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仇恨

停止仇恨,学会饶恕(有声中文)

作者:Olivia,中国

语音播读:Melody,加拿大

爱是一种正向,积极的能力。相反,仇恨则是一种负向,具有破坏性的能力。

我曾经是个非常爱记恨别人的人,甚至多少年前的仇恨都还记在心里。最后导致了我开始憎恨自己,无法走出苦毒的捆绑。

直到2014年被教会牧养后,我才知道了饶恕二字。在牧师为我祷告的时候,上帝帮我挪去因着性骚扰而捆绑我的深深仇恨,我人生第一次感到了如释重负。原来我一直像一个挑担子的人,把仇恨的担子全都挑在自己的身上。而那一刻我把它们全部卸下来了。我不需要再死死地抓着那些伤害我的人不放了,因为我知道公义的上帝会做出审判,他们虽然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上帝来的那一天却不可能逃得过。我也慢慢开始对他们生出了怜悯之情,自己也开始喜乐起来了!有一次我在路上听赞美诗的时候,上帝让我原谅了一个曾经深深侮辱过我的男人,我甚至开始为他能信主而祷告。当时我的心得到了完全的释放。我感到无比喜乐。这两次我都经历到了上帝的大能,祂亲自挪去了我内心的仇恨,释放了我的心,让长时间被仇恨和苦毒牢牢捆绑着的我完全得到了自由。我对上帝充满了感恩!

在那之后,我知道了这节经文:“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章14—15节)我开始省察自己,知道我自己也是个罪人,并且在不断犯罪得罪上帝。如果天父不饶恕我的过犯,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篇130篇3节)我从那时起做了一个决定——我要饶恕所有得罪我的人。因为我希望我的天父饶恕我。每当别人再得罪我的时候,我都会默想这句经文,然后跟主祷告,依靠祂,祈求祂使我能饶恕他们,不再去计较别人对我的亏欠,而每一次主都会给我力量!

我深深明白,是因着认识了上帝,我才学会了爱,才可以为着那些我仇恨过的人祷告。去教会的经历也让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或许正是因为他没有被好好对待,才会去伤害别人。我慢慢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别人。上帝给了我爱仇敌的能力。这种爱绝对不是人的爱,而是上帝公义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哥林多前书13章4—8节)

2016年的时候,上帝又开启我,让我看到我有时会憎恨自己,不肯原谅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靠着上帝的恩典和力量,我开始学会跟自己和解,饶恕过去的自己。我看到《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一书中写到:“我们要能接受失败,不要逃避。一生都在逃避失败的人,也将躲避使自己变得更成熟的机会。我们被耶稣吸引,正是因为祂‘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希伯来书5章8节)。成熟的人会被脸上留有战斗疮疤,忧虑皱纹,泪水印记的人深深吸引。因为那些人所学到的功课,比从来没有遭遇失败、脸上无皱无痕的人——没有真正活过的人——还足以让人信赖。”我因此明白了失败和苦难虽然在当下让我觉得很难受,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上帝的美意,是会让我成长和成熟的!

当我终于释放了自己的时候,我感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内心,一切都变得美好了,我不再陷在一种负向情绪中,而开始积极地看待失败和苦难,这样的转变让我感觉真的好有力量。

当我学会了饶恕的功课时,我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和正向了。我的心中渐渐被喜乐充满,和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我真的不敢相信忧愁苦毒的自己竟然可以变得像现在这么温柔喜乐!如果你也希望在我身上的奇妙转变发生在你身上,那么就去认识上帝吧,停止仇恨,学会饶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延禧攻略》|把仇恨留给耶稣,你去爱吧!

作者:云曦,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黑莲花”这个词,火了一整个夏天。即便没有追剧,有不少人也还是听说了《延禧攻略》。更有人天天在朋友圈里直播剧情走向,入戏之深恨不能屏穿进去。

不同于以往的大女主戏,这部剧的女主并未以不谙世事的傻白甜形象出现,而是一登场就伶俐过人,机智地帮助他人化险为夷。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更是有如神助,开了挂一样送一个个仇人“领盒饭”。“黑莲花”女主加上畅快淋漓的复仇剧情,没有“尴尬癌”溢出屏幕的不适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剪辑,着实让人欲罢不能。

女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魏姐”,善良懂自保,足智又多谋,且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魄力,这样的人设让人着迷。而她口中一次次提及的“报仇”,也因着反派们让人无法原谅的恶,渐渐地被合理化,以至于出现了“敌女主者敌天下”的局面。随着精彩的剧情铺展开来,网友们对“魏姐”愈发喜爱,连剧中温婉善良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也表示,女主是她内心深处的自己,护她周全就像是守护真实的自己。大家对女主心生向往,“魏璎珞”成为平凡人生的终极梦想——主角光环加身,一路打怪升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终走向辉煌的人生巅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圣经中竟然也曾4次提及“魏姐”的人生信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且有3次都是上帝直接给以色列人——祂的子民颁布的法令。第一次说到的是如果有人伤害了孕妇,以色列人该如何处理,“人若彼此争斗,伤害有孕的妇人,甚至坠胎,随后却无别害,那伤害她的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审判官所断的受罚。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出埃及记21章22-25节)。第二次讲到的是如果有人使其他人身体致残,应该怎么处理,“人若使他邻舍的身体有残疾,他怎样行,也要照样向他行。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叫人的身体有残疾,也要照样向他行”(利未记24章19-20节)。第三次则是讲到如果有人做假见证陷害他人,应该怎么处理,“人无论犯什么罪,作什么恶,不可凭一个人的口做见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做见证才可定案。若有凶恶的见证人起来,见证某人作恶,这两个争讼的人就要站在耶和华面前,和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要细细地查究。若见证人果然是作假见证的,以假见证陷害弟兄,你们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别人听见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们中间再行这样的恶了。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申命记 19章15-21节)这样的法令,是不是让人好不解气?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却似乎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这样的公义。学业、工作、家庭、人际关系中都难免有各种摩擦,生活中更是有可能遇到诸多不公——背叛、凌霸、性骚扰、强奸、害命、欺诈、作假等。面对强者的欺侮,我们常会觉得毫无还手之力,亦很多时候没人撑腰。因此,当“黑莲花”出现的时候,人们眼前一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不就是我们深藏内心却又无力达成的愿望吗?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足够强大,手刃仇敌,抵挡这个世界的不公,甚至进而保护他人,替天行道。

这样对公义的诉求和有能力抵挡恶的愿望或许并没有错,可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公义,真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复仇所达到的吗?人心乃万恶之根,谁又能保证复仇的快意不会逐渐蒙蔽人的眼睛,让被欺压者终有一天成为欺压者?如娴妃,如太监袁春望?即便不会如此下场,复仇的代价又是否是我们能承受得起的呢?

女主的复仇之路一开始就被人提醒,要复仇就得抛弃善,里外一致心狠手辣,才能成功。靠着内心强大的复仇意志,最终女主报了仇,让所有曾恶待她的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可当她真的如愿以偿时,内心却并未真正快乐——至亲至爱一个个的离去,哪一个都是痛苦的打击。被恨支撑一生的“魏姐”,每一次痛失所爱都让观众跟着唏嘘。因为除了手刃仇家的能力,爱也是人们穷尽一生所追逐的。如果没有了恨和复仇,女主在宫外原可以过简单幸福的生活,可以和至亲至爱相守一生。可从恨的种子深种的那一刻起,这样的人生就和她渐行渐远,成了“如果”。当人们失去了爱,失去了善良,最终只剩下恨时,生命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如此看来,恨和复仇确实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毁灭了敌人,也吞噬了自己。

还好,圣经中还有一次提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这一次,耶稣告诉人类,恨解决不了问题,爱有加倍的力量。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马太福音 5章38-42节)

这看似与常理格格不入的思维,却是耶稣给我们带来的解药。因为我们所有需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能被满足的恨都被耶稣在两千多年前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所背负。现实所无法满足的公义,耶稣都用祂所经历的鞭伤,以及生命的代价赔付。别人欠我们的,祂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命偿命。

别人所无法偿还的,祂来还,就连我们自己需要还别人的眼、牙、命,祂也一并还掉。不仅如此,祂还把爱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可以用爱的力量去建造他人、去恢复关系,去将一个个迷失的人带回上帝的身边。

我很好奇,如果魏璎珞浇灌的不是仇恨的种子,而是爱的种子,后宫的生活会有如何的不同。而当我们去撒播爱,而不是仇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要不,黑莲花,把仇恨留给耶稣,我们去爱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灵命日粮:恨火焚身

读经:以斯帖记7章1-10节  

乔治•华盛顿•卡佛(1864-1943年)战胜了极端的种族偏见,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虽然他受到很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不愿意因此变得愤世嫉俗。他写下了这句至理名言:「心怀仇恨的,最终必被仇恨毁灭。」

在以斯帖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仇恨会带来何等的自我毁灭。末底改,一个犹太人,拒绝跪拜一个在波斯宫廷中自视甚高的权贵哈曼。愤怒的哈曼于是玩弄花招,让国王感到末底改和他的族人是波斯帝国的威胁(3章8-9节)。当他的诡计起了作用,哈曼要求波斯王杀害所有的犹太人。就在国王下旨后,但还没执行之前,以斯帖介入当中,哈曼狡诈的阴谋因而被揭穿(7章1-6节)。国王在盛怒之下,决定把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 (7章7-10节)

卡佛的话和哈曼的行为提醒 [....]