规定和种种对校园生活的不满,但这群学生却选择做个感恩的人,我猜他们在玩过这游戏之后,心情应该要比选择抱怨更愉快。
尽管可以抱怨的事情实在不少,但只要留心观察,在我们身边总会有值得感恩的事。当保罗谈到我们在基督里成为“新人”时,“感谢”是唯一被他多次提及的特征。事实上,他一共提了三次。他在歌罗西书3章15节说,“要存感谢的心”,又说要“心被恩感,歌颂上帝”(16节) ,且无论做什么,都要“感谢父上帝”(17节) 。如果我们想到保罗写这封信时正身陷囹圄,他对感恩的教导就更令人惊叹了!
今天,就让我们选择以感恩的态度来生活吧!
灵命日粮:名声与谦卑
/
许多人都看重名声,也希望成名。他们想让自己扬名立万;追逐名人的生活点滴;关注畅销书排行榜,电影票房,选秀节目,或期望在社群网站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
最近在美国有项调查,研究人员运用一套特别的演算法,能对网路做地毯式搜索,列出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而耶稣高居榜首。
然而对于成名,耶稣却毫不在意。虽然跟祂有关的消息传遍了加利利,祂已声名大噪(马可福音1章28节;路加福音4章37节) ,但祂从不追求成名(马太福音9章30节;约翰福音6章15节) 。
凡是耶稣所到之处,群众总是蜂拥而至,祂所行的神迹使人趋之若鹜。但当人们起来逼祂作王,祂却独自退避(约翰福音6章15节) 。耶稣完全听从天父的旨意,全心顺服天父的心意和天父所定的时候(4章34节,8章29节,12章23节) 。祂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章8节) 。
耶稣从不把成名当作人生目标,祂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身
灵命日粮:渴慕家乡
/
有一天,妻子走进房间,见我正埋头在家中的落地型老爷钟里。“你在做什么?”她问道。“这座钟有我爸妈以前住的房子的味道。”我红着脸回答,随手关上了老爷钟的门。我对妻子说:“妳就当作我刚回家一趟吧!”
气味能勾起无穷的回忆。这座钟是大约20年前千里迢迢从我父母的老家搬过来的,但老爷钟里木头的味道仍能让我回忆童年时光。
希伯来书的作者谈到另一些人,他们渴慕家乡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他们并不是向后看,而是带着信心向前远望他们在天上的家乡。虽然他们所渴慕的家乡看来仍遥不可及,但他们相信上帝是信实的,必会持守祂的约,带他们到天家永远与祂同住(希伯来书11章13-16节) 。
腓立比书3章20节提醒我们,我们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期盼能与耶稣相见,并藉由祂而领受上帝所应许的一切,能使我们的人生有正确的焦点。因为若与那摆在我们前面的相比,无论是过去或现在有多美好,都无可比拟!
灵命日粮:那你呢?
/
艾蜜莉听着一群朋友谈论他们家中的感恩节传统。盖瑞说:“我们家会轮流分享感谢上帝的事。”
另一位朋友提到他家不仅有感恩节大餐,大家还会一起祷告。他想起过去和父亲相聚的时光说:“虽然那时我爸爸已得了失智症,但他的感恩祷告却很清楚。”兰迪也分享:“当全家一起唱诗歌,我的祖母总是一直唱个不停!”艾蜜莉想起家里如何过感恩节,不禁有点伤感和遗憾。她抱怨说:“我们家的传统就是吃火鸡,看电视,从不会提到上帝或感恩的事!”
话一出口,艾蜜莉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她对自己说:妳是家中的一分子,妳要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呢?当下她就决定感恩节那天,她要私下对家里的每个人说,她感谢主能有他们这些兄弟姐妹,侄女和曾侄女。到了感恩节那一天,艾蜜莉向家中成员一一表达她的感受,家中成员都感受到她的爱。这样做并不容易,因为在她的家中少有这样的对话,但是她向家人表达她的爱时,心中充满了喜乐。
使徒保罗写道:“只要随事说造就人
灵命日粮:忠心到底
/
在一个主日下午,我坐在屋后的花园里,丈夫牧养的教会就在隔壁,教堂传来法尔西语的敬拜赞美乐声。那是一群来自伊朗的活跃基督徒,正借用我们在伦敦的这间教堂聚会。我曾听过他们分享生命的经历,他们对基督的忠心总让我们自愧不如。他们提到自己或他人如何为了信仰遭受逼迫,甚至许多人为此殉道,他们牧师的兄弟也是其中之一。这些忠心的信徒所面临的遭遇,正如第一位为主殉道的司提反。
司提反是初代教会选出的领导者,他在耶路撒冷“行了大奇事和神迹”(使徒行传6章8节) 而倍受瞩目,后来被带到犹太公会前为自己申诉。司提反为信仰激昂地辩护,最后他责备那些控告他的人内心刚硬,但这些人听见司提反的话并没有悔改,反而“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7章54节) 。他们将司提反推到城外,在司提反为他们祈求主的饶恕时,用石头打死他。
司提反和历代殉道者的经历提醒我们,传扬基督的信息可能会遭到逼迫。若我们从未因信仰而遭到打压,就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