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人生

在人生成定局之前,为真正有意义的事而活吧!(有声中文)

作者:东尼叔叔,加拿大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文中和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人生七年 (The Up Series) ,是英国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始于1964年,访问14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小孩子。从他们7岁开始,每七年拍一集。直至2013年,已拍至第八集,历时49年。节目中有两个地方我很认同!第一,当这帮孩子经历到父母亲的离世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感到非常遗憾。第二,这些孩子在经历人生不同的阶段时都需要作出选择。当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时,定局便会大不相同。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因为母亲常用游戏及故事启发我们,所以我是个很喜欢玩耍和笑的孩子 。父亲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不会错过与子女沟通的时间。到了中学时,我开始对大人世界感到好奇。于是大学毕业后我就开始工作。当时觉得大人世界真的很好,我可以自己赚钱并请家人吃饭了。逐渐地,我便为自己盲目地定下了很多人生目标。除了要在事业、家庭及经济上更有保障以外,亦追求在知识及视野方面的优越感!

直到两件事的发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第一件是父亲的离世。这件事发生地非常突然!某天父亲突然感到不适,晚上住进医院,翌日便离去。因为错过了陪伴父亲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悲愤,内心也很自责。然而也是在这一刻,我才明白了生命的主权原来不在自己手中!第二件事是我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需要入院做手术。我本来以为可以很快复原,可谁知后来细菌感染,我不得不卧床两个月之久。可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反复问自己:过去的追求究竟值得吗?我是否是真正开心?还是只是短暂的满足呢?过去的拼搏令自己非常疲累,甚至付上了牺牲健康的代价,究竟值得吗?此刻,我终于停了下来,并拿起一本很久没有看过的圣经。

我翻到了约翰福音10章10节,经文说:“我来了,是要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 丰盛” 两字非常吸引我,于是我立刻作了一个祷告,求上帝帮助我活出丰盛的生命!在我出院以后,我就开始返回教会并且留出时间安静在上帝面前。刚开始读圣经时我发现我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但我都会在祷告中交托。就这样,奇妙的事情便发生了,上帝赐下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衪带领我开始写作!

感谢主,因着对写作的热情,我开始不断查考圣经、认识上帝、谨记祂的教导  、重整自己的人生 ,并与他人分享。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丰盛的人生是一个持续的旅程。我不仅要在生活中与上帝建立紧密的联系,还要同时放低内心既有的框架。比如,不再与人比较、亦无须沉醉于掌声及卓越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自己的改变。以前,我满脑子都是工作,追求生活上的卓越感,以自己为中心。然而现在却更多看到的是家人、朋友及身边人的需要。

今年已经是我受浸后第11年了。虽然人生仍有挫折,但当中却满有恩典!我相信最好的日子就在面前,上帝已经为我预备好更有意义的差事!愿我们都能够从繁忙、不断追求的生活中停一停,重新检视自己的生命,好能够得到那从天上而来真正的丰盛生命。毕竟,日子过得迅疾,人生转眼就成了定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物质名利的欲望让我几乎忘了上帝要我做的事(有声中文)

作者:Nico,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 Pixabay

我很喜欢散步,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更是需要出外散步。上周我因为某些事一直责怪自己,情绪也十分低落。我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想做。平日的读书、写作也被我搁置在一旁。正当我不耐烦地抓头,拼命想要打起精神时,心里有一个声音叫我起床去散散步吧,外面天气可晴朗呢。

我踱步到住家附近的公园。因为是傍晚的关系,公园里的游乐场有很多小孩在奔跑嬉戏。他们的父母坐在石凳上,等孩子们玩累了就替他们擦汗,从背包里拿出水壶递给他们喝。走着走着,不远处的亭子有一对情侣正开心地自拍,想要在那黄昏的景色里留下甜蜜的纪念。我又往前走,看见几个白衣蓝裙的少女背着书包一边舔着手里的甜筒,一边开心地聊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她们的一笑一颦张扬灿烂,仿若盛夏骄阳。

我退到一旁,用眼睛细细捕捉眼前美好的小世界,耳边听着人群间的欢声笑语。

每天早晨,我们一睁开眼睛,翻开报章,映入眼帘的标题不外是杀人放火、强奸屠杀的案件,亦或是时尚潮流和八卦新闻。曾几何时,我们起初的惊骇愤怒,慢慢地变为冷漠的习以为常。残酷嗜血几乎成为这世界的代名词。身为基督徒,我们常常忘记我们本是上帝的儿女,应该用属乎祂活泼的爱和盼望去照亮这混沌黑暗的世界,只可惜我们的心常被世界给欺骗去了。我们不再在乎如何成为这世界的光和盐,只因我们无能为力于这个世界的糟糕。反之,我们却让物质名利的欲望悄悄把我们带离上帝要我们做的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困扰于别人对我自身的评价。我拼命追逐美丽的衣裳和靓丽的外表。一旦别人给我不合我心意的评价,我的心情就会无比低落,内心又慌又自卑。身体的欲望让我几乎忘了上帝要我做的事。

直到我从家跑出来,到公园散步时看到这幅景象。游乐场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爱、亭子里情侣间缱绻深情的爱,少女间朋友的爱。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上帝对我的爱。爱伴随而来的就是笑声。上帝喜欢笑声,因此祂也要我们学会如何爱人。

我常说,“我爱祢,上帝。”可是我却发觉我对其他东西的爱高过我对上帝的爱。这个发现让我又惊恐又惭愧。我任凭自己的欲望发酵,常常一股脑儿热地追求更好的物质,只因害怕别人瞧不起我的眼光。我将情绪的钥匙交在别人的手里,任别人操纵我的心情,却不愿停下来听听上帝想要对我说什么。

直到祂问我,“你说你爱我,可你真的把我放在第一位吗?”

如果我们真的把上帝放在第一位,我们该怎么做呢?“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上帝注重我们的内心多过我们的外在。可我们常常把心思都放在外表的追求,忘了时常自省本身的内心光景。其实,祂最想我们做的事是爱祂和爱人。

先爱祂,才能爱人。只有把目光对焦在祂身上,才会明白如何爱人。

我记得我去过一个咖啡店买咖啡。当那个年轻的女服务员递给我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时,她还不忘给我一个大大的笑容。那天,不但咖啡温暖了我,她的笑容亦是。我也记得我曾经手拿着一袋袋东西,在巴士上因没位置坐而被迫站着时,一个坐在我对面的女孩亲切地帮我拿起东西,好让我安心地站着。简单的举动就可以温暖人的心,只要背后的用意是出乎爱。

我想,最好的方法是每天早晨先让自己回转到上帝的爱里,让祂的话语先充满我们的心。之后再祈求祂打开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别人的需要。我们也许可以问问上帝,到底该怎么做才可以用从耶稣基督得来的爱安慰和鼓励人心。祂总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答案。

无力时,就走出去,看看这位充满慈爱的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有一次,我身心极其疲累。当我出门散步时,在途中不经意地瞥见一颗毛茸茸粉红色的心形吊饰挂在某个车窗上,仿佛上帝在提醒我祂的爱一直都在。

既然上帝把爱送了给我们,那我们也应该把爱分享出去。即便这世界还是有好多不如人意的事情发生,但总不可以冷淡我们的爱心。

在过去的日子,我的好友发生了一些难过的事。我很爱她,可是我却帮不了她。在那段难熬的日子,我只能陪伴和聆听她的所有,且为她祷告。直到后来,她终于从沮丧中站起来。在她口中,我才得知那段时间我的聆听和陪伴带给她很大的安慰与鼓励。那时我才懂得原来陪伴和聆听也是一种爱。

你现在是否也在为眼看着所爱之人面临苦难,却不知该如何帮助他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吗?那你可以试试聆听他的心情,接受他的好与不好,并且陪伴他。过程中,也别忘记为自己和他祷告。学会爱别人前,也不要忘记先爱上帝和爱自己。

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天地间,之前灰濛濛的心情也因着沿途的风景而被一扫而空。一阵清风吹过脸颊,我深吸一口气,踩着细碎的脚步慢慢走回家,继续完成上帝要我做的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死亡——我们不再害怕(上) | 《生命探索》清明特辑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没有人想死

似乎没有任何事比死亡更令人害怕。死亡的阴影会跟随我们一生,提醒我们一切所真爱的事物,随时都可能瞬间失去。人都难免一死。我们可能因为疾病、意外或年老而死亡。有些人可能已经为死做了预备,有的人甚至渴望离世,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害怕死亡。大多数的人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战胜或避免死亡的方法。如果你害怕死亡,别担心,许多人都是这样。

苹果电脑创办人兼iphone策划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说:“没有人想死,即使是想上天堂的人,也不会为了想到那里而选择死亡。”

乔布斯的话说到了重点,因为那时他已经被诊断罹患胰脏癌,大概只剩3-6个月的生命。我们可以从他初闻噩耗的反应,一瞥他当时的内心感受。他回忆说:“那一天,我心里只想着诊断结果。”后来,乔布斯于2011年逝世。

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死亡?究竟我们害怕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认同以下这些看法:

死亡代表结束。死是绝对的终结,为我们在世的时间划上句点。我们再也无法实现希望与梦想,或者弥补错误与过去。

死亡代表永远的失去。我们不但失去生命,也失去身份,尊严和重要性。死亡也使我们与所爱的人分离,只留下伤感和回忆。即使我们已经为自己的死做好准备,但还是会担心我们离世后,留下的家人无法得到妥善的照顾。

死亡代表未知。死亡之后会是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而我们会见到谁?有天堂或地狱吗?我们必须面见上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吗?或许有些人会对这未知之事充满期盼,但大多数的人都惶恐不安。更糟的是,我们要单独面对这可怕的死亡。在人生最终的旅程里,没有人能陪伴我们。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如过眼云烟。”当死亡来临时,无论我们是谁、拥有什么,或者有多少的成就都会荡然无存。人生的过往如同云雾般,随风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们与死亡不断对抗

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在其得奖著作《反抗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里提到,根据他的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努力,背后都隐藏着对死亡的恐惧。他写到:“对死亡的恐惧常盘旋在人类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它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的活动大多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厄运,想方设法否认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宿命,藉此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的确是这样!我们不断找寻秘诀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我们试图流芳百世,藉着保存成就和建造纪念碑,希望自己不会被人遗忘;我们甚至企图忘记死亡的存在,只是尽情享受生活,正如有句话说:“吃、喝、快乐吧!反正明天我们就要死了。”

或许以上这些方法,能帮助某些人消除对死亡至深的恐惧,却无法让多数人摆脱死亡的阴影。不管我们如何否定死亡,或试着不去想它,都没办法准备好面对死亡。我们也许已经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且立下遗嘱,然而当我们突然真的要面对死亡时,例如不幸罹患了不治之症,我们还是很难正视死亡。冷静地说:“我准备好了。”

为何如此呢?其实这样的恐惧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我们都想活着,而死亡的概念则违反了我们生存的本能,它代表了黑暗与虚无。想到失去一切,离开自己的身体,与所爱的家人永远分离,谁能不害怕呢?再多的药物、计划或正面思考,都无法挪去笼罩着你我的死亡阴影。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逃脱死亡和它的影响吗?我们能永远活着吗?基督徒相信这答案是肯定的。(未完待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清明特辑 | 在生命的尽头,谁可以拉住你的手(有声中文)

作者:奇奇,中国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姥姥侧躺在床上不均匀地喘着气,时不时因为难受发出唉哼声。她本来就布满皱纹的脸更加干瘪了。我坐在床边,看着她。她用力睁开眼睛看了看我。我问她“饿不饿?”,她没有回答,似乎是没有力气说什么话了。
这已经是她从医院回来家里的第三周。加上在医院的那一周,她已经有17天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如此的虚弱。虽然已经92岁高龄,并且有过心脏病病史,但是姥姥之前的身体一直很棒。生活起居完全不需要多余的照顾,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看起来比我们年轻人过得还要健康。并且姥姥的心态也一直非常积极,完全不像一般的老人,她时常说要好好活着,看今后的世界怎么发展。
然而此时,她却成了这个在生命最后阶段挣扎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我继续坐在床边望着她,心里五味杂陈。她看起来那么难受,我该怎样安慰她呢?可是我并不能安慰什么,我只好祷告。这时,她缓缓地伸出一只手握住了我的手。这只苍老而干瘦的手却分外温暖。我在心里默默地祷告:主啊,祢与她同在。求祢亲自来安慰她。因为唯有祢可以安慰……过了一会儿,姥姥似乎睡着了,表情平静了许多。我慢慢地抽出我的手,祷告求主来亲自握住这只手。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个生命在渐渐流逝。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不是么?最终我们都要面对死亡。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很多人的死亡都会是这样缓慢的过程。而谁能陪伴我们走过这条路呢?我想起很多年前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并且要孤独地离开的。这句话虽然悲观,但在当时看来现实确实是如此。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陪我们走。家人和朋友最多可以陪伴在我们身旁,但不可能有谁能真正与我们一同走过这最后的路程。这样的事实简直令人绝望。死亡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事(因为对死后世界的未知),而在我们要去面对这件最最可怕的事情时却没有任何人能够陪伴!
好在之后我明白了并非如此。在基督里我找到了盼望。因着主与我们同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独的。祂陪我们走过一切高山和低谷。大卫在诗篇23篇中说:“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并且,祂战胜了死亡权势,“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林多前书15章55节);我们死后所面临的也不再是未知与绝望,而是生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地爱我们,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又要带我们进入新的生命。可是,我又想,似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主的同在。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再也不可能倚靠别的人或者事物,也不可能去抓外面的东西了。我们只有紧紧抓住主。因为唯有祂能帮助和安慰我们。唯有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其他的一切都是短暂易逝的,难道不是吗?也只有在这最孤单的时刻,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主才是我们最真实和稳固的倚靠。感谢主耶稣,让我即便走到人生的尽头都不会孤单,但我更期盼在其余的每一天,我也能如同走到生命尽头般去感受祂真实的同在与坚实的依靠。亲爱的主耶稣,请拉紧我的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